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鸡建设全国首批“双拥模范城”经过

2019-07-29纪鸿尚张娟

百年潮 2019年7期
关键词:双拥宝鸡市宝鸡

纪鸿尚 张娟

渭水河畔炎帝故里的宝鸡以历史悠久、地藏丰富、环境优美、名人荟萃而著称。地处陕西八百里秦川西端,关中平原西部,周围与咸阳、汉中和甘肃天水、平凉为邻,控扼着从中原通往西南、西北的交通咽喉。我在宝鸡担任市委书记时,宝鸡市辖10县2区,土地总面积18117平方公里,有185个乡镇,330万人口。1989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为59.8亿元,其中工业产值51.2亿元。

宝鸡人民历来就有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20世纪80年代,宝鸡是陕西第二驻军大市,驻军团以上单位31个,有原21军、96607部队、宝鸡军分区等,良好的党政军关系,深厚的军民鱼水情,共建中一个个感人事迹,缔造宝鸡市成为陕西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命名表彰的第一个“双拥模范城”,全国首批命名表彰的十个“双拥模范城”之一,也是西北地区第一个全国“双拥模范城”。

陕西双拥现场会 宝鸡喜获省表彰

1990年10月16日—18日,陕西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在宝鸡市召开为期三天的“陕西省双拥城建设现场会”。会上授予宝鸡市“省级双拥模范城”称号和锦旗。会议的宗旨是进一步贯彻党中央关于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继承和发扬延安双拥运动的光荣传统,积极探索新时期双拥工作的新路子,巩固和发展新型的军政军民关系,促进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和陕西省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会议围绕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搞好“双拥共建”工作这个主题,从稳定的战略高度深化对军政军民团结重大意义的认识;总结和推广宝鸡市开展军民共建“双拥城”的经验;交流各地市和驻军开展双拥共建的经验;研究和制定进一步推动全省“双拥共建”工作的措施。目的是进一步引起陕西省各级党委、政府和驻陕部队对“双拥共建”工作的重视,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以宝鸡市为榜样,找差距,议措施,定计划,为争取在全省创建更多的模范城、模范县、模范乡,开创全省双拥工作的新局面而奋斗。会议邀请时任民政部副部长范宝俊、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于永波、兰州军区副政委王茂润等领导同志,西北五省各军区的群工处长等共200余人。在会上,时任省委书记张勃兴、副省长徐山林同志讲话,之后由我代表市委、市政府与时任21集团军政委李宝祥代表驻宝部队分别介绍军民共建“双拥城”的经验;由时任副省长徐山林同志宣读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关于授予宝鸡市“双拥模范城”称号的决定》;由时任省委副书记安启元、时任省军区政委赵焕职同志向宝鸡市颁发“双拥模范城”光荣匾。

时任国家民政部副部长范宝俊(前左一)、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于永波(前左二)等人参观宝鸡市双拥展览

鮮血铸就宝天路 优良传统代代传

“双拥模范城”的来源有个过程。宝鸡市能被评为全国首批“双拥模范城”也是有历史渊源的。宝鸡人民和驻军部队官兵,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积极参军参战,踊跃支前,同人民军队一起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建立了军民深厚的鱼水情。

1949年4月,西北野战军向关中挺进。5月20日解放西安并攻克宝鸡的凤翔、虢镇、眉县。大军兵临城下,宝鸡解放指日可待。1949年7月10日至14日,由彭德怀亲自指挥的扶眉战役速获大捷,歼敌四个军,俘虏、毙伤敌军四万余人,取得了西北解放战争空前的大胜利。1949年7月14日,宝鸡解放。解放后的宝鸡人民积极支前,担架、大车源源随军前进,不惜一切代价支援西北解放战争,为加速西北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随着形势不断变化,我国决定派兵入朝作战,驻宝部队响应号召开赴朝鲜前线。宝鸡人民高举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大旗,迅速掀起拥军支前,拥军优属的高潮,十几万青年踊跃报名参战,宝鸡市各县区在抗美援朝委员会领导下热情募捐。在1951年8月的“拥军优属月”里,全市干部为抗美援朝每人每天节约一两米……8月15日,宝鸡人民为抗美援朝捐献战斗机一架,命名为“宝鸡市”号。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全市军民心心相印,团结奋斗,保卫祖国、建设祖国,鱼水情谊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发展。

