APP下载

反偷拍,成了一门生意

2019-08-12聂辉

看天下 2019年21期
关键词:针孔刘涛培训班

聂辉

推开房门的那一刻开始,云飞就觉得不太对劲,“有一些不安全的感觉”。

这是青岛的一间普通民宿,装修、布置他都很满意,房间温馨舒适,还有一个大投影仪看电影,“有点影视剧里的浪漫格调”。

关上门,云飞发现房间玄关处安装了一个动态感应器,主要用于智能家电的控制。他仔细检查过,没有改装过的痕迹,但还是不放心,把感应器转到面朝墙,拿出贴纸仔细贴上。之后,放下背包,他从里面掏出一个红外线手电筒,很小,两个手指关节那么长。

他举着手电筒,挨个检查卧室、卫生间,对着台灯、插座、电视机顶盒都一一扫过,甚至连暖气片都查看了一遍。使用红外线手电筒可以清晰地看出红外线摄像头上的反光。屋顶上的烟雾报警装置是经常出问题的地方,他也认真检查了。还有那个功能灯一闪一闪的路由器,云飞拿起来前后看了一遍,没发现异常。接着,他又顺手拔掉了电视机的电源。

三十多岁的云飞不是电影中经常出现的间谍特工,他只是一个互联网公司负责内网安全的员工。媒体上接连不断的偷拍报道,让他对酒店疑虑重重,每次出差都得带着那个红外手电筒。

红外摄像头可以清晰地拍摄夜间的画面,即使房间内关了灯,仍可以清晰地记录下房间里发生的一切。频繁发生的偷拍事件,逐渐催生了一个反偷拍的市场,帮助人们查找针孔摄像头的产品和教授反偷拍技巧的培训接连出现。云飞就曾报名参加了这样一个培训班。刚才进门的那一系列检查,就是培训班学来的。

平时检查一次就结束了,但这次他是和朋友一起来青岛度假,有朋友在,原本就很谨慎的他更小心了。收拾完行李,云飞又对房间做了一次检查。再次拿起路由器时,他心里一动,路由器最右侧的小孔出现了微弱的反光。

“教科书式反偷拍”

五一前,云飞和朋友商量好到青岛去玩。他通过爱彼迎查询了多家民宿,最后定了这家。“3晚的价格大约1700多元,房子过去的接待量还不少”,云飞说,他看了评论,住过的游客对其评价都不错,有女生还留言称“感觉像家一样,住得很舒适,真心推荐”。房东还是平台认定的“超赞房东”。

9月6日,韩国仁川,在仁荷大学女浴室内,警方正使用红外仪器检测隐蔽摄像头。近年来,韩国公厕偷拍事件频发,首尔市政府决定再增加8000多人每天巡逻公厕,检测是否安装了偷拍设备 (@视觉中国 图)

没想到,就是在这样一家超赞房子里,他发现了异常情况。

端着路由器端详很久,云飞发现散热孔里有一个特殊电路板。依据工作经验判断,路由器里不应该有这样的电路板的。他怀疑有人在里面装上了针孔摄像头。

從事互联网行业多年,云飞对隐私安全有着惯性的敏感。不过,网上曝光的偷拍事件虽然很多,云飞一直没遇到过。

由于工作内容涉及安全防护问题,云飞去年参加了一个反偷拍培训课程,系统学习了如何排查房间内的针孔摄像头。按照培训课程教导,入住酒店时,他要按照三个层次进行检查:天花板上的烟雾警报器和吊灯,眼睛平视区域的电视机和插座,膝盖高度的台灯和电视柜等。

基本确认民宿路由器内隐藏针孔摄像头后,云飞拍摄了路由器照片,上传到反偷拍培训班学员群中,请群里的同学和培训老师鉴定。培训班负责人杨哲看到后表示,肯定是针孔摄像头。一起入住的朋友对偷拍事件比较敏感,建议云飞报警处理。

报警前,为了确定存在针孔摄像头,云飞拆开路由器,发现电路板内确实藏着摄像头和一张存储卡。警察半个小时就赶到了现场,将存储卡取走查证。出于安全考虑,云飞并未和房主联系,后续的处理都由警方出面协调。

