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00后玩转老秦腔

2019-08-01高文博

学生天地·初中 2019年6期
关键词:李校长选段秦腔

高文博

戏曲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

来到十中,已是下午五点钟。刚进校门,我就听到丝竹声和咿呀婉转的戏曲唱腔从学校后方的科技楼传出。循声来到戏曲教室,我看到近三十个孩子按照队列站立,在戏曲老师的指导下,吊嗓子、压腿、踢腿、选段分组练习,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虽然看上去比较枯燥,但是每个人脸上流露出的认真让人感动。

在教室的练功墙边,蹲着一个身材瘦弱的男孩,正在拨弄手机。我走过去,与他轻声交流。他叫马春阳,是七年级二班的学生,也是戏曲社团里唯一的男生。随着“叮”的一声响,马春阳告诉我,他的秦腔视频《虎口缘》在抖音上传成功了。我看见视频里的他双臂一开一和,身形微动,右手抬过头顶,随即雄浑激昂的男声唱腔响起。短短十几秒的视频,没一会儿便已经有了好几千的点击量。

如今的马春阳已成为一名小“网红”。他的秦腔视频,已经吸引了数万的粉丝。同样成为网红的,还有平凉十中的戏曲班。这个成立不到三年的戏曲社团,不仅斩获了“小梅花”奖,还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戏曲,并且喜欢上戏曲。在平凉十中的各个年级里,随便叫一个学习戏曲的学生,都能张口唱出一两段秦腔选段。

作为戏曲班成立的第二批学员,这些孩子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从秦腔传承史入门,然后开始一点点学习“唱、念、做、打”四功,“手、眼、身、法、步”五法等基本功。虽然耗时长久,却进步迅速。戏曲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台上十分钟,台下一年功

“學习戏曲最艰难的还是练基本功的那段时间。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舞蹈功底,得从下腰、踢腿开始练起。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却难倒了我们很多人。那段时间太难熬了,不少同学私底下都偷偷地抹过眼泪,好在大家最终都坚持下来了。”戏曲社团成员陶莹莹对我说。

“每个学生接触戏剧都是从零基础开始的。如何教成了老师们最大的难题。”戏曲老师刘彩丽说。一开始,她借鉴自己小时候学习戏曲的经验来教学,结果发现因为时间限制,进度太慢。随着一段时间的调整和实验,再借鉴舞蹈教学经验,她和戏曲班其他老师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在学校推行的戏曲教学方法:减小学习总量,基本功和戏曲选段练习双管齐下,果然事半功倍。

在上一届的毕业欢送晚会上,陶莹莹、马春阳及戏曲班的其他孩子们正式登台,他们表演了《花木兰》《虎口缘》等秦腔选段,赢得了满堂喝彩,也赢得了在台下观望的家长的认可。陶莹莹的家长告诉老师,他起先还质疑,秦腔这样难的戏曲,孩子们什么时候才能学出点样子。可是看完表演,他很惊诧,孩子们的学习能力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如今,陶莹莹在家中会时常给大家表演一段秦腔。她的爷爷奶奶每次看到小孙女有板有眼的表演,脸上都笑开了花。

真是台上十分钟,台下一年功。戏曲班的学生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就能登台表演,这与他们付出的汗水和泪水是分不开的。

“梅坛”吐新芳

“小时候跟着爸爸妈妈去逛庙会,总会停留在庙会的戏台子跟前。虽然台上表演的秦腔根本听不懂,但就是觉得有趣,而且觉得化着妆的青衣很美丽。”陶莹莹这样说到。起初,她只是带着好奇心参加了戏曲社团,如今她已是社团里的“台柱子”。

戏曲社团虽然成立不过两年多,却已经走出校门,前往军营、福利院、大学、剧院等地方进行了多次演出。还一举摘得“全国第二十一届少儿小梅花奖”。随之带来的还有家长和学生们对于戏曲的重新认识,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秦腔等传统曲艺。

戏曲社团的诞生

那么,平凉十中为何会创立这样一个有特色的社团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十中的校长李添丁。李校长本人就是一个戏曲爱好者。机缘巧合下,他认识了国家二级演员蒲虎勤老师。两人都有着将戏曲传播并发扬光大的梦想,因此一拍即合。就这样,平凉十中的戏曲社团便诞生了。

李校长对我说:“我真切地感受到通过戏曲艺术形式的表达,既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重拾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了一批民族文化的传承人,也帮助我们做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与基地建设的工作。戏曲社团的建立,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精气神,还丰富了师生的课余生活,可谓一举多得。”

李校长说他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和蒲老师继续携手,以平凉十中为主阵地,辐射小学、高中、职中,努力打造一个不受地域、学段限制的开放性戏曲文化传播基地。同时在十中建成一个多方位、多文化的秦腔文化展览室。把文史资料及舞台用品一一呈现出来,努力打造出一个多用途、多渠道的戏曲文化传承基地。

听到李校长的展望,我突然很期待,或许下次来十中,又会是另一番天地。

猜你喜欢

李校长选段秦腔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选段精读角
知耻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选段精读角
选段精读角
选段精读角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