横亘于宝鸡与天水之间的宝天铁路,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解放军首次参加国家经济建设、历经流血牺牲而建成的铁路工程,是宝鸡市最早的军民共建工程。这项有特殊意义的工程,是彭德怀、习仲勋直接指挥修建的,包含着两位老领导的深厚情谊。

宝天段全长153公里,有山洞100余座。南邻急湍渭水,西穿险峻秦岭,全线地质条件恶劣,河汊纵横,群山林立,施工艰险。新中国成立以前,国民党政府虽耗损巨大人力物力,前后用时六年之久,但始终未能正式通车,被称为西北大干线盲肠。

宝天铁路烈士纪念碑

1950年春,时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彭德怀和副主席习仲勋响应毛主席“人民军队要参加国家经济建设”的伟大号召,带领军队积极参与新中国成立后宝天铁路的修复工程。这些曾经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浴血奋战,解放了祖国西北大片山河的人民子弟兵,克服全线工程艰巨、不谙施工技术、给养和机械设备奇缺等重重困难,发扬人民军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优良作风和“敢打硬仗恶仗、善于连续作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党的领导下,在西北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凭借高度爱国热情,积极开展创造新成绩的革命竞赛活动,仅用八个多月时间就完成全部工程任务。部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许多同志伤残,不少同志光荣牺牲,子弟兵以鲜血写下不朽诗篇。

为了纪念全军广大指战员和陕西人民修建宝天铁路这段光荣而艰苦的历史,永久铭记在修建铁路中光荣牺牲的烈士,1952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和陕西军区在宝鸡修建宝天铁路烈士纪念碑,专门邀请彭德怀和习仲勋为纪念碑题了词。

1986年,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建成后,宝鸡市委、市政府邀请习仲勋题写馆名。习仲勋愉快地接受了请求,于9月9日书写了“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九个大字。

随着宝成铁路的修通和“三线”建设的战略后方转移,宝鸡成了一个越来越引人注目的新兴工业城市,成为陕西省仅次于省会西安的第二大城市。党和国家领导人如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杨尚昆、胡耀邦、彭真、王震、习仲勋、陈慕华等多次亲临宝鸡视察。乔石同志还就宝鸡的“双文明建设”和“双拥”工作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来到宝鸡,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法门寺,提出建设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构想,他还就宝鸡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作了精辟的讲话,对宝鸡市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成绩予以高度赞扬。

1989 年2 月9 日,习仲勋(右一)与本文口述者纪鸿尚…(左一)等在宝天铁路烈士纪念碑前合影留念

习老来宝过春节 参谒宝天纪念碑

1989年2月8日(农历正月初三)习老在省委书记张勃兴、省长侯宗宾、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溪溥等人陪同下,从西安来到宝鸡。当晚习老一行下榻在宝鸡宾馆,此时的宝鸡宾馆刚建成不久,暖气等设备还不完善,房间里还有一些寒意。习老没有脱去棉衣,坐在一个圆桌旁,和我、市长李均、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锦儒促膝攀谈。他对我说:“宝鸡是重地,要有担当。首先要抓好领导班子,要为百姓着想,把工作搞好。”当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班禅刚去世,习老正为其撰写纪念文章,他讲道:“民族宗教无小事,要十分注意。”

2月9日下午,习老和夫人齐心来到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参观瞻仰。习老缓步走进纪念馆,脚步停在纪念碑前,恭敬地献上了花篮。他深情地向纪念碑三鞠躬,表示对烈士深切的怀念。在纪念碑正面,他举目诵读了纪念碑全部碑文后,缓缓地围着纪念碑走着,向陪同人员讲述修筑这条铁路的艰难困苦,几次赞扬宝天铁路建设者们的英勇牺牲和无私奉献精神,说他们为西北铁路建设立了大功,我们不要忘记他们,特别不要忘记为修建铁路而牺牲的烈士们;在新的历史时期,要重视教育,抓好教育,要让孩子们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长大以后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要继承和发扬英烈们忘我劳动、不怕牺牲、勇当开路先锋的革命精神,把宝鸡建设得更美好,把陕西建设得更美好。

