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壶“禅心”的创作体会

2019-08-02范顺君

江苏陶瓷 2019年3期
关键词:禅心紫砂壶

范顺君

摘  要  宜兴紫砂壶起源于北宋、兴盛于明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摆脱传统粗陶实用器的局限,发展为集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的艺术品,雅俗共赏,折射出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壶艺的妙趣灵光。本文以紫砂壶“禅心”为例,浅谈其创作体会。

关键词  紫砂壶;禅心;佛文化

明代李渔曾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可见紫砂壶优异的实用性。一直以来,紫砂壶被誉为“茶具之王”,深受人们喜爱,既普遍出现于农家田埂,又出现于文人墨客的雅阁书房中,可谓雅俗共赏。紫砂壶属于宜兴,不仅由于制作紫砂壶的原料独产于宜兴,更在于宜兴优雅的自然人文环境赋予了作品天然的灵气和气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紫砂壶摆脱传统粗陶实用器的局限,发展为集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的艺术品,与人们的智慧和创新密不可分。

所谓“茶禅一味”,紫砂壶自出生起,就与茶文化、佛文化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紫砂壶古色古香的气质与茶道“正、清、和、寂”、佛教“顺其自然”的精髓相契合,让人在一壶一茗中感受到心灵的平静,从深远的禅意中悟出人生况味,给人以情感共鸣和文化熏陶。

佛教作為中国三大宗教之一,是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佛家提倡顺其自然、修身修心,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世事无常,人生在得到的同时也在不断失去,人这一辈子难免遭遇挫折和失败,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幸福自然就在身边。有时,决定我们是否幸福的并非遭遇和外人看法的好坏,而是我们的生活态度,当内心自足自信,凡事终将好转,当内心失落颓丧,再美好的生活在我们眼中也是不完美的。个人一直认为,礼佛从来都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修身修己的过程,是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的过程,礼佛不拘泥于形式,万法由心而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压力加大,佛文化顺其自然的精神内涵利于缓解现代人的精神压力,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人这一生,积极追求的同时也要珍惜生命、珍惜身边人,积极却又能随缘,这才是最好的生活态度。因此,将佛文化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是自己的礼佛之心,也是希望玩壶者能从作品中悟出一些人生之道,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让生命更为充盈,如此作品也就有意义了。

“禅心壶”以佛文化为题材,在创作上融合运用了多种佛文化元素,将具有佛家代表性的事物通过紫砂艺术语言表现出来,使作品的意象更为丰富,也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众所周知,紫砂壶以筋纹器、光器、花器三大类型为主,其中筋纹器以流畅生动的线条将壶身划分成若干均等的部分,对称协调、虚实相映,具有形式美和韵律美。“禅心壶”以筋纹器为基本形制,整壶以壶盖中心为中心点,自壶盖往下延伸出筋纹线,线条流畅自然、上下贯通,凸显出器身的饱满敦厚,张力十足,壶身宛若一朵盛开的莲花,优雅圣洁,莲花是佛教之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誉,以莲花修饰壶身,突出作品的主旨;壶底以三足鼎支撑,将器身架空,中和了壶身的敦厚,给人以挺拔庄重、顶天立地之感;壶钮以佛仗为原型,采用镂雕的装饰技法,形象逼真。整体观之,器身又形似香炉,香炉是佛教寺庙中烧香许愿的必备器皿,承载着人间的万千香火,绵延不息,每一柱香火都代表着人们的心愿,世事万千尽在这些香火之中。三弯流从壶身自然胥出,转折有度、出水顺畅,壶嘴与壶身镶接处饰以精雕的如意,十分精致,给人以吉祥安宁之感,将如意元素融于其中,乃心有所感,普惠苍生。提梁从壶身肩部向上划出一道婉转柔和的圆弧,飘逸轻灵,形成优雅的虚空箭。提梁造型似佛光普照,又给人以漂浮于宇宙般的视觉感,轻于鸿毛,整壶恍若隐于宇宙间的一座庙宇,默默地祝福着人间。作品以原矿紫泥制成,紫泥淡雅沉穆的色泽给人以庄重宁静之感,契合作品的基调,渲染出安静的氛围。我在创作此壶时,力求在造型、泥料和装饰技法上相得益彰,使作品简约大方,又不乏深远的禅意。

紫砂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相依相融,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佛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至今必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身为一名现代手艺人,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也要不断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为传统注入更多的时代意义,使其贴近人们生活,将佛文化融入紫砂壶创作中的意义便在于此,此壶的万千内涵只待有缘人领悟。

参 考 文 献

[1]杨志仲.漫谈紫砂“和光同尘壶”的创作体会[J].江苏陶瓷,2013(5):44.

猜你喜欢

禅心紫砂壶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无题(3)
乐在紫砂壶
挂在树上的茶壶
闲题
泡壶
购买紫砂壶4忌
红尘禅心
紫砂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