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的三个原则

2019-08-03黄红兰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构思说明文文体

黄红兰

[摘 要]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也可以说是通过对事物的情况或者道理进行说明的文章。而小学语文的说明文教学只有把握文本的体式、语言的密码,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沉浮、历练,才能最大化地发挥这一文体的教学价值,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笔者认为,说明文教学应遵循三个原则,从把握文本特征,到探寻文体构思,最后通过语言实践指导学生写作。

[关键词] 文体;说明文;构思

许多教师已经从过去“教课文”这个陷阱中跳出来了,似乎又陷入了另外一个陷阱,就是把语文课上成语文知识课,将知识方法指导视作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笔者在工作中,发现“说明文”的知识教学在广大教师教学行为中更甚,这与语文课程的语用要求和获得基本语文素养的价值诉求存在着一段差距。那么说明文到底该怎么教学?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把握文体特征

教师备课时能清楚地了解文本特征,这是备课的第一步。而传播百科知识是说明文的本质特征,它介绍的知识包罗万象,上知天文的《大自然的文字》,下知地理的《石头书》;远到侏罗纪的《恐龙》,近到百姓日常的《春联》。这些丰富多元的知识,实实在在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显示了这类文本的与众不同。

1.多样的说明方法

说明文的作品,不同的作者会根据不同的介绍对象,选择合适的说明方法,在小学阶段,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 打比方、下定义、做引用、作比较、摹状貌等。为了让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作者会用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的方法,如“ 海参靠肌肉收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海底世界》);为了让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更清晰,作者会选用下定义的方法,如“我们知道,高等动物一般要通过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才能繁衍后代,人们把这种繁殖叫做有性繁殖”(《神奇的克隆》);为了让说明对象的形象更全面科学,作者会选用摹状貌的方法,如“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为‘四不像”(《麋鹿》)。

2.迥异的结构顺序

虽然是同类文体,但不同的说明文的结构顺序、谋篇布局各有不同。有的是按事态发展顺序,如《恐龙》沿着“远古—后来—现在”介绍了恐龙的生存情况;有的是按内容的层层递进铺开,如《神奇的克隆》沿着“克隆是什么—什么是克隆—克隆的益处”介绍了克隆;有的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如《秦兵马俑》《埃及金字塔》沿着“地位、位置—举例说明—历史价值”首尾呼应……而文中的语段,有承前启后的,有总起引出下文的,有分类介绍的,有按时间节点展开的,有以自问自答形式的。

教师准确地把握说明文的体式,了解文本说明方法、顺序的特征,就是明白了文本“写了什么”的问题,为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探寻文体构思破解语言

抓住要点,獲取信息,是阅读说明文的目标之一。“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围绕说明对象,作者要选择的材料众多,介绍的内容复杂,传递的知识多元,他们就像一个高明的导演、设计师,将散乱、零碎的内容一个一个串联起来,成为一幅风景、一串珍珠。

1.关注精心的构思

说明文写作思路比较清晰,表达上具有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的文体特征。一般是从事物的几个方面入手,抓住特点进行说明。如《麋鹿》一课,作者为什么先以影片式的场景出现?而介绍麋鹿各具体方面时为何从整体的体重到具体的角、尾巴、蹄子,再到整体的毛色,这里暗藏着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后来又为什么用那么多资料表达麋鹿的坎坷经历?作者如此精心构思过程遵循了孩子的什么规律?

2.留心平凡的语言

用词严谨是说明文表达的一大特点,有时看似不起眼的一个词语真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如《埃及金字塔》一文中,在描写金字塔建造过程中,作者在语段开头就运用了“据说”两字,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并不会关注这一细节,甚至有学生认为后面的描述如此生动详实,为什么还要加上“据说”二字呢?这不是会让人产生怀疑吗?教师则引导学生结合下文进行思考,从而意识到金字塔的建造离现在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人们建造的方法根本无从得知,这些都是作者从历史学家的研究中听说的,在语段开头增加“据说”二字,不仅不会让人产生怀疑,还会让读者意识到这是作者严谨的一种体现。不同的说明方法,表达的效果不一样。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对比阅读,一是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麋鹿体重:(1)一般雄麋鹿的体重可达250千克左右。(2)一头雄麋鹿差不多相当于2只成年大熊猫的重量。我们发现列数字准确地介绍出麋鹿的体形大小。二是A、B两版教材关于鹿角运用的是列数字说明,A版鹿角运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发现B版教材列数字准确写出了麋鹿角的长度,A版教材通过麋鹿和其他鹿科动物角型的比较,准确地写出麋鹿角型的不独特之处。

探寻文本构思,破解语言密码实质是对文本内容、形式及价值等方面进行再加工,对一篇乃至一类文体进行“解构”与“重构”,深刻领悟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为教学做好深入浅出的准备。

三、通过语言实践指导学生

语言实践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知识和语言规律,更重要的是学习语言运用。就好比游泳,教师不需传授游泳好处的教育,只要把孩子扔进泳池里,让他们在呛水,在沉浮,在挣扎中学会游泳的技术。小学生学习母语最好的方法不是直接教规则性的语文知识,而是用习得的方式进行默会知识的内隐学习。

1.生动的细节描写

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从语言上看,说明文不乏有趣、活泼的细节描写。比如开篇引发读者兴趣的典故传说描写——《神奇的克隆》中的孙悟空拔毛克隆自己的故事,《麋鹿》中“四不像”的故事;文中诙谐生动的比拟——《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中“袭击、家常便饭、集体大逃亡”;结果引人深思的发问——《恐龙》中“人类至今尚未解开这个谜团”。通过这样的表达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浅显易懂、妙趣横生,增加了说明文可读性的魅力。这也是语言实践的目标之一,这点教学时往往被说明文文体的特征掩盖,而被老师疏略。

如《恐龙》练笔要求一:围绕第二段“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这句中心句介绍一种课外恐龙的形态,注意用上说明方法;练笔要求二:选择一种熟悉的恐龙,结合课内外知识,模仿文中的语言介绍一下它的外形。

同样的教学环节,不同的练笔要求,我们不难发现,以知识教学为重与以语言实践为重的差距。练笔一要求的是学生要在说明方法的迁移运用上用功,而练笔二要求的是学生要在体现说明方法的语言表达上努力。事实上,作者在介绍恐龙的时候,并不是先想好用什么方法介绍,再决定用什么文字表达的。作为三年级的学生,理性的知识总是抽象、难懂的,熟悉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丰富感性认识相对于理性的说明方法更加重要。

2.特殊的语段组合

学习说明文的语言表达,并不排斥在语言实践基础之上的构段学习,在学生模仿语言练笔之后,我们可以提高要求,通过生生评价、师生评价,让学生在构段甚至构篇上加以模仿实践。

小学生正处于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他们需要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而语文知识和方法规律也是在实践中积累感悟的,老师的灌输、告知只能是油浮于水,难于交融。加强了语言实践,突出了语文课的实践性,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获得提升。这也就解决了“如何写”的问题。

责任编辑 吴晶晶

猜你喜欢

构思说明文文体
说明文阅读专练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浅谈“摘抄”在作文教学中的妙用
新课改初中作文教学的创新
博物馆书画展览设计研究
从《风雨》浅议侧面描写及其作用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