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粮食进口激增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2019-08-06王新华陈庆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8期
关键词:粮食安全

王新华 陈庆

[摘 要]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量激增。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进口激增的现状及原因,发现国内外粮食存在较大的价差、粮食消费结构的变化、我国贸易政策机制、我国粮食收储存在弊端是我国粮食进口激增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我国粮食进口激增的对策。

[关键词] 粮食进口激增;粮食安全;净进口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粮食进口激增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增长迅速,除了大豆呈现持续净进口状态外,另外三大主粮由净出口转变成为完全净进口态势。据我国农业部统计,2016年我国粮食进口量高达11467.6万吨(如表1),虽然较2015年有所下降,但是仍然是历史第二高位,较2006年的3713.8万吨相比,增长了208.8%,年均增长率达到11.9%。同时,净进口量增长迅速,净进口量从2006年的2939.4万吨增长到2016年的11277.5万吨,增长了283.7%,年均增长率14.4%。以谷物等主要粮食进口量增长尤为迅猛。2016年我国谷物进口量达2198.9万吨,较2006年的358.2万吨,增长了513.9%。年均增长率为19.9%。

从表2可以看出,各粮食品种的进口量增长也较为迅速,品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2016年小麦、大米、玉米、大豆、大麦的进口量分别为341.2万吨、356.2万吨、316.8万吨、8391.3万吨、500.5万吨,分别较2006年增长了456.6%、395.4%、4873.8%、197.2%、134.9%,这十年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8.7%、17.4%、47.5%、11.5%、8.9%。

此外,从近年来粮食进口市场来看,中国的粮食进口来源集中,与邻国的粮食贸易持续增加。主要进口来源是美国、澳大利亚、巴西、泰国等。美国是中国最大的粮食进口来源地。

其中,中国的小麦进口来源高度集中,而且非常依赖美国、澳大利亚及加拿大的小麦市场,这也将增加中国小麦进口市场的风险。在过去十年中,除2007年和2008年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的小麦比例小外,其他年份从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进口的小麦总量占小麦进口总量的约90%。我国的大豆进口国主要是巴西、美国及阿根廷。从2006年到2016年,年均进口比重达95%以上,进口量多而且年年递增。我国大米主要是从泰国、越南和老挝进口,2006年至2016年我国从泰国、越南以及老挝进口量占稻米总进口量的90%左右。中国的玉米进口来源也较为集中,近几年,我国从乌克兰、美国及老挝进口大量玉米,进口量达到进口总量的95%以上。

2 我国粮食进口激增的原因

2.1 国内外粮食存在较大的价差

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在国际粮食价格下跌的同时,中国的农业生产成本继续增加。同时,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粮食生产的成本也处于快速增长的时期,为了尽可能避免“谷贱伤农”和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国家一直采取了最低收购价,而从国外进口粮食的离岸价远远低于国内粮食的成本,例如2015年从墨西哥进口黄玉米到离岸后价格持续低于国内玉米价格,而且每吨差价在600~900元。我国的粮食价格一直高于国际市场,国内和国际粮食价格差异已经使国内农产品相关行业不想以高价购买自己的农产品,为了降低成本,从而加大对粮食的进口。

2.2 粮食消费结构的变化导致国内优质粮食供给不足

虽然我国粮食从2004年到2015年来产量年年递增,口粮也有所下降,但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类、蛋类和牛奶日益增长的需求导致对饲料谷物的需求激增,同时我国也是一个对优质粮食产品极其缺乏的国家,比如:以大米为例,我国每年自产的稻米也基本足够消费,但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更倾向于购买从泰国进口的优质大米,而且泰国大米已经走进中国的小康家庭,占据了大米市场。为满足市场需求,我国不得不大量进口优质大米。

