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畅的家风家教

2019-07-29曹倩倩

百年潮 2019年7期
关键词:蔡畅李勇女儿

曹倩倩

“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这是古之箴言。蔡畅,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领导人之一,对下一代的思想和行为非常重视,对孩子们爱而有度,严而有格。她特别注意对孩子们进行道德品质上的教育,培养他们艰苦奋斗、公私分明、自食其力、奉献社会的良好观念。当她把长期节省下来的三万多元钱作为特别党费全部上交时,身边的工作人员问她,是否给孩子们留下一点?她坚定地说:“孩子们长大了,应该自食其力,我们共产党人留给子孙的应该是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好思想,而不是钱财。”

“不能随便多嘴,一定要记住”

蔡畅经常嘱咐女儿嘴要严,当外人问话时要按妈妈说过的回答。她告诫女儿最多的就是“不要多问”。1928年春天,蔡畅派人去湖南老家把母亲葛健豪、女儿李特特、哥哥蔡和森的女儿蔡妮和姐姐的女儿刘昂接到上海,组成一个新的家庭。这个看似正常的家,其实还是党组织在上海的一个联络机关。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他们经常搬家、改名换姓,以此来躲避国民党特务的巡查和捕杀。李特特感受最多的是生活的孤独与母亲的生硬,“有时妈妈告诉我,今天不要说姓李,要说姓王;再到一个地方又要说姓别的。我就问为什么,妈妈说小孩子不要多问”。有一次,李特特和爸爸妈妈去一位叔叔家吃饭,他逗趣地喊她“小理产”(湖南人称“小能干”的意思),李特特得意忘形地讲述他们家不断改住处、换姓名的事情。蔡畅不但没笑,反而严厉地批评她说:“我再三叮嘱你,不能随便多嘴,一定要记住。”对于那种东奔西走、东躲西藏的日子,李特特表现出不理解、不高兴、不耐烦。每当小特特问:“我们上哪里去?为什么刚找的房子就不住了?”蔡畅总会严肃地告诉她:“小孩子不要多问!”在李特特的记忆里,他们遇到过很多突发状况,但都因为母亲的机智、勇敢化险为夷了。在战争动乱的环境下,革命党人的孩子在很小的年纪就养成了少言慎行的习惯。蔡畅偶尔尝试交给孩子一些小的任务,培养她做事警觉、勇敢的能力。由于革命的需要,蔡畅与女儿聚少离多,当李特特谈起父母,显得既生疏又感伤,“她(指母亲)‘训我最多的一句话是:小孩子不该问的不要问!但究竟什么是不该问的?我不知道。直到长大,我才明白,我四岁就参与革命工作了”。即使是李特特从苏联学成归国,蔡畅对她也不放松纪律教育。刚回国,李特特对家里和周围环境感到新鲜又好奇,对于她指指点点地发问,蔡畅告诫她:“特特,该你知道的事情,自然会让你知道。不该你知道的事情,就不要乱打听。”

蔡暢与外孙李勇

“新十年,旧十年,缝缝补补又十年”

蔡畅经常教导孩子们不能忘本,更不能忘记艰苦生活,要勤俭节约,用知识回报国家。她给孩子讲她之前的事情,孩子们耳熟能详,相互讲:“她(指蔡畅)是15岁当小学教师,要以微薄的薪水维持她和母亲的生活。在旧社会,很讲究外表,再困难,当教师的也要穿得像个样子,否则职业便无保障。她只有一件可以穿得出去的旗袍,去学校时穿上,回到家赶紧脱下;穿脏了晚上赶紧洗了,次日再穿上。”蔡畅的高尚品德和朴素作风,让孩子们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李特特七岁那年,跟蔡畅出去办事,在繁华的南京路上,她看中了一条漂亮的裙子,却被母亲生拉硬拽地拖走了。那时,我们党的活动经费有限,除了维持最低生存的必需花销外,大家都要节约费用。蔡畅给委屈的李特特讲革命生活不易,告诉她不要追求物质享受,后来还亲手给她缝制了一条花裙子,这也成为李特特童年的美好回忆。李特特小时候穿的都是哥哥姐姐们的旧衣服,或者是大人的衣服改小的。长大回国后,蔡畅告诉她祖国发展的艰难,要用所学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蔡畅和李富春依然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和忘我奋斗的工作作风,时刻严于律己。在吃饭方面,从不提特殊要求,他们总是对工作人员和孩子们说:“现在人民还很苦,我们生活不能特殊,现在能吃上热饭、热菜就不错了。”李特特对于母亲的“抠门”常说:“人家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我是‘新十年,旧十年,缝缝补补又十年。”

