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打扮素材”的好本领

2019-07-31扬扬

红领巾·成长 2019年12期
关键词:杯子国王画家

扬扬

传说,古时候,有位左眼瞎、右腿瘸、性情暴躁的老国王。他命令三位画家各给他画一张肖像,如果画得让他满意,就重赏;不满意,就要重罚。

第一位画家笔下的国王端坐在宝座上,瞎眼、瘸腿逼真可见。国王看后,大叫:“这不是在侮辱我吗?”他下令将这位画家打入牢房。

第二位画家笔下的国王年轻英俊,两腿健壮,双目有神,气宇轩昂。国王一看,勃然大怒:“完全是睁着眼瞎画!拉下去!”

第三位画家没有急着下笔,而是先向国王的侍从打听,了解到国王爱好打猎。然后,他就画了这样一幅画:画面上,国王右腿屈跪,左眼紧闭,举枪瞄准猎物,蓄势待发。这幅画,不但画出了国王真实的外貌,还恰到好处地掩盖了他的生理缺陷,得到了国王的高度赞扬和重重赏赐。

这位老国王对待画家的态度并不妥当,但他欣赏和评价绘画的标准对我们写作选材却有着很好的启示:绝不能像第一位画家,有如录像机一样,将生活经历和写作素材不加取舍和改造地进行“实录实放”,这会让作文显得呆板而乏味;更不能像第二位画家一样胡编乱造,这样的作文会令人反感;应该像第三位画家一样,首先对零碎、繁杂的生活素材进行取舍和提炼,经过重新整合后再写到作文里,从而保证素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

有些同学总是分不清什么是“素材”,无论大事小事,只要是跟作文沾点儿边的事,就一网打尽,全都收进作文里。其实,这些仅仅是对“看见的现象”的记录而已,是没有重点、没有中心的素材,还不能写到作文里。那应该怎样将这种简单、粗糙的素材“打扮”成能为作文增光添彩的优质素材呢?下面,“红红”教你四招“打扮素材”的好本领。

第一招:给素材使“化功大法”

所谓“化功大法”,就是要把一个很笼统的大素材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步骤,使大素材展现出一个“过程”。生活中观察到的简单现象,是最原始的印象,同学们要对它们进行再观察、再考虑、再补充和再完善,使这些原始的材料生动、具体起来,在内容上清晰、丰富起来。

打扮前:“茶博士”李老师最喜欢喝茶,有时候课讲到中途也会停下来,咕噜咕噜地喝上几口。

打扮后:李老师停止了讲课,目光一瞟,伸过右手凑近杯子,然后轻松地拿起杯子,拧开杯盖,把杯子举到嘴边,嘬起嘴唇,轻轻歪斜杯身,让水滋润了一下嘴唇,大概是在试探杯子中的水烫不烫吧。然后,就大口大口地狂喝起来,只听到咕嘟咕嘟的声音,他的喉结也上下不停地抽动着。眨眼工夫,一杯水就见底了。他咂巴咂巴着嘴唇,好像还很渴呢。

这一段描写,把李老师喜欢喝茶这一素材,分解成“拿起杯子——试探温度——大口猛喝——咂巴嘴唇”这样一系列连贯的小动作,是不是把“大素材”写成“小素材”了?有的同学经常抱怨自己的作文写不具体,那么,在写动作的时候,把大素材分解成小素材就是一个可以使用的方法。

第二招:给素材“涂脂抹粉”

当一个人随随便便、不修边幅时,他的魅力可能会大打折扣。同样,不加修饰的素材也会黯然失色。在素材中加上适当的修饰语,细致地表现出动作的幅度、速度、力度等,人物形象就会更具活力,就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个性与思想。这就叫“涂脂抹粉”。

打扮前:张小虎最擅长爬杆,在校运动会上第一个触摸登顶,爬得比猴子还快。

打扮后:来到爬杆的场地,张小虎一只手摇了摇爬杆,一只手搭在额前,抬头仰望一下杆顶。他朝手上吐了口口水,搓了搓,两脚微微张开,身体慢慢往下蹲。忽然,张小虎猛地往上一蹿,两只手一上一下紧紧地握着爬杆,两腿交叉,用脚背死死地“咬”住爬杆。紧接着,张小虎轮流交换着双手,每换一次,都靠着手臂的力量把他的身子往上挪动,双腿也不闲着,一松一紧地配合……在我们的欢呼声中,张小虎已经触摸到了杆顶的横梁,朝我们频频挥手呢。

上面的片段中,先是运用“化功大法”把张小虎爬杆的动作进行了分解,然后给素材“涂脂抹粉”,文章就显得活灵活现,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了。聪明的你,准备好了吗?给你的素材片段也进行“涂脂抹粉”吧。记住,不能太多,妆化得过重也难看呢。你说,是不是?

第三招:给素材“配上声音”

在素材描写中,如果仅仅是动作描写,也是很单调的,在动作中载入声音,就会让你笔下的动作活灵活现。这里说的“配上声音”可以有两种声音,一是配上人物的语言描写,二是配上适当的象声词。

打扮前:张小虎最擅长爬杆,在校运动会上第一个触摸登顶,爬得比猴子还快。

打扮后:张小虎最擅长爬杆,你看他,轮流交换着双手,每换一次,都靠着手臂的力量把他的身子往上挪动,嘴里发出“嗨嗨”的声音。他的双腿也不闲着,一松一紧地配合,发出了嘶嘶的摩擦声。在我们的欢呼声中,张小虎很快触摸到了杆顶的横梁,他朝我们频频挥手:“我上来啦——我赢啦——”

这一段动作描写中,因为有了人物语言和象声词的插入,比上一段“无声的世界”好多啦。同学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经常看到类似情景,简单的几个动作,经过“化功大法”和“涂脂抹粉”,再“配上声音”,就变成了近200字的小片段,厉害吧?

因此,同学们在写作时,要克服“偷懒”心理,勤快一些,这样,那些看似简单的动作,看似不可能写进作文的“一般内容”,都可以成为你的素材。

第四招:给素材“融入心理”

当素材成为形象生动、有条理性的书面语言后,别忘了添上自己的感情,注入自己的思想,让所写的素材更加“有血有肉”。同样,来看一个例子。

本以为我会大脑空白地等着卷子传到我手上,但是,看到老师抱着卷子走上讲台的时候,我就有了一种嗓子里有异物的焦灼感。看着桌子上的小黑点,脑子里迅速地转着这两天临时抱佛脚的复习内容。老师在清点卷子,我下意识地看看周遭的同学,大家表情各异,却都有紧张的神色,看得我浑身的肌肉都绷得紧紧的。我把铅笔袋拉开,检查着自己的文具是否齐全,心里却想着:桌子里那本语文书不会让老师误认为我在作弊吧。叮——考试开始了。

这是作文《考试》中的一个片段,小作者将考试前紧张的心情写得栩栩如生。从老师走到教室——老师清点卷子——“我”检查文具,這一系列过程中,我们一眼看出了小作者内心的焦灼,非常生动形象。能让读者身临其境,这样的片段描写,就比没有心理活动的强多啦。怎么样?作文顿时变得“高级”起来了吧?这种“打扮素材”的方法,也叫作“素材加工法”,是从生活素材到优质素材的必经步骤,“红粉”们一定要掌握好这个本领哦!

猜你喜欢

杯子国王画家
酷炫小画家
当当吃国王饼
杯子
粘在一起的杯子
会飞《像国王—样吃早餐》
神奇的杯子
国王的爱好 ——原载“伊朗漫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