这时,随行的宝鸡市负责同志向参观的人们讲述了60年代初和“文化大革命”中,宝鸡的三名共产党员勇敢保护彭、习题词,使其免受损毁的事迹。在“文化大革命”中,为保护彭、习二人在宝天铁路纪念碑上的亲笔题词,共产党员严笃、桂春海、郑富贵冒着被打倒,甚至坐牢的政治风险,想办法,偷偷地把纪念碑用报纸遮好,再用水泥灌注,纪念碑才得以保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彭总和习老在其他地方的题词碑刻几乎都被破坏,而宝鸡的这块题词石碑却幸运地躲过了劫难。随着时代发展,他们题词的历史意义和文物价值越来越高,成了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的镇馆之宝。1982年10月12日,彭德怀夫人浦安修来纪念馆参观,当她发现彭、习题词真迹完好无损时,夸赞说:“真是一个奇迹!”习老知悉此事后深受感动地说:“宝鸡人民对我有感情!”在纪念碑前,习老热情地接见了当年精心保护题词的共产党员严笃和桂春海。他说,“你们胆子真大,没有提心吊胆吗?你们这种精神很好。一个人不管本事多大,有这样的精神就好。工人要向你们学习,农民要向你们学习,一切搞经济工作的人都要向你们学习,小学生、大学生也要向你们学习。一个干革命的人、搞改革的人,一定要有这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一切事情都好办;不仅共产党员,作为一个普通人都应该这样。”习老这番话,使严笃和桂春海深受感动。习老的夫人齐心关切地询问他们有没有什么困难,并且亲切地拉着他俩在纪念碑题词旁合影留念。

党政军民齐努力 共建“双拥模范城”

根据中央精神,在1989年的一次市委常委会上,我提出把宝鸡建成“双拥模范城”的设想。在宝鸡这片热土继承和发扬我党双拥的优良作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维护安定团结大局,提高社会生产力,以精神文明促物质文明,促进地方经济加速发展。

当我在宝鸡市委常委会上提出建设“双拥模范城”的设想后,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其他同志及军分区领导的热烈赞同。此后,市委市政府向省委的主要领导详细汇报了这个设想,得到了省委领导的重视和认可。陕西省是双拥运动的发祥地,为了使这一光荣传统发扬光大,省委、省政府下发了〔1989〕21号文件,决定在宝鸡市和渭南地区开展军民共建“双拥城”的试点工作。

有了省委的決策支持,我很快组织市里四大班子领导开会,研究部署“双拥城”的建设。1989年12月,市委派出“双拥工作学习考察团”,奔赴徐州市、烟台市和威海市,专程学习当地的“双拥”共建经验。1989年的那个冬天,市委常委楼里,连续许多个夜晚灯火通明。我思考着,如何把党政军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地激发出来,如何在全市推动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讲团结、促发展、比奉献的社会氛围,如何让两个文明和“双拥城”创建兴起新的热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幅宏大而详尽的“宝鸡市双拥城建设总体规划”蓝图终于产生了。我们首先提出了建设宝鸡“双拥模范城”的指导思想,即:继承和发扬延安时期“双拥”工作的优良传统,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为突破口,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发挥军地两方面积极性,广泛深入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双拥”“共建”活动,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维护安定团结大局,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部队战斗力的提高。

只有到驻地访官兵听军声更加了解军心,才能更好地为广大官兵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1990年1月15日,正值隆冬时节,寒风凛冽,我带着市委、市政府和18个部门负责同志,来到宝鸡军分区会议室,热情邀请宝鸡驻军所有团以上单位的部队领导同志,召开为驻军排忧解难,解决具体问题的现场办公会议。当部队代表提出因市区电力供应不足,常常临时停电而影响部队指挥和抢救病人,希望市上想办法,帮助解决这个难题时,“办公会”当场决定采取三条措施:一是部队如有紧急任务或有抢救危急病人的情况,请事先与供电局联系,保证正常供电;二是,凡有条件的部队,由市上协助,可以架设专线供电;三是,由供电局负责,给师以上机关安装一级供电线路,保证指挥灵通……当部队代表提出,市内5路车有个站,正好对着部队领导机关的大门口,既影响部队交通,也对群众不大安全时,“办公会”当场“拍板”:把这个车站向北移动100米。同时宣布:为解决某部队医院坐公共汽车难的问题,市公共交通公司决定把8路公共汽车延长一站,一直开到这家部队医院的门口……

