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新时代中国“金课”培养“卓越拔尖”人才

2019-07-30王运武黄荣怀彭梓涵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水课金课卓越

王运武,黄荣怀,彭梓涵,张 尧,徐 怡

1 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 徐州 221116;2 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北京 100875

2015年以来,双一流、双万计划、“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金课等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词汇,国家推出了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培养卓越拔尖人才等系列重大战略举措。2018年以来,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大学生要合理“增负”,引起了教育界的共鸣,受到高校师生的热议和广泛关注。2019年,教育部启动实施“金专”“金课”,全国即将掀起建设“金课”的浪潮,这势必会激发高校办学活力,推动新一轮的课程教学改革,掀起高等教育的“质量革命”。

1 金课溯源及新时代价值

1.1 金课产生的背景及动因

金课的产生既具有偶然性也具有必然性,其主要原因是课程质量与卓越拔尖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目前,课程还不能满足卓越拔尖人才成长的现实需求,金课是课程满足了人才培养基本需求之后所追求的高层次课程。金课的产生具有典型的时代性特征,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人工智能时代、智慧时代的产物,无形之中蕴含着信息化、智能、智慧的时代特征。

从全球教育发展看,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在教育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创造了世界教育奇迹,为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教育事业提供了中国经验与中国案例。中国教育正在逐步从跟跑走向领跑,迫切需要引领全球的新形态课程。21世纪初以来,教育部高度重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先后启动建设新世纪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对推动高校课程资源建设是有利的。金课突破了引进国外MOOC、SPOC、微课的课程理念和形态,是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是打造中国原创课程形态的一个契机。

从中国教育资源发展历程看,教育资源经历了从匮乏到丰富,再到优质的发展过程。教育资源形态从传统纸质形态逐渐转向数字化形态,尤其是进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育资源逐渐呈现智能化、智慧化形态[1]。金课的出现顺应了教育资源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从追求课程资源“数量”向“质量”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金课的产生和发展是课程资源供给方式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预示着课程资源正在从学校、教师、企业的供给市场向学习者的需求市场转型发展,从教师引领设计课程资源转向师生协同设计课程资源,或者学习者需求引领课程资源设计。

金课产生和发展的动因主要源自六个方面:①金课政策的引导与推动;②课程建设理念与技术的支持;③加快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实现高校课堂教学创新性变革的需要;④提升学生课堂教学满意度,改变课堂“低头族”“逃课族”现象,提高教学质量的现实需求;⑤卓越拔尖人才培养的内在现实需求;⑥课程资源从“数量”向“质量”转型发展的内在规律使然。

1.2 金课追本溯源

课程是卓越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和途径,课程质量的追求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永恒目标。2005年的“钱学森之问”发人深省,促进国家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培养高水平的学术型创新人才和应用型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教育部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简称“拔尖计划”或“珠峰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卓越拔尖系列计划1.0实施10年,汇聚了大师和优秀学术人才,探索了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制度,形成了卓越拔尖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2],营造了良好的卓越拔尖人才育人环境和氛围,初步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卓越拔尖人才。2019年4月,教育部、中央政法、科技部等13个部门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3],明确提出了“四新”,即全力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推进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卓越农林人才、卓越教师、卓越法制人才、卓越传播人才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

金课是卓越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缺乏金课的有力保障则难以培养卓越拔尖人才。2018年6月,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表示,应该扭转“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性的“金课”[4]。2018年8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5],明确提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018年9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6],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重大项目;建设1万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点和1万个省级一流专业点(即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又称“金专建设”计划);建设1万门国家级和1万门省级一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即“金课建设”计划)。

1.3 金课的新时代价值

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正在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正在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正在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正在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正在从创新大国走向创新强国。在促进世界和平和繁荣发展方面,中国担负着重要的国际责任与义务,越来越多的国家迫切需要借鉴中国经验和中国案例。金课作为中国原创课程形态,担负着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品牌,有力支持培养卓越拔尖人才的重任,为国际教育发展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案例的重任。

