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博物馆历年征集重要书画例举

2019-07-28

文物天地 2019年4期

上海博物馆的书画藏品,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在全国各大博物馆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藏品数量达上万件,既有王羲之《草书上虞帖》卷、孙位《高逸图》卷等赫赫名迹,又拥有高闲《草书千字文》卷、赵葵《杜甫诗意图》卷等名家孤本,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丰富的书画馆藏,得益于文物征集工作的有序开展。现就近年来征集的书画类藏品例举如下。

《淳化阁帖》存世最

善本(图一至图六)

淳化三年(992),宋太宗赵光义命侍书王著收集历代法书汇刻《淳化阁帖》,全称《淳化秘阁法帖》,简称《阁帖》。其中虽有部分仿书,亦存在次序混乱、张冠李戴、文字讹误及重复等问题,但《阁帖》的重大意义着实是不可否认的,赵孟頫曾对其作评价:“书法之不丧,此帖之泽也。”主要可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一、《阁帖》是目前有实物为证的中国丛帖之祖;二、《阁帖》在法书不断流失的大环境下将大量古代法书的面貌留存了下来;三、《阁帖》内容所反映的晋人生活、习俗等有许多可补充其他文献记载的不足;四、受《阁帖》影响,曾掀起一个汇刻丛帖的高潮;五、《阁帖》出现以后,从欧阳修的《集古录》开始,历经苏轼、黄庭坚、米芾、黄伯思、陈与义、刘次庄、顾从义等人,至清代王澍的《淳化秘阁法帖考证》,先后参与研究的学者不下百人,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独特的学科——帖学。

上海博物馆2003年入藏的《淳化阁帖》存世最善本原为美国安思远所藏,含四、六、七、八共四卷。

第四卷一册,封面有签题:“北宋拓阁帖第四。道光庚戌(1850)修禊后十日书于香南精舍。滇生尊兄先生堪喜斋鉴藏精本。玉牒崇恩仰之氏获观喜为题眉。”册前有清吴荣光长跋,内页亦散见其校注、评点等,册后附裱明董其昌谛观小札,又清翁方纲、朱昌颐等跋。此本于南宋为贾似道所藏,有“贾似道图书子子孙孙永宝之”方印。

第六、七、八卷世称“司空公本”,封面签题:“淳化阁帖。麓邨(安岐)珍藏。”内签皆为王铎所题。此本曾为南宋王淮、贾似道,元赵孟頫,明末孙承泽,清安岐、钱樾、李宗瀚,民国李瑞清、周湘云、蒋祖诒、吴普心等所递藏,均有印记。

而这四卷《阁帖》,情况有所不同。第四卷、第七卷(部分因原刻损泐有拼配)、第八卷所具备的特征十分接近祖刻拓本。理由如下:

一是宋、元以来,人们鉴定是否祖本,往往视其是否有银锭纹。目前所见有银锭纹的本子,除了南宋绍兴国子监本外.只有这三卷具有明显而真实的银锭纹。

二是宋人辨别《阁帖》祖本要视其是否“卷数、版数字皆相联属”(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且所记数字应比较大而且浓。目前所见各种《阁帖》本子除了肃府本翻刻原本的卷、版数字外,只有这三卷具有较大的卷、版数字。

三是祖刻《阁帖》以丰穰、精神见长,以此三卷与传世各本相较,面貌当最接近祖刻本之“字极丰穰、有神采”。

四是第四、七、八等三卷都有“艺文之印”半印,应属北宋早期的官府收藏印记,第八卷末有“中书省印…‘门下省印”“尚书省印”这三方南宋前期的内府印记,可证明这是南宋内府的藏本。这在传世各种《阁帖》中是绝无仅有的。

至于第六卷,有北宋人的题记,后来同样在南宋末为贾似道收藏,明末为孙承泽所集,人们亦属之于“司空公本”。但此本从其卷、版的编号看并非拓自祖刻,应是一本宋代翻刻本,经过仔细核对,后期泉州本的所有特征均从此出。此本很可能是泉州本的北宋祖刻本。

而自明代以来,流传的影响较大的本子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南宋及明、清翻刻的泉州本,二是明嘉靖万历期间以南宋贾似道、周密等原藏本翻刻的袁尚之、顾从义、潘允亮各本,三是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刻石的肃府本,四是乾隆三十四年(1769)内府重摹本。此外还有懋勤殿本、潘祖纯跋本、詹景凤跋本、夹雪本等等。经过一系列的考证,这四卷《淳化阁帖》当为存世最善本。(计颖媛选编自汪庆正《(淳化阁帖>存世最善本考》)

南宋赵构《真草养生论卷》(图七)

