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锡剧进校园的对策研究

2019-08-06郁仁东

艺术评鉴 2019年13期
关键词:传承与发展

郁仁东

摘要:锡剧作为江苏省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戏曲文化之一,与其他传统艺术同样没有逃脱被新兴文化排挤的局面,陷入了难以为继的严峻处境。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和地方采取了许多措施,以期这些戏曲文化能够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戏曲进校园”便是江苏省推出的措施之一。本文通过对“锡剧进校园”的简要研究和探讨,以期给戏曲工作者们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锡剧   锡剧进校园   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3-0148-02

锡剧艺术起源于本土,它的内容、表演形式、艺术风格等都与当地的风俗人情紧密相联,展现了当地的精神面貌和深厚底蕴。因此,锡剧艺术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是江苏地区风土人情的凝练,主要由民间艺人自发地在生活中进行创作和推广。它在保存了浓郁的地方色彩的同时也加大了推广的难度。在现在这个新兴文化大肆横行的时代,愿意静下心去欣赏、学习锡剧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且锡剧浓郁的地方方言、唱腔加大了外乡人理解的难度等原因造成锡剧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

在这样的政策鼓励下和戏曲传承的现状压迫下,江苏省的“戏曲进校园”举措应运而生。在这个文化大环境中,想要更好地传播、交流、传承和发展锡剧艺术,最便捷有效的途径就是教育。因此,我们倡导“锡剧进校园”,让学生们了解并理解锡剧蕴含的深厚底蕴,在教学中提炼锡剧的精华、摒弃锡剧中的糟粕让学生的思想在学习中也能够得到熏陶,使得锡剧能够得到有效地传承与弘扬。

一、“锡剧进校园”的现状

因国家政策的鼓励,弘扬戏曲文化的教育试点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教学效果也有明显的提升。江苏省是最早推行“戏曲进校园”活动的省份之一,从2008年开始,先后有22所中小学被指定為推广京剧的教育试点。后来江阴市结合国家政策和地方优势,推进“锡剧进校园”活动。自2010年开始,江阴市先后在21所中小学内开设小锡班,真正做到“弘扬戏曲从娃娃抓起”这一口号,努力培养锡剧的爱好者和传承人。从2016年开始,政府和相关社会组织联合,每年邀请锡剧表演艺术家、资深票友等走进校园,进行表演和讲解,使得学生对锡剧不再陌生,将锡剧艺术融进学生的生活中去。学校内建立相应的剧社、兴趣团,由专门的教职人员进行教授,拓宽了学生了解和学习锡剧的渠道,让学生从对锡剧感兴趣到主动学习锡剧。

二、“锡剧进校园”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学校和家长没有重视锡剧艺术

作为一门乐曲艺术,学习锡剧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丰富自己的眼界,加深对家乡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并且在乐曲的陶冶下,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但是在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部分家长和学校忽略了乐曲的美育功能,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和精神的塑造,认为学习乐曲的过程过于艰难,且见效慢,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没有帮助,因此就没有把锡剧的学习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二)活动推广的发展状态不平衡

首先是地域重视程度不同。苏南地区对于锡剧的推广更为重视,他们举办的戏曲活动多,层次较高,有较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其次是校园资源分配不均。城区内的学校获取的戏曲资源要比乡镇学校多得多。城区学校能够承办更多的锡剧演出活动,送戏进校也多在城区内的学校。

然后受众范围狭窄。锡剧毕竟是地方戏曲,饱含了江苏地区的地域文化与历史,戏曲中也含有地方的方言和俚语,其他地区的民众在欣赏锡剧时具有一定的困难,这使得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受众范围较为狭窄。

(三)师资力量不够坚实,学生兴趣不够浓厚

之前锡剧的传播与发展主要是由民间艺人自发进行的,并没有系统的教学架构,因此缺少一套系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且在江苏的师范教育系统中,对于音乐课程的教学还没有把地方戏曲的教学纳入其中,因此各地中小学缺少精通锡剧文化内涵,能够将锡剧的精髓提炼出来并将它准确传递给学生的专业教师。即便锡剧已经推进校园,但部分学校还是以欣赏、了解为主,并未进行系统的教学。

同时,学生学习锡剧的兴趣还不够浓厚。兴趣是学习的药引子,兴趣的激发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锡剧因其较深的文化内涵、较难的戏曲唱腔、严格的身段走法等原因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中小学生意志还不够坚定,在长期艰苦且重复的学习中,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的热情,产生放弃的念头。

