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鞭挞黑暗统治 赞扬斗争精神

2019-07-31滕达王卫锋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9年45期
关键词:长剑白杨树礁石

滕达 王卫锋

导语

象征手法源于《诗经》中的“比”“兴”,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的现象。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的手法,可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而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将某些较抽象的精神品质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赋予文章以深意,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

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吹走一些沙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涌浪,和你一同地大聲咆哮啊!

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呀!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雷!你那轰隆隆的,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鞺鞺鞳鞳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

炸裂呀,宇宙!让那赤条条的火滚动起来,像这风一样,像那海一样,滚动起来,把一切的有形,一切的污秽,烧毁了吧!烧毁了吧!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

解析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写于1942年1月,时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大肆捕杀爱国抗战的军民,全中国进步的人都酝酿着愤怒。于是,针对政治现实,郭沫若创作的《屈原》用象征手法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抒发人民的愤慨。

选段运用象征手法,使主人公难以言明的思想感情表达得含蓄、深沉又凝练。“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洞庭湖、长江、东海”象征人民群众;“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分别象征屈原的佩剑和坚定的信念。“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作者曾说:“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在剧中,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和邪恶、爱国和卖国的激烈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的作用。

仿写

小小的花瓣,细而遒劲的枝,淡淡的粉白,缠绕在周身的芳香。那是一种在冬天才傲然开放的花,那是一种在雪中才显得更加纯白的花,那是一种雪花压不倒的花。梅花,像极了纯白的雪。只是雪花融化之后,留下的只是一滩污迹,华而不实,虚假得很。而梅花,她是真真正正的纯白,有时还带着一点点粉红,她留下的,是似有似无的芳香。你看那在风雪中傲然挺立、怒放着的梅花,难道你就丝毫没有感受到她的美吗?难道在漫无边际的白雪中,你看到前方有一株挺立着的梅花,你就不被她那种不畏寒霜,坚强不屈的精神所感染吗?我赞美梅花,是因为她的那种坚强不屈、傲雪斗霜的精神,如同那些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越挫越勇的人们,令我敬佩!

(湖北孝感市楚澴中学 胡浩宇)

结语

象征手法包括象征体和本体,且两者之间必须要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依靠联想建立,就是从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也就是从本体联想到与之有相似点、相近点的象征体,从而使抽象的思想、意义、概念更加形象化、具体化。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礼赞》(茅盾)

解析

在《白杨礼赞》原文中的第1、2、3自然段中,作者描写的是普通而又平凡的白杨,其笔力集中在白杨的神采、姿态、精神、品格之上,其情感的基调是激情的讴歌,这让读者极为鲜明地感觉到作者是用白杨象征着一种人,象征着一种精神。至第4自然段,也就是选段第一段,作者以不可压抑的激情告诉我们,他的目的决不是只写树。本文写于20世纪40年代初,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致使日本帝国主义能够集中兵力在我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顽强斗争,多次粉碎敌伪的“扫荡”,巩固并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作者从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中华民族远大的前途,但由于当时正处于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特别是第二次反共高潮这种政治强压下,作者只能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地歌颂他们。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礁石》(艾青)

解析

读了这首小诗,同学们联想到的肯定不是“礁石”。那在风浪狂涛中巍然屹立的礁石,折射出的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于一个国家百折不挠、万难不屈的斗争精神。这首诗着笔礁石,重在写礁石的坚强、坚忍不拔的精神。可以说,这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从少年时代起,诗人就表现出一种倔强的品格。他不屈服于父亲的压力,毅然和地主家庭以及这个家庭根深蒂固的旧观念决裂。之后,他在敌人的监狱中,这种绝望又经过了淬火,变成了顽强,甚至是英勇。此后二十多年的磨难,这种顽强变得更加沉勇……这首诗只有八行,简短有力,清晰明了。浪,不断地扑向礁石的浪,代表着艰难,代表着恶势力,而礁石,则是坚强的正义的化身。

生活中有些事情比较复杂但又有深刻意义,此时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某一形象表现出深远的含义,让人既能体会到事物的意义,又能体味到文章语言的深刻与美好。

猜你喜欢

长剑白杨树礁石
王淦昌:以身许国铸长剑
听故事
白杨树染绿了夏天
礁石和浪花儿
会唱歌的树
许婷 慷慨十年长剑在
礁石上的美人鱼
校园里的白杨树
拥抱
“倚天长剑”的语源及其语义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