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敦煌的粟特人

2019-08-03付华林

华夏地理 2019年6期
关键词:粟特粟特人河西

付华林

敦煌莫高窟第45窟的这幅图像是“法华经变”观音普门品和“观音经变”中的“商人遇盗图”。画面表现诸商人经过险路时,路遇怨贼,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从而脱离险境。学界并没有明确界定画面中的“胡商”哪些是粟特人,但是其中两位胡商头戴着的白色尖帽,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艺术研究所藏粟特故地出土的人物塑像(下图)所戴帽子的形制极为相似。

粟特人是丝绸之路上著名的商业民族,在中国史书中也被称为“昭武九姓”“九姓胡”“粟特胡”等,其定居区域位于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西方文献将这一地区常称之为“粟特”,也就是索格底亚那(Sogdiana)的简称,大致范围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公元3-8世纪,粟特成为中国与萨珊波斯、拜占庭和印度之间贸易往来的中转站。粟特地区先后为波斯阿契美尼王朝、亚历山大帝国、塞琉古王国、康居、贵霜、嚈哒、突厥等国的属国。7世纪下半叶,阿拉伯人征服粟特地区,到8世纪粟特地区逐渐信仰改宗,政体构成与艺术相应变化。

魏晋至唐初,粟特人在河西地区活动频繁。从1907年斯坦因在敦煌西北长城烽燧遗址发现的粟特文古信札可知,至少在西晋,河西地区就有了粟特人的聚落,8世纪吐蕃占领河西时逐渐消失。从藏经洞文献可知,公元705年(神龙元年)后敦煌以聚居九姓胡人而在县城东设置从化乡,乡内还有安城袄祠。

留在敦煌的粟特人从事多种职业,藏经洞文献《写经施人疏》显示,粟特人康秀华出手大方,一次就布施非常昂贵的胡粉4斤。通过《敦煌诸寺丁壮车牛役簿》则能看到,变成寺户的百姓,很多姓名里还带有粟特民族的痕迹,如曹莫分、安没贺廷、安讫到、安伏稍、康伏逝、何伏颠、石多德等。敦煌粟特人从事的差役种类繁多,有木匠、毡匠、酒户、修佛的塑匠以及车头等;有的则从事农牧业生产,如舂稻、看硙、修仓、营田夫、锉草、放驼、放羊等。粟特人还在敦煌的吐蕃及归义军政权中任职,如康国人康再荣就曾在吐蕃占领河西时任绘骨萨部落使,另有不少人担任库官、米帐使、押衙、副队押衙、兵马使等职。还有不少高级僧侣,如康僧统、史法师、安法律、康僧政、康法律、康寺主等。

粟特九姓胡人,曾参与敦煌佛教洞窟的营建。他们既有作为洞窟供养人、 窟主、 施主的上层民众,也有受雇于人的画工等基层劳动者。对比中亚片治肯特遗址出土的壁畫,莫高窟第285窟的摩醯首罗天图像,与粟特人信奉祅教中的风神维施帕卡非常相似;第390窟南北壁用联珠纹分割成上下三层,中央又有放大的说法图,这种画面设计,在片治肯特、阿弗拉西阿勃等粟特古城址壁画中也有呼应。

猜你喜欢

粟特粟特人河西
最后的铁血军团:盛唐已去,河西仍在
敦煌写卷安雅《王昭君》考论
隋唐洛阳粟特移民分析
北朝石刻壁画中粟特人物形象探析
粟特康氏会稽郡望考论
从馆藏文物看东西方文化交流
固原史姓粟特家族多元信仰探讨
唐代西州粟特人贸易活动考索
升级版河西之战
丝绸之路上唐与中亚粟特的文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