在这个现场办公会上,我还“拍板”决定了许多问题,如部队子女上学的问题,部队家属子女的就业问题,军队离休干部的安置问题等等。同时决定,继续加强《宝鸡日报》长期开办的“西秦民兵”和“钢铁长城”专栏;宝鸡人民广播电台、宝鸡电视台另外再增设部队专题节目。

新年伊始,建设“宝鸡双拥城”的浩荡洪流,迅速席卷宝鸡市1.8万多平方公里的各个角落,一些多年来影响军民关系的“老大难”顽石,也被这汹涌澎湃的洪流席卷一光。按照“宝鸡市双拥城建设总体规划”,宝鸡市委市政府以有力的举措积极开展多方面的工作,将“双拥城”建设推向了新的高度。

一是扎实有效地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意识,为“双拥城”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高度的双拥工作自觉性,来源于强烈的国防意识。切实抓好国防教育,增强广大居民的国防意识,是建设“双拥城”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市委“一班人”统一思想,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双拥城”建设工作;同时,组织市、县区党政军领导成员回顾延安时期双拥工作的光荣传统,学习中央、兰州军区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指示精神,组团外出考察学习省内外兄弟地市的先进经验;联系宝鸡实际,分析军地关系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大家深刻认识到,开展“双拥城”建设是做好新时期双拥工作的新形势,是稳定部队、稳定大局、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措施,也是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密切军政军民关系、促进军地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必须列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大事来抓。其次,在全市范围扎实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国防观念和拥军意识。组织力量编写教材,全面落实教育内容。市上编写了《国防教育十讲》《国防教育宣传提纲》和《扶眉战役话今昔》等教材,企业班组、农村支部以上单位都订购了《国防教育通俗讲话》《中国民兵》《西北民兵》等刊物,使宣讲有教材,教育内容丰富、实在。把国防教育列入干部培训计划,组织党政干部轮流到市县区党校学习,使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受到较为系统的国防理论和国防历史教育;在民兵预备役和广大群众中,通过军训、知识竞赛、广播电视宣传等,开展了国防法律和国防知识教育;在青少年学生中,坚持国防教育上课表、进课堂。通过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了军民一体、互为依存的观念,树立了“无军不稳”“无兵不安”的思想,军民关系日益融洽。第三,层层动员,搞好宣传,为“双拥城”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全市开展了有近万人参加的全民国防知识竞赛;市区举办了双拥电影放映周;《宝鸡日报》开辟了“军民一条心,共建‘双拥城”专栏;市广播电台开展了双拥征文活动;电视台举办了双拥电视节目;军地联合举办了万名青年参加的“五四青年双拥杯”歌咏比赛。通过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彰军功,扬军威,颂国魂,为“双拥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全市出现了党政军民齐动员,上下左右抓双拥,人人为“双拥城”建设作贡献的可喜局面。

二是围绕“双向稳定,两个提高”,开展双拥务实、双向奉献活动,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

在“双拥城”建设中,各级党政组织和驻宝部队从改革开放、四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和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出发,紧密围绕“双向稳定”(稳定军队、稳定地方、稳定军心、稳定民心)和“两个提高”(提高战斗力,提高地方生产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双拥务实和双向奉献活动。积极主动地帮助部队解决家属子女落户、入托、上学、就业、住房以及生活供应、生产经营、土地纠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1990年,我们把为驻军排忧解难办实事作为“双拥城”建设的重点。年初,市委、市政府领导逐一走访驻军团以上单位,上门征求意见,对部队反映的具体问题,集中研究,及时给予解决。“八一”前夕,市委、市政府组织了20多个慰问组,到驻宝各部队走访慰问,帮助部队解决实际问题,并给驻军连队赠送收音机、洗衣机、照相机、学习用品以及各种慰问品。

本文口述者纪鸿尚近照

三是把“双拥城”建设同精神文明建设融为一体,大力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和“四有”新人。

