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教育高位均衡优质发展 努力建设教育强区

2019-08-09刘明成

基础教育参考 2019年12期
关键词:校长德育建设

刘明成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的新要求,人民群众也对优质教育寄予了新的期待。天津市滨海新区的繁荣宜居智慧新城建设赋予了教育新的使命,区教育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均衡优质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强区,争当行业排头,创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

一、坚守“质量建设主阵地”,提升教育发展的内涵品质

1.对质量内涵的深刻认识

要全面认识教育质量,必须站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要任务,坚定不移地把育人放在工作首位。

滨海新区教体局明确了“突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基本思路,把提高学生学业表现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放在首位,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展和全面发展,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摸式,立足课内、兼顾课外,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奠基。

2.加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滨海新区教体局从遵循育人规律、构建科学渐进的德育体系的角度出发,积极主动地探索学校德育建设一体化道路。

一是德育理念一体化。对德育理念进行一体化设计、建设和实施,进一步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内容体系一体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公民人格”为重点,建立符合各年段学生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德育内容体系。

三是课程建设一体化。强化“学科德育”的重要性,深挖专业教育课和各学科课程的思想教育内容,使每个任课教师都担负起育人责任。

四是教育方式一体化。突出“以德育人”的主题,形成以学校、家庭、社会为共同体的立德树人体系。

五是實践载体一体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将“家校结合建设”“三文明(文明学生、文明教师、文明学校)”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并不断丰富其内容,创新其形式。

六是评价一体化。从决策、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形成科学有效、具有正确导向的德育评估体系,破解德育评估难的问题。

3.大力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在综合考核、督导评估的基础上,滨海新区教体局每年对全区办学水平较高、教育质量较好的10所学校进行评比表彰,在全区树立优秀典型、学习标杆与榜样。同时,还设立了六个评比奖励项目,即教学质量先进校、教学质量进步校、“建文明学校、当文明老师、做文明学生”先进校、艺术教育先进校、体育先进校和科技教育先进校,鼓励各学校竞相发展,促进全区形成学先进、争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热潮。

为了促进各学校的快速发展,滨海新区还搭建了“四大平台”。即每年的3月初到4月中旬举办“教学质量建设月”活动,4月中旬到5月底举办“学校建设月”活动,9月初到10月中旬举办“师德建设月”活动,11月初到12月底举办“教师基本功建设月”活动。

二、站在战略制高点,掌握率先发展的主动权

1.大力提升校长的办学能力

校长的成长主要靠自我修炼,但也需要组织的教育和培养。滨海新区教体局围绕校长队伍建设,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校长的职业恪守;二是建立科学行使权力的基本机制;三是大力提高校长的领导力;四是构建校长培养的系统工程;五是促进校长自主发展与自我提高。滨海新区采取有效方式为校长服务,为有志向和追求的校长提供支持,大力宣传优秀校长的先进事迹,让他们成为全区的“教育明星”。

2.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1)在“正师风”上加大力度

建立科学的师德师风评价机制,综合利用领导、教师、家长、学生等多方面的评价,给每个教师建立系统的师德档案;通过优秀师德事例资料库的建立,以及违背师德、损害师风事例档案的建立,完善师德师风管理监督机制。同时,建立优秀师德标兵评选制度,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开展规范性的师德培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师思想建设的核心内容,把“当文明教师”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基本要求。

(2)在“练师功”上下大力气

教研培训部门协助各学校建立“一对一”的导师对接制度,做好青年教师的“入门”工作;培训部门制订从教师岗位到班主任岗位的系列化培训方案,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通过多轮评比与竞赛,筛选出一批教学骨干和管理骨干,授予滨海“名教师””“名校长”的荣誉称号,并建立名师或名校长工作室(站),作为下一轮“三名”(优秀青年教师、名教师、名校长)工程的培养基地,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的作用。利用项目带动,列出具有新区特点的研究发展项目,让每一个“种子”学员都建立和参与集“研、学、训、实践”于一体的课题研究。

