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对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危害的策略研究

2019-08-01凌云环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姚晓鹏姚黎勇

浙江国土资源 2019年7期
关键词: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土

□ 凌云环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姚晓鹏 姚黎勇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工程项目的安全和质量要求日益升高。在工程建设之前,应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分析和把握水文地质的危害,逐步提升工程建筑的施工水平和质量,确保业主和用户的财产生命安全。在勘察工程地质的过程中,不但要重点勘察土壤结构,而且要强化勘察水文地质的力度。

图1 地下水位直接从山体中渗流,造成土体含水量过高,引起滑坡

图2 地下水位持续波动,岩土产生裂缝,造成整体滑移,将正在施工中的格构梁拉断裂

一、工程地质勘察领域的水文地质危害

(一)潜水位升高造成的水文地质危害

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地下水的潜水位会因工程周围的河流、湖泊的水位升高以及周围灌溉工程形成的渗漏等因素不断升高。地下水位突然上升,必然会降低浅基础地基的承载力,在地震带、砂土液化地区则会加剧液化速度,进而造成岩土体变形、地基失稳。就建筑物本身而言,如果潜水位升高,土壤中水分含量加大,土壤强度就会下降,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地基硬度,建筑物可能会出现变形、沉降等问题,从而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正常进度。

(二)地下水位降低造成的水文地质危害

地下水位降低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地下水位突然大幅急速降低,以至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可能引起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造成房屋、公路、铁路、桥梁、水利、市政公用设施、矿山等工程建筑物倾斜或裂缝,甚至倒塌,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大量、过量地开采和使用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

(三)地下水位波动造成水文地质危害

地下水位波动对岩土工程将会产生影响,可能会造成水文地质危害。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位升降频繁时,不仅使岩上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如果地下水位变化较大,会增加土地密度,加剧腐蚀建筑工程的相关施工材料,岩土发生涨缩现象,进而导致岩土裂缝。一般情况下,气候、河流、湖泊水位的变动等各种自然因素,都会导致地下水位的波动。

二、工程地质勘察中应对水文地质危害的策略

(一)增强对水文地质勘察的理解与认识

勘察人员在勘察工程地质时,要准确地把握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性,将其当作工程建筑工作的关键部分之一。要以此为基础,切实依据地质勘察技术、标准和相关要求等,勘察工程项目的水文地质情况,全方位掌握与了解所在区域的水文地质状况。而且,还要持续地积累和总结勘察水文地质工作的教训和经验,改进水文地质勘察的环节、标准与过程,利用有关渠道,完整地记录相关信息,为后续的地质水文勘察积累丰富的经验。在此过程中,勘察人员要持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借助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技术破解工程建设中水文地质危害难题。

(二)增强技术改造,破解实际问题

技术改选不仅可以有效地增强防害能力,还能够防止水文地质变化导致的危害。第一,就施工材料而言,要保证所用到的施工材料都能满足施工建设的标准;第二,要持续加大研究施工管理、技术、工业等领域的力度,通过先进科学的技术和方法,保证工程建设的总体质量;第三,做好水文地质隐患与病害的预防,要有意识地强化建筑基层抵御病害的能力;第四,对于具体问题,应该找到有效的处理策略与解决措施,如针对渗透导致的潜水位升高,应该及时更新或修复相关管道等。

(三)强化研究水理性质的工作

岩土体本身的水理性质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水文地质的勘察活动。一般情况下,水理性质涵盖了透水性、融水性与持水性等。为了更好地提升地质水文的勘察质量,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与质量,应加大研究岩土水理性质的力度。要通过分析和测试水理性质的各种数据,获得地下水的准确水位,把握基础性的水量变化信息和数据,有效地提升地下水分析的准确性。相关研究成果指出,水理性质既能够改变地下岩土的强度,导致其发生变形,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工程结构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所以,应准确认真地分析岩土本身的水理性质,强化研究水理性质的力度,切实把握水文地质勘察活动的准确性、全面性与科学性。

(四)提升管理标准化水平

标准化管理是一种高效率的管理手段。标准化对运行、生产、设计等环节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工程地质勘察的关键任务与工作,都体现出强烈的“重复性”,就勘察工程地质活动而言,这些管理工作均满足了标准化管理的规定,因此,建议对工程地质勘查进行标准化管理。建设单位采取标准化管理模式,对人员配置的要求非常高。同样,也可对相关人员采取标准化管理的方式,对工作人员的年龄层次、从属构成、专业构成均采取标准化管理,从而提升工程地质勘察的实效性。

(五)强化工程环境下地下水状态的分析调查

深入地分析和调查工程周围的地下水状态,是破解水文地质危害的重要保证和基础工作。通过分析和调查,全面地掌握与了解工程所处区域的地下水状况,收集工程所在区域中降水量与气候特征等可能影响地下水位变化的各种因素的数据与资料,尽可能地把握地下水补给、排泄、径流关系,各个含水层的实际地下水位,发现和总结它们的动态变化规律,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等,分析和研究地下水位的降低如何影响工程地质的总体环境。

综上所述,在工程项目勘察过程中,应认真勘察水文地质状况,分析它们可能给项目工程检核和施工带来的不同影响。为了有效地提高工程项目的施工水平,保障用户和业主的财产生命安全,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切实勘察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水文状况,分析可能导致的危害,设计针对性的处理方案和预防措施,尽可能地削减水文地质造成的危害,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和施工质量。

猜你喜欢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土
基于BIM的岩土工程设计优化及应用策略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基于抽水试验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的分析与确定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基于GPRS实现自动化水文地质抽水试验
基于转移概率的三维水文地质结构划分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与相关方法
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有效应用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7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