后来,云飞从警方处得知,从3月份开始,该民宿房主在两套民宿正对床的位置都安装了针孔摄像头,拍摄他人隐私视频并观看。据云飞提供的该民宿住客评价显示,94位住客留下了意见,其中有不少女性,“爱彼迎说会联系其他住客,不知道有没有做”。

据崂山公安分局开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房主拍摄他人隐私视频并观看,侵犯隐私的违法行为成立。另外,房主因未办理过旅馆业特种行业许可证而出租房屋。两项行政处罚合并执行,房主被给予行政拘留20日并处罚款500元的处罚,民宿也被依法取缔。

“如果视频泄露出去,对这些住客来说就是一场噩梦。”云飞说,不过,据他推测,视频应该不存在外传或者售卖的情况,否则房主面临的处罚会更加严重。

云飞反偷拍成功一事,被学员群里同学传到网上,成为了“教科书式反偷拍”的经典案例。频发的偷拍事件,令人们对隐藏摄像头的问题越来越紧张,这一次,原本会成为“受害人”的云飞,因为采取了主动隐私保护检查措施,不但规避了被偷拍的风险,还成功地将嫌疑人逆袭揪出。他成了周围朋友同事眼中的传奇人物,甚至有朋友在外出住酒店时,通过视频连线,请云飞帮忙检查房间内是否有针孔摄像头。作为云飞培训班老师,锐勘反窃密实验室负责人杨哲直言:终于看到“全民反偷拍时代”到来的一线曙光。

生意

杨哲从事安全工作多年,曾先后就职于网络安全公司绿盟和华为、阿里等企业。2017年,杨哲创办锐勘实验室,用专业手段检查、锁定并扫除窃听、偷拍、偷录器材,保护客户隐私不被外泄。

创业前,杨哲曾经对这个市场做过调研,他发现国内针对偷拍等窃取隐私行为的防护主要是以反窃密为主,比如办公室反窃听、车辆GPS检测等。由于没有标准规范,缺乏统一参考,这个行业始终处于混乱状态,安保企业“如雨后春笋,又像荒草丛生”。一些厂商生产的探测仪确实有效,但也有学员购买了探测仪充电,发生了电池爆炸事故。

一些安防企业也开始涉及针孔摄像头检测设备销售和反偷拍培训。记者检索到的9家安防企业网站中,有2家企业专门销售信号检测设备,7家企业提供反偷拍培训。

频繁曝光的偷拍事件,一方面加剧了人们对偷拍行为的焦虑,另一方面也催生了各种各样的反偷拍工具和反偷拍教程,甚至还出现了探测无线联网摄像机信号的手机客户端。网购平台上,除了云飞使用的红外线手电筒之外,各种各样的信号探测仪和红外线检测设备也纷纷打出“反偷拍”的广告用语。

云飞一战成名后,他有朋友还动过心思,想要卖反偷拍设备。“还问我能不能给他做代言。”云飞说,被拒绝后,朋友又想到专门做反偷拍设备的测试,看哪些有效哪些无效。

敏感的商家确实早已注意到这个市场。本刊记者在淘宝和京东分别输入“防偷拍神器”“摄像探测器”等词汇,出现了一系列标题含有“反窃听”“防监控”的探测器。这些探测器根据品牌和功能不同,市场价格从百元到上千元不等,一些價格两百元左右的探测器月销量更是达到两三千。

在中国香港、日本及韩国,“商业调查”——也即人们常说的侦探,是属于完全合法的行业,日本的调查业更是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被广为认可。杨哲带队拜访了五六十家日本调查企业,甚至从侦探行业学习他们如何反偷拍和反泄密。“侦探行业90%的工作是侦查,10%的工作内容是自我保护,我们就专注学习他们如何自我保护。”

充分准备之后,杨哲的反偷拍培训班做了起来。针对学员不同需求,杨哲在锐勘实验室独立开发了L1和L2两种课程,分别以普及和实战为主。在确保个人隐私安全基础上,再上升到商业安全高度。

谁在学习反偷拍?