提升大学课程难度,淘汰“水课”,建设“金课”,是当前推进教学改革,加快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的重要发力点[4]。金课担负着培养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工程师、思想家、教育家的历史重任。双一流、“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双万计划、金课等是增强中国教育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2035教育现代化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淘汰“水课”,建设“金课”,是不忘初心的具体体现,也是坚持“以本为本”,践行“四个回归”的重要举措。

2 究竟何为金课

2.1 全国即将掀起金课建设浪潮

2019年4月,教育部吹响了金课建设的号角,全国即将掀起金课建设浪潮。到2022年,建设3000门左右线上“金课”、7000门左右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和线下“金课”、1000项左右虚拟仿真“金课”、1000门左右社会实践“金课”[7]。淘汰“水课”,建设“金课”,应该是全国高校所有教师的课程建设理想和目标,不是少数高校、少数知名教授学者的专属行为。国家级和省级金课数量具有有限性,但是金课建设的数量具有无限性。校校有金课,人人有金课,生生学金课,将会成为金课建设追求的永恒目标。

目前,金课的建设还在理论探索和实践摸索阶段,多是采用以加强培训和立项建设的方式推进“金课”建设。意识领先的高校和学院已经开展了“金课”建设培训,尝试建设“金课”。2018年11月,燕山大学以教学改革立项的方式启动建设“超级金课”[8]。2019年3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启动“金课”培育计划,遴选建设15门左右“金课”[9]。2019年3月,中国农业大学启动一流专业建设与“金课”建设等系列教学项目,确定26门课程作为校级金课建设项目[10]。

2019年4—6月,江苏师范大学王运武、彭梓涵、王宇茹、赵璐在《智慧校园建设》课程开展了基于设计思维、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金课”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重塑了课程知识体系,重构了基于设计思维的“金课”教学模式,提升了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课程以建设“金课”为目标导向,以“创课”教育理念践行“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个性化教学,教师的重要作用是“导”而不是“教”。课程以“师生共创课程教学内容、共同探讨教学方式、共同分享学习经验、共同创新课程作品”为基本指导思想。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讲授法、研讨法、任务驱动、问题探究、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等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强化研创活动设计,重点培养学生四大思维,即设计思维、创新思维、宏观思维、系统思维;重点培养学生八大能力,即教学能力、表达能力、资源创作能力、文献检索能力、数字化学习能力、规划与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11]。

2.2 亟待加强金课研究

截至2019年6月27日,在CNKI期刊数据库和报纸数据库,分别以“金课”为篇名和题名进行检索,仅有期刊论文49篇(2005年1篇,2010年1篇,2018年6篇,2019年41篇),报纸论文27篇(2018年4篇,2019年23篇)。金课的相关研究涉及金课政策的解读与学习、金课建设理念、金课建设初步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推进建设金课的新闻报道等。2018年,教育部提出金课的理念,专家学者随即对金课开展研究。2019年关于金课的研究骤然增多,未来5年金课研究将会呈现逐年迅速增多的趋势,开拓课程研究的新方向,引领课程发展新形态。总体来说,金课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关于金课的研究还非常薄弱,亟须深入开展“金课是什么”“金课如何建”“金课建成何样”等相关研究。金课的本质内涵、建设理念、建设技术、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建设路径、金课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效果、金课与卓越拔尖人才培养等问题亟待专家学者深入研究探讨。

2.3 金课的概念、内涵与特征

古代的金课多是指财富、砂金税、矿产税等。古代与金课相近的一个词是课金,指赋税的金课。宋代诗人岳珂在《山居感旧百韵》中写到“阶玉骈床笏,籯金课椠铅”,这里的“金课”指财富。红河彝族辞典编纂委员会编的《红河彝族辞典》中记载“收金课”,即向淘金者收取砂金税。叶欣编著的《严州金石·第四辑》中,记载元代“建徳路罢金课记”,“金课”即“岁课”,即对天地自然之物、山川林泽之产所征收的课税,其中大部分属于矿产税。元代的金课是一特产税,比宋代高很多[12]。纪大椿主编的《新疆历史辞典》中记载,1884年,巡抚刘锦棠在和阗(今和田)设立金课局,“金课局”即清代钱局名。

