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党员干部新担当新作为研究
——基于安徽省党员干部敢于担当情况的调查

2019-08-08伍万云相合锋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调查者被调查者党校

伍万云,匡 宁,相合锋

(1.中共宣城市委党校,安徽 宣城,242300;2.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合肥,230601)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的具体举措”[1],旨在充分调动和激发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019年1月19日,安徽省专门召开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意见》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及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讲话精神,会议强调:“更加注重公正用人,做到事业为上,依事择人、人岗相适;更加注重激励干部积极性,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误,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浓厚氛围;更加注重培养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2]。这为安徽省新时代打造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干部队伍指明方向。

一、党员干部不敢担当、不愿作为的现实表现

为深入了解安徽省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的现实表现,打造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氛围。课题组选择皖南的宣城、皖中的合肥、皖北的阜阳、皖东的滁州、皖西的六安等5 市进行调查(以下简称“5 市”),力争涵盖全省党员干部干事担当的现实情况。重点在5 市的市委党校县干部、中青班、科干班、乡镇班等主体班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党校主体班发放问卷200 份,有效问卷180 份,有效率90%。与此同时,在5 市的党政机关进行网络问卷,共收到有效问卷450 份。问卷内容主要“从担当不足而不敢为、动力不足而不想为、能力不足而不能为、慵懒懈怠而不作为,以及群众对党员干部满意度和期望值”等方面设计的,力争问卷更加贴近党员干部实际。实地走访了部分市、县、乡三级党政机关的有关党建专家,并召开了有关企业家、群众代表、党员领导干部等群体座谈会,力求涵盖不同层级的思想火花。

(一)得过且过,无意担当

5 市的党政机关网络随机问卷调查显示:一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59%的被调查者选择“会议上慷慨激昂,行动时却迟迟不落实”。这种“以会议贯彻文件”,做足文字文章的形式主义,已影响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二是在其位不谋其政,责任意识淡漠。18%的被调查者选择“工作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丧失了最初对待事业的激情和动力”;23%的被调查者选择 “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以民主集中制为借口”。这种典型的官僚主义,主要集中在领导层。

(二)不思进取,贪图享受

我们走访安徽省滁州市X 县发现: 乡镇50 岁以上部分党员干部自认为升迁无望,工作谨小慎微,只做保险事,不探新路子,被动地完成规定动作。部分年轻人以自我为中心,工作上拈轻怕重,工作比别人多点就叫苦连天,绩效工资比别人差点就牢骚满腹。在安徽省宣城市调查了解到X 县城管局和住建委下属市政局,都具有城市管理相应职能,有关部门负责人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相关联的部门工作缺乏主动对接意识,因缺乏沟通,经常出现一些项目工程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制度执行不得力,人文关怀不够

5 市的党政机关网络随机问卷调查显示:88.5%的被调查者选择机关党建工作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人文关怀”。79%的被调查者选择“制度执行不力”。注重“人文关怀”和“执行力”是我们党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然而,却成为部分党政机关党建工作最突出的问题。所谓人文关怀的“谈心谈话”制度,很多流于形式,为应付检查,材料准备好,让当事人签字,使好的传统流于形式。对工作人员监管不力,“微腐败”、工作失误等问题时有发生。

(四)怕“触红线” ,一心求稳“保位子”

5 市的党政机关网络随机问卷调查显示:48.5%的被调查者选择“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不高”;25.5%的被调查者选择“工作缺乏责任感”现象不同程度存在;34%的被调查者选择“做表面文章”;17%的被调查者选择“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以上说明“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不高”是安徽省部分地区党政机关工作作风存在的最主要问题,组织结构、机关管理水平急待改革和提升。

(五)闲的人永远闲,忙的人永远忙,渐成机关工作作风的痼疾

我们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X 党政机关走访发现:有的党员干部不讲规矩,不守纪律,一切作为都是为了自己的个人私欲,在自己所谓“合理诉求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处处拿规矩做“挡箭牌”,不主动作为;有的党员干部面对社会诸多污名化,自身荣誉感降低,存在悲观心理;而那些敢于担当、敢于得罪人的人,往往工作积极主动,任劳任怨,但评选评优无份,影响了他们工作干劲。

二、新时代影响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因素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为什么有些党员干部不想为、不敢为、不愿为,其根源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不够,能力不足

