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西北联大体育与外国语教育状况初探

2019-08-07高博杰郭秀明李东颖马光华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体育系西北大学抗战时期

高博杰,郭秀明,李东颖,李 燕,马光华

(1.西安培华学院 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125;2.武警工程大学 基础部外语教研室,陕西西安 710086;3.西安科技大学 体育部,陕西西安 710000;4.西北大学 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 710127;5.西北大学 图书馆 陕西西安 710127)

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大及西南联大,是我国当时的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之前为西安临大及长沙临大。“西北联大集中体现了优秀知识分子共赴国难的民族精神。”[1]“西北联大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发展环节,这方面,则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和讨论。”[2]“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一段很重要的历史。为使这一重大历史为世人认知......我们钩沉、访谈、复原历史......”[1];探讨其体育与外国语教育事业,是研究抗战时期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外国语教育既为公共课,又为专业课;体育教育为学生强身健体;外语教育为各学科学生增添了外语知识:使其又可获得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专业知识;还作为专业,为体育及外国语人才培养做出了一定贡献。探讨抗战时期体育教育既是弘扬“顽强与拼搏”的体育精神之做法,也是弘扬民族精神之做法,“武术运动受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包含我国民族传统情结,也蕴藏这丰富的民族精神。”[3]不仅武术运动,所有体育运动都蕴藏着丰富的民族精神!为更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我们前去陕西档案馆及西北大学档案部门进行了档案检索,又去西安临大教学点进行了调研,且走访了至今健在的有关老师……

1. 西安临大体育与外语教育简况

1.1 西安临大之组成

请看西北联大档案文献:“本校为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三校联合组而成。缘民国二十六年“七七”变作,平津沦陷,国立各院校相率南移,九月,教育部乃令平大、师大、北洋工学院三校合组为西安临时大学,部设西安。”[4]

值得指出,西安临大及西北联大的组成,还应有“北平研究院”及先后校址位于天津及保定的“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请看有关文献: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37年颁布了第16696号令:“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5];“家政系由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的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发展而来,既是我国最早的女子师范教育之根,也是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最有特色的系科之一。”[6]

与上述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相媲美的还有成立于1928年的西安第一女子平民职业学校——西安培华女子大学——现西安培华学院。

1.2 西安临大的开课时间——仅约半年

西安临大的开课时间始末——请看西北联大档案文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一九三七年——笔者注)十月十一日,令发西安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组织章程……十一月十五日开课。二十七年(公元一九三八年——笔者注)三月十六日迁离西安。”[4]

开课时间仅约半年时间。

1.3 西安临大体育系及公共体育课开课地点

请看体育教授王耀东的传记及回忆:“从西安临大到西北联大——

……学校在战争环境中初设,又是由几所院校合并而成,仓促间诸多事情尚未就绪,因此延至当年11月才开课,但仍然困难重重。组成西安临大的几所院校原来规模都较大,一时间没有一个处所能都集中容纳,开学后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学生住处分散,难以集中上课……有些体育课就在通济坊某小学的一个空场上。新的体育系是由北师大和河北师范学院(原在天津)的两个体育系合并而成,王耀东担任体育系女生田径课程。体育系在城外东北大学(现西北大学太白校区)场地上课……陆续来到西安的原北平大学体育教师有陈静安、刘振华、张光涛、朱淳实等。”[7]173

又有文献载:“西北联大体育教授谢似颜(1895——1960)......七七事变后,谢似颜来到西安临时大学,分管学校体育行政工作,将北平师范大学体育系、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体育系、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体育科合并为西安临时大学体育系。”[8]

上述文献反映了抗战初期西安临大时的体育教育状况:

1.3.1 西安临大时,已新组建了体育系;

图1 抗战初期,西安临大家政系女学生在制作小吃,募捐抗战城固

1.3.2 体育系教学点为东北大学(现西北大学太白校区)操场;

1.3.3 公共体育课教学点其中有:通济坊某小学的一个空场上。

1.4 西安临大外语系的开课地点

再请看文献:“家政系女生义卖募捐:……在西安时,这个富有特色的系,属第一院,与国文系、历史系、外语系一起在城隍庙后街四号上课。家政系于1938年1月28日、2月4日两次在学校大礼堂举行‘实习成绩义卖捐赠抗战将士鞋袜’活动,着实地‘显摆’了一下家政系师生的手艺及绝活。”[6]见图1:

上述图片见证了“家政系女学生施展独到的本领”——为抗战募捐!

