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端康成与《伊豆舞女》中的“我”

2019-08-06曹嘉伟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7期
关键词:伊豆舞女川端康成

曹嘉伟

摘要:川端康成是日本的小说家、文艺评论家。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等。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获奖感言中,向世界介绍了日本人的生死观和审美意识。笔者在本稿中比较分析了小说《伊豆舞女》中“我”与川端康成的旅行动机,“我”的旅行动机比较简单,川端康成的旅行的目的更为复杂。旅行之后,“我”得到了治愈,头脑如洗,快慰甘美。川端康成在旅行之后心情放松,性格开朗,与同学们和谐相处。

关键词:川端康成;《伊豆舞女》;“我”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130-02

引言:

川端康成( 1899-1972)出生在大阪,毕业于东京大学,是日本的小说家、文艺评论家。与横光利一等人开展新感觉派运动。其后开创了独特的美的世界。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纸鹤》等。1968年作为日本人首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获奖感言中,向世界介绍了日本人的生死观和审美意识。

川端康成的小说《伊豆舞女》,1926年发表于《文艺时代》。描写了只身来到伊豆旅行的“我”和阿薰相识、相知、相慕以及离别的过程。《伊豆的舞女》曾先后6次被搬上银幕。

笔者在本稿中以林少华(2011年)译《伊豆舞女》为研究对象,同时也参考日语原版的『伊豆の踊子』(新潮文庫、昭和二十五年),为了比较川端康成与小说《伊豆舞女》中的“我”。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而展开论述,一、《伊豆舞女》的主要内容。二、小说中“我”的旅行动机与川端康成的旅行动机。三、旅行前后的“我”与川端康成。

一、《伊豆舞女》的主要内容

为了方便分析,在本部分首先简述《伊豆舞女》的主要内容。“我”是一名20岁的高中生,由于深刻反省自己扭曲的性格,无法忍受令人窒息的忧郁,独自踏上伊豆之旅。“我”在前往汤岛的途中与一伙艺人相遇,并被其中的舞女所吸引,穿过天城岭隧道之后,决定与他们结伴而行至下田。

“我”在天城岭的茶店听到了老婆婆轻视艺人的话,由于担心舞女是否会被汤野旅馆的男客玷污?而夜不能寐。第二天早上,“我”和荣吉在旅馆阳台上说话,在对而的温泉浴场洗澡的舞女发现了我们,裸着身子跑出来向我们招手,简直就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顿时感到一股清泉洗净了“我”的心,烦恼也随之烟消云散了。心想“分明还是个孩子”[1]。

“我”没有在意与艺人之间的地位之差,平等地与他们交流,亲身感受到人间的温暖。舞女用一颗纯真无邪的心待“我”,使“我”感到摆脱了烦恼。到了下田,舞女打算让“我”带她去看(无声)电影,当舞女向老妈(荣吉的岳母)要钱的时候,老妈断然拒绝舞女的恳求。无奈“我”独自去看了电影,但是很快又离开了电影院。舞女打鼓的声音穿过灰暗的小镇传到“我”的耳边,“我”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

第二天,只有荣吉来送“我”到下田港的乘船处,“我”看到舞女在海边等“我”。“我”与舞女说话,只是点头没以回应。“我”乘船回头一看的时候,舞女欲言再见又止。船已经离开码头很远,舞女开始挥动手中白色的东西。在船舱“我”自然地接受了身旁少年的善意,丝毫也不在意别人看到自己在抽泣。“我”的头脑恍如一池清水任凭泪泉涌流,后来“除了一种甘美的快慰,什么也没有剩下”。

二、小说中“我”的旅行动机与川端康成的旅行动机

关于小说《伊豆舞女》中的学生“我”的旅行动机,小说中的第五部分写道:“我”与艺人一行一起翻越天城岭,“我”走在前边听到舞女们在后边议论自己,当听到她们说自己是个好人时,小说写道:“我本身已可以实实在在感觉出自己是个好人了,心情豁然开朗,抬起眼睛望着色调明朗的山岭。眼睑里而微微作痛。二十岁的我一再担心自己孤儿根性,是因为无法忍受这种令人窒息的苦闷而踏上伊豆旅途的。所以,自己在世间寻常意义上被人看成好人这点,让我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感激之情。山色明朗,是因为下田的海越来越近的缘故。我挥动刚才那条竹棍,消去秋草的脑袋”。由此可见,小说中所写的“我”的旅行动机“是因为无法忍受这种令人窒息的苦闷而踏上伊豆旅途的”,比较模糊单纯。

