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轮对“医生”
——张杰

2019-07-31撰文李瑜摄影韦元山

陕西画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机务段车床张杰

撰文/李瑜 摄影/韦元山

西安机务段主要承担陇海、宁西、宝成等普速线路的旅客列车牵引任务和郑西、大西、西成、西宝等高速铁路和西延动车组列车的值乘任务

换上蓝工装,带上安全帽,张杰一天的工作就开始了。

一台机车的轮对镟修工作刚刚完成

他是一名轮对“医生”。轮对就是火车轮子,是由左右两个车轮牢固地压装在同一根车轴上所组成,故称轮对。轮对就像火车的“脚”,与钢轨接触的表面叫踏面。火车在驱动、制动、运行、转向过程中,轮对在钢轨上磨损、变形,“脚”受到了损伤。如果不及时“修治”,踏面的弧度就不够精确,高速运行时就会拉着列车一起“蛇行”,左右摇摆无法平稳,甚至会由于损伤扩大造成轮对裂纹进而威胁列车行驶安全。

为轮对进行修治的主刀医生就是轮轴镟修工。上世纪90年代,我国机车大换型,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取代了蒸汽机车,工业快速发展实现了配件流水线加工。铁路客运越来越繁忙,机车使用频率高,轮子磨损快,原本从事手工加工蒸汽机车配件的车床工张杰应发展需要成为了一名镟轮工。“车床工对零件加工精度要求很高,0.1mm的误差都会导致零件报废,张杰做了近10年的车床工,他具备娴熟的技艺和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机务段机械备品组工长李胜利介绍说,“镟轮工也属于车床工,不同的是,一个是加工火柴棒大小的精巧零件,一个是镟修直径超过一米、重达一吨的机车轮对。由于轮对表面创伤位置不固定,所以需要手动进行镟刀位置固定,这很考验镟轮工的经验、技艺和高度的责任心,因为镟刀位置一旦有误,就会造成轮对之间轮径误差过大,只能重新换轮,费工费料又费时。所以,镟轮工必须耐心观察、精准操作,将镟修误差控制在1mm内。”

为确保精准度,张杰将多年工作经验总结成了“望、闻、问、切”四步工作法。望,就是紧盯切削点监控每一丝细节;闻,就是侧耳倾听切削中是否发生异响;问,就是时常要对轮对进行敲击,感受轮对的应力特性;切,就是使用轮缘卡尺精确测量轮对踏面弧度和轮对直径。而评价镟修质量的标准,除了制度上规定的工艺要求,张杰还要苛刻地追求他心目中的一个字——“美”,几何尺寸要美,表面效果美,就连镟下来的钢渣都得保持螺旋美。经他的手镟修过的有“韶山”1、“韶山”3、“韶山”6、“韶山”7、“和谐”型等多个系列的电力机车,以及“东风”4、“东风”7系列内燃机车。“别人是从机车外形看车型变化,而我是从车底、车轮看车型变化。火车跑得稳不稳,不但得看轮子圆不圆,还得看轮子表面美不美。每个轮子一样大、一样圆,有相同的周长和运行轨迹,有足够光洁的表面,才是一台健康的机车,才能给旅客提供平稳的乘车感受,才能确保运行安全。”张杰说。

“西安机务段200多台机车一年四季的轮对镟修作业都是在这个地下2米,大小3平米的坑内完成的。”李胜利指着机器轰鸣的镟轮坑介绍说,“这个坑要同时容纳两名镟轮工共同工作,这儿冬天寒风刺骨,夏天比蒸笼还热,但再热也得穿长袖工服,因为镟下来的钢渣温度又高又锋利,溅到哪里哪里就是一个血口子。噪音也大,他们回到休息间都要缓一阵子才能适应正常说话声。火车一年365天运行不停,镟修工作也是一年365天从不间断,根据通常的加工量,2名镟轮工一天可镟修8个轮对,春运期间更要昼夜赶工,大年三十晚上还要加班加点,只有吃得了苦、守得住寂寞的人,才能在这里待下去。”

根据测量结果输入镟刀加工量

张杰(右)和老搭档讨论当天作业任务

测量轮对直径

猜你喜欢

机务段车床张杰
车床三爪卡盘找正组合工具
关于铁路机务段人才队伍建设的分析探讨
机械加工中液压车床的现状
数控卧式重型车床主传动设计
数控卧式重型车床主传动设计
基于正倒立式车床在制动盘中零件加工中的应用分析
160km/h动力集中式电动车组运用维修模式探讨
张杰艺术作品
机务段运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研究
铁路机务段的运输成本控制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