开展声势浩大的学雷锋、学李润虎活动。雷锋、李润虎是解放军的杰出代表,学习雷锋、李润虎的实质,就是学习、发扬解放军优良传统和作风,培养一代“四有”新人。这是精神文明建设和“双拥城”建设共同的本质要求。通过开展这项活动,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精神風貌为之一振、为之一新,广大军民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雷锋、李润虎式的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开展各具特色的军民共建活动。宝鸡市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是从1982年开始的,发展过程是由最初主要治理脏、乱、差,到重点培养“四有”新人,提高全民素质,再到向高层次和群体发展,逐步由文明单位向文明大院、文明街道、文明小区、文明城市迈进。军民共建内容更加丰富,范围更加广泛,活动更加深入,出现了共建共受益、共建共促进、共建共发展的好势头。开展形式多样的“智力拥军”活动。根据军地现代化建设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实际需要和部队战士的迫切要求,我们把双拥共建的重点逐步转向“智力拥军”。通过文化补习、技术培训,赠送书籍、传递信息、开展咨询等途径,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和“四有”新人。龙泉中学为84810部队培训的300多名战士,有100多人考入军校。500多名官兵通过自学,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200多名官兵通过自学、函授取得了大专文凭,90多人通过自学掌握了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知识,先后在军内外报刊发表作品1500余篇。

四是认真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和退伍战士的安置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生力军作用。

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经济遇到的暂时困难,地方上不少同志把安置部队转业干部和退伍战士视為“包袱”和负担。在双拥工作中,我们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单位的同志就此展开认真讨论。通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文件,分析军队建设的特点,大家认识到:军转干部和退伍战士不是“包袱”,而是财富,是“宝贝”,是现代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大家因此增强了做好安置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从1985年到1991年,全市共安置转业干部2000余人,随调家属900多人;安置城镇退伍战士近3000人;80%以上的农村籍退伍两用人才得到了开发使用。到1991年,全市乡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中,退伍军人占1/4;农村基层干部中,70%以上当过兵;在相当一部分乡镇企业和城市工厂,复转军人已成为骨干力量。

五是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双拥城”建设的领导。

培养典型,以点带面。在开展双拥活动中我们注意抓典型工作,利用典型引路,扩大影响,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吸引和辐射作用,使“双拥城”建设向大面积、高层次发展。1990年7月,市委、市政府、军分区召开大会,表彰命名了123个先进单位和个人,其中有39个单位被命名为拥军优属模范和拥政爱民模范,在全市树立起了双拥工作的先进旗帜,使各行各业和广大群众、部队官兵学有目标,赶有榜样,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推动了双拥工作深入发展。

健全制度,持之以恒。为了使“双拥城”建设走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我们与驻宝部队建立了五项制度:一是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军队和地方领导参加,分析形势,讨论问题,安排工作,部署任务。二是军地互访制度。军队和地方领导利用重要节假日,相互走访慰问,征求对方意见,互通情况,帮助解决问题。三是信息交流制度。市上和县区创办了《双拥动态》等简报,及时交流信息,介绍经验,探讨问题,指导工作。四是岗位职责制度。把“双拥城”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岗位责任制轨道,统一下达目标任务,统一检查考核,统一奖惩。五是评比表彰制度。对在双拥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命名,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寻找差距,推动工作。

秦岭脚下、渭河两岸,“双拥模范城”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我想起了这样一个代表性人物,宝鸡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兰福俊阿訇。他在旧社会受尽了欺凌,曾发誓“永不和当兵的打交道”。新中国成立后,兰福俊阿訇投身伊斯兰协会的宗教事业,对党和人民政府充满了感激之情,对人民子弟兵印象越来越好,他逐渐成了回民兄弟引以为自豪的一个“老拥军”了。宝鸡“双拥城”建设开始后,兰福俊阿訇在伊斯兰协会所在的群众路一条街,率先成立了第一个少数民族的“双拥”组织——“回民拥军协会”,利用神圣庄严的伊斯兰“开斋节”“主麻日”向回族群众进行拥军优属教育。

宝鸡的军民共建“双拥城”经验引起了中央新闻单位的注意,《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工人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多次向全国报道了宝鸡的典型经验,且看新华社《瞭望》周刊1990年第31期《人民拥军的新篇章》的四个黑体字标题——

上海:热情关怀子弟兵

福建:支援部队“菜篮子”