2.3 我国贸易政策机制致使粮食进口激增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目前的农产品关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84%的农产品关税低于29%,其中有25%的农产品税目低于10%,并且税目单一,一般都是从价税来征收。并且大部分国家的关税水平都远远高于我国,中国实际上是农产品开放度最高的国家,这样不利于保护我国本土的农产品。从长远来看,降低农产品关税已使农产品贸易成为一个自由市场,关税的降低减少了进口国原产国的准入门槛。这也将对我国的农产品结构产生影响,例如:进口的大豆出油率远远高于国产的大豆,因而降低进口大豆的关税而加大进口,导致近年来,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大大下降转向大量进口,食用油的原材料几乎都采用进口大豆,并且进口市场也比较集中,这将使我国在大豆市场上出现被动的局面,一旦出口国限制向我国出口或者提高大豆价格,将对我国大豆市场进行控制。中国主要粮食进口市场过于集中,但是,我国进口占出口国出口比重远低于进口集中度。从2016年1月到4月,乌克兰、越南和巴西的玉米、大米和大豆进口总量为165.3万吨,69万吨和53万吨,但只占其出口量的11.47%,28.13%和29.46%,在进口议价方面,中国处于弱势地位。

在价差扩大的情况下,由于我国粮食关税偏低,三大主粮的配额内关税仅有1%,大麥、高粱的关税分别只有3%、2%,促进进口产品在缴纳增值税和关税后的价格还低于国内,这也使得进口企业加大了进口量。2015年我国进口的一部分粮食并不是因为国内短缺引起的,而是受国内粮食价格和国际粮食价格差异,导致“进口和积压”,迫使中国的粮食进口激增。

2.4 我国粮食收储存在弊端

为了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健全的粮食储备体系是不可或缺的。同时粮食收储体系也可以调节供求关系。当前,粮食收储体系以国有粮食收购企业为主,并且对粮食收储体系发挥着寡头垄断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量激增,不得不扩大储蓄规模,储备规模的扩大使得仓库压力增加和财政负担的增加,也增加了粮食储备的成本。同时,由于国家给予储备补贴,导致粮食储存只重数量不管质量。储备粮区域布局非常不合理,粮食主产区储备量巨大,而粮食主销区储备量不足。在价格调控上,国家采取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策略,为了避免由于生产者利益下降所带来的粮食高峰期间粮食积累的高峰、打击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这种方法只能暂时增加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同时,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粮食市场的价格,反而推高了国内粮食价格,进一步扩大了国际粮食价格与国内粮食价格的价差,从而促进了粮食的大规模进口,导致了最近几年的粮食进口激增。

3 我国粮食进口激增的对策

3.1 结合实际,适度进口,处理好进口与库存的关系

在新形势下,中国推出了 “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新战略。近年来国际市场粮价低迷,粮价波动较大,而我国为稳定粮价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如我国玉米价格在托市政策作用下,为保护农民的收益,以高于市场价的临时收储价收购国内农民的玉米,存放于粮库,为此国家承担了巨额的价格差和仓储成本,同时进口的低价玉米也成为主要原料进入我国粮食流通领域。按照国际惯例把17%至18%的储备率作为粮食库存和消费的安全线,中国现在是超额储备。“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基本国策是要求我国要保证稻米、小麦的少量或几乎不进口,玉米、大麦等饲料用量可以适当多进口,中国人的口粮绝对不能靠进口来保障。

加强大缺口的粮食品类的持续生产,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合理利用耕地面积以及合理分配粮食种植区域,例如:有些地方适合多种植玉米,就鼓励该地区种植玉米,并相应地投入大量资源;我国大豆种植区域少并且效益低,可以多投入研究,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总有能产出出油率高并且满足中国人需求的大豆;另外,大米是我国的主要口粮,也不能靠进口来维持,必须要做到自给自足,国家也需要大量投入来鼓励农民种植稻谷的积极性并且要保障稻谷品种的多样性。这样才能满足人们生活物资的丰富性。为了缓解国内粮食的压力,在国内粮食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适度进口,但我们也必须掌握进口量,以避免大量积压的国内粮食给中国的粮食储备带来重压。合理估算以确保充足的供应和适当的库存,以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

3.2 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建立全球粮食进口市场体系

通过国有贸易有效调控配额内进口粮食的流向以及进口粮食进入市场的价格,提高对进口粮食的检验标准。加强粮食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建设,在粮食进口中充分发挥技术手段等非关税贸易措施的调节作用。充分利用相关政策加大对进口粮食进行调控,例如:当前的关税配额政策对进口粮食的引导作用还是十分有效的,但可能还不够完善。可以采用严格控制好国有贸易关税配额的发放比例来减少在低关税的配额内进口。同时需要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来增强我国粮食的安全。

