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化话语权建构中的挑战和应对方案

2019-08-01姜浩

学理论·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建构

姜浩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间的交流和竞争尤其是文化上的交流和竞争日益加剧。面对这一形势,中国需要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话语体系与文化话语权,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而在建构中国文化话语权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不利于中国文化话语权建构和提升的因素。从优化整合中华传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坚定文化自信着手构建中国文化话语权。

关键词:建构;中华文化;文化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7-0139-02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全球影响力与日俱增。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仍然还有较大差距,中国文化话语权仍然有待进一步建构和提高。

一、文化话语权及其重要意义

(一)文化话语权及其世界现状

随着当前世界全球化和多极化不断发展推进,各国间的交流和竞争尤其是文化上的交流和竞争日益加剧,与之相伴而生的是文化话语权的概念也开始进入各国的视野。如何理解把握文化话语权的内涵并掌握文化话语权也成了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和各国重要的战略任务。

文化话语权可以被理解为文化领域的影响力,是在世界文化中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且获得认同,是通过本民族文化对于世界现实和秩序做出解释和建构的权力。掌握文化话语权的国家将自己的文化传统、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等等引入世界舞台,从而获得世界影响力和感召力,并且为提升其国际地位发挥重要的作用。

从世界现状来看,当前世界的文化话语权主要被美欧等西方国家所掌握,美欧等西方大国借助其政治、经济和技术优势垄断文化话语权,并且借此将其价值观念强势输入发展中国家,利用这种“软权力”达到影响和控制其他国家的目的。西方国家掌握的文化话语权否定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明的多元性,鼓吹西方普世价值,并将美欧主导的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作为衡量其他一切文明的标准,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难以发出自己的声音,更难以建构起自己的文化话语权。

(二)建构中国文化话语权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交流不断深入,外来文化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并且产生影响。面对这种现状,建构中国文化话语权已经成为我国发展中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现实课题。

第一,建构中国文化话语权是抵制西方文化渗透、维护我国安全稳定的需要。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话语权,不能抵制住他国文化的强势渗透,就容易被人所控制和左右。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自己本国文化话语权的丧失,在西方“和平演变”的文化攻势下对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自我否定,最终导致了思想混乱和社会动荡。在苏联解体后,西方世界又试图利用其文化话语权对中国加以强势渗透。针对这一外部压力,中国需要建构自己的文化话语权。第二,建构中国文化话语权有助于凝聚国家力量、提高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1]。肯定了文化对于民族和国家具有凝聚作用。若文化话语权缺失则会导致外来文化肆意曲解颠覆本民族文化,造成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最终会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性造成破坏。第三,建构中国文化话语权对于增强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要想增强自己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健康有序地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就需要构建中国文化话语权,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二、中国文化话语权建构中的问题和挑战

中国文化话语权的建构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和全球化的推动,需要内外综合发挥作用,而当前中国文化话语权的建构面临中外各种复杂因素的制约,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挑战。

(一)中华文化发展中的传承性和创新性问题

中国文化话语权的构建基础就是不断传承和与时俱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不断发展就不会有民族文化的根基,更谈不上中国文化话语权的构建。但是当前中华文化的发展中有民族文化本土认同感不足的问题,存在着传承乏力和创新不足的问题。

文化话语权的构建必须立足于不断传承的民族文化,中国要构建自己的文化话语权就需要保证中华文化永葆生机和持续传承。但是自从近代以来,随着列强入侵,中华传统文化逐渐没落,西学东渐程度不断加深。西方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感下降。可以说中国近代“文化和思想的主流,事实上认可了西方对中国的强势话语。”[2]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和冲击,中国的思想文化多元化倾向加剧,中华文化的发展传承面临着危机和压力,中国文化话语权的建构也面临着巩固根基的压力。

中国文化话语权的建构也需要有与时俱进的文化,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只有不断发展创新才能保证文化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才能更有利于构建话语权。创新性的不足无疑是中国文化话语权建构面临的一大挑战。当前的中华文化发展中复制、重复以往文化成果的现象屡见不鲜。某些人盲目认同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且主张对其全面恢复,靠吃传统的“老本”而不做时代性的创新,这种做法对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少有作用,甚至产生副作用。

(二)文化產业发展的不足阻碍了中国文化话语权的

建构

文化话语权的建构需要有相应的载体发展和传播自己的文化,这需要有发展程度较高的文化产业抢占文化市场和强大的传播媒介占据话语优势。

“文化产业是一个以生产、交换和消费精神产品为主要特征的产业体系”[3],是扩大文化影响力和争夺文化话语权的重要载体。美欧等发达国家建构西方文化的强势话语权的重要一环就是文化产业发达,通过大制作的电影、电视剧、书籍等文化产品的全球销售来宣传西式的价值观,建构并保持着西方文化的强势话语权。我国当前文化产业原创性和制作质量存在一定不足,文化产业的逆差较大,在世界文化市场所占的份额较低。对于建构中国文化话语权的需要而言,文化产业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三)中华文化在世界上外部认同感较弱的挑战

