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城苹果怎样才能更红?

2019-08-07郑科郑方

果农之友 2019年6期
关键词:红富士运城市运城

郑科 郑方

“近几年,苹果产业已迅速向西部三高地带和西南冷凉高地转移。现在,陕甘宁、云贵川,甚至新疆、西藏等原来较少种植苹果的地区,也把苹果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以每年15%~20%的速度迅猛扩张,而且政策扶持力度前所未有。”说起这些,一直活跃在果业一线的高级农艺师、果树实战专家、山西中农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肖龙眉头紧皱,神色凝重,“这些新兴果区海拔高、温差大、地域特色明显,生产的苹果色度红、糖酸比高,有着不可复制的天然优势。如果不清醒认识到这一点,对运城市很多依赖红富士苹果的果农来说,将是一道很难迈过去的坎。”

这是未雨绸缪、富有前瞻的远忧,还是迫在眉睫、一触即发的近患?运城苹果怎样才能更红?

1 运城红富士何以走红

“晚熟、质优、味美、耐贮……作为苹果的晚熟品种,目前为止,全世界很难找到一个品种的综合品质能与红富士媲美。”运城市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畅文选介绍说。

运城是在1984年引进红富士品种的。

在20世纪80年代,运城的苹果品种基本还是以两红(红星、红富士)两冠(秦冠、金冠)为主。在市场的推动下,红富士打败了国光、秦冠等老品种,价格逐年提升,这使得红富士第一批栽植者赚得盆满钵溢。

“在1991—1993年,行情能好到什么程度?1千克紅富士苹果4块钱还供不应求。园主都不用自己采摘,客户上门自买自摘,园主只需坐在园门口过磅收钱就行。摘下的苹果只要不是烂的,都得全部拉走,那时候,果农一年挣20万元很平常。” 一直活跃在果业一线的运城市果业乡土专家何巨才说。

也就是从这个高潮之后,运城开始全面推广栽植苹果,各种红富士树苗被果农们抢到手中,栽到地里。

20世纪90年代中,在当时的运城地委、行署政府主导下的“三果”措施更是助推了运城果业的发展。《果农报》(图1)为果农产前提供技术信息;果业局在生产中对果农进行技术指导;广州果品批发市场在产后为果农销售苹果。这种推动力在当时其他果区是没有的。

在历经20世纪90年代末的低潮,到2002—2003年,运城又出现了新一轮的苹果栽植高潮。这一次基本上以优系红富士品种为主。截止目前,运城的苹果种植面积达到205万亩,年产量达42亿千克,以平陆、万荣、芮城、临猗、盐湖五大主产县为主。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其中红富士面积达到155万亩,产量30亿千克(图2)。2010年运城苹果在山西省第一家出口加拿大;2011年在山西省第一家出口澳大利亚;2015年6月2日代表中国苹果第一家出口美国!

目前,运城水果已出口到54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出口3.8万吨,创汇5 235万美元,出口高端市场的效益名列前茅。特别是2016年运城苹果出口美国,实现了中国从1998年就开始实施的苹果输美计划,这是历经17年艰苦谈判和多轮磋商的结果,国家质检总局动植物检疫监管司陈茂盛副司长说:“美国市场是世界苹果市场风向标,也是质量标杆。正因如此,中国苹果首次出口美国,意义重大。”在中国,出口澳大利亚的苹果有4成来自运城。

2 运城红富士,还能继续红下去吗?

这两年,运城的很多果农都深深地体会到:和以前行情好的年份相比,种苹果越来越不挣钱了,客户也越来越挑剔了。

“对于很多果农来说,是不把人工投入计入成本的,如果按一亩地一年2 000元的人力成本计算,现在很多果园已经在赔钱了。”中农乐果业科学研究院王建堂老师说。

纸加膜双套袋技术的普及加剧了劳动力的紧缺,抬高了劳动力价格,再加上近两年农药化肥价格的持续上涨,致使苹果栽植的成本逐年提高。而近几年苹果市场行情的持续低迷,导致苹果生产收益下降。收入下降,成本升高,双重挤压着苹果栽植的利润空间。作为运城苹果的当家品种,红富士,还能继续红下去吗?

胡肖龙分析认为:

(1)运城红富士品种已处于绝对饱和期。运城与全国其他果区一样面临红富士品种种植规模大、产量高的问题,其产量占到总产量的75%以上,加之技术的进步和西部区域的大力发展,其面积和产量只会越来越大,且上市期集中,产大于销、供大于求的现象只会越来越严重。

(2)红富士苹果生产管理难。作为栽植面积最大的苹果品种红富士,其特点是:好吃、耐贮,但难管理,不利于适度规模、机械化、省力化栽培。而且其最佳优势区对海拔的要求是800米以上。现在全国红富士面积已经处于绝对饱和状态,由量到质的竞争已成事实。而决定质量的核心因素就是区域优势和海拔优势。运城的所处区域及海拔仅为苹果适生区,这说明,运城生产红富士苹果竞争优势并不强。

