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龙、审脉宜居环境浅谈

2019-08-01赵复才罗东树

中华建设 2019年2期
关键词:风水笔者

赵复才 罗东树

风水有“三年寻龙,十年点穴”之说,可见寻龙之难,之不易。虽然未必寻一真龙,非得三年时间不可,但笔者从事风水活动凡五十余年,也确实体会到了寻龙,特别是寻风水称之谓的真龙之不易。现在总结起来,寻龙作为风水术的一项重大、重要、必不可少之活动,说难是难,说易也易。一方面,风水关于寻龙之术,前人之述备矣。只要我辈多读书,虚心拜师,多实操,其方法是可以掌握的。另一方面,大道至简,综合百家寻龙之法,虽各有精髓,但不外两家、不外两法:一是顺势寻龙法,由根寻到枝叶,由祖寻到孙,寻到入首处。龙,起源于太祖山,循祖山、少祖山、父母山之路线、行度,一步一步寻下来就是了,虽然在寻的过程中,少不了要审星形、查过峡、视开帐、观跌落,辨得真龙,直至入首,但这一过程,终归完结; 二是逆势寻龙,即由孙追祖。通过穴证,以拟穴为起点,上查二代、三代、乃至五代、六代,循入首,少祖、祖山、太祖,由孙上溯几代,逆势而寻,凡寻得在一定区域内,有一形端体正、高耸入云、林木茂盛之山,即为太祖之山,且一路行峡、开帐、跌、落合度。此龙便是真龙,所起点之拟穴,便是的穴了。赵复才、邵玉华、彩慧连三位老师在《山水环境与风水龙脉》一文中将此称之为“龙穴互寻法”,笔者然其言。

一段时间内,笔者循上两法,或数十里数百里行度,或逆势而上,精心做了上千案例(注:两人合做数),经复核,虽不少案例取得了风生水起,旺丁致富、致贵的效果,但也有少数案例应验并不明显,个别案例甚至毫无效果。所幸的是,还没有出现反向的结果。为什么诸多案例笔者采用的都是同样寻龙之法,自认为对每一案例笔者都是如履薄冰,兢兢业业,且都是在当时当地山形水势环境的状态下,寻的是真龙,点的是的穴,却出现不同的效果?这个问题,一时成为笔者心中的一个结,也一直是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风水云:“座下若无真气脉,前面空列万重山。”风水又云:“何知坟中少骨殖,背后来龙无气脉。”上述现象的出现,是否与“背后来龙无气脉”的“气脉”有关?风水上一股都将龙脉与气脉混为一谈,这个在风水上被称为同一概念的两个名词是否真是同概念、是否是同一物质体的两个不同名词?“龙脉”是不是就是“气脉”,寻得真龙是不是就得了真气脉?如果是,那风水云:“何知坟中少骨殖,背后来龙无气脉”又作何解释?带着这些问题,连同我们在案例实操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效果,结合先师之古论,我们进行了认真反思:风水讲的是藏风聚气。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风水讲的就是气,讲的是聚气。龙脉,山龙作为自然界自然环境中的庞然大物,能藏风聚气吗?山体龙体围合,不凹不缺,藏风说得过去;体大,发散面积大,能聚气吗?龙体千里行度,体大招风,气乘风则散。显然,庞然大物的龙体、山体、星体是不能聚气的。如此说来,以山龙为形的龙体,龙脉与气脉就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了。藏风聚气,气聚与否,得气与否从风水的角度与人世间之吉凶祸福是密不可分的。风水之本源不仅仅是寻龙,而且要审脉,审藏气输气之脉。我们为人作风水,既要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注重寻真龙,点的穴;更要注重在寻真龙的过程中,审气脉,点有生气之穴。循此思路,在以后几十年的风水作业中,笔者既注重千里、百里行度寻真龙,更注重千里行度寻真龙,不如得一真气脉。寻龙,审脉双管齐下,寻真龙,审气脉,点有生气之穴,择有吉气之阳基,取得了百发百中,案案助发的效果。

数十年的实践,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不同的吉凶应验,笔者有如下体会:

