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莱坞“活化石”: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电影品格述评

2019-07-31李芗苓

电影评介 2019年5期
关键词:活化石特伍德伊斯

李芗苓

作为一个在演艺事业和导演领域都風生水起的好莱坞电影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其六十余年的电影生涯中,共参演了49部影片,导演了34部作品,并在众多影片中担任监制和制片,是美国当今影坛公认的全能型电影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成功塑造众多经典硬汉形象的同时,其执导的诸多影视作品也广受好评。他导演的《爵士乐手》《不可饶恕》《神秘河》《老爷车》《百万美元宝贝》等作品,分别在奥斯卡金像奖、美国金球奖、戛纳电影节、法国凯撒奖等领奖台上,收获了最佳导演奖、最佳外国电影和最佳影片奖等诸多奖项[1]。这也使得有着“西部牛仔”称号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当之无愧地成为好莱坞的“活化石”和美国电影史上永恒的星光。本文将对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导演的电影艺术风格进行梳理和分析,从作品的气质和价值观、执着的写实主义以及极简的叙事方式等维度,探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漫长的创作生涯和人生沉淀中不断形成的独特电影风格。

一、伊斯特伍德的导演之路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是一位演而优则导的电影人。1955年,25岁的伊斯特伍德因参演电影《Allen in Movieland》而正式进入影视圈,并逐步在一系列电影电视作品中以阳光俊朗的西部牛仔形象,被广大影迷接受和认可。《荒野大镖客》《黄昏双镖客》和《黄金三镖客》是伊斯特伍德西部类型片的重要代表作。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他饰演“哈里系列”电影中的城市英雄——硬汉哈里,更是备受观众好评和推崇,成为那个时代美国票房和口碑俱佳的当红电影明星。对西部片情有独钟的伊斯特伍德,从1971年起开始进入导演领域,并在其导演处女作《迷雾追魂》中,充分展现了他能够成为优秀导演的天赋和才华。其随后执导的《荒野浪子》《苍白骑士》等作品,对日渐模式化的西部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与突破,努力延续着西部电影在美国影坛的辉煌。1991年,随着其颠覆传统、反英雄主义的西部电影《不可饶恕》的诞生,终于为伊斯特伍德叩开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的大门,使其成为西部片历史上丰碑式的人物[2]。自此之后,伊斯特伍德执导的电影开始向多元化发展,在英雄电影的主线下,开始对家庭伦理道德、普世价值观、战争冲突等涉及人性和命运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自省。而随着《廊桥遗梦》《神秘河》和《百万美元宝贝》等一部部具有强烈批判意识佳作的问世,不仅为他带来了数不清的荣誉,这些影片更以其独具个人导演风格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一代代影迷难以忘记的回忆。伊斯特伍德作为一个成熟和成功的导演,由于他在价值观、作品叙事、摄像、音乐等方面的独特性理解,使其电影作品更具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

二、伊斯特伍德电影风格解析

一个导演的电影艺术风格,是指其在作品创作中所展现出的综合性和统一性的特点,是由导演的人生阅历、价值观、文化素质、艺术天赋、审美取向和性格气质等众多因素互相作用,而最终形成的具有导演个人鲜明特色的风格或特征。

1930年,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出生于美国洛杉矶的一个普通工薪阶层家庭。经济大萧条下,白人城市贫民生活的经历以及在部队服役过程中受到自由独立的美国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都使得伊斯特伍德的意识形态逐步向右翼保守主义靠拢。同时,伊斯特伍德的从影经历起步于意大利西部片,他深受世界级的意大利著名导演赛尔乔·莱昂内的影响,对古典主义叙事、纪实美学、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在电影中的杂糅运用所产生的史诗般风格倍加推崇,并在自己执导的影片中不断尝试并积累经验,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内化成伊斯特伍德个人的导演风格;而作为好莱坞电影的“活化石”,在四十多年的导演生涯中,伊斯特伍德深谙好莱坞电影的核心规律和创作之道,并在漫长人生不断积淀和更新的过程中,随着自我认知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他的众多影片也开始频繁在人性和命运等问题上进行探讨和反思。在上述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电影艺术风格日渐鲜明,成为好莱坞电影中一道具有独特气质的风景线。