人民子弟兵在宝鸡抗洪抢险

贵州:不能穷了子弟兵

宝鸡:处处都有拥军情

从这四个标题中,我们似乎也可以感知全国“双拥”工作蓬勃发展的形势。看到宝鸡市“双拥城”建设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1990年7月25日,原21军军长钱树根,在宝鸡市庆祝八一建军节军政座谈会上充满激情地说:“宝鸡确实是一个双拥城。宝鸡人民对部队的感情,使我很受教育,很受感动。这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稳定军队、稳定全国的高度重视和坚强决心!陕西省委、省政府多年来把拥军优属工作作为极其重要的大事来抓,尤其是宝鸡在全省是先进单位,耳闻目睹,名不虚传!宝鸡的双拥城建设特点很多:一是书记挂帅,领导重视,亲自动手干,一件一件地落实;二是起点高,思想境界高,出发点高,始终从稳定军队、稳定地方,乃至稳定全国这个大局出发,眼光盯得很远;三是积极主动,不是靠外力,而是靠内力。上级布置的干,没有布置的也干;部队反映的困难积极去解决,没有反映的困难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去解决。有些问题往往部队还没有考虑到,市委、市政府领导就考虑到了,这对部队是个很大的促进,令人非常感动;四是注重于办实事不是表态,不是作表面文章,而是扎扎实实办实事。宝鸡市给部队办了那么多实事、好事,工作做得那么细致、深入,考虑得那么周到、妥善,还给了那么多优惠条件,这实在令我们在座的军队同志深为感激;五是宝鸡市在处理军政关系方面,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有些方面宁肯牺牲地方上的利益,也要让利于部队;六是始终一贯坚持双拥,不仅是现在,而是多年来一直这样干,基础非常好!我们要进一步搞好拥政爱民工作,向宝鸡市委、市政府领导学习,向宝鸡330万乡亲父老学习。一定要深深地、深深地体谅市上的难处,决不与民争利!”这就是一个强大的“双拥城”的深厚基础。

1991年元月,我代表宝鸡市委参加了在福州召开的新中国第一次双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会议。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授予保定市、本溪市、通化市、佳木斯市、徐州市、厦门市、烟台市、珠海市、宝鸡市、江津县十个地市全国首批“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秘书长、总政治部主任杨白冰,国务委员陈俊生,民政部部长崔乃夫等领导同志,亲手给我颁发了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词的“双拥模范城”牌匾和证书。在闽期间,我接受了《人民战士报》《解放军文学》《社会报》的采访。

习总书记曾经说过,他和军队有着不解之缘,对军队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曾是“双拥模范城”建设的领头人。1991年1月9日,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福州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的习近平,祝贺“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会议”在榕召开曾创作了《七律·军民情》,“爱我人民爱我军”的铿锵诗句,对人民充满挚爱,对军人、对军队饱含深情。

1991年,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以民政部和总政治部的名义,又命名了39个市(区)县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到1991年底,全国命名的“双拥模范城”已达到49个。此后,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达到了高潮。走在大街小巷中,人们常常可以看到军民团结、互助互爱的动人场面。

自1991年全国开展“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以来,宝鸡连续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近年又喜获全国双拥“八连冠”。在宝鸡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历来由市委书记兼任,连续几任市委书记都义无反顾地把双拥工作责任扛在自己肩上。在历次机构改革中,无论财力、人力多么困难,市县双拥机构编制、人员不变,工作经费必须优先保障。面对新时期、新任务、新理念、新格局,宝鸡双拥工作在适应时代新要求、赋予时代新内容、弘扬双拥优良传统的同时,将不断接力创新,军民同心,力可断金。宝鸡的双拥工作必将在传承创新中续写新的辉煌。(编辑 黄艳)

口述者:曾任中共宝鸡市委书记,陕西省第七届、第八届政协副主席;整理者: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

猜你喜欢

双拥宝鸡市宝鸡
宝鸡市普瑞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歌颂梧州双拥模范城
宝鸡市人民医院简介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宝鸡市陈仓区:五化提升强堡垒 党建引领扶真贫
宝鸡对霾源“拔芯断气”
走进宝鸡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董小龙赴宝鸡市宣讲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做好“双拥”工作 增进鱼水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