一、龙脉与气脉的联系与区别

龙脉与气脉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寻得真龙,不一定得到气脉。风水上的龙脉与气脉,一个是体,一个是用。龙脉为体,气脉为用,两者的体用关系,如同人体肌肤与血管的关系。人体之肌肤承载血管,血管在人体肌肤承载下,流淌着鲜红的血液,以供人体生命之维系。无肌肤之体,血管无所倚;血管无所依,则鲜血无所送,人体之生命则无所存。肌肤为人之体,血管中输送的血液为人之所用,体用结合,则有人生命之所存,所延续。推衍在风水上,无龙脉之体,气脉元所依,无体则无脉。无气脉,龙体、星体、龙脉则不能乘生气。人体血管血脉中承载并输送的鲜血是维系人之命的源泉,气脉中承载并输送的生气是阴阳宅吉凶祸福之根源,气脉是万物承生气之源、之通道。因此,寻龙脉重在审气脉,不明白这个道理,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地理师,谈不上风水大家。美丽村镇建设选址规划,就要选择一个龙脉环境优美且又气脉旺盛之地,特别是村委会阳宅基址,更要选择在气脉集结之地,保证美丽村镇建设历代不衰。

二、气脉与龙脉的形态差异

龙脉之星形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分,高可耸立万仞,低可跌落深谷,万丈深渊,体态万千,庞然大物,可视、可观。而气脉是一条线,它附着在龙脉这个体上,也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分。气脉之五行,以体之五行为五行。但气脉作为用,气怕散,讲究束。气的这一特性,决定了气脉只能是一条线,束气之线。其束气之线,则是时有时无,时断时续,飘忽不定,虽也随龙跌落起伏,随龙之五行而出现形态变化,但不如龙脉之庞然大物那么直观,只有功底深厚之人,诚心耐心之人,去细心观察,仔细去寻,认真去找、去捉。靠人用心去体会,领会,去意会。领会、体会、意会其线,其象,捉其行走之通道,故气脉贵在“审”,贵在审视、审察。

三、审气脉之法

不能离开体。龙脉为体,气脉为用。用要在体、龙体即龙脉上去审。随龙步脉,要寻得真龙,才可审得气脉,虽然每条龙上不定有脉,但脉一定在龙身上。龙脉为体,没有龙脉这个体,就没有气脉这个用,气脉也无处去审。故审气脉,一定要在龙身上去审,不能脱离龙脉这个体去审气脉这个用。

审气脉,要尊重先人、先师研究的成果。在先人先师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把握四个关键点。

关于气脉,先人先师论述备矣:

赖氏云:山为体,故地理家必先取龙体之来,以观其气所钟,及其到头处,乃察其水之出入,以审其气之行止。气至而水不来,则有体而无用,水至而无真气以控驭之,则有用而无体,皆不结也。

神火经云:元天脉有十二幅。幅有阴阳共四六。上贯乎天,下贯泉。泉当尽处天根复。土实气盛空则动,动则气纵龙亦送,大块不空气不通,通不知穷何处弄,水到穷时太极明,太极定处五行根,五行涵育生八卦,一卦三山建始明。织得真龙纵横气,将把罗经覆在地,八面威风尽得乘,二十八宿皆环比。

葬经云:地有吉气,土随而起,支有止气,土随而比。又云:邱垅之骨,港阜之支,气之所随。

玉尺经云:岗垅平原之分别,犹如骨肌肉之相附,肌肉丽于骨外,血脉行于肉中。知血脉流通之情,见肌肉荣枯之理。

元机云:落脉分明个字中,甜肥曲软细为踪,若无个字龙非的,不是甜肥脉不通。

萧智深云:龙要飘扬活动,脉要无中生有,生枝生叶龙力之旺,闪东闪西气脉愈佳。又云:出脉羡于微处,过峡贵于无形,龙现则穴隐,龙隐则穴现,有脉在身,其体自动,精神在体,其锋必锐。

密旨云:龙为地气,当从骨脉实处,窥其内而注之。

元机云:久其来而不来者,脉不至也。见其不来而来者,气之至也。又云:捉脉之法,须随龙步脉,从巅觅迹,观其动静,察其所由。

堪舆经云:有形势之住,而气在他乡,有峦势之来,而脉从腰落。又云:星体卧于平田,气脉从于从水现,脉从水行,气随水抱。又云:山以脉为本,洋以水为主,水者气之行,脉者水之现。脉从水行,气从水止。又云:脉出平洋散却踪,定须依水去寻龙。若逢屈曲回环处,气脉皆藏圆活中。

水洋诀云:江河只看脉为先,龙短谁知河底连?

