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工程混凝土检测试验及控制要点研究

2019-08-04彭鸿辉

珠江水运 2019年13期
关键词:质量控制水利工程混凝土

彭鸿辉

摘 要:城市化进程不断迅速,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相应的工作标准。因此,务必完善混凝土试验与质量控制技术,精准判断混凝土的材料属性,提高检测的可靠性。由此可见,将质量控制措施与水利工程内容相结合,完善工程细则内容,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标准。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混凝土检测试验要则、检测内容以及质量控制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水利工程 混凝土 检测测试 质量控制

水利工程安全问题向来是工程实践的重点,而材料选择和材料控制直接制约着工程的基本质量。所以,务必强化质量控制原则及方法,围绕控制作业和控制要求进行拓展,优化混凝土检测方面的问题。同时,工作人员还需整合不同形式的试验技术和实验方法,重视对质量控制措施,并细化该措施的实践方法,提高检测试验的精准度。

1.混凝土检测试验的检测要则

1.1 材料选取要则

砼材料检测务必对材料属性、材料型号、材料功能进行拓展,以提高材料的功能性为原则,确保工程中所使用型材、外加剂切合管理所需。同时,还需提高材料的指标参数,细化承载力功能参数的要求,实践精细化管理目的,明确制作、工程运行、项目制作等方面的问题,降低材料的使用情况和支出成本,有利于降低工程的负面影响。

1.2 砼材料使用要则

砼材料的水合比、配合比参数也是检测的重点。首先,需分析当地的环境因素和环境功能,以提高砼材料的质量为原则,分析制约砼材料功能、操作方法,认知到影响材料质量的因素,重视使用要点,提高混合的精准度。其次,需探索水泥质量、水灰质量、材料的含砂量、材料含水量等参数,防止材料配比、材料不科学的情况。

2.混凝土检测试验内容分析

2.1 强度试验

混凝土强度试验内容进行中,需结合质量规划标准进行实践,围绕水利工程对材料的需求进行拓展。首先,需确保砼材料的强度在32MPa之间、抗压性能始终≥840MPa、扛锈蚀功能≤0.075,且砼材料的密实度功能在5.0%左右。通过使用自动化监测设备对混凝土材料进行控制,确保不同性质的混凝土均能在完整立方体块体检测中达到试件的控制标准。其次,在实际控制过程中,需确保材料检测过程能在额定温差(20.82±2.43)℃中实现静置,有利于提高砼材料本身的强度参数。一般而言,静置时间需控制在30d左右,指定数据额定差额情况,借助对应的标准进行整合探索和整合实践,有利于提高检测标准。判断过程中,需分析不同属性的混凝土材料的功能差异和功能属性,结合《高强度混凝土技术规程》进行目标实践。例如需结合基本构件规则分析出拌和、抗拉(折)等形式的材料强度,分析各类数值参数是否与技术规则所协同[2]。通过计算出材料波动值范围,以此确立出额定的强度参数,确保砼材料的波动值参数始终在(X±2.56),其中X为不同工艺中的混凝土基本功能值。

2.2 抗压试验

混凝土抗压试验对提高工程质量有积极的作用。主体试验内容如下:首先,检测人员需计划出合理的试验周期,围绕混凝土的稳定度、功能性以及水利工程的工作内容进行探讨,提高检测的精准度,保证试验周期一般控制在工程进行前半年以上。其次,需借助对应设备组件分析检测结果、检测数据的强度是否具有对比性,根据统计学统计方法,将检测数据、检测强度的均值在0.2~0.6g/min之间。同时,在抗压测试中需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地形情况进行探索。利用回弹测试法、拔出法测试法、射钉测试法的方法进行功能分析,结合指定采样操作和采样数据进行管件的抗压测试,探讨砼材料的回弹参数、弹性(范性)形变参数的承受值,分析采样材料的變化结果。根据材料耐力参数进行探索,提升抗压的标准。例如回弹测试法需使用超声波的监控方法对材料表面的平整度、功能性、操作效果进行指向控制,借助设备所呈现的曲线进行调研,统计不同环境下材料的抗压性能。

