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补资源让文本“升华”

2019-07-31苏敏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阿长山海经升华

苏敏

今天我和孩子们共同学习鲁迅的名篇《阿长与〈山海经〉》,在解决了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出现了一些偏差。

课后第一题是熟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完成第一个问题很容易,对说出阿长是什么样的人这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比如说:阿长睡觉摆成一个大字,学生用“粗俗”“粗鄙”来概括;对谋害了我的隐鼠这件事,学生用了“恶毒”或“狠毒”来表示。我该怎样纠正学生的这种认识呢?

我快速判断,第一,我觉得同学们对这篇课文的感情基调没有找好。所以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人到中年的鲁迅,是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回忆阿长的?学生回答:是怀念。那还有什么样的感情呢?结合具体事例来说。马上又有同学回答说:“阿长给幼年的鲁迅买来了《山海经》,他是感激的。”我说:“对,就是这样的。鲁迅是带着怀念感激的情感来写他幼时的保姆长妈妈的,大家在评价阿长所用的词语和鲁迅先生要表达的情感一样吗?”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马上意识到用词“用狠”了,可用淳朴无知、不拘小节来评价。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谋害”这个词,我先给同学们解释谋害是预谋很久杀害或陷害。然后讲了鲁迅在一片回忆录里写的隐鼠死的经过:鲁迅儿时曾养过一种拇指大的隐鼠,常把它放在桌子上,看它舔吃研着的墨汁。后来这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 ,被她一脚踏死了。阿长的举动是突然受惊的过激反应。补充了这一点后,学生马上意识到隐鼠之死是阿长的无心之过。那这种写法特点是什么呢?我用“知识迁移法”引发同学的思考:关于这种写法我们在上半年的莫怀戚的散文《散步》中学到过。就是“分歧”一词的用法:我们的意见产生了分歧,儿子要走大路,母亲要走小路。有的学生说:“这种写法是大词小用。”我顺势利导:“对,就是这样的,他夸张的体现了儿童心理,表达了一个孩子对阿长的不满和愤怒。”

引导到这,学生已经能正确评价阿长了。

本文还有一个点,就是作者浓墨重彩写的“阿长买《山海经》”这个片段。

一个大字不识的、社会地位低下的保姆,是怎样来到书店买到《山海经》的呢?最主要的是阿长不能准确说出书名。于是,我们在课堂上临时表演了这一幕:我扮演书店老板,找一名学生演阿长,我對演员稍加打扮:围上一个我带的纱巾。告诉他们尽量考虑到阿长的无知。

镜头一:阿长颤巍巍地走进书店,老板坐在椅子上看书,斜眼看着阿长。

“老板,我想买书。”

“买什么书”

“ 《三哼经》 ”“什么三哼四哼的,去去去,上一边哼哼去!”

阿长被撵出去了,没有买到书。

镜头二:阿长东张西望,犹豫迟缓地走进书店,老板坐在椅子上看书,面无表情,等阿长走近,方抬头看着阿长。

阿长:“我想买本书,好像叫什么《三哼经》来着。”

“哼什么?哼哼经?没有没有,到底想买什么?”

“这本书有字有画。”阿长小声嗫嚅着。“我们这哪本书上没有字和画?出去出去,别影响我做生意!”

阿长没有买到书,出去了。

镜头三:阿长快步走进书店,径直来到老板身边,老板坐在椅子上看书,猛然抬头看着阿长。

阿长:“我想买本书,好像叫什么《三哼经》来着。”

“没有这样的书。那这本书什么特点?”

“这本书,我们家阿哥最喜欢看。最有意思的是他的画,什么人面的兽,九头的蛇,还有 ”

“哦,我知道了,那是《山海经》。”

“哦,真的有这本书!”(喜极若狂)

阿长顺利地买到了书。

思考题:阿长买到书的关键是什么?

大家的思考终于回到了一个正确问题上:《山海经》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他为什么让一个孩子如此痴迷?

此时顺势补充《山海经》知识:在我国古代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它是相当独特的一部。这部书涵盖了上古地理、天文、历史、神话等多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上古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纵观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这样的奇书实在是独一无二。最吸引一个孩子的应该是神话传说,配以奇特的图画,它大胆高潮的想象力完全攫住了一个孩子的心。

阿长买到书的关键是什么?我们再次回到课本上。

我引导孩子们读课文的22段:“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了,也就都对她说了。”说了什么呢?一定说了图画和内容!大家明白刚才表演成功的原因了。从这里大家知道了阿长虽然社会地位低下,有时也很无知,但是她心细,是这么体贴关爱孩子,是真心关爱孩子的唯一的一个人;再品读25段,感受《山海经》对于我的重要意义,当我心心念念的这本书出现在我面前时:“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从而理解了鲁迅对阿长的态度:怀念和感激。而阿长的淳朴善良、仁厚慈爱的品格在我的心理活动衬托下显得格外闪光。而作者先抑后扬的表达效果也就自然而然地被同学们理解了。长妈妈在鲁迅童年生活的地位与分量,他对这位保姆的感情,包含了一种对母爱的依恋。

通过在课堂上随机处理的这两个环节,使我再一次明白了:在学习中,教师应抓住学生认识偏差的契机,巧补资源,引导学生研读品析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重视文本,紧抓文本。尤其是文段中的小细节,把握好了,我们才能正确地赏析,与作者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我们才完成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猜你喜欢

阿长山海经升华
贪吃蛇升华记
山海经夫诸
胡娟:奉献也是自我升华
怪力乱神才是《山海经》的正确打开方式
鲁迅《阿长与》的真情之美
教育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
关心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