党校主体班学员问卷显示(见图1):44.44%的调查者选择 “政治领导力不足”;57.78%的调查者选择 “专业知识学习不够、群众工作能力不强”;60.56%的调查者选择 “驾驭风险能力不足”;62.22%资料来源:党校主体班学员问卷整理的调查者选择“改革创新意识不强”;29.44%的调查者选择“依法执政意识不强”。这说明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些党员干部“玩风太盛”,放松了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对基层实际情况调研不深入,对群众生产生活感受不深,难以与群众心心相印。

(二)制度政策有待完善,问责执行不到位

党校主体班学员问卷显示(见图2):73.89%的学员选择 “怕工作越多承担风险越大”;54.44%的学员选择“付出与所得不成正比”;33.33%的学员选择“不担当问责处罚不够”。这说明有关部门在出台政策措施和禁止性规定时,虽然从全局上考虑,面上指导,但缺乏可操作性,从而使具体办事者无所适从。尽管现在加强了对党员干部管理和监督,加大了对做官不为者的问责惩治力度,但执纪问责依然存在问不到实处、责不到痛处,致使有些不作为、不担当的党员干部未得到应有的问责。

(三)容错纠错机制亟待健全,考核激励缺乏力度

党校主体班学员问卷显示(见图3):49.44%的学员选择 “考评机制不科学”;74.44%的学员选择“容错机制不健全”;59.44%的学员选择 “激励机制不完善”。这说明虽然中央和地方都出台了容错纠错保障机制,但在具体事件中如何及时容错,怎样让容错的党员干部看到希望,如何避免容错机制的滥用,不少党员干部心里没底,“怕工作越多承担风险越大” 的思想加深。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立激励机制”,但是,机制的建立健全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在很多地方相关激励机制还不健全,对那些敢闯敢试、敢讲敢担引发的工作失误容错纠错保护不够到位[3]。

(四)收入分配制度亟待完善,党员干部内生动力不足

党校主体班学员问卷显示(见图4):57.78%的调查者选择“政治前途不乐观”;65.56%的调查者选择“经济待遇不保障”;47.22%的调查者选择“心理关怀不经常”;32.22%的调查者选择“带薪休假不落实”。这说明体制内行业间收入的巨大差距更加破坏了担当精神的宣扬,如在同一个单位公务员有车贴,事业编制没有车贴。体制外法官检察官与律师、科学家与演艺明星的收入待遇都在撕裂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

(五)党政机关人员结构复杂性与职能交叉性,导致责任虚置

党校主体班学员问卷显示 (见图5):35%的调查者选择 “考察考核不严”;58.89%的调查者选择“关心关爱不够”;31.11%的调查者资料来源: 党校主体班学员问卷整理选择“管理监督不到位”。安徽省现行市、县(区)及乡镇党政机关人员构成复杂,如党校既有事业编制(教师、事业编制工人与驾驶员、图书系列人员等),又有公务员(公务员、参公人员等),还有单位自聘用人员等不同身份人员,是按照公务员系列管理,还是按照事业编制管理,亟待破解。特别随着服务型、大数据政府的打造,党员干部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但群众素质没有提升,只要他们某些诉求得不到满足,就认为有关部门“不作为”。基层事务繁杂,行政部门之间职能交叉,责任划分不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深化体制改革,防止责任虚置或责任无法追究现象的发生,有待实践与理论探索。

三、新时代党员干部新担当新行为的路径探析

贯彻落实《意见》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讲话精神。关键是让敢于担当者有位,消极怠工者失位,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使广大党员干部努力有方向,奋斗有目标。

(一)健全担当容错纠错免责机制,让敢于担当者看到希望

党校主体班学员问卷显示(见图6):76.11%的被调查者选择“建立干部干事创业豁免机制”。这说明党员干部并不是没有改革创新的勇气,而是缺少担责的底气。一要明确容错纠错的边界。在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以及中央、省、市原则性指导意见基础上,联系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量化。重点明确容错纠错权力清单、免责或减责的条件与程序、防止“容而不纠”等问题的监督体系。让那些“跌倒”的干部充分吸取教训,切实增强法纪意识、廉洁自律意识,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再出发,树立良好用人导向。二要明细容错纠错的标准,结合实际不断细化标准,让容错纠错有章可循。对在勇于担当过程中,受诬告陷害的干部要及时引入听证、公示、风险评估等制度进行调查核实,澄清事实,消除负面影响;对不因主观故意并主动挽回损失和影响的干部,要从轻减轻处理,在处分期满后,若表现优秀、业绩突出的可立即予以提拔重用,让“有过错干部”看到希望、树立干事创业的自信心,引导其周边群众客观理性看待受处分党员干部,真正形成 “帮助教育一个干部,影响一批干部”的氛围,使“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等措施落到实处。三要尽快制定《党员干部容错纠错免职条例》,从法治上立好规矩,明确容错纠错尺度,给改革创新者一定的试错空间。对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但依照中央有关政策实施,要免除其责任,真正保护改革者、支持干事者、宽容失误者、问责过错者,力戒拿容错当“保护伞”[7]。