上述文献说明了与家政系在一起的外语系等,上课地点在西安城隍庙后街四号,我们前去进行了调研:现已成为若干商业网点。

文中所说的学校大礼堂,指的是现存的西北大学太白校区的大礼堂——此大礼堂为张学良将军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前时任东北大学名誉校长时在此建造的大礼堂,此校园时为东北大学校园。

2. 易名西北联大及其分体

请看西北联大档案文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一九三八年——笔者注)四月奉部令改校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勘定城固城内考院设校本部及文理两学院,文庙设师范学院……古路坝设工学院……五月二日正式开学……”[4]

对上述档案文献分析得知:(因日机轰炸等原因)“西安临大”迁址陕西城固等地,且易名“西北联大——西北联合大学”,又分体出:文理学院,师范学院,工学院等学院。

另据西北联大档案文献:“二十八年(公元一九三九年)七月,复奉部令改本校为国立西北大学,任命胡庶华先生为校长,师范学院、医学院亦独立设置,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国立西北医学院。”[4]

对上述西北联大档案文献分析知:一九三九年,西北联大又分体为:国立西北大学,国立师范学院等。

当时称为大学的仅一所——国立西北大学,即:百余年名校:西北大学!为国家“211工程”院校,而当时的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西北农学院,现均为国家“985”院校: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上述现象值得反思与感叹!

3. 西北联大—→国立西北大学体育教育及教师状况

3.1 西北联大——国立西北大学的体育教育状况

再请看体育教授王耀东的传记及回忆:“国难当头,仓促建校,经费不足,一切简陋。运动用品仅仅有少数球类,但教师和学生大多来自沦陷区,为了学好本领,报效国家,赶走日本鬼子,聚集在城固这座小山城。所以大家能体谅时艰,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刻苦学习……课程内容主要是徒手操、篮球、排球、垒球。”[7]

“在城固时期,没有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械,沙博格就带领学生动手建立了体操场地并制造了体操器械。”[9]

图2 抗战时期,西北联大学生在城固汉江上游泳课

“当时由于体育器材相当缺乏,他(指沙博格)亲自上山选择木料,指导工匠制作了单杠、双杠、跳箱、鞍马、吊环等体育器械,并利用课内、课外时间,随时指导学生练习及安全保护,使体操运动在西北地区乃至抗战后方得以开展和普及。沙博格还是学校里教师垒球队的队员,常常与王耀东、刘月林、董守义、刘汝强等教授在一起举行垒球比赛。所用的垒球,竟然是教授们利用制革厂的边角废料、棉纱缠成的线团,让修鞋匠用皮子缝起来的特制球。”[10]

另据一位西北大学毕业的女校友回忆:“当时学校的体育女教师罗爱华,还从广东老家带来了漂亮的泳装……她带领我们学校十几位思想较为开放的女生,身着泳装(在人看不见的地方换游泳衣),在汉江里游泳,此为游泳课——完全处于自愿选修课!”

这位女校友当时还让我看了她和女同学们及罗爱华老师一起游泳的照片,但我当时没有翻拍。现只能附上一张男同学在汉江游泳的照片:见照2。

综合以上文献所述,且分析认为:(在艰苦的抗战环境中)

a. 学生们的体育器材是“就地取材、土法制作”;

b. 当时开设的体育课程为:“课程内容主要是徒手操、篮球、排球、垒球。”;

c. 外籍教师沙伯格带领学生、指导工匠建造了体操场地,制做了体操器械及垒球;

d. 男女学生均开设了游泳课,上课地点不是游泳池,而是汉江——也为“就地取材”。

3.2 体育教师阵容

体育教师状况如何?请看西北联大档案文献载:“各院系共同科目教员:教授,王耀东;副教授,曹觉民;体育副教授,刘月林,字静川;体育副教授:张润之;体育讲师:李呈瑞,字欢祥;体育讲师:王树棠,字召滨;体育讲师:罗爱华,女;体育助教:徐敬甦;体育助教:郭治洪。”;[11]“教务处——体育卫生组:教授兼主任,王耀东;校医,王伯扬;助理校医,高景芝,女;护士,刘淑贤,女;护士,周妙文,女……”。[11]当时沙博格教授已离开中国回到美国。

以上简述了体育教育之状况,我们又采访了时为国立西北大学数学系学生的胡希正教授,他告诉我们:“抗战时期,体育课不及格是不能毕业的!”

4. 外国友人对国立西北大学体育与外国语教育之支持

位于秦巴山区的国立西北大学,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依然发展着,有着不息的学术精神与抗战到底的信心!有着坚强的体育精神!有着为抗战而发展教育的决心!

该校先后有若干外国人前来支持体育与外语教育,有沙博格、孔柏德华(女)、贾韫玉等。

4.1 沙博格对体育教育的支持

“沙博格为美国芝加哥人,美国密苏里大学地质系肄业。1936年受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体育系主任袁敦礼教授之聘,到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体育系任教。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随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内迁陕西,先后任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体操教授……他在校期间主要讲授体操、田径、篮球等课程。”[10]

4.2 贾韫玉对外语教育的支持

“贾韫玉,原名Charies Carwarine,1871年出身于英国西部巴斯。清光绪年间来华,在陕南城固一带传教。1931年收下贾梅瑞为养女……1938年起被聘为西北联合大学外国语文学系教授……”[12]