新时代的金课是一种隐喻,特指具有“含金量”,具有高度学术性或实用性价值,像黄金一样高价值负载的课程。早在2010年,徐晓思首次提出了语文“金课”的理念,语文课“原味野炊”不同于一般的语文课外活动课、语文综合实践课,丰富了课程内涵,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主动实践,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人际协作和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自主地构建新的知识和经验,增强学生的人文、文化、生存和合作体验[13]。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指出[14],金课具有“两性一度”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按照金课建设支持技术和建设内容,金课分为五类: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

总之,金课是以培养卓越拔尖人才,孕育有责任担当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为主要目的,按照新时代的课程理念和人才成长规律,以智慧学习环境和技术为支撑,重塑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体系。金课由新时代的课程理念、卓越的课程目标、一流的课程内容、一流的课程评价、一流的课程师资、高效能的教学过程、智慧化的教学环境、学生的高效学习等要素构成。结合金课的标准以及研究和实践情况,金课可以归纳为八大特征:时代性、创新性、挑战性、高阶性、卓越性、丰富性、高效性、智慧性。

2.4 水课与金课的鉴别

究竟什么是水课,什么是金课,从不同的视角看有不同的理解。从学生的角度看,高校水课较多是普遍现象。2018年,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10名受访者调查显示[15],76.7%的受访者直言大学“水课”多,89.7%的受访本科生赞成淘汰“水课”。水课两个主要特点是考试把关不严和课堂纪律散漫。2018年,马浚锋、罗志敏对某“985”“双一流”大学的300名学生(非新生)的调查显示[16],教师的师风师德、授课水平、考试难易程度、作业量、成绩理想和课程实用性是影响学生评价课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课堂教学满意度也是课程质量的直接反映。从高校学生对课堂教学满意度调查显示[17],影响高校课堂教学满意度的四个关键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与创新能力培养、教学内容、教学态度;不同性别的学生对课堂教学满意度无明显差异,但年级和学科差异都对课堂教学满意度有所影响。学生的期望值影响课程质量、课堂教学满意度的判断,学生期望值越高则对课程质量要求越高,课堂教学满意度则越低;学生期望值越低则对课程质量要求越低,课堂教学满意度则越高。

从教育服务角度看,教师是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学生是教育服务的享受者,但是教育服务与其他商品服务不同,其服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努力程度和教学参与度。学生努力程度越大,教学参与度越高,则享受的教育服务价值就越大。一门课是水课还是金课,关键看这门课为学生提供了多少有价值的教学服务,学生在多大程度上享受了教育服务。

分析有关水课和金课的相关研究,结合大学课程开设现实情况,可以得出水课和金课的区别体现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师资、教学过程、教学环境、学生学习等八个方面,如表1所示。

表1 “水课”与“金课”比较分析

3 如何建设金课

3.1 协同推进新时代金课

国家已经吹响了“淘汰”水课、建设“金课”的号角,未来3—5年金课建设将会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金课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如何建设金课缺乏相应的经验,需要金课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新时代建设金课的首要任务就是以培训、研讨等方式实现金课建设理念的战略协同,达成以培养卓越拔尖人才为战略目标,协同推进金课建设的共识。金课建设理念与技术实现方式的战略协同程度,关系到金课的建设水平和成效。

当前,亟须营造金课建设的环境和氛围,建立政府、高校、企业、研究机构协同推进金课建设的机制。政府是金课政策的制定和推广者,在金课建设过程中承担着规范、引导、引领和推介宣传的任务。高校是金课建设的实施主体,承担着金课建设的主体任务。企业是金课建设服务的提供者,为建设金课平台和资源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服务。研究机构亟须加快金课建设研究,为加快金课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金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行政人员、教师、学生、研究者、技术人员的共同参与。突破原有课程的建设理念与技术,以颠覆性创新理论促进金课的建设与创新发展。

