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老中医温木生治疗带状疱疹经验总结

2019-07-30韩鹏艳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灯火水疱皮下

韩鹏艳

名老中医温木生治疗带状疱疹经验总结

韩鹏艳

(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重庆 400055)

针灸疗法;疱疹,带状;名医经验;刺络拔罐

温木生,男,生于1956年,重庆江津人,汉族,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为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主任医师。现任重庆市巴南区中医药学会会长、重庆市针灸学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埋线专业委员会首席顾问、中华传统医学埋线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中国经络研究会名誉副主席、世界针灸联合会埋线学术委员会名誉主席等国内外60余个学术职务。从医40年,长期从事中医及针灸临床工作和理论研究。在《中医杂志》《中国针灸》《世界针灸杂志》《针灸世界》等国内外刊物发表及交流论文300余篇,编著《皮下针疗法治百病》等专著28部。在国内外获奖60余次。14次获科技进步奖。荣获当代世界传统医学杰出人物、中国特技名医、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专家、埋线医学领军人物、重庆市劳动模范、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重庆市名中医、巴南区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并荣获二等功1次。

温木生是重庆市名中医,从事中医针灸临床与科研工作4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进入温木生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跟诊,受益匪浅,现将温木生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 肝脾二经热蕴肌肤

带状疱疹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1]。本病最早见于隋代《诸病源候论》(公元610年)中“甑带疮者,绕腰生,此亦风湿搏于血气所生,状如甑带,因此为名”。因该病在皮肤上起成簇疱疹,形如束带,每多缠腰而发,故明代《证治准绳》称为“火带疮”“缠腰火丹”。清代《外科大成·缠腰火丹》称此症“俗名蛇串疮,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疱,痛如火燎。”其临床特点是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局部刺痛[2]。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肝经火毒蕴积;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蕴湿化热,湿热搏结肌肤。年老体弱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蕴,导致气血凝滞,经络阻塞不通,以致疼痛剧烈,病程迁延[3]。清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对其病机也有记载:“蛇串疮,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皆如累累珠形。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发痒作热,此属肝心二经风火……湿者色黄白,水疮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此属脾肺二经湿热。”

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的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病毒经上呼吸道或睑结膜侵入人体引起全身感染,初次感染在幼儿表现为水痘,在成人可为隐性感染[4]。病毒沿感觉神经侵入脊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并潜伏,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病毒再活化,大量复制并沿感觉神经纤维向所支配的皮节扩散,发生带状疱疹[5]。受累神经元发生炎症、出血,甚至坏死,临床表现为神经元功能紊乱、异位放电、外周及中枢敏化,导致疼痛[6]。

温老师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当归之于肝脾二经,每当肝郁脾虚,机体正气受损,外毒入侵,便生此病。初期主要以湿热火毒为主,后期多属正虚血瘀兼夹湿邪。本病多因情志内伤,肝郁气滞,郁久则化火生毒,外溢流窜于肌肤,火毒炽盛者多发于躯干,如夹风邪则上窜头面;或夹湿邪下注,发于阴部及下肢;如因饮食失调,或忧思伤脾,进而损伤脾胃,则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久化而生热,以致湿热互结;兼外受毒邪,则湿热火毒熏蒸,外渗皮肤而发疹。临床以肝胆火盛型为多见。皮疹大部或全部消退后,局部仍疼痛不止者,多属气滞血瘀;而老年患者疼痛日久多属气血虚者,应注意辨别。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清透开郁泻肝火、清解毒邪利湿热,后期则益气化瘀止疼痛。温老师应用多种针灸方法结合,常有桴鼓之效。

2 灯火灸发郁热之气

灯火灸疗法属于古老且独特的民间疗法,是中医学热灸疗法之一,属于中医学灸治法的范畴,利用灯芯草蘸植物油点燃对特定部位或穴位进行灼灸,对皮肤的“创伤性”接触使药油中的药物可以渗透入皮肤,从而达到药物对机体的刺激作用[7]。《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有记载:“七日以前形式未成,不论阴阳当俱先灸之,轻者使毒气随火而散,重者拔下郁毒,通微内外,实良法也。”《医学入门》:“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热灸法具有透毒外出、活血通络的作用[8]。