(一)美国精神的捍卫者

有评论家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称为在世美国导演中最为突出和著名的右翼保守主义者,在这种意识形态左右下,通过自己执导的电影来诠释和宣扬他心中的美国精神。在伊斯特伍德导演的《廊桥遗梦》《老爷车》《美国狙击手》《萨利机长》等一系列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中,其所展现的价值观、处世哲学和人生法则,也确实充满了保守主义的肯定性思维,并以此为出发点,从个人生活、家庭美德、职业伦理、战争和文明等不同层面,去诠释和宣扬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等美国精神的实质和内核。如在《美国狙击手》中,德州牛仔出身的狙击手,为了保卫美国而进行的“正义战争”里,主人公可以不顾怀孕的妻子毅然参战,也可以为了保护战友而射杀儿童,导演将保守主义以暴制暴的爱国观和男人至上的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萨利机长》中,通过苍老又不失稳健的萨利机长形象塑造,通过在妻子、同事、媒体、乘客,甚至酒店、酒吧和超市工作人员等众多旁观者视角的客观描述中,不断凸显主人公人格的高尚和行为的正确性,为其在危急时刻依靠个人主义和经验主义最终拯救全体乘客,做出了合理性的解释。这一个个并不完美但有血有肉的男人形象,迎合了美国观众的口味,为当代美国人树立起理想、标杆式的男人形象,更诠释了伊斯特伍德保守主义思想下,对内恪守传统道德和价值观、对外以追求正义为名维护国家利益等美国精神中的深层价值观[3]。

(二)人性的自省与反思

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电影人,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艺术思想和导演技巧日渐成熟的阶段,他逐步摆脱传统西部类型片的束缚,开始对涉及人性和命运的一些社会事件和现象进行关注和反思。同时,男性硬汉形象也不再是他电影中的唯一标签。例如,《换子疑云》和《百万美元宝贝》,这是伊斯特伍德导演生涯中两部以女性为主角的作品。《换子疑云》中,女主人公克里斯蒂娜一生都在为寻找自己的孩子而奔波忙碌,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一系列现代社会问题,包括显性和隐性的社会暴力、权力机构的官僚主义和不作为、女性话语权的缺失等,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孤独状态充分展现在观众面前,使影片更具现实主义的色彩和内涵;而在《百万美元宝贝》中,导演不仅仅是想表现女拳手麦琪为实现自我认同而展现的强烈反叛精神和拼搏精神,更希望观众关注现代人在事业和家庭问题上面临的选择、宽容、执着与放弃;而在《父辈的旗帜》《硫磺岛家书》和《美国狙击手》这类战争题材影片中,导演在很大程度上抛开了对战争正义与否的探讨,而是将人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从参与者的角度,把他们在战争这一惨烈环境下,在绝境中人性经历种种煎熬后,最终所呈现的状态和行为,让观众在观影后不只产生视觉上的冲击和震撼,更能在思想和内心上产生共鸣与思考,真正去直面人性的真相。

(三)执着的写实主义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電影具有很强的写实性风格,这种写实性体现在他执导的很多电影中,无论从题材选择、叙事结构还是画面风格,都具有写实性描述真实、客观等基本特征,一切从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实际出发。真实可信是电影和观众间联系的纽带,通过塑造“熟悉的陌生人”,从而让观众感同身受,实现电影的社会功能。俄罗斯思想家和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们要求的不是生活的理想,而是生活本身”。他主张文艺作品不应是“装饰”和“再造”生活,而是“现实的创造性再现”。在某种意义上,伊斯特伍德的电影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遵循了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伊斯特伍德的后期作品题材多以真实事件或人物传记为主,这类题材更能体现个体人物的真实状态,让人们通过他们相对了解的事件或人物的状态和变化,产生共鸣和反思,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写实性的叙事结构和画面风格,则是诠释作品思想和艺术内涵最有力的工具和武器。以《百万美元宝贝》为例,作品在叙事中极尽真实地还原了女主人公在成为职业拳手前平凡而卑微的生活,低贱的工作、微薄的收入、大龄单身,甚至吃客人剩下的牛排充饥等,这种写实性的描述搭配贯穿影片始终的昏暗色调和暴露的光源,使影片更加冷静和现实,能够深深触动同样面临生活困境和精神孤独的众多现代社会人们的内心。