2.3 锈蚀试验

锈蚀试验主要是对材料表面、内部是否会发生铁锈、材料构架、材料稳定度进行设备评测,结合半电池电位法分析材料的稳定性。若监测后材料的抗腐蚀功能达不到相应标准,可能会出现材料内部过脆,导致材料的平整度、功能性均达不到制定需求。另外,材料锈蚀情况也会导致侧面材料发生碳化,因此需控制材料本身具有较好的抗碳化功能。而碳化功能较高或较低的情况均会导致砼材料强度发生不稳定现象或易腐蚀等情况的发生。所以,需将材料碳化情况控制在≤2.10左右。总的来说,构建出有效的扛锈蚀回路,精准判断出材料的锈蚀率,提高数据的可行性。

2.4 密实试验

密实试验中,需分析构架、元件之间的密实度参数,以提高材料的密实功能为原则,分析出材料的承载功能参数。通过对砼材料内部结构的变化属性和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变速抑或是非变速的材料效果功能进行综合研究,以确保密实试验能体现出完美材料的功能属性。同时,实际应用中,主要利用了电磁波联合热图无损检测的方法,结合蜂窝图像呈现出波段的变化规律和变化效果。特别需要注意在电磁波检测中,难免会存在一定辐射问题,需保证该区域的检测面积参数的变化规律合理化(一般控制在≤0.05平方米)。通过结合指定图形进行计算,结合水利工程的工程规划进行深度探寻,从而得到不同敏锐度情况下的土质结构数据,有利于提高检测的效率。最后,待整体检测完毕后,需制定对应的观察周期,分析密实试验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工程的综合质量。

3.基于水利工程背景下的混凝土质量控制策略

3.1确立整体工艺流程

水利工程进行中需构建有效的工艺控制规划及其控制流程,结合信息化手段精准各项项目的操控方法和操控原则,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几率。如图1所示,为整体工艺的质量控制体系内容。通过对浇筑工艺、预防管理方法、水灰比的配合比以及材料使用规划进行控制,完善各项操作工艺的标准要求,以确保控制质量得到提高。

3.2砼材料性能控制

首先,砼材料性能的控制中,需确定制定的材料规划方法,针对采购环节所使用的采购预算、采购要求进行探索,确保材料的性能均契合水泥的使用标准。其次,需分析所使用骨料的用量情况,探讨骨料中各类砂石含量和有机物含量比重,合理分析出检测数据的功能参数,防止由于骨料混掺而导致材料控制不科学情况。再者,需明确水泥中水灰比的配比状态和配比流程,采用抽检的方法测试水泥的实际功能,针对性计划出配比步骤,提高混凝土的功能和质量参数。最后,需分析材料初凝时间、凝结时间的差异性,完善凝结工作要则,提升砼材料的本身性能。

3.3浇筑流程控制

工作人员需对浇筑的温度进行分析,确保整体温度参数始终在51~76℃之间使用分层施工方法(自上而下)。同时,需不同管径的设备进行加温,保证浇筑工艺的连续性,并确保浇筑工作与振捣工艺有关联意义。振捣过程中,需确保使用的钢筋材料的管径在24mm左右,制定对应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对浇筑中所产生的冷缝进行二次处理,细化探讨材料在操作中可能出现的离析状况,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整改,提高混凝土的核心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实践中需结合有效的检测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并针对混凝土性能进行探讨,从而提升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常莉莉.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检测及质量控制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16):109-109.

[2]修宝华.水利工程大坝护坡混凝土施工方法质量控制[J].科学技术创新,2017(36):133-134.

[3]许超,徐涛,王帅.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14(10):58-61.

[4]黄国富,陈觅杭,李秉海,等.湿喷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与实体强度检测评定研究现状综述[J].隧道建设(中英文),2018,38(S1):32-36.

猜你喜欢

质量控制水利工程混凝土
混凝土试验之家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混凝土,了不起
欢迎订阅《ANSY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安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创新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