然而实际生活中川端康成的旅行动机更加复杂。1914年也就是川端康成初三的时候,祖父去世了,当时的日记即是后来发表的《十六岁的日记》。在为祖父送葬的时候,村子里的女人们怜惜川端康成变成了孤兒,但是川端康成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他在《拾骨》记录如下:“祖父的生——死。我像上了发条,有力地挥舞着右手。骨头嘎嘎地响。我端着一个小骨灰盒。归途中,村里人纷纷地谈论着祖父的事情,诸如老爷子可怜啦,真是个顾家的老爷啦,村里人难以忘怀啦之类。不用说了。最悲伤的,恐怕只有我自己吧。留在家中的一帮人,对我失去祖父,今后孤身一人将怎么办,甚表同情。在同情中,邻人感到也夹杂着好奇心。”[2]。

回忆当时的自己川端康成在《参加葬礼的名人》中说道:“幼年时代,我得到周围人们的同情,他们强要怜悯我。我心中一半是老实接受他们的好意,一半是产生了抵触情绪”[3]。

失去亲人寄人篱下,在川端康成的心中孤儿气质、白吃饭气质、被施恩者气质不断增强。好客气,不能而对面明快地表示感谢,“似乎是一个难以启齿的秘密,我是一个天涯孤独的少年,每当睡觉之前凝神向垂怜恩爱的人瞑目合掌”。关于自己的宿命。在《一流人物》中写道:“我的家庭是世家。亲人相继辞世,十五六岁时,只剩下我孤身一人了。这样的境遇使少年的我感到懦怯,总预感自己也会死的。这种境遇也使我感到自己的一家是一盏行将燃尽的灯火。它使我觉得自己是这个终归要死绝的家族的最后的一个成员,从而感到寂寞和绝望。现在我已经不去想这种消极的事了。不过,我感到:自己的血统已经老朽萎靡不振了,就是说我是在一代接一代的文化生活累积起来的顶端,犹如一棵弱树的树梢”[4]。

失去了父母祖父母姐姐的川端康成,在心怀虚无感的同时不得不期盼灵魂的存在。尽管亲属和周围的人善待自己,但是,不可能像亲生父母一家人一样,即便是相互吵架或耍小脾气彼此不会记仇。川端康成深深懂得一旦语出伤人,终生无法得到原谅。不免要处处察言观色揣摩别人的心思,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他称白己的这种状态是“孤儿气质”。

1917年川端康成中学毕业去东京,考入东京一高,结识了许多朋友,友谊逐渐温暖了他,才开始打开自己的心扉。1918年,在上一高二年级的秋天,由于厌倦学校的寄宿生活,更为了摆脱挥之不去的苦闷少年时代留下的精神疾患,便独自一人去伊豆旅行。

伊豆自然風光的美丽自不待言,同时伊豆也是诗歌的国度。《万叶集》中就有描写伊豆的歌谣,例如第十四卷3360首“伊豆海边望,常常起白波”,第二十卷第4336首“堀江摇出者,伊豆手摇船”,第二十卷第4460首“船名伊豆手,划向堀江行”。川端康成的伊豆之旅也许是一次自然之旅、文学之旅。

三、旅行前后的“我”与川端康成

小说中的“我”,在修善寺温泉住一夜。在汤岛温泉住两夜。徒步翻越旧天城岭隧道,途中遇到艺人一行,结伴而行,住汤野温泉“福田家”旅馆。在下田住在原镇长家开的旅馆。第二天回东京,在船上遇到前往东京考试的少年。