三、伊斯特伍德电影艺术价值探寻

(一)伊斯特伍德电影叙事的艺术价值

一个人作品的艺术风格总是受其个人性格的影响,伊斯特伍德的电影作品与其个人性格中的冷静而含蓄、质朴而不事雕塚暗合。纵观其所有表演与执导的电影,其独特的电影叙事方式和叙事特色正是其作品艺术价值的最重要体现[4]。

1.好莱坞与欧洲电影相杂糅的叙事方式

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叙事结构,一般都包括主人公、因果关系、上帝视角(叙述者全知)、动机、省略和叙述结尾等几个部分,它与人类大脑在思考方式上的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的特点高度吻合,这种叙事方式故事结构紧凑、故事情节紧张,符合一般观众的自身幻想和心理预期。也就是说,一部电影是由主人公参与的,并在一系列因果关系中逐步推进剧情的发展,在影片结尾时人物的命运、事件的谜团都应被揭示清楚。这种结构完整、一波三折、通俗易懂的戏剧化故事结构,具有商业电影的典型特征,能够最大限度地迎合观众的口味和市场的需求。而欧洲电影更加追求故事叙述的舒缓性和节奏性,以一种缓慢、娓娓道来的方式,使影片更加情感真挚和贴近现实,被称为最贴近心灵的电影,极具艺术价值[5]。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作为一个深受意大利导演赛尔乔·莱昂内影响的美国本土导演,在他的影片中往往呈现出一种好莱坞经典叙事结构和欧洲纪实主义风格杂糅的叙事手法。因此,在他的众多影片中,既能够实现好好地讲述一段紧张、精彩和完整的故事,满足观众的心理预期,又能将涉及暴力、犯罪、战争和社会矛盾问题等沉重、复杂的故事主题,在平缓的节奏和客观的描述中,让观众自己去深刻地感悟和理解。好莱坞与欧洲电影相杂糅的叙事方式,使得伊斯特伍德的电影自成一派,形成其特有的艺术风格。

2.视角及时空交相变换的叙事风格

伊斯特伍德是一位灵活运用叙事方式与电影叙事语言的导演。在他的影片中,有相当比例的英雄主义题材,从最初的严格遵循经典线性叙事的“秩序—失序—恢复秩序”风格与方法的运用,到后来不断尝试非线性叙事,对英雄人物的再现与重塑,都适时地采用变换叙事视角及叙事时空的方法,既展现了英雄人物超乎常人的英雄气慨与伟岸形象,又还原了他们作为常人的人性化一面。将经典叙事的传统表达方式与变换视角与时空的现代叙事风格相融合,使伊斯特伍德的电影更具人性化,也成就了他极具艺术魅力的叙事风格。

叙事视角的变换必然带来叙事时空的交替穿插,正是视角与时空的交替变化,才使得伊斯特伍德电影的叙事风格生发出独特的艺术价值,具体体现在:既能运用经典线性叙事结构,又能大胆尝试后现代风格的非线性叙事。非线性叙事属于后现代叙事学中形式主义叙事的一种,主要表现为故意打乱时序或重组事件以得到最明确的主题。非线性叙事根据心理的复杂跳跃变化,带来时空的交错重组及叙事视角的变换。如他在《硫擴岛来信》中的非线性叙事呈现出后现代的风格,将多条线索穿梭于不同时空,零碎的剧情被倒叙和插叙拼接在一起,这种错乱时空的叙事风格反倒形成了特有的张力。

伊斯特伍德电影的另一种叙事风格表现在,他能够自如地将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交替运用,提升了电影整体的叙事能力。全知视角,即让摄影机俯视整个事件与所有相关人物,独具无可比拟的权威性和客观性,是一种外叙事;与之相对的是限知视角,即仅聚焦于某个人物或事物的某一方面,是一种内叙事,具有个体性和主观性。伊斯特伍德执导的《廊桥遗梦》即是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完美结合运用的优秀作品[6]。