3.2 面向教育现代化2035重塑课程体系

当前,有些高校课程存在知识点陈旧老化、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式僵化、考核方式形式化(如教考分离)、教师教学动力不足、学生学习投入不足、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创造力等现象,不能很好地满足卓越拔尖人才的培养,不利于孕育科学家和思想家。高校的教学和中小学具有较大的差异,中小学教学主要参考教学大纲考试和考试大纲,教学内容都是既定的知识;一切教学和学习都是围绕“大纲”开展活动,直至各类竞赛、升学考试和出国留学;高校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具有前沿探索性和不确定性,适度“超纲”教学更能够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教材虽然具有系统性,但是也具有滞后性,非常有必要借助网络平台和资源实现实时更新和完善,尤其需要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照本宣科、拘泥于教材的授课方式,显然不受学生欢迎,也不利于卓越拔尖人才的培养。

金课既是一流学科建设、一流专业建设、卓越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目标,推动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从教育大国转向教育强国,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风范的重要举措。面向教育现代化2035,面向教育信息化2.0时代,面向人工智能时代,面向教育未来发展,亟须重塑高校课程体系。按照新时代发展要求,卓越拔尖人才成长的规律,优化课程知识结构,创新课程内容,重构互联网时代的师生关系。重塑课程体系是金课建设的基本前提,没有原有课程体系的重塑,金课的“含金量”就难以保证。

3.3 以智慧教育理念和技术推进金课建设

2019年,教育部在基础教育领域启动了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先行探索推进智慧教育。随着智能软件和工具在教育领域应用的逐步推进,教育领域的智慧化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全国高校和中小学正在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20],显著提升了教育基础设施的智慧化水平,数字化资源、虚拟现实资源、增强现实资源、仿真资源、3D资源、全息资源等资源呈现多种类、多元化发展,师生的信息素养提升迅速,这为金课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育领域的智慧化,培养适应新时代的智慧型人才,正在成为教育未来发展的新形态。

近年来,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教育机器人、学习分析、物联网、3D技术、体感技术、5G技术等发展迅速,尤其是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21],新一轮科技革命驱动教育变革,人工智能与教育相互赋能成为时代命题[22]。金课作为智慧型课程的高级形态,必将依赖于智慧教育理念和技术的大力支撑。

3.4 以金课掀起高等教育的“质量革命”

目前,高等教育正在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培养卓越拔尖人才,孕育科学家和思想家,需要掀起高等教育的“质量革命”。金课是掀起高等教育质量革命的新引擎,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的关键环节,是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的“源动力”。互联网促进教育变革的基本格局正在形成[23],教育信息化2.0将促进教育信息化从“量变”到“质变”,激发教育系统变革。金课作为“互联网+”教育时代、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产物,势必担负着创新课程理念、重构课程内容、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建构卓越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的重任。

4 金课的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3—5年,金课将会呈现十大发展趋势:①加快推进金课建设的政策、标准、评价指标体系等将会密集发布;②金课作为课程未来发展的新形态必将受到师生的广泛认可;③淘汰“水课”,建设“金课”的浪潮,能够显著提升高等教育质量;④金课的相关研究将会呈现井喷式爆发,引领课程研究的新方向;⑤金课将会为培养卓越拔尖人才提供有力支撑;⑥金课将会颠覆现有的教材形态,实时更新、实时互动、动态化、智慧化、个性化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材将会成为教材发展的新趋势;⑦知识创新与创新创造力培养将会成为金课建设的关键导向;⑧金课考核中知识命题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思维命题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多;⑨没有特定教材和教学内容,没有特定教室,创新作品导向,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跨区域的研创活动和研创任务或许将会构成未来金课课程的主体;⑩金课有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课程品牌。

猜你喜欢

水课金课卓越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打造监狱学专业实训金课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治理“水课”打造“金课”
高校公共体育课“水课”现象分析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卓越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