艺人一行心地善良,感情淳朴,热诚待人,使“我”体会到人情的温暖,尤其天真无邪的舞女,对“我”表示一种温馨的情意,使“我”内心萌发了一种柔情。一句平平常常的说“我”是个“好人啊!”,使“我”内心里涌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激。“我”好像看到了一线光亮,长久以来苦闷的内心,一下子敞亮起来。往日的执拗别扭和受人施舍的屈辱感,也顿时烟消云散。“心情是那么美好和空虚,无论别人怎么亲切都能自然而然地接受下来……感觉一切都好像融为一体”。“任凭眼泪流淌不止。脑袋像水一样一清见底,水四下流溢,除了一种甘美的快慰,什么都没有留下。”小说没有虚构,近乎纪实。抒情之中透出淡淡的哀愁。

1918年(大正7年)秋,川端康成没有告诉宿舍的任何人,独白前往伊豆旅行。10月30日离开旧制第一高中的宿舍,10月31日住在修善寺温泉。11月1、2日住在汤岛温泉“汤本馆”,徒步翻越天城岭,途中遇到艺人一行,结伴而行,松泽要(兄长荣吉的原型)、松泽民(舞女阿薰的原型)。11月3、4日,住在汤野温泉。11月5日在下田住在甲州屋旅馆。11月6日乘坐“贺茂丸”号回东京,船上遇到考生后藤孟。舞女的天真无邪与伊豆的旖旎的自然风光,使川端康成抑郁的心情放松开来。从此以后川端康成几乎每年要到伊豆住上一段时间,潜心写作。川端康成把伊豆看作是自己的第二故乡。第一次从伊豆旅行之后,川端康成性格变得开朗,与同学们的交往也频繁起来。

结语:

笔者在本稿的第一部分、阐述了《伊豆舞女》的主要内容。在第二部分、分析了小说中“我”的旅行动机与川端康成的旅行动机,“我”的旅行动机比较简单,川端康成的旅行的目的更为复杂。在第三部分、探讨了旅行前后的“我”与川端康成,“我”得到了治愈,头脑如洗,快慰甘美。川端康成在旅行之后心情放松,性格开朗,与同学们和谐相处。

注释:

[1]本稿中《伊豆舞女》的译文,引自(日)川端康成著林少华译伊豆舞女[M].第1版.青岛:青岛出版社,2011年:1-27页下同.

[2](日)川端康成著.叶渭渠译.掌小说全集[M].第1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4页.

[3](日)川端康成著.叶渭渠译.伊豆的舞女(收入叶渭渠主编《川端康成文》)[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36-42页.

[4](日)川端康成著.叶渭渠译.川端康成散文[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277-279页.

参考文献:

[1](日)川端康成著.林少华译.伊豆舞女[M].第1版青岛:青岛出版社.2011年:1-27页.

[2](日)川端康成.『伊豆の踊子』[M].第2版.日本柬京:新潮文庫,昭和二十五年(昭和六十年第99次印刷):5-41頁

[3]陈永岐.川端康成在《伊豆的舞女》美感体验与救赎目[J].作家,2015年,12月号下半月刊(总第562期):156-157页.

[4]竹腰幸夫.川端康成『伊豆の踊子』論『近代文学? の性格』の視点加?[J].常葉国文,1995年,(20):81-94頁.

[5]胯吕奏.川端康成『伊豆の踊子』論:<伊豆>?の视界[J].上智大学国文学論集(20),2001年,(34):37-51頁.

[6](日)川端康成著 叶渭渠译《掌小说全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4页.

[7](日)金田一春彦著,潘钧译《日语概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89页.

[8]杨烈译.《万叶集》(上、下册)[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597、791、815頁.

猜你喜欢

伊豆舞女川端康成
我的伊豆
川端康成肖像(素描)
民国时期上海舞女收入及影响因素考察
——兼谈民国时期上海舞女的职业身份
也谈﹃舞女大班﹄
“腐文大佬”竟是纯情女生:孟浪淘金致青春
川端康成共生思想中的佛教因素——以《抒情歌》为中心
赏析《伊豆的舞女》中的悲与美
和莫言寻访川端康成
和莫言寻访川端康成
我的伊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