(3)红富士品种不是出口和加工的优势品种。在国际市场,红富士偏纯甜,适合亚洲人口味;欧美国家口味偏酸甜,除中国、日本之外,其他国家地区也有10%左右的红富士种植,基本可以满足欧美国家的红富士自销。所以中国红富士的出口并没有绝对优势。加之红富士也不是加工果汁的最佳品种,且生产人工成本较高,所以也不受加工企业喜欢。运城市作为全国最大的果汁生产基地之一,榨汁专用品种发展严重滞后。鲜食和榨汁品种比例应该是7∶3较为合理,但现实却是9.5∶0.5都不到。这带来的恶果是,挫伤果农在红富士苹果上提质增效的积极性,又限制了榨汁专用品种的发展,阻碍了种植结构的调整。

(4)苹果生产已无大小年之分。伴随着果业技术的进步和普及,苹果在产量上的“小年”现象已经不会出现。连续10年产量的持续递增已经验证了这一点。寄希望于“天灾”或大面积“刨树”带来新一轮产业转型的机会已经不复存在。所以,改变观念,改换品种必须当机立断。

据运城市果业发展中心资料分析,目前,运城市水果种植面积达328万亩,产量60亿千克,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地级市“第一方阵”。苹果产量占到全国的10%,占到全省的70%。特别是在临猗、平陆等苹果主产县,已经形成了3个70%的产业特点:70%的耕地栽植果树,70%的农民从事果业,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来自果业。

这样的体量,运城苹果,怎样在果业新形势下继续“红”下去?

3 运城苹果怎样才能更红

运城的物候期早,基本上比甘肃早20天,比陕西早15天,这是一个特点,更是一个优势。运城市王万保苹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万保介绍,以北京新发地市场为例,每年嘎拉苹果上市后的半个月内,每天几十车,几乎都是运城的苹果。嘎拉苹果刚上市时每千克3元,过了半个月会降到每千克1.5~1.6元,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畅文选说,优质苹果的生产,品种因素占40%,地理条件占30%,管理水平占30%。要让运城的红富士苹果更红,就要结合不同的地理条件改优品种,不适合红富士品种的可改换其他品种,比如早熟的华硕、中熟的优系嘎拉、凉香,晚熟的瑞阳、维纳斯黄金等,同时还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放大运城苹果的独特优势。

胡肖龙说,现在我们对苹果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有两层含义:一是在各个水果品种之间调整,比如压缩苹果的栽植面积,扩大其他水果的面积;二是在苹果品种内部调整,适合红富士生长的地区加大力度推广优系品种,不适合晚熟品种的地区,调整成中早熟品种。他建议,一是推荐发展好的桃品种。桃树易管理,结果早。当年定植,第二年就有产量。加之最近几年桃树新优品种大量培育成功,犹如南方沙糖橘和蜜橘等新品种替代传统橘品种推动橘农致富一样,“超好吃”的桃品种频频诞生,为果农种植结构调整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为防止刨了苹果树栽桃树,桃树烂了再栽苹果树的恶性循环,建议采取“桃树产业联盟”的形式,政府职能部门统一监管,统一补贴,企业提供苗木、全程技术托管、统一品牌销售等形式,保证果农刨了苹果树不后悔,栽上桃树能发财。二是科学发展杂果品种。运城市物候期早的优势在全国都不多见,可以利用这一优势,不与西部苹果产区正面竞争。运城当地的杏、山楂、樱桃均比全国各地早熟10天到一个月。可以大力发展各类具有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的杂果品种,利用早熟的时间差争市场、抢市場。

运城果业的结构调整,尽管迫在眉睫,但却不能鲁莽行事,调整结构,改换品种,必须慎之又慎。运城市果业发展中心的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运城综合试验站基地(图3),试验的36个不同砧穗组合的苹果品种,正在试验观察中,力争通过3~5年的试验,为运城调整果业结构,找到最优的适配方案。

更多的企业、果农已经开始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

曾以苹果栽植名动三晋的万荣县高村乡丁樊村,原来因为直接卖次果500克可卖好几角钱,村里留有不少秦冠。2019年,次果销售已无利可图,村民们伐掉秦冠,根据地势选择不同的品种,沟边或较高的地方高接或新栽植优系红富士,其他地方栽植早中熟苹果或其他水果,不仅品种更丰富,抵抗风险能力更强了,而且错开了管理期,还一定程度缓解了人力紧张的问题。

中农乐桃树研究所与各科研院校合作,开展桃树品种资源收集、保存研究利用等工作,同时进行桃树栽培、果实保鲜、病虫害防治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推广工作,目前,选育的三十多个优良品种每年从4—11月错峰上市,都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运城的果业如何发展,胡肖龙、畅文选等专家在思考、探索,众多企业、果农也在积极参与实践。果业结构性改革是全国性的课题,希望运城主管部门、业内专家、众多果农,齐心合力,慎密研判,先行先试,为全国各大苹果主产区闯出一条果业改革的新路来。

猜你喜欢

红富士运城市运城
山西运城:冬日盐湖色彩斑斓
山西运城:春来盐湖画意浓
山西省运城市:春来盐湖美不胜收
冬天的太阳是香的
村里旧事
前腳放生 後腳撈魚
红富士
谷雨
“红富士”树干顶端嫁接一枝“秦冠”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