云飞报的是L1的课程。“参加培训前,我以为是一个注重商业安全和反窃密方面的培训”,云飞说,开始培训费用还比较低,花了800块钱,当时觉得也许会对工作有用,没想到,就跟急救知识一样,学完之后,很快就用到了。

据杨哲介绍,现在L1课程主要针对个人反偷拍培训,每期招收10到15人,培训费1000元左右。L1课程培训时间为三个小时,主要通过分析摄像头的类型和安装方式,介绍国内环境,提高学员的安全意识。杨哲希望学员通过掌握针孔摄像头的安装规律,更迅速准确地找出隐藏的摄像头。

初级培训班招收的学员不做身份要求,在日常交流中,杨哲发现学员中不仅有互联网从业者和企业主管,甚至还有不少官员、公安系统人员和体育明星等。因涉及个人隐私,杨哲拒绝透露更多学员的个人信息。

培训课程只是实验室的一部分工作,公司的主要业务还是为企业提供商业安全检测。杨哲表示,L1课程培训收取的费用并不高,每期培训班租赁场地等设备的费用也需要一万元以上,但这一课程的学员很多人都成了实验室企业安全检测的客户。

相较于基础反偷拍培训课程,L2的课程专业性更强,报名的学员也需提供单位身份证明。大部分学员都是企业的负责人,实验室也会联合执法部门对学员背景进行调查,避免不法人员参加培训掌握反偷拍之后违法犯罪。

课程中,杨哲将学员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学员负责在房间里安装针孔摄像头,另外一组学员则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摄像头全部找出。杨哲认为,分组对抗,让学员从偷拍者的角度考虑,更有实战意义。

杨哲的实验室还组建了分析小组,追踪网上泄露出来的偷拍视频,分析酒店的特征和针孔摄像头的安装手法。通过讲解,培养学员的反偷拍意识。“三个小时的培训,我只能教给他们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使他们能在工作生活中逐步加强安全意识。”

云飞在青岛发现那个摄像头后,很快成了网络热点。杨哲感觉培训课程的报名热度明显上升,15个名额的培训班,3天就报满。杨哲介绍,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后台,有多个地方的人士联系自己,希望能在他们的城市开设培训班。过去两年,实验室在全国有13个城市开设培训班,今年开设培训班的城市数量增长到了17个。

3月10日,西安,黄先生与女友入住民宿时,发现电视机上装有针孔摄影头,雁塔警方带走偷拍设备并展 开调查 (@视觉中国 图)

发现了229348个摄像头

“我随身就带一个(针孔摄像头)。”

坐在一家咖啡馆里,安徽谛听科技联合创始人刘涛为了向本刊记者解释摄像头的情况,从包里掏出一个针孔摄像头,摆在了桌面上。

“摄像头、天线、芯片,接通电源就可以用手机直播。”整套装备折叠好,完全可以塞进咖啡杯盖中,镜头大小只有手机镜头的二分之一,黑色镜片的遮挡下,很难留意到镜头的存在。”刘涛说,扫描芯片上的二维码,设置好摄像头的信号源,就可以实现手机和摄像头的联网。“只要摄像头不断网,你在国外都可以直播拍摄到的内容。”

他的办公室里,日常就连着两个类似的针孔摄像头,“当然不是为了偷拍,主要是为了测试”。

同杨哲一样,刘涛也注意到了偷拍情况的泛滥以及反偷拍的市场前景。“过去的两年,(我印象中)每个月都有一两起偷拍事件被曝光。”网络安全从业者刘涛算是大线条的男生,个人出差时也不计较是否会被偷拍。但频繁曝光的偷拍事件,依然给刘涛留下了“偷拍现象严重”的印象。

刘涛之前也是做网络安全工作的,和朋友讨论这个话题时,出于职业习惯,开始考虑能否从技术手段检测偷拍设备,结果一查,他发现国内并没有可以检测无线联网摄像头的手机APP。