公私分明 自食其力

蔡畅治家很严,对女儿和外孙有一套不成文的“家规”——公私分明,自食其力。特别是公私明确,绝不允许随便乘坐小汽车,用公用小汽车办私事;不许家人指使服务人员为自己办事,更不允许利用父辈的名义谋私利、搞特权;严禁孩子到秘书和他们的办公室里翻动文件。新中国成立后,蔡畅、李富春在中央部门都有重要职务,对于不可接触的报刊和参考资料,蔡畅再三警告李特特:“我和你爸爸的办公室,你不要随便进去,更不能翻看东西。客厅里有报纸和杂志,这些你都可以看。”外孙李勇年龄小又调皮,总想着坐车出去转转,甚至向蔡畅央求用汽车接送他上学。蔡畅耐心地教导他:“汽车是爷爷奶奶工作用的,不是家用的,更不能接送孩子。”对于李特特,蔡畅从不娇惯她,而是要求女儿自力更生。李特特住在家里时,蔡畅要求她每月从工资中交出一部分,作为她和孩子的生活费。后来,李特特离开家搬到单位住,孩子每个月的学费和托儿费也都要从她工资里扣除。李勇是外婆蔡畅带大的,从李勇上幼儿园一周接一次,到小学寄宿,再到中学住校,蔡畅都放手让他慢慢独立成长,培养他的自立意识。她常常督促外孙自己打扫房子,自己洗刷衣物,自己缝补衣袜。有一次,蔡畅看到侄媳妇帮李勇洗衣服,就批评道:“你不该替他洗,孩子从小就要让他养成劳动习惯。只有自己学会劳动,将来才能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在李勇15岁的时候,蔡畅让他感受军队的纪律生活,着军服,扛枪放哨。李勇感受到老人的用心:“我和外婆商量好了,今年暑假,我要在这里当战士,日夜放哨,锻炼军风军纪,体会有意义的生活。”蔡畅就是在一些微小事情上不放松教育,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培养孩子独立、坚韧的品格。

“不许有一丝一毫的优越感和特殊化”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方便蔡畅夫妇采购,国家给她家配了一辆吉普车。蔡畅认为车辆使用率不高,是一种浪费。于是,她与李富春做好管理员的思想工作,把专车退回给国家。有一年,李特特到北京郊区农村劳动。将近冬天的时候,蔡畅让警卫员给女儿送去一床棉絮,谁料警卫员使用了公车,并让司机接送。回来后,蔡畅批评他们说:“你们开车去,招摇过市,影响多不好。我们的孩子那么特殊,群众会怎么想?”从那以后,工作人员再也没有对他们的子女特殊照顾了。蔡畅常常告诫外孙李勇,要养成与群众共艰苦的习惯,一餐一饭都是劳动人民辛苦创造出来的。还让他经常参加生产劳动,教育他要向工农学习,和工农子弟交朋友。侄儿李再青回忆说:“婶婶总要关心询问我们在学校的表现,学习是否用功,有没有违反学校纪律的现象等。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更不允许我们有一丝一毫的优越感和特殊化。”当李再青的入党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时,蔡畅教导他说:“你暂时入不了党也不要有思想包袱,全国几亿人口,不可能都成为共产党员。但是你一定要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既不要依赖家庭关系,又不要有自卑感。”20世纪60年代,李特特生下女儿后到原子弹实验基地工作,她托人将孩子送到全托的妇联托儿所。蔡畅知道情况后,批评办事的那位同志:“你怎么把特特的女儿送进去的?打了我的招牌吗?”得知没有受到特别照顾后,蔡畅才放下心来。