凭借多年的治疗经验,温老师深切地体会到,治疗带状疱疹用灯火灸围灸皮损处有明显的控制疱疹发展的作用,每遇毒疹集簇出现,就其四周运用灯火灸之,一般一次即可使疱疹不再蔓延。他认为,灯火灸在疱疹周围灸之,解发郁热之气,热散邪去、经脉疏通,在其四周形成一条“隔离带”,“隔离带”里面的疱疹被控制在“带”内,不再向外蔓延。现代医学认为,温热效应使得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强,并且加速机体对代谢产物的吸收,疱疹的扩散受到抑制,抗感染、止痛的作用增强[9]。

温老师常将直径3 mm的麻绳用麻油煮沸干燥后备用,用时将麻绳一端点燃,吹灭明火,沿疱疹周围每隔2~3 cm点灸1壮,形成1个圆形的“隔离带”。温老师强调灯火灸治疗带状疱疹可明显阻断疱疹继续发展,有效缩短临床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感,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是临床治疗带状疱疹的必用措施[10]。

3 刺络拔罐使毒邪随血而泻

在运用灯火灸使疱疹的蔓延得到控制后,就应在疱疹部位采用梅花针叩刺放血,加拔罐使毒邪随血而泻,“菀陈则除之”,使局部瘀血排出,气血和经络得以通畅,“通则不痛”。刺络源自《灵枢·官针》中九刺之“络刺”,“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使之出血,以泻其邪气[11]。刺络放血目的在于祛邪以扶正。《素问·离合真邪论》:“此攻邪也。疾出以去盛血,而复其真气,此邪新客,溶溶未有定处也,推之则前,引之则止,逆而刺之,温血也,刺出其血,其病立已。”刺络放血,旨在祛风通络、祛瘀生新、调和气血,加速局部淋巴和血液循环。《外科正宗》中也有用拔罐法治疗外科热毒疮疡,将此法作吸毒之用的记载[12]。

温老师操作时均使用梅花针,对皮损局部进行重叩,使其渗出血液,叩刺范围根据皮损大小而定,务将皮损处全部叩完,然后在叩刺部位拔火罐,皮损大则多拔几罐,使皮损都能拔上罐,每罐拔出的毒血要多,以5 mL以上为佳。使祛邪务尽,邪去正安,既祛邪以通络止痛,又祛瘀以生新,有利于皮损愈合,一般一次即可使疱疹刺破而毒水流尽,水疱消散。因此刺络拔罐是缩短本病病程的重要环节。

现代医学认为局部针刺放出多量瘀血能加速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及供氧功能,从而起到增进机体组织的再生和修复作用,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加速瘀滞和毒邪的排出,促进渗液的吸收,使疱疹迅速消退[13]。

4 皮下针围刺调气血通经络

皮下针疗法是温老师推崇的一种针刺法,是一种作用于皮肤的外治手段,针体仅刺于皮下,不需要得气,针后可带针活动的一种针刺治疗方法[14],该法是取《灵枢·官针》十二刺中的齐刺、浮刺、直针刺三法之长。“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直针刺是夹持起皮肤将针刺入皮下。“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温老师认为,由于蛇串疮病位较浅,宜轻浅而针,从其卫气随之于后而济益其虚也,故采用皮下刺法治疗以调和气血,使经脉气血畅达。围刺则是根据《灵枢·官针》篇中十二刺之“扬刺”和五刺之“豹文刺”发展而来[15],“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