(二)加强监督管理,健全干部队伍作风约束机制

党校主体班学员问卷显示(见图7):64.44%的学员选择“规范工作标准”;61.67%学员选择“落实问责机制”。这说明约束干部最好资料来源:党校主体班学员问卷整理方式是“规范工作标准”、“落实问责机制”。一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负面清单,进一步规范工作标准。让党员干部有敢于担当的底气、积极担当的热情、不担不为的压力。二要强化执纪问责的震慑效应。通过干部日常考核、专项考核和年度考核工作,强化对干部所作所为的监督,注重在日常工作中了解干部、通过群众口碑认知干部。不搞不听过程、只看结果的一味追责,不让老实干事、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吃亏。通过监督执纪问责制度,对不担不为、为私利乱担当等行为严格实行问责追责,依规予以惩处。三要建立健全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处置机制。对群众举报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问题及时调查处理,对反映失真的立即澄清,对恶意造谣的依法打击,进一步加强网络监督法治化、规范化建设。

(三)健全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制度,做到培训与使用相结合

党校主体班学员问卷显示(见图8): 65.56%的学员选择“领导示范”,67.78%的学员选择“提拔使用”。这说明激励党员干部最关键的方式“提拔使用”。一要加强“理论课”培训,筑牢信念之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契机,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培训,使党员干部从灵魂深处、理想信念上筑牢“敢担当,敢作为”的思想基础。二要加强“专业课”培训。开展好政策资料来源: 党校主体班学员问卷整理和专业知识培训,帮助干部强化专业思维、专业素养和专业方法,提升党员干部改革创新、科学决策等方面本领。三要开展好“现场教学课” ,做到学用结合。抓好实践锻炼,对那些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干部,及时放到任务重、矛盾多、情况复杂的岗位上,让他们担重任、受历练,在推动实际工作过程中见世面、长本领。

(四)畅通出口,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能上能下机制

党校主体班学员问卷显示(见图9): 55.56%的学员选择“干部能上能下”;50.56%的学员选择“岗位目标管理”;56.67%的学员选择 “完善考核体系”;52.22%的学员选择“强化结果运用”。这说明严管党员干部最有效的方式“干部能上能下”和“完善考核体系”。一要实行上下联动,全面开展制度梳理工作。对不能适应新时代干部任用的规章制度,要进一步摸底清理,统筹干部教育培养、管理监督、激励保障制度建设。二要打破公务员与事业编制身份限制,建立党员干部定期轮换交流制度。发挥岗位特长和专长,引进专业人才干专业的事,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业绩。注重关心默默干事的党员干部,形成勇于当但、苦干实干的党员干部提升机制,决不让勇于担当的干部“流泪流汗又流血”。三要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对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要敢于动真格;对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在一定范围曝光,并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实行问责制。四要探索党员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机制。首先,完善“下”的标准,让干部“下之有据”。着力解决好“怎么下”的问题。通过“季度考核、明察暗访、年终述职”等多种方式对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进行认定,并设置“提醒、教育、函询、诫勉”等缓冲带,避免“罐子破摔”的党员干部。其次,充分发挥融媒体作用,加大干部能上能下的舆论引导。通过经验介绍、巡回宣讲、座谈交流等手段,多环节、多角度地宣传勇于担当实干的先进典型及经验事迹,使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追赶有目标。同时,加大对不担当、不作为典型案例曝光力度,营造以敢担当为荣、不担当为耻的社会氛围。最重要的让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违法违纪及不担当不作为的危害性,形成正确的干部能上能下舆论导向。再次,试点廉洁保证金制度,形成心里震慑。

猜你喜欢

调查者被调查者党校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慢性肾衰竭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党校教学应重视党性教育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九成人认为作风有改进
多个行业维权成本分项调查显示
——食品餐饮 医疗卫生 互联网金融维权成本最高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
德国网购家具业务增长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
实现党校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目标的几点思考——以昌吉回族自治州党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