左衿师云:气藏于左右,忌分浅于鬼劫之交横,脉承于前后,怕透漏于生应之下涣。

何知歌云:何知坟中少骨殖?背后来龙无气脉。

赵罗氏云:气脉过往,水必温,地必暖,土必突,林必茂。

以上诸论,有一点要说明,即赵罗氏云,乃笔者之先辈及笔者数千案例之经验所出,是笔者所云。

所谓把握四个关键点,即是遵循先人先师之论结合我们的亲身实操、应验之体会,窃以为,审气脉,要把握以下四个关键点:一是龙脉为体,气脉为用,审气脉离不开龙脉,要在寻龙的基础上,至少是在寻龙的同时,去审气脉。气脉是一条线,不是庞然大物; 二是土有吉气,地随之而起,要注意一个“起”字; 三是气脉过往,水必温,地必暖,地暖则植被必茂; 四是水为气之母,脉随水行。把握这四个关键点,审气脉就不会盲人摸象,就有了抓手,就有了一定的规律可循了。

四、审脉实操法

根据先人先师之论结合笔者几代人,几十年之经验,体会,抓住上述四个关键点,在实操上,有以下三种方法:

一是微地形特征形法,根据地理环境之外形特征来寻找,来审; 二是横切气法;三是以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之综合法。

1.微地形特征审脉:气脉是一条线,是一条忽左忽右,忽东忽西,似有似无,飘忽不定的线,其存在于微地形上。只有通过审视微地形,之外型特征才能发现这条线。具体来说,如通过审视微地形找出以下几条象征线,就可审定为气脉线。

一是山巅微脊线。因此线在山之巅,龙之背,故皆气脉线又叫山脊线或龙背线。这里要注意的是,山脊线,龙背线虽是一条线,但不是一条直线。二是龙腰线。又叫山腰线,龙腰线,因其象征现于山腰之表面,故又称之谓龙侧表气脉线。三是龙腹线。此线是相对于山腰线而言的,有别于龙侧表气脉线,此线在龙腹内部行走,极难辨审,主要由坟穴辨审有无。四是临水线,水乃气之母,有水斯有气,气随水行。又称龙麓线或山脚线;五是穿心线。穿心气脉线,最为贵。古代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之坟墓或住宅大多用此穿心线法去点穴。一方面此线很难寻审,另一方面,也由于风水界将龙脉、气脉两者混为一谈,龙脉易寻,气脉难审。故今人点穴时较少运用。六是过水线,也称为水底气脉线。气脉线还有变体,但主要是以上六线。

以上六线,审视之法,可由祖宗山起,一路随龙而审;亦可从龙过狭之脉(龙过狭之脉一般为气脉线)沿而求之;也可由穿心线上溯而审;当然也可由界水处顺而审之,总之,均依实际地形地貌,山水形势,环境依六线之微形,之特征,过细辨认,审查而定之。

二是横切气法。横切气法审气脉,主要依据赵罗氏“气脉过往,水必温、地必暖、土必凸、林必茂”之经验,于冬至后之日,夜晚进子时之时,以温度在4度以下为最佳,在来龙入首的星辰后,从远点的地方走来,突然在某一地方感觉到有一股暖气袭来,此某一地方即为气脉线经过的地方。气脉经过的地方既明,源六线之微地形特徵审脉当可期。

三是两法结合审脉法。此法即是六种脉线求暖、暖处审脉,两者结合去审脉,如两者具或全,则线为气脉线无疑。

作为阴宅来说,气脉线入穴,此穴必暖,后人必会获福;阳宅也是同一道理。大到一个村庄,一个城镇如建在气脉线上或气脉线两侧,亦能获福。

气脉线有干气脉线,支气脉线,小气脉线之分。一般来说,干气脉线结城市、城镇,支气脉线结村庄,小气脉线结穴,结阳宅。美丽村镇建设,作为城镇,最好建在干气脉线或干气脉线两侧上。村庄,最好建在支气脉线或两侧上。宜居与环境国学文化研究的目的,就是要为城镇、村建设审定一条好的气脉线,使其建在气脉线或其两侧上,以使居者求福、求富、求贵、村庄永存。

关于龙脉与气脉,风水有立机轴支离之说:盖龙有三十六形、八十一变、三百六十五体、三百八十九象,来龙山势之脉气,而知山若能产生出脉之气。因山龙变态不常,有时百般变态,可解龙产生脉气,有时气会产生龙的象征,只谨可理会,以拘玄机之论,龙脉对应的相扶作用。循此理,审气脉,亦有一定之规。

