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崇拜

2019-08-02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9年2期
关键词:忠臣河山圣地

不同文化中的崇拜

崇拜必定有对象。对象不论叫什么,怎么说,实际上总是一个活人,或者是死而复活的人,所以活对象若是死了,就要接着崇拜他的遗体、遗物。

埃及的法老王要在金字塔里保存木乃伊尸体。基督教徒不但尊重殉道者的遗迹而且朝拜圣地,为争夺耶路撒冷出动几次十字军。基督殉难的十字架成为圣物。佛教徒尊重佛在火化后的遗骨(舍利),也朝山、拜圣地。

汉族有修坟墓、立碑的古老悠久传统,要为祖先、圣贤立神主,作为代表,以便跪拜有对象。

形象化的是神像。古希腊、印度用石雕,有大发展,留下许多艺术品。现代用更坚固的铜像。

中国很早就有泥塑像、陶俑,后来有极生动的四大金刚、五百罗汉的雕塑,可惜的是不容易长久保存。陶进化为瓷。中国瓷器本来独步全球,于是有了瓷制的观音像。

这些将崇拜对象具体化或者物化可以说是有全球一致的想法,不知道能不能算是一种场。统一场中少不了分歧,不会是处处一样。

忠君与崇拜

崇拜实际上是一个一百年来新用的外来词,所以容易讲出它的世界性。汉语古来用不止一个词表示这个意义,随对象而不同。崇拜父母和祖先叫做孝。崇拜帝王,奴隶崇拜主人,叫做忠。

《论语》里的孔子提倡孝,另外还有《孝经》。忠可不是他提倡起来的,他说的天子不过是统一帝国的招牌,君不过是一国的首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忠等于忠君而且有了绝对意义。但是忠于什么还是大有讲究。

例如宋朝的岳飞是公认的忠臣,被当作反叛杀了。他“精忠报国”,要“还我河山”,指的是谁的国,谁的河山?当时宋朝有两个皇帝被金国俘虏去了,又有新皇帝。他收复失地,迎“二圣还朝”,有了三个皇帝,谁做主?

宋朝第一代皇帝就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起家的,最忌讳有兵权的人。三个皇帝稍有不和,一出乱子,难保“岳家军”不会照样给岳飞披上黄袍。那时的河山还的“我”就不姓赵而姓岳了。

岳飞报国,报的是谁的国?他忠君,是忠于旧君。他完全有造反的可能性,所以说罪名是“莫须有”,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是防患于未然,预防措施。大家心里明白就是了,是说不出来也不能说出来的。

由此可见,“忠于”什么很难说。忠不等于崇拜,更不是信仰。有哪个皇帝相信,对他磕头喊万岁的就一定是忠臣?说穿了,意义只有一个,那就是Do ut des,交换。不赚也不能亏。最好是一本万利。

……

(节选自金克木《两大帝国的统一场》,写于1998年末)

猜你喜欢

忠臣河山圣地
Stability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CsPbBr3/CdSe/Al core-shell quantum dots
河山
蘭亭——他和他们心中的圣地
情系河山
情系河山
圣地延安 告别贫困
石奢自刎
五“地”五“乡”圣地高平
《桃花扇》中关于南明将士形象的塑造
笔写千重岭 挥毫绘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