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够得着的榜样

2019-08-09岳儒

大学生 2019年8期
关键词:学弟自习室榜样

岳儒

身为《大学生》的学生记者,我每个月都会收到杂志。

习惯性地,阅览完毕后,我会把它放在宿舍楼下的期刊阅览处,以便更多的同学取阅。

期刊阅览处和宿舍楼的自习室相距不远,常有看书看累了的同学过来一同观览,一来二去也就熟了。我们这些人,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但在大学里是同一份心境。面对过往遗憾,面对未来迷茫,知道未来很长,但是并不知道应该去向何方。能把握住的,不过是手里的书本和笔记,期望着今天多背一个單词,这学期期末多考一分,今年多拿一个证书,未来就会更好。

《大学生》每期都会有大学榜样的人物采访,或为创业代表,或为学术标兵,或为志愿先锋,等等。看起来都是那么光鲜亮丽,璀璨光明的未来仿佛呼之欲出。常常有人问我:学长,你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吗?我也好想和他们一样啊。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这仿佛不是一个问题,因为他们的种种事迹,都已经写在了文章里。只要看过一遍稿子,心里就会大致有数。

学弟真正想要知道的,是在每一个节点,在每一学年身份变化时,在每一个机遇出现的当下,那些“榜样”做出这些选择的理由,以及坚持到成功出现之时的方法。

我的文风一向偏于理性与冷淡,所以在《大学生》的学生记者中,我的人物稿写得算是比较少的。即便如此,大学四年记者生涯,采访过的人物也有数十之多。应该承认所在高校的平台高度对于这些学生个人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很多资源,很多机遇,是普通高校所不具备的。

那一流高校的孩子就不会有这些焦虑了吗?其实一样。比如我的大学是省内顶尖,而现在向我发出“灵魂拷问”的学弟,也是即便周末下午也会呆在自习室里的学霸中的一员。

虽然勤奋务必,但在每一个机遇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一不留神,就会成为沉没成本:仿佛回到了曾经的高中时代,参加了数理化生学科竞赛,跟着老师补了大半年的课,最后却连复赛都没进去。这样看来,紧抱单词书考自己的托福雅思GRE才最保险。但考过了,也只是一种能力的证明和出国的敲门砖而已,并不能对未来有多大的帮助。

也许学弟期望看到的,是一个和他一般像在泥淖中艰难攀爬的人,一路行来,是如何克服艰难困苦,而不是仰赖着学校资源,只要乖巧懂事,就抵达了别人无论多努力也走不到的终点。

这种通过努力就能“够得到”的榜样,比那些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人物和事迹,更能让人感同身受,催人奋进。在个人价值拥有无限放大可能的今天,普通大学里普通人的成功,其方法和经历特有的普适性,也许才会有最大的参考价值。希望在杂志上看到更多这样的“榜样”!

编辑回复:正如文中所说,“那一流高校的孩子就不会有这些焦虑了吗?其实一样。”大家都是好学校的学生,也都是普通学校的学生。总有比自己好的学校,也总有不如自己的学校。北大清华的同学也会觉得和哈佛耶鲁牛津剑桥比,自己只是“普通”大学生。所以我们刊登的那些优秀人物,其实也都是“普通”的榜样。可能是我们写作方式的问题,让他们看起来很高高在上。没有起到让大家学习借鉴的作用,反而引起了更多的焦虑,我们的杂志需要改进。你这是一个提醒,谢谢!

猜你喜欢

学弟自习室榜样
绿皮火车上的“移动自习室”
绿皮火车上的“移动自习室”
审视自我,溯心而行——写给高一学弟学妹们的一封信
付费自习室悄然成为热门创业项目
Geometry理性学弟 几何毛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