气脉线之微地形,究竟成何象,如何审之,笔者近二十万字的专著《寻龙、捉脉、点穴浅谈》一书正在定稿之中,到时再见笑于各位读者,这里不作详述。

五、审脉寻龙法

笔者前面讲过,寻龙有由祖追孙或由孙追祖两法。这里,我们可以再加一法,即审脉寻龙法。龙脉为体,气脉为用,气脉受载于龙脉,虽有的龙脉不一定有气脉,但有气脉必有龙脉。这样,我们完全可以由气脉寻到龙脉,而且寻到真龙脉。

千里寻龙,不如审得一脉,这一观点,可能有悖于当今传统风水之法,笔者悟得此道不过二三十年(笔者前二十年以寻龙为主,近三十年以寻龙与审脉相结合为主),道行不深,说是“浅谈”,其实连“浅”也谈不上,只算是表皮触摸而矣。

千里寻龙,不如审得以脉。并没有否定寻龙,相反,更说明了寻龙之重要。一方面,如前所说,龙脉为体,气脉为用,没体便没用;另一方面,气脉所输送之气,由龙脉所产生。龙脉千里行度,既承载有太祖山尊崇之气,又产生富、贵、福、禄之气。气脉所输送之气,就是以上两气叠加之气。没龙脉,没龙气,气脉就无所谓气脉了。亦即笔者前述的,寻龙脉、审气脉要双管其下,二者不可偏废!

风水上,有两种争论之说,因其与本文有关,笔者想借本文谈一些看法。

一是风水上有独山独龙不结地之说,笔者不同意这个说法及看法。结地不结地,不在乎龙之独与不独,而在于其有气或无气,有气脉无气脉。基于气脉之观点,笔者以为,独山独龙,只要形正体端、气势雄壮挺拔、生机盎然,亦可结地,有的甚至可结大地。君不见昆仑山。昆仑山无疑是风水界公认的祖山、泰祖山,尊崇无比,其脉出八方,延伸八大龙脉,遍全世界,结大小地无数,其有三脉,就在我中华大地,以昆仑为祖的逶迤在我中华大地的三大干脉,也结了不少大地。但昆仑山,从理论上来讲,只是一座山,一独龙,前无朝案,后无来龙,按独龙独山不结地之说法,昆仑山就不能作为众龙之首了。更不用说脉出八方了。如果真如此,我中华风水学就该重写了,所谓寻龙之说,也没源头了。昆仑乃万山之祖也无从说起了。故笔者窃以为,寡山独龙不结地之说可以休矣。结地不结地,不在山之独,龙之寡,而在山、龙有没有气,形端体正,鹤立鸡群、植被茂盛之独山独龙,亦有生气存在,亦有气脉分布,亦可结地。

二是风水上有来龙去脉之说,笔者认为,风水之寻龙,要既讲来龙去脉,亦要讲一脉相承。赵复才、邵玉华、蔡慧连老师在上述《山水环境与风水龙脉》一文中,他们还有一个观点,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这个观点是:千里寻龙,山龙千里行度,从太祖山、祖山、少祖山到父母山,其起源之山峰星体之五行到结穴,一路如能相生相比到入首,其结穴最“的”,发福最长久,亦最快。盖因太祖山尊崇之气与龙行度过程中所形成、养成的吉气,相生相比,能层层叠加,形成浩然之气。否则,相克相泄,则太祖山尊崇之气,会节节受损,到得穴来,已气息尽失了,故寻龙既要讲来龙去脉,亦要讲一脉相承,即使此龙脉十分难得。寻龙如此,审气脉亦要如此,既要讲气脉之生,更要讲气脉之承,讲气脉之叠加效应。

中华大地,龙的传人,中华大地上,龙首昂然,龙脉气脉宏厚,笔者深信,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华大地上的城镇和村庄建设一定会更加美丽,人民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满幸福。

(作者简介:赵复才,高级规划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聘研究员,《中华建设》杂志社“宜居与风水研究中心”主任;罗东树,中国易经研究学会理事,《中华建设》杂志社“宜居与风水研究中心”研究员)

猜你喜欢

风水笔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两个新发现的不等式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一个家庭的好风水来自哪里?
孙中山祖上因迷上风水致贫
“风水”观念在《金翼》中的体现
养好你喜欢的女人,就是养好你自己的风水
风水鱼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