5. 女教师张舜琴请求刘镇华司令对外语教育的支持

曾听西北大学副教授张玉田(抗战时期数学系学生)讲过一趣事:抗战时期西北大学在城固很艰苦,当时外语系有一位女老师跟刘镇华(司令)熟悉,她请求给系里或学校钱,买些教学设备,刘镇华照办了。她比校长面子还大!我们进行了文献检索,以佐证此事:“1923年重建陕源西北大学的陕西省督军兼省长刘镇华……抗战时期刘镇华闲居于城固……其驻地因与国立联合大学为邻,故常与学校的教授来往,好骑马的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外语系张舜琴教授也就是这样和刘镇华认识的……张舜琴教授岂是等闲之辈。她的父亲张永福是新加坡著名华侨领袖,同盟会重要会员、孙中山在海外的得力助手。她1922年自新加坡美以美女校毕业,旋入英国伦敦法律协会深造……1938年,张舜琴与罗隆基离婚后至城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外语系任教,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分立后,相继任国立西北大学外国语文学教授、国立西北师范学院英语系教授兼主任。她用英文编写了一部名为《杨贵妃》的著作,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作为自己的英文教材……”[13]

上述文献佐证及证明了以下问题:

a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大、国立西北大学,确有外语女教师张舜琴与原陕西督军(省军区司令)刘镇华认识,并有朋友之相交;

b张舜琴教授还编有《杨贵妃》(英文版)作为英语教材;

c刘镇华尽管曾犯有“西安围城”之罪,但其支持教育之做法是应当肯定的:重建西北大学及支持图书馆建设——检索有关文献知:“1923年10月,刘镇华(陕西督军:省军区司令)拨款1万元,在北京设立办事处,为西北大学购买图书仪器。1924年9月,西北大学图书馆藏书达到62000余卷。其中包括刘镇华捐赠的日、英文书籍多种;”[14]

6. 抗战后期国立西北大学的外国语教育状况

检索西北联大档案文献,抗战末期之民国三十四年(公元一九四五年——笔者注)五月,国立西北大学文学院下属之外国语文学系,教授及主任等教职员状况如下:“文学院——外国语文学系:教授兼主任李贯英,字孟雄,男;教授包志立,女;教授徐褐夫,男;教授霍自庭,字澍成,男;教授姜寿春,字仁久,男;教授孔柏德华,女,英国人;教授王衍臻,男;教授刘链,字汉三,男;教授金家桢,男,回族;......”[11]

从上述文献得知:当时的外语系师资力量为:教授九人;兼任教授一人;副教授三人;讲师及兼任讲师、助教共六人,其中女教师两人,外籍教师四人,孔柏德华既为英国人,又为女教师……

从当时的师资状况可管窥出:

a.当时西方友人也在支持我国抗战时期的教育事业——更大的支持是美国等国军事上的援助;

b.当时的教授、副教授多于讲师和助教,可见师资阵容之强大;

c.系主任由教授兼任——双肩挑;

7. 为抗战培养了外国语人才及学生的外语知识——桃李遍于抗战的前方与后方

西安临大、西北联大、国立西北大学为国家及其抗日战争,除为各个学科的学生传授了外语知识外,还培养了大批的外国语专业人才,他们分别战斗、工作在抗日战争的前方与后方,据档案文献载,仅国立西北大学的外国语系从一九四零年(民国二十九年)至一九四四年(民国三十三年)共培养了五届毕业生:共81人!除外,还有在校外语系学生共70人。

8. 结语

抗战时期的西安临大及长沙临大、西北联大及西南联大,是我国当时的教育事业之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其体育教育与外国语言与文学教育事业,是研究抗战时期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外国语教育既作为公共课,又作为各学科学生之必修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体育教育对学生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强身健体才能更好地抗战(王耀东教授语)”!外国语教育为各学科学生增添了外语知识:使其又可获得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专业知识;又作为专业,为外国语人才培养做出了一定贡献。西北联大分体之国立西北大学,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发展,期间,曾有若干外国人前来执教,还有该系女教师张舜琴请求刘镇华司令给与资助……至抗战末期的1945年5月,师资状况为:教授10人,其中女教授两位;三位副教授,其中一位为英国人;讲师及助教共六人,外籍教师共四人,孔柏德华既为英国人,又为女教师……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仅外国语教育,截至1945年5月,为国家及抗日战争共培养外国语专业毕业学生81人;当时还有在校读书的专业学生共70人。而外国语系的教师除培养专业人才外,同时兼任着整个大学的公共外国语教育之重任,使抗战的各类人才具备了一定的外语水平——“学习外国语也是为抗战”;“为抗击日寇而学习日语!”

当时的体育教育阵容:王耀东及沙博格、谢似颜教授三人;副教授两人;讲师五人;助教两人。

体育教育也为艰苦卓绝之抗战时期大学生的强身健体起了一定的作用——“抗战时期,体育课不及格是不能毕业的!”

猜你喜欢

体育系西北大学抗战时期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西北大学木香文学社
出滇抗战时期龙云对滇军的治理研究
The Analysis of The Bluest Ey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antz Fanon’s Post-colonialism
师园学院体育系学生教师资格考试结果分析
体育系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们》、《疑惑》
湖南人文与湖南城市羽毛球课教学现状分析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
抗战时期的周恩来与统一战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