注重实践提升,对教师、校长在教学管理中的有效做法、制胜法宝、实践经验等进行提炼总结,并将其编辑成册,记录滨海教师从成长走向成熟的足迹。通过“大练兵、大比武”活动,评选出每年一届的青年新秀、教坛能手和教学精英;每两年评选一次区、校两级教学骨干,建立区级“领军人才库”和“滨海教育家”资源库。加强团队交流,建立全区所有“三名”培养对象和骨干教师的学术研究资源库,定期组织教师们学习和自评交流。

高度重视学科带头人建设,把名师工作室与学科带头人建设相结合,按科目、学段划分成立若干个学科研修团队。以学科为单位,建立全区学科建设共同体,围绕队伍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推进“低负担高效率”的课堂建设。

三、夯实“重大基础”,增强加快发展的续航力

1.坚持统筹兼顾,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滨海新区按照“学前教育全面配置,基础教育均衡配置,职业教育协调配置,高等教育优质配置,特殊教育和社区教育科学配置”的原则,确定教育布局规划,推进教育资源建设。

2.坚持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

一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确定目标,始终围绕学生“关键能力”建设做文章,围绕“教学与评价”主题做研究,把“立足本校、着眼全局、围绕课堂、整体规划、稳健推进、确保效果”作为推进课改工作的行动方向。

二是积极支持办学模式的革新。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探索优质资源集团化办学模式,支持全国各地的名校和新区联合办学。对以往市、区优质学校在新区办学的实施情况进行系统总结与反思提升,制订市属名校与新区联合办学的促进办法;对区内优质学校举办分校的情况进行效益评估,努力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

三是积极推进教育技术创新。聚焦“深化、引领、融合、应用”,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强化培养培训,不断提升干部教师的信息化理念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与水平。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育信息化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支撑力度。推进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以“智慧校园”建设促进全区信息化发展。

四是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加强与国内知名教科院、教研机构的联系,建立课题与课堂相结合的研究网络,提高教科研的含金量。建立每年一次的优秀教科研成果、教学成果评选奖励制度,鼓励教师成为教育家型教师。

四、坚定党的领导,确保教育事业的宏伟目标

1.突出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

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坚持党领导一切的立场,坚定全面从严治党的态度,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入头脑的活动。要求党员自觉地学习党章、贯彻党规,坚持以合格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推动“两学一做”向前发展,使学习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主动性、原则性和政治性,把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地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

2.抓實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用党建引领学校管理。各党组织要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理念,把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融入每个工作环节,确保管党治党全行业、全过程、全覆盖,实现管理上的融合。要因地制宜,从培育自身特色和解决突出问题出发,在“精”字上做文章。即党建着力要精准,活动方式要精致,发挥作用要精确;既要抓业务也要抓思想,要在业务与党建融合上出实招,实现党建核心与发展中心“同频共振”。

二是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党的书记述责述职述廉评议考核制,促进书记做好党建工作。把非公组织领域的党建纳入全系统党建工作的管理考核范围,切实做到党建工作全覆盖、无死角,让党组织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切实提高预备党员的质量,要将业务精湛、职业道德高尚、敬业爱岗的优秀青年教师吸纳到党组织中。

3.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

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标准,特别突出对党忠诚这个政治标准,选拔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专业能力突出、忠诚干净、敢于担当的干部。科学把控干部的年龄、性别、学历和专业结构的比例,保证30岁左右、40岁左右的青年骨干的占比,为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力军。

4.坚定不移地正风肃纪

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的原则,强化纪律建设和纪律教育,针对教育系统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的党内制度要求,坚持对违规违纪问题“零容忍”,严抓严管严治,确保“四风”问题不回潮。持续开展“不作为、不担当”的专项治理,坚持惩治腐败,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为做事者打气,为正义者撑腰。创新党规党纪自我教育形式,建立适合教育行业特点的干部廉政自查清单,教育干部时刻自警、自醒。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校长德育建设
寒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