局部围刺是以病变部位为中心,进行包围性针刺,针刺较为浮浅,主要针刺局部络脉、皮部[16],《素问·皮部论》:“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所以为了阻止邪气“内传”发散,采取围刺法以期固邪。通过络脉通行气血、沟通表里的作用,起到泻火解毒、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之功能,并改善血液循环,致使病变部位气血运行通畅,使疱疹侵犯的皮肤经脉气血得以流通,使皮肤经脉荣而不痛,通而不痛[17]。

根据温老师的经验,通常选取疱疹区周围,用长40 mm毫针以30°快速刺入皮下,针尖朝向疱疹区,然后水平进针,应将针体保持在皮下,透过皮肤能隐隐见到针体前行,正如《素问·刺齐论》指出:“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中,无伤肉也。”此时不应出现针感及疼痛,如出现则表示进针过深或过浅,应退针至皮下重新刺入。进针完毕后,将针作数十次扇形扫散。应用皮下针时,应先刺疱疹的两端,然后在疱疹的旁边围刺数枚毫针。留针30 min。如疼痛较重者,可用输液贴将针柄固定,针体保留在皮下,留针1~2 d。对于疼痛性的疾病而言皮下针围刺可有马上止痛的效果,在穴位刺激量和穴位作用面上有一定优异性。

5 病例介绍

患者,女,45岁,待业,以右侧胁肋部疼痛伴簇集状水疱3 d而就诊。首诊见右侧胁肋部簇集水疱沿肋间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水疱之间皮肤正常,水疱皮损鲜红,疱壁紧张。自诉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舌质红,舌苔黄厚,脉弦滑数。给予灯火灸、刺络拔罐、皮下针围刺治疗。次日复诊未见新发疱疹,患者自诉疼痛减轻,水疱消散。此后给予疱疹区皮下针围刺治疗5 d,患者痊愈。

6 讨论

带状疱疹是临床多发病,初期以湿热火毒为主,温老师强调一定要应用灯火灸泻火毒、清湿热,阻止病情发展,再利用刺络拔罐法拔除毒血,以促使疱疹迅速消退,减轻患者疼痛,最后用皮下针围刺法行气活血止痛,这种治疗方案组合能使绝大多数患者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大大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笔者所在科室传承温老师临床经验,灯火灸、刺络拔罐及皮下针围刺,效果显著,极大提高此病治愈率,受到患者的好评。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301.

[2] 温木生.中国穴位灸疗大全[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787.

[3] 陈红凤.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178-179.

[4] 黄宇光,徐建国.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诊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09-324.

[5]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组.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12):705- 710.

[6] 赵志奇.带状疱疹痛:基础和临床概述[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6):369-375.

[7] 黄家兴,樊玲.浅谈灯火灸治疗风热头痛[J].医药, 2015,15(7):250.

[8] 唐植纲.灯火灸疗法应用概况[J].中国民间疗法, 2009,17(10):70-71.

[9] 曾育林,刘燕妮,刘秋琴.灯火灸治疗带状疱疹45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38(10):23-26.

[10] 张敏,邱玲,张吉.围针加围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7,27(2):123-125.

[11] 陈纯涛,陈明岭,唐定书,等.火针治疗带状疱疹50例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8):1842-1843.

[12] 许卫平,龚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17(4):245-246.

[13] 王乐荣,李其友,梁廷营.刺络拔罐放血为主治疗带状疱疹50例[J].中医研究,2009,22(11):55-57.

[14] 温木生.皮下针疗法治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3-8.

[15] 傅鸿亮.围刺、刺络拔罐为主治疗带状疱疹58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6):20-21.

[16] 张淑杰,邹艳红.针刺夹脊穴配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2):4-6.

[17] 孙婷婷,龚鹏,苏航,等.围刺结合电针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观察[J].医药卫生,2017,2(12):43.

2019-01-2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6)41]

韩鹏艳(1988—),女,医师,Email:504199654@qq.com

R246.7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9.07.0803

1005-0957(2019)07-0803-03

猜你喜欢

灯火水疱皮下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灯火有刺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远远近近的灯火(外二章)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会阴侧切皮下美容缝合法在会阴侧切口缝合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夜校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