刘涛团队曾购买过七八十款市面上出现的针孔摄像头,发现85%以上的针孔摄像头都是通过无线联网的。粗算之下,刘涛觉得依据现有的网络安全技术团队,开发一款针对无线网络摄像头的App并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和精力投入,于是开始投入其中。

3月10日,刘涛公司开发的“小听”App安卓版上线,据他介绍,到目前,这款App已经吸引了30万用户的下载。而截至7月25日下午,小听官网显示,已为384662用户提供安全服务,发现229348个联网摄像头。刘涛补充解释,数据都是真实的原始数据,不过也存在一个用户多次扫描同一个摄像头的情况。“扫描到的摄像头除以二,应该是扫描到的摄像头数。”

这些摄像头并非都是偷拍设备,但它很直观呈现了人人都生活在摄像头下的这个时代特征。每天,人们从无数摄像头前经过,甚至做着一些隐秘、私人的事情,却很少会意识到,某一个位置,有个镜头在盯着自己。

小听是根据监测无线信号,查找在同一信号下无线联网摄像头来实现检测的。目前只能检测出是否有联网摄像头,但是不是非法偷拍的摄像头还不能确定,也不能找出摄像头所在的位置。有次出差时,刘涛检测到房间存在两个摄像头,“找了几遍没找到,也就不了了之”。

虽然效果无法百分百精准,这类反偷拍App却也降低了检测摄像头的门槛。“光做(反偷拍)培训,覆盖面太小,设备使用起来会更方便。”杨哲也明白,培訓针对的群体数量终究是少数,他们现在也开始关注手机App,联合另一家网络安全公司悬赏寻找最有效的反偷拍探测仪器或者手机客户端。

“很多人都做不到这一点”

手机连上咖啡馆的无线,刘涛打开小听,手机页面上出现一个循环扫描的界面。一分钟之后,扫描结果出现,未检测到联网摄像头。“民宿和酒店是经常被安针孔摄像头的地方,咖啡馆里应该不会有针孔摄像头。”刘涛说。

现在偷拍设备越来越隐秘,图为韩国仁川一家间谍相机商店里装有隐形摄像头的眼镜(@ 视觉中国 图)

网络上流传着各种反偷拍攻略,比如关闭室内灯光,用手机相机功能扫描房间等,因为在通常印象里,针孔摄像头会散发红光,手机摄像头很容易检测到。不过,在刘涛和杨哲眼中,网络上的大部分教程并不能起到防偷拍的作用。据他们介绍,市面上很多针孔摄像头已经不使用红光照射,而且由于针孔摄像头安装位置隐秘,普通设备和手机相机必须正对摄像头,才能发现摄像头的存在,很难起到实际的反偷拍效果。

更重要的是反偷拍意识。云飞的事情发生后,很多人向他请教反偷拍的经验,“我就会简单地跟他们说一下”,云飞说,但他感觉,很多人也就是三分钟热度,“这个新闻在发酵期,他们出去时会特别注意,但过后你想培养成一种习惯和惯性,每次进陌生场合都会检查,这其实很难的,很多人都做不到这一点”。

刘涛认为,用户只能通过手机检测出是否存在联网摄像头,很难准确找出摄像头。“除非具有专业的反偷拍训练,个人很难找到针孔摄像头。”

这也是小听上线后,他们对这个行业的一个反思结果。接下来,他们又开发了一套针对酒店和警方使用的检测系统,并且和两个省会城市的警方达成了合作。“酒店内部和警方管辖区域内,可以通过系统检测到异常摄像头,然后追溯回摄像头生产销售厂商。”刘涛说,出于相关部门的要求,他不能透露更为详细的信息。但他相信,这才是解决偷拍的关键所在。毕竟,受害者找到摄像头,后续的处理也需要酒店和警方的介入,解决偷拍的症结还是对偷拍行为的打击。

猜你喜欢

针孔刘涛培训班
一起来探案
“闺蜜值满格”的秦海璐和刘涛
培训班组图
特殊的摄影集感恩父母
马铃薯主粮化
决战前夜
特殊的遗产
画画培训班
针孔是唯一的方式
荒岛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