(二)伊斯特伍德电影音乐的艺术价值

电影音乐为叙事铺陈背景,引导观者情感与情绪的流动和抒发,是电影叙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表达与烘托电影整体艺术风格方面彰显价值。电影是视觉与听觉完整完美统一的艺术创作。伊斯特伍德在其执导的电影中接近完美地选择配乐,他曾经提到,在他所执导的影片里,首先故事是第一位的,音乐只是作为情绪的点染和补充。在他的影片中,人们看不到将音乐充斥于整个影片,这样的配乐理念使得伊斯特伍德的电影音乐在电影叙事过程中总能适时地出现,发挥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发观者内心的共鸣[7]。

伊斯特伍德之所以拥有如此高超、娴熟并极富烘托艺术价值的配乐,离不开他自少年起就具备的音乐悟性与天赋。那些可以说是直击灵魂的电影配乐,根植于他受母亲影响而对爵士乐的音乐起蒙与音乐修养。多年对爵士和蓝调音乐家的曲调练习与模仿,使伊斯特伍德更喜欢用音乐去讲故事,用音乐表达自我。在他眼中,音乐如同电影里句子的标点,协调着整部影片的节奏。在此意义上,他已不仅仅是成功的演员和导演,还是出色的作曲家,他曾亲自谱写过部电影的配乐。能够把爵士和蓝调运用到电影中,伊斯特伍德对此很有感触,这也真正提升了其电影作品的艺术成就与价值[8]。

爵士乐对美国人的影响,正如电影《爵士歌手》的作者萨姆森·拉斐尔森曾描述的那样,爵士乐更适合作为美国灵魂的象征之一,它既有疯狂的节奏,又能带给人们心灵的愉悦;它既有让灵魂备受折磨的疯狂,又兼具表达人类勇敢与高尚的和声。这些都带给伊斯特伍德无尽的灵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在电影叙事中音乐表达的选择。尤其是在他成为电影导演之后,其音乐才华得以更大地发挥,他为影片配置的音乐都如同深水静流一般,在电影情节徐徐展开的过程中,通过音乐捕捉主人公内心最微妙的变化,并自然而然地将电影带给人们的视听震撼与感动适当地传递给观众,产生立体的艺术效果[9]。

冷静而含蓄的音乐适时响起,在音乐所营造的气氛中,让观众与深刻的主题、紧张的情节以及人物的命运紧密连接在一起,达到忘我的境界,这也正是电影人追求的最高境界。但不能忽视的是,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电影中,音乐的表现是深沉而节制的,他更加推崇沉默的力量。因此,音樂之于电影,承载着更高层次的艺术价值与人文情怀。让电影真正成为一种艺术,放大了其艺术特性,无论从情感的承载还是电影主题的强化,都达到了更高的水平[10]。

结语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导演之路从西部类型片起步,基于其自身的演员经历,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具有英雄主义和神秘色彩的经典银幕形象。这一时期,伊斯特伍德的作品特点鲜明,但在艺术性上缺乏闪光点,其导演艺术风格尚未成型;从1992年的《不可饶恕》开始,伊斯特伍德的电影在题材和主题上向多样性发展,其作品开始聚焦真实的人物和事件,并在思想内核、叙事结构、叙事技巧、影像风格、音乐配置等方面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因此,《美国狙击手》《老爷车》《不可饶恕》《百万美元宝贝》等一部部深深烙印着伊斯特伍德风格标签的影视作品,赢得了全世界观众的青睐,成就其美国电影不老的传奇。

参考文献:

[1][4][6][8][10]姜秀芹.美国银幕牛仔神——伊斯特伍德银幕形象及电影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7-21.

[2]杜庆春.伊斯特伍德要求他的“英雄”诞生于“现实”[N].文汇报,2016-12-20(011).

[3]周宝东.《不可饶恕》:现实主义的西部传奇[J].世界文化,2011(5):29-31.

[5][7]王偲.经典叙事模式与开放式结局[J].贺州学院学报,2009,25(2):63-65.

[9]杨茜.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电影导演艺术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5:35-46.

猜你喜欢

活化石特伍德伊斯
低调的爱意更浓
低调的爱意更浓
伊斯卡刀具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去澳大利亚遇见“活化石”吧
阿特伍德:文字令我自由
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身体批判
伊斯卡 创新永无止境——访伊斯卡刀具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孙庆丰先生
EMO HANNOVER 2017之伊斯卡
海里的活化石
红色“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