中国文化话语权的建构需要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华文化获得世界的外部认同,是建构中国文化话语权的重要条件。“若无法被受众自发地认可和接纳,那么文化影响力及话语权的获得自然无从谈起。”[4]

世界各国的发展环境和文化传统不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交流和沟通中难免会有障碍。从文明发展史来看,世界存在着几个既有的主要文明圈,各种文明都曾有过自己的国际秩序观和文化价值观等,都把自身的文化视为世界主导文化,都曾将自己的价值观视为世界的普遍价值。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区域文化存在的文化差异是获得外部认同的障碍之一。在文化交流中,各国更倾向于接纳较为强势的“主导型”文化,而近代以来中华传统文化式微、吸引力下降,曾经较长时间对外封闭,造成中华文化对世界而言的神秘感和警惕感,这更是对中华文化获得外部认同感产生了不利影响。

(四)西方强势话语权的抵制和抹黑

当今世界的文化话语权分配不均衡,美欧主导下的西方强势话语权占据绝对优势,在文化领域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渗透和控制,意图将其价值观念推向世界。在苏联解体后,这种西方强势话语权备受鼓舞,将非西方的文化话语视为“异类”,进行攻击和抹黑,所以中国文化话语权建构中的一大外部挑战就是西方强势话语权的压制。

在西方强势话语主导下,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时不但被抵制、被抹黑,甚至被“妖魔化”。如对“中国威胁论”的炒作,对“孔子学院”等中国文化传播渠道予以抵制、封杀等等。这些都对中国的形象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更使得很多不明真相的国家跟风警惕防范中国,怀疑中国建构文化话语权是为了进行“价值输出”和“模式输出”。与此同时,西方强势文化利用其话语强权,坚持“西方中心主义”,在国际上打压中国,如何破解此种局面对于建构中国文化话语权至关重要。

三、建构中国文化话语权的措施与方案

中国文化话语权的建构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面对这些困难,我们需要有一套系统科学的应对措施,从而建构起中国文化话语权。

(一)优化整合中华传统文化,巩固中国文化话语权的根基

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对于中华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中华传统文化在“东西对冲”中渐渐丧失了自己的独立而完整的话语体系,其发展也由于缺乏内在的统一话语而零乱。

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实际问题,要想建构中国文化话语权就必须要优化整合中国传统文化,巩固中国文化话语权的根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应立足本土文化,集合时代特色,寻找其内在的统一话语体系,整合起一整套文化理论基本范畴、核心概念和价值选择,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内部认同感和中国文化话语权的内生能力。同时在优化整合中坚持创新的原则,在挖掘整合中华传统文化内在精髓以构建中国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同时,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的阐释与解读。通过优化和整合中华传统文化,让中国文化话语权的建构有自己的立足之基。

(二)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中国文化话语权的建构需要“中华文化”走出去,而中华文化要想“走出去”又需要有相应的载体和平台,也就是发达的文化产业和国际传播能力。

发达的文化产业是提高文化辐射力的重要手段,中华文化要想“走出去”并建构话语权,必须要借助一定的平台。中国应着力打造自己的文化产业名片,形成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文化品牌。要利用中华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发原创性和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发展文化贸易,推动中华文化通过市场借助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走向世界。要“做大做强外向型文化企业,强化文化品牌运营维护,推动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向国际市场”[5]。同时,采取多种手段拓展文化传播渠道,提高国际传播能力。要发展一批“外向型”的传播媒体,既要建设主流媒体,推动官方文化传媒走出去,又要构建立体传播格局,鼓励民营传媒和各类自媒体对外文化传播。通过优化传播布局,拓宽传播渠道,注重傳播效果,提高文化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三)坚定文化自信,发出中国声音

当前中国文化话语权建构的一大外部压力是西方强势文化话语权的打压和抹黑,要想建构自己的文化话语权就必须打破传统“西方中心主义”下的强势文化话语权的垄断,坚定文化自信,发出中国声音。

坚定文化自信,积极主动地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中国的智慧,发出中国的声音并使之得到世界认同。中国的文化话语权建构需要借助公共外交这一广阔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文交流,让世界有机会全面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其世界认同。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展示中国正确义利观,消除世界对中国的误解。

中国文化话语权建构对于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中国文化话语权的构建注定会有波折和困难,中国文化话语权的建构任重而道远。中国需要正视困难和问题,内外综合施策,提升中国文化的活力、魅力和影响力,建构中国文化话语权,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0.

[2]唐小兵.重新寻找资源讲述中国故事[N].社会科学报,2011-08-25.

[3]赵庆寺.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构路径[J].探索,2017(6):114-121.

[4]谢清果.中国文化的话语权提升之道[J].人民论坛,2016(8):10-14.

[5]刘奇葆.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7):9.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建构
建构模型 探求最值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赖声川、黄磊获称中华文化人物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建构游戏玩不够
疯狂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