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2015年,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额231.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10.5%,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额为219.7亿美元,我国处于贸易顺差状态。同时我国地域辽阔,农产品品种比较齐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从我国大量进口,而我国对于大麦、棉花、大豆等农产品的需求旺盛,我们可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稳定的供给,创新贸易合作模式,强化贸易信息的合作与交流,提高贸易的效率,提升我国进口贸易的主动权。

加强粮食贸易的区域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外部市场,如拉美地区为创建一个稳定的外部市场来推动本国的经济,建立了加勒比共同体、安第斯集团。利用TPP协议的优势,我国可以与TPP国家建立长期稳固的贸易市场,保证我国粮食进口市场的稳定性。

3.3 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农民种粮积极性

我国粮食进口激增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粮食价格和国际粮食价格的价格差,而国内粮食价格与进口粮食价格在于国内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降低国内粮食的生产成本、控制进口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业生产率。这要求政府加大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引导,通过对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研究的投资,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技术进步的实践,机械设备取代劳动力投资,发展适当的规模经营,以制度创新提高劳动力的使用效率。这里最重要的是培养新的职业农民,培养更多的能熟练使用现代机械设备和科学技术的使用者,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经营。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逐步增多,导致农业劳动力严重流失,这对增加粮食产量也是一个较大的难题,为了鼓励更多的青壮年留在农村,政府需要创造更多的优越条件,比如农闲时,安置一些就业机会或者补贴农民外出学习农业相关先进的技术,这样既能提高农民的收入又能憧憬农民留在农村的愿景。

目前WTO允许的“绿箱政策”共有十二大类。其中中国的自然灾害救濟补贴、收入保险和收入安全网计划、种植业补贴、休耕补贴和畜牧业补贴等投入相对薄弱。同时可以通过农业政策性收入保险、自然灾害救济补贴以及其他直接收入补贴来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的生产效益,保证农民的收入进而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3.4 分散粮食进口风险,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

中国的粮食进口国相对集中,导致粮食进口风险增加。我国应该尽量降低粮食进口的风险,减少对粮食进口的过度依赖。应做到如下四点:第一,我们必须提高粮食的自给率,并确保充足的粮食供应。第二,调结构,稳市场,我国目前所处的现状是口粮基本自给,但饲料用粮短缺,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单单只是温饱阶段,而对于蛋类、牛奶、豆类、肉类等产品的需求较大,这类产品都需要大量的粮食经过多层环节转换而来,耗费粮食量也非常巨大,为了满足这样的市场现状,我国可以寻找并种植玉米的替代品种来平衡市场的需求。第三,将进口来源国分散,为了避免单个国家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等因素对我国粮食进口造成严重的影响,尝试从不同的国家进口同一品种,以确保中国对粮食进口的需求。第四,进口品种多样化,例如:大麦既可以作为饲料粮又可以作为啤酒的主要原料,作为饲料的部分可以用高粱、玉米来替代,而作为啤酒原料的大麦无法通过替代来满足,在进口大麦方面,先满足啤酒生产的需要,然后再分散进口饲料大麦。大米也有很多品种,如泰国大米、粳米、糯米等品种,可以选择在不同的国别进口大米,这样既丰富我国大米的品种,又降低了风险。

[参考文献]

[1] 卢锋,谢亚.我国粮食供求与价格走势(1980~2007)——粮价波动、宏观稳定及粮食安全问题探讨[J].管理世界,2008(03).

[2] 王新华,周聪.我国粮食进出口贸易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基于粮食整体和粮食分作物视角的实证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6(12).

[3] 周聪.我国粮食进出口贸易与国内外粮食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5.

[4] 吴朝阳.国际粮食市场格局演化与我国的策略选择[J].国际贸易,2014(06).

[5] 徐振宇,杨春香,刘国辉.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主要粮食价格的影响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07).

猜你喜欢

粮食安全
我国的粮食安全及对策探讨
我国的粮食安全及对策探讨
城市化背景下的耕地保护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农地流转“非粮化”及对粮食安全影响研究述评
中国农业需避免落入产业化陷阱
云南省粮食安全视角下马铃薯产业发展
基于区域竞争视角的我国粮食安全与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