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域下中国儿童文学英译中的文化因素研究

2019-08-05孙茜

成才之路 2019年18期
关键词:阅读体验文化因素文学翻译

孙茜

摘 要:文学翻译一直是众多门类翻译工作中最为困难的一个,也是最难以设立评判标准的一个。一方面,文学作品的审美性要求翻译者本身不仅要拥有相应的英语专业能力,还要拥有极高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文化与文化之间、语言与语言之间最大的隔阂就是存在于文化基因之中的,无法被语言明确描述的内容,这也是以传达情感和审美为主要任务的文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分析影响儿童文学中译英的复杂因素,指出中国儿童文学英译的具体策略主要是以内容为导向,从受众出发,分析译介效果。

关键词:儿童文学;文学翻译;文化因素;阅读体验

中图分类号:H315.9;G65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18-0020-02

在诸多语言翻译工作中,文学翻译一直是翻译工作者最头疼的一个领域。一般来说,文学翻译所需要的翻译工作人员,同时也会从事与文学相关的工作,这是因为文学有着其本身的特殊性,如果大家要深究文学翻译中的复杂内容,就必须要理解文学或者说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载体。由于地域、种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人们之间有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这并不是简单地将一种文字翻译成另一种文字就可以完全实现互相理解的。因此,作为文学事业中相对小众的儿童文学来说,将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翻译成英语进行表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将儿童文学特有的表达效果以跨文化的方式传达出来,是文学翻译工作者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一、影响儿童文学中译英的复杂因素

1.中外的启蒙内容不同

在研究儿童文学的翻译之前,首先大家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儿童文学的主要作用是向儿童传递相应的价值观,让儿童对于所处的文化拥有相应的理解。也就是说虽然儿童文学的故事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其中所传递的文化基因的密度是比较大的。

举例来说,在中国的儿童启蒙作品中,很多故事会向儿童介绍一种基本的普世价值观,那就是因果报应。所谓因果报应,是中国文化几千年来发展过程中,由民间智慧总结出的一种关于人的行为规范的内在要求。而在中国文化的视野之内可以轻松理解的因果报应的命题,放在西方视野之内却变得难以理解,类似的文化基因在西方的话语环境中一般被称作社会规范。这两种文化的内在要求无所谓高低优劣,但是在具体的表现以及文化内在的要求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果报应所遵循的是一种由内在原则而发出的对于行为的笼统要求,这种要求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所处环境的不同会发生微妙的改变。而西方视野之内所强调的社会规范,更指向一种对于责任的承担以及社会身份的担当,有着清晰明确的内容和条文。这就是在儿童启蒙上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虽然可以在具体的名词上得到翻译,但是其中的文化因素却不是简单的翻译可以传达的。

2.中外审美倾向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审美并不是天生具有,而是后天训练养成的,也就是说人的审美能力是一种出于社会意识的要求而形成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大家沿着这样的逻辑,就可以推导出不同的社会环境,并会孕育出不同的审美倾向。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最大的贡献就是中国文化中的意境之美,引用著名学者叶嘉莹先生的话,即是若得之美。虽然太过艰深的审美内容和过于復杂的审美形式不便于出现在儿童文学的内容之中,但是这种审美的倾向以及对于审美的训练方式却会有意无意地渗透在大家对于儿童的教育过程里,这其中也包括了儿童文学。

一般来说,大家都会认为儿童文学的内容是很简单的,不需要有太过复杂的意识形态渗入其中,但是大家也要注意到儿童文学的创作者往往是成年人,而在文学视野之内可以被称得上是优秀儿童文学的作品及作者,必然也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其在创作过程中必然会对作品注入更多的审美性内容。比如,著名作家曹文轩在其作品《黑水手》中对渔村风景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并且在渔村中,人的命运、鱼鹰的命运、老与少、生与死都与河水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幅水墨画卷,这样的审美内容会根植在儿童的心中。而对于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对儿童最好的馈赠。对于美的追求会使得一个人去探寻真相,追求真理,破除谎言。在不同的社会中,人们有着不同的追求,美的方式虽然在最后的目的上是相同的,但是这种方式和手段却是翻译中难以直接传达的。

3.中外文化资源不同

在儿童文学创作中,最具体的一种元素就是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所拥有的不同文化资源。这种不同是十分具体并且肉眼可见的,简单来说就是不同文化中创作儿童文学时,会直接利用其所拥有的文化资源来进行故事的构建。举例来说,在中国的儿童文学中,常常会出现神仙的概念,更具体一些,还会出现诸如孙悟空、猪八戒、哪吒等著名的中国传统民间传说中的角色。其实不论在人物的构建上还是地点的构建上,如果中国儿童文学故事中要构建一个比较神秘的氛围,那么这个神秘的氛围一般会是仙雾缭绕、山中有仙洞,与其他文化中所构建的同类型环境有很大的不同。这种文化资源本质上也来自不同文化的独有文化基因和独特文化审美表现,在具体形式上会让儿童更容易记忆,也更适合传播。不过同样的文化资源如果放在不同文化的翻译中,却会让其他文化背景下的读者很难接受,这是因为在另一种文化中相应的文化资源就不具有传播性,在理解上有着很大的困难。