蔡畅、李富春一生为政清廉,身体力行传承好家风。他们将国内外赠送给他们的礼品全部上缴中央办公厅,图为中办将这些礼品移交故宫博物院后给蔡畅及家属的通知

坚定理想信念 继承先辈遗志

蔡畅关心妇女儿童事业,是很多孩子眼中的“蔡妈妈”。特别是对其兄长蔡和森的子女,蔡畅格外关心。她经常给蔡博、蔡妮讲述他们父母蔡和森、向警予的英勇事迹,追忆革命先辈们为革命理想奋斗献身的历史,鼓励孩子们好好读书,继承父母的革命遗志。新中国成立后,蔡畅找到了一位和向警予一起坐过牢的陈姓同志,蔡畅把陈姓同志写下的回忆让侄女认真抄写,留作学习的历史资料。她对侄女说:“妮妮,你母亲在监狱中受尽敌人恐吓打骂,仍然坚贞不屈,你要仔细记住哇!”她还从抽屉里找出一封字迹整齐的信给侄女,“看,这是一位革命前辈纪念你爸妈的,你和你哥哥要仔细阅读,看人家是怎么樣怀念你爸妈的,看人家是怎么样写这封信的”。还有一次,中南海怀仁堂演出话剧《江姐》,舞台上的革命气氛让蔡畅百感交集,她激动地告诉孩子们:“你们的妈妈也是这样被敌人迫害的,牺牲的时候也是这样高呼共产党万岁的,你们今日亲眼看到了舞台上的活的妈妈。”蔡博和蔡妮泣不成声。后来,蔡博在《回忆姑妈》的文章中提到了蔡畅对他和妹妹的教育及影响。

蔡畅、李富春与侄子蔡博(右二)、侄女蔡妮(右一)在20 世纪50 年代时的合影

“要自觉地到群众中去经受锻炼”

在革命战争年代,蔡畅等老一辈共产党人为革命事业抛家舍业,不畏艰险。他们对于子女人生道路的选择、理想信念的坚守等也全然从国家的发展着眼,教导他们为现实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1941年1月24日,蔡畅在给李特特和蔡博的信中写道:“孩子们,你们是太幸福了。不要忘记今天在家的孩子和长辈,他们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希望你们要努力学习,打好科学基础,准备日后学习专业。务必每人要有一门专长回国服务。”当女儿要上大学时,蔡畅考虑到中国是贫穷落后的农业国,革命取得胜利后,必定需要大批专业人才。她鼓励女儿攻读农科,李特特接受了这一劝导,在苏联学习了植物生理专业。有一次,李特特回国与家人团聚,蔡畅教育她说:“你要想到那些受苦受难的孩子,将来要为建设自己的祖国贡献力量,现在重要的是学好本领。”李特特学成归国后,苏联正准备帮助我国在黑龙江省集贤县建立一座现代化的友谊农场,她把想要参与实践的想法告诉了父母,一向严厉的蔡畅表示大力支持,还特别叮嘱她说:“你在国外十几年,还不了解中国,应该下去锻炼锻炼,这样才知道中国需要什么。”李特特将身上的西服裙装和高跟鞋换成了朴素的列宁装,踏上了新中国的农业建设之路。

“蔡妈妈”总是教育革命后代要将自己的成才与国家事业的发展融为一体,每当孩子们去看望她,她总是关爱地打量着孩子们,关切地询问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情况,鼓励他们努力为人民服务。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蔡畅鼓励革命后代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多参加社会实践,教育他们要克服怕苦怕累的错误思想,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在劳动中好好改造思想。1953年,侄儿李再青大学毕业后,蔡畅鼓励他到东北抚顺煤矿基层去锻炼,告诉他:“要自觉地到群众中去经受锻炼,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认真接受别人的批评,注意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相信你以后终究能够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李再青按照老人的教导,努力实践、积极奉献,实现了入党的愿望。

蔡畅将全部积蓄交了特别党费。当秘书建议她给子女留一些时,她说:不用,他们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生活

立家风,正党风。蔡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任何时期都保持革命者和人民公仆的本色,发扬严于律己、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懈奋斗。(编辑 叶松)

作者: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蔡畅李勇女儿
秋qiū天tiān的de颜yán色sè
蔡畅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的革命友谊
蔡畅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的革命友谊
组图:丰收中国
大三的女儿
李勇作品选
海的女儿
蔡畅:中国共产党内德高望重的大姐
蔡 畅:中国共产党内德高望重的大姐
李勇:不再有一颗纠结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