三、推广“锡剧进校园”的方法

(一)促使学校和家长认识到锡剧的作用

部分学校没有贯彻落实“锡剧进校园”这一活动措施,依然只把基础科目当作学校教学的重点,对锡剧的教学知识浮于表面,认为它无关痛痒。因此建议相关教育部门将锡剧教学活动纳入对相应学校的绩效考核中去,对于积极推进戏曲教学活动且获取一定成效的学校进行奖励措施,对于还未取得成效的学校进行一定的激励措施,对于消极对待,停滞不前且不思对策的学校也要有相应的惩戒手段。并且定期举办学校之间的交流研讨会,促进各试点学校之间相互学习,交流成功经验,少走弯路,让锡剧进校园落实到实处。

此外,要加强对部分家长对锡剧的认识。在现在的教学环境中还是把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的。在学习过程中,家长们往往屏蔽掉了“与学习无关”的一切因素,锡剧便是其中之一。家长们认为学习锡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学习效果也不是一日可达的,对于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没有什么帮助,所以他们并不支持学生学习锡剧。相关教育部门可以针对这一现实情况采取一些改变家长认知的措施。例如:设置地方级别的甚至国家级的锡剧比赛奖项,营造全民学习戏曲的氛围,使戏曲的在家长心中的地位有所提升,以此引起家长的关注,让家长认识和了解锡剧,同时也提升学生学习锡剧的兴趣。

(二)均衡锡剧推广资源,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

江苏省应当均衡各个地区的锡剧推广资源,在苏中和苏北也多开展“送戏进校”活动,搭建锡剧表演表演舞台,邀请锡剧表演艺术家们进行表演,营造良好的锡剧学习氛围,同时,还要多多关注乡镇中小学的戏曲生活,深入农村,让农村的孩子一样可以感受到戏曲文化的美,受到美的熏陶。

(三)培养专业性的师资团队

教师是引导学生正确学习锡剧的引路人,是锡剧得到传承的保障。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应当着手建立一支既具备专业素养又精通教学方法的戏曲教师团队,能够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学。比如,在师范高校中设立锡剧教学的规范课程,从词曲、唱腔、身段等方面进行深入教学。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专业化的锡剧教师储备人才。此外,高校可聘请锡剧大家、民间表演艺人担任学校的艺术指导,协助学校培养专业的锡剧教职人员,帮助他们深入了解锡剧的精神内涵,并掌握一手的科學的教学手段,弘扬锡剧文化。

(四)“锡剧进校园”不能搞成“到此一游”

看演出、上戏曲课、参加社团学唱戏等,通过这些方式,学生们了解到很多有关锡剧的知识,也对这门古老的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不难看出,“锡剧进校园”收效不浅。那么,如何在此基础上,让锡剧真正走进孩子们内心呢?笔者认为,锡剧进校园不能在学校里“到此一游”就算了事,要从演出剧目的精选、教学的多样方式,还有后续的追踪上着手。由于人力、物力等方面限制,目前锡剧进校园大多停留在观看演出和社团课程上,教学力度和教学覆盖面还是有限,要让“戏曲进校园”落到实处,还要注重锡剧课程建设,既要让学生感兴趣,又要能坚持。除了一些锡剧社团的课程建设外,让锡剧进入到校本课程,成为学生必学的内容,并依托于锡剧课程的教材,逐步开展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趣味学习模式。我们相信,虽然单纯的课程很难从几场演出就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如果能不断进行后续的“追踪式教学”,肯定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锡剧进校园活动应当持久进行下去,因为它的美育作用及其强大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推广锡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还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这样才能够使得戏曲弘扬的道路变得扎实。

参考文献:

[1]吴岫明.锡剧唱腔流派研究(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6,(02).

[2]陈波.试论锡剧的艺术特点及角色行当[J].大众文艺,2017,(18):138-139.

[3]邓琪瑛.关于“戏曲进入中小学”校园活动的探索[J].创新,2009,(10):60-62.

猜你喜欢

传承与发展
试论如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浅淡德宏瑞丽傣族传统舞蹈迦楼罗舞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运用
河北民间音乐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
杜尔伯特蒙古族短调民歌探微
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戏曲传承与发展
河南大调曲子传承与发展新途径研究
现代计算机技术对赣南采茶舞蹈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