宋高宗赵构(1107-1187),字德基,徽宗赵佶第九子、钦宗赵桓之弟。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赵构专注于学习王羲之、王献之书法风格,“初唐四家”之一的虞世南是他的学习对象,而真正的着力点是在智永书法。智永流传于世的名作有《真草书千字文》,所以赵构此卷《养生论》以真草二体书写,就是受到智永的影響。其书风典雅端庄、劲健隽秀,在娴熟中仍保留了生拙的趣味。赵构虽无款识,但钤“德寿御书”“书印”“御书”及“坤”卦印。《养生沦》为三国曹魏时期嵇康所撰,是中国古代养生论著中的名篇。其中论述了养生长寿的可能性,指出了人的精神情绪与健康有密切关系;养生需要收敛自己的食色欲望,形神共养,并以修养性命为主,能够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更强调了持之以恒、清虚静泰对养生的重要性。而赵构本人也非常注重养生,对嵇康《养生论》中的观点应非常赞同。淳熙十四年(1187),赵构卒于德寿宫,年81岁,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帝王之一。此卷宋元以来流传有绪,钤元文宗内府“天历之宝”印,卷后有明代李东阳、王世贞题跋。经清初梁清标等人鉴藏,后由清内府弆藏,入《石渠宝笈初编》。有乾隆以宋代藏经纸题签“宋高宗养生沦真迹神品”。(颜晓军)

南宋梁楷(《白描道君像图卷》(图八)

宋人《白描道君像图》卷,清初吴其贞著录时称其为《黄庭经神像图》,是一件著名的传世珍品。此图为经折扉画,画幅左下方款署“臣梁楷”,历来被视为梁楷早期代表画作。图后纸附有元赵孟頫楷书《黄庭经》等,应为后配。此图卷原为美国翁万戈先生收藏,后捐售上海博物馆珍藏。

梁楷,祖籍山东东平,擅画人物、山水、道释鬼神,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为画院待诏,皇帝曾赐其金带,但他没有接受,把金带挂在院内离去,以纵酒为乐,号日“梁风(疯)子”。当时画院中人见到他的画作,无不敬服。然而,《图绘宝鉴》称其画作“传于世者皆草草,谓之‘减笔”。梁楷绘画师法贾师古,贾师古师法李公麟。可见,梁楷应为李公麟再传弟子。以梁楷传世的画作而论,《八高僧故事图》《出山释迦图》《截竹图》《泼墨仙人图》等,皆与李公麟画风迥异。《白描道君像图》这一细笔白描画作的存世,为探讨梁楷早年艺术风格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白描道君像图》所描绘的具体内容说法不一。图正中描绘一神人形象,左右群仙拱立,前一人执笏跪拜,四周祥云缭绕,光焰万丈。左右背景绘有人间、地狱、道观诸相,有放生、施舍、行善者,有画像、授经、膜拜者,地狱中火池莲开,诸鬼惊服。此图构图繁复而疏密有致,层次分明。画笔细劲而有骨力,线描造型精确端严。画法既有李公麟的谨秀雅致,又吸收了南宋李唐畫派的道劲。

此图卷历经明代安国、王济、陈定及清初笪重光等收藏,曾经明张丑《真迹日录》及吴其贞《书画记》著录,可谓流传有绪。经专家鉴定,此图为南宋画作可确定无疑,具有珍贵的价值。由于梁楷无其他早年作品传世,缺乏可信的资料比对,因此,此图是否出于梁楷亲笔,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李兰)

明沈周《临戴文进谢安东山图轴》(图九)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他的书画艺术成就在明代中叶的吴门地区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晚明,董其昌在书于杜琼《南村别墅图》册后的题跋中首先提出“吴门画派”这个称谓。他说:“沈恒吉学画于杜东原,石田先生之画传于恒吉。东原已接陶南村,此吴门画派之岷源也。”董其昌梳理吴门画史认为,吴门一脉由元代陶宗仪传至杜琼再至沈周之父沈恒吉。然而,在艺术思想开放的明代早期,文士间的翰墨交谊并无门户之隔。沈周的绘画题材丰富,花卉、翎毛、山水无所不精,水墨、设色皆擅,只是他的人物画较为罕见。其山水画,除董其昌所述继承元代文人画风格一路外,另有粗笔一类,即是借鉴了南宋院体画中的马、夏遗风。他41岁时所画《庐山高》图轴是其师法元代画家王蒙的重要作品。而此幅54岁时以青绿绘制的《临戴文进谢安东山图》轴,是他向南宋院体,尤其是明初画家戴进学习的代表。沈周于画幅左上署款:“钱塘戴文进谢安东山图。庚子(1480),长洲沈周临。”戴进,字文进,浙江钱塘人(杭州),活跃于明宣德、正统时期,山水画尤长于马、夏面貌。“浙派”之名就来自他的籍贯。董其昌《容台集》中记:“国朝名士,仅仅戴进为武林人,已有浙派之目。”沈周这幅《临戴进谢安东山图》轴,构图高远雄伟,笔调设色轻盈烂漫,与上博藏沈周《两江名胜图》册有相合之处。画面近景人物,为东晋名士谢安与五位仕女同游山林的场景。(魏崴)