二、中国儿童文学英译的具体策略

1.以内容为导向

在翻译过程中,大家所指的内容是说对于原作内容的选取、翻译本内容的删减变通等翻译策略,从译什么到怎么译都不是翻译者单一的抉择,而是受制于以意识形态、诗学原则、赞助人为核心的多种内外部因素。基于上文所说,中外儿童文学在创作过程中所采取的创作视角、题材的选择、叙事的方式以及文化审美习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中国儿童文学翻译成外文的过程中,就必然会遭遇很大程度上的水土不服。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的翻译就不能是全文直接翻译,而要对翻译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合理取舍,使整个作品既能够忠实地还原原著中的风貌,又能够让外语读者接受。

举例来说,《青铜葵花》是著名作家曹文轩所撰写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了“特殊时期”的苏北农村。而外国人对中国“特殊时期”所发生的事情并不十分了解,所以这一时期的中国图景也很难完整呈现在他们的视野之内。在作品中,曹文轩通过讲述“特殊年代”青铜一家与葵花一家所遭受的一个又一个苦难,彰显了青铜与葵花之间的兄妹情谊和人性之美。这种对人性之美的赞颂,在各种文化之中都能引起共鸣,因此大家要集中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外国读者在不理解中国“特殊时期”的前提下,能够通过相应的故事感受到这种对于人性的歌颂。

如今,在市面大家可以看到翻译家汪海岚对于这部小说的翻译。她所采取的翻译方法是在保留原文整体风格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删减和变通的方法,对局部的内容和结构进行微调,一方面使得这部小说被翻译成英文后仍然具有相应的可读性和较强的故事性,另一方面也让外国读者对故事整体的叙事性能够全面把握。在这个过程中,时机、悬疑、长短、节奏、幽默和对话等因素都是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合理选取、适当增删,整个英译本才能够显得更加紧凑,减少赘述之感。

2.从受众出发

在翻译过程中,大家还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就是大家所翻译的故事的目标读者是哪些人群,目标读者越清晰,大家翻译的过程就越简洁。比如,在《青铜葵花》这部作品的翻译过程中,英国的出版公司就将其定位为9岁以上儿童的读物。在我国,由于相应的分段和分级制度不完善,很多儿童文学在出版过程中没有相应的分段机制,并且作为读者的受众在阅读选择的过程中也不专业,因此缺乏正确的对于读物的选择原则。当一个作家将作品付诸出版之后,究竟哪些读者会阅读到这些作品,哪一阶段的儿童会接受相应的故事,作者本身是不甚明确的。但是出于对翻译作品的整体考量,也出于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大家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

还以上文中所提到的《青铜葵花》这部作品为例,虽然中国“特殊时期”贫穷的乡村生活以及苦难的人生对于英国的儿童来说比较陌生,但是《青铜葵花》中所反映的人间真情以及人性之美却是各种文化背景下的儿童都能够体会到的。可以说,对于不同文化中的人来说,这样的情感是拥有永恒的价值的。当英国的出版公司将这部作品的定位放到9岁以上儿童这个区间以后,针对这一年龄段的兒童,大家可以以其受教育的内容以及社会整体的导向为风向标,对相应的文化内容和故事背景进行适当的介绍和改变,这样读者接受起来就会更加方便。

3.分析译介效果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尤其是翻译之后要付诸出版的作品,大家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翻译的效果。同一部作品在问世以后并不只会有一个版本的翻译内容,如果大家可以实时跟踪分析一部作品在翻译之后的接受程度,那么就可以根据相应的反馈进行及时的改变,为读者呈现更容易接受的内容。在今天大家必须承认,市场是检验一部作品的重要指标,而儿童文学这种特殊的文学体式,更要以市场的选择作为参考。对于作品发行的时间、作品的发行量、作品的购买量以及读者的反馈,大家作为翻译者都要实时了解,随时跟踪,这样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今天的儿童作品翻译过程中,翻译者要明确自身在翻译过程中的几个衡量标准,从内容、受众和翻译效果出发,对不同文化中的文化因素进行详尽的考量。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有的特性,也拥有其特殊的价值,翻译者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和沟通者,只有深入理解两种文化各自的特征,全面把握其中的异同,才能为读者呈现更加精致的翻译内容,让读者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楼鲜艳.译者的文化传输者角色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2]江群,蔡玉辉.《荒原》七个中译本中的宗教典故翻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7(06).

[3]张群星.对2005~2010年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反思[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4]刘元秀.谈谈儿童文学翻译研究视角问题[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02).

猜你喜欢

阅读体验文化因素文学翻译
传统出版突围:构建出版核心竞争力
个性化定制环境下的自动排版研究
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
让个性化阅读焕发生命的活力
当代大学生微博名的调查归类及社会语言学分析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翻译诗学操纵下的文学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