钱镜塘藏明代名人尺牍(图十)

钱镜塘是近代古书画收藏大家,所藏书画多有煌煌巨迹,上海博物馆藏南唐徐熙《雪竹图》、宋人《晚景图》、宋人《歌乐图》、元张远《潇湘八景图》、明夏昶《清风劲节图》、明宋克《草书唐宋人诗》、明唐寅《东篱赏菊图》、明仇英《沙汀鸳鸯图》、明董其昌《画禅室小景图册》、明龚贤《八景山水图》、清石涛《山水清音图》等名迹都来自于钱氏的收藏。

钱镜塘生活的民国年间,江南大藏家有收集明贤尺牍的风尚,如吴湖帆、张珩等,钱氏亦是其中之一。他辑藏的这部《明代名人尺牍》共二十册,集明代永乐至崇祯朝名人共四百零五人,信札四百零七通,几乎一人一札,不见重复,每一通皆请倪禹功考订,并由张石园题写书签,品相新洁,装潢整饬,可见钱氏收藏不唯涉猎之广,甄选之精,其匠心之深用都令人赞叹。

这套尺牍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内容极其丰富,作者从王公贵戚、仕宦名臣到学者文人、艺苑名家,几乎涵盖了明代朝野各个阶层与领域,所涉及的内容上至朝政国事、民情民生,中至文章学问、雅意闲情,下至家长里短、鸡黍桑麻,无所不包,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俨然一部生动的明代社会历史长卷。除却史料价值,这些尺牍亦极具艺术价值,其书写者都是有一定名望的文人,其中不乏知名的书画家,他们在尺牍里留下的随性自然的书法,各具特色,是书法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孙丹妍)

清王原祁《杜甫诗意图轴》(图十一)

王原祁( 1642-1715)为王时敏孙,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西庐后人等。他的书画造诣继承家学,与祖父并立“清初四王”之列。是图尺幅宏阔,设色清旷明丽,构图繁复而不失磅礴之气,为王原祁传世绘画作品中少有的精品巨作。1702年,康熙帝御书杜甫《即世》诗“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稣香”句,赐文翁老先生。从王原祁的署款内容看,玄烨的这件书法作品尺幅逾丈,而且“结构精严,体势飞舞,擘窠妙笔,尤为巨观”。为纪念帝王赏赐之恩,王原祁应邀以元代赵孟頫《仙山楼阁图》、高克恭《云山图》笔法,为文翁老先生绘制此图。王氏于署款前用隶书重录杜甫诗句,并在随后的文字中谦逊地表示,“右文之主,玉札飞白,史策中载为盛事,未有如我皇上之天纵神奇,震古铄今者也”。文翁老先生的姓名与生平还有待考证,但其为臣子的身份是可以确定的。康熙帝有将法书墨迹赐予大臣的习惯。王士祯《香祖笔记》中记载:“壬午六月初九日,召集内阁九卿及翰、詹、卿、寺、科、道各部郎中,四品以上官,于保和殿传上谕云:‘寻章摘句,华丽词藻,非帝王之本。朕四十余年,惟日兢兢,未尝少释万几。自警有始有终之诮,念兹在兹也。政事之暇颇好书,射历年以来所积临摹字幅,赐卿等观之。臣士祯得绢素大字一幅,共二十七字。”王原祁的这幅《杜甫诗意图》轴耗时两月,他在署款末尾书:“康熙岁次壬午(1702)孟秋七夕。娄东王原祁画并敬题。”以此逆计,玄烨赏赐文翁的时间当在同年五月或稍早,王原祁时年61岁。(魏崴)

清谢荪《山水图册》(图十二)

谢荪(生卒不详),字缃酉,一字天令,江苏溧水人,常住南京。擅画山水、花卉,与龚贤、樊圻、高岑等人齐名,张庚《国朝画徵录》有载,列为“金陵八家”之一,然传世作品稀少。此册绢本设色,描绘野村田畴、山斋雅兴,点景人物颇为生动,有的扶门而待,有的茅堂教子,有的荷锄耕读,有的临流清话。尺幅虽小,但是景物繁密,经营有方。“金陵八家”作为地域流派,虽然各家面貌不同,但所作山水取材均多为南京附近一带山川景物。谢荪此册亦不作雄山阔水或风景名胜,而是与常见的人事活动、熟睹的郊野山村之景更为接近,给人以较强的生活气息。谢荪的绘画无论山水、花鸟,均用笔精致细腻,主要取法于吴门画派,接近陆治等人画风。在晚明松江派主导的画坛,除了对笔墨独立价值的追求,谢荪比较注重描绘对象的造型,所以其作品形象生动,笔法工稳,设色清丽,气息秀润。此册乃谢荪所作精品,此八开画无款识,每开右下角谢荪均钤“写心”朱文圆印。(颜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