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者彭志财,古道热肠谱华章

2019-07-26宁小倩陈诚

当代党员 2019年14期
关键词:永川中医院骨科

宁小倩 陈诚(见习)

忙了一个上午,永川区中医院骨科医生彭志财,终于有空回到办公室。

记者问他:“我能看看你的手吗?”

他正忙着烧水沏茶,但马上转过身来摊开手掌。

这就是那双“做了上万台手术,拿过无数次手术刀的手”?

看起来似乎并没什么特别,手指并不如想象中纤长,比较突出的是小指,但是手掌的皮肤脱了好几层皮。

27年行医生涯,上万台手术,这双手在消毒水里浸泡过无数次,让无数患者解除病痛、重燃希望。

这双手的主人彭志财,在永川当地早已声名远扬。

凭着精湛的医技和高尚的医德,永川区中医院骨科主任、党员彭志财,先后获得“重庆市第三届优秀青年中医”“永川区十大杰出青年”“永川区名中医”等称号。

“人生走到現在,早已不在乎什么荣誉。”彭志财喝了口茶,淡淡地说。

“那什么时候,你才最有成就感?”

他的回答永远是:“救活一个人的时候。”

“希望在我手术刀下的每一个生命,都有活着的机会”

一大早,彭志财的诊室门口就排起了长龙。

“彭医生,我是从四川广汉过来的。是你的病人介绍我来的,说只要找到你,我的病就一定能治好……”

彭志财笑着,没有过多解释。他深知,没有哪个同行,敢说自己能“手到病除、包医百病”,更深知一个医生的医德比医术更重要,那是一种对世界和他人的悲悯情怀。

“很多时候,医生都是在一念之间作出抉择,每一个生命都是同等的重要。”正是凭着这种信念,彭志财曾多次作出别人“不理解”的选择。

1995年的一个深夜,彭志财值夜班,救护车的急救鸣笛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彭医生,一个小男孩遭遇车祸!”

这位来自贵州赤水的患者,是一个10岁的男孩。因发生车祸,导致患者盆骨多处碎裂,大腿被碾压得血肉模糊……

截肢,是更简单、保险的手术方式。这也是从三甲医院赶来会诊的专家、科室同事的建议。

然而,彭志财却犹豫了。

“仅仅10岁,截肢后,他如何面对这漫长的一辈子?”

经过慎重的思考,彭志财顶着技术上的风险,决定放弃残酷的截肢,前前后后为小男孩做了10多次手术。

最后,小男孩的腿保住了。

这件事已过去很多年,与人说起,他似乎早已忘了当初抢救的许多细节,甚至自己的彻夜不眠,心都快蹦出来的紧张,快虚脱了的累……唯一兴致勃勃提及的是:“那个娃儿现在也快30了吧,可能已经娶妻生子了。”

这样的故事,在永川区中医院骨科,不是个例。

事后有人问他,为什么要挑战有些大型医院都不愿接受的手术?

彭志财淡淡地说:“如果你看到患者哭得那样绝望,除了依靠你这个医生,就再无所靠。比较起来,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从医这么久,见惯了生死,会不会对死亡已经习惯了?”

“不?反而我更加难以接受死亡。”

说到这里,彭志财还说了从医以来,自己养成的一个习惯。

穿上白大褂那天起,他再也不敢拿起菜刀杀任何动物,甚至连钓鱼的爱好都放弃了。

问他缘由何在?彭志财笑着说:“因为,我想着在我手术刀下的每一个生命,都有活着的机会。”

古道热肠,谱写爱心华章

谁都说彭志财是暖男一枚,脾气好,尤其是面对患者时。

“要使病人有信心治好病,首先要对医生产生信赖感。再苦再累都不怕,怕的是病人的不满意。”彭志财说。

从上班那天起,彭志财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病人来了,他都会亲自到医院楼下等待病人,尽量为其简化程序。

工作几十年来,彭志财几乎没遇到过医患纠纷。

不仅如此,在永川区中医院骨科,还流传着一个个爱心佳话。

“彭医生就像父亲一样,关心、资助我。”半躺在病床上的翁某感叹道。

40多岁的翁某,1.5米的个子,体重却不足70斤。因右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感染,患有多年的糖尿病,她曾在三甲医院手术治疗,反复治疗一年多,右足跟部的伤口始终未能完全愈合。

这是大部分骨科医生都感觉棘手的病例,但彭志财依旧决心“啃掉”这块顽疾!

从2016年9月起至今,翁某先后六次住院,多次手术,伤口终于有所好转,但也让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为此,彭志财向医院提出申请。医院经过多次讨论,决定为患者减免数次住院费用。

“这几年算下来,医院为我省下了20几万元的费用。”翁某说。

由于患病,翁某的丈夫责怪妻子拖累自己,与她离婚了。

彭志财得知后安慰到:“你并不是谁的负担。我一定要把你的脚医好,一定要让你站起来。”这句话,翁某至今记忆犹新。

病魔无情,人间有爱。

在骨科,一旦遇上家庭困难的群众,作为科主任、党员,彭志财常常发出捐款倡议,自己率先垂范,全科人员热情参与。

为了有效缓解周边乡镇群众看病难问题,彭志财带领骨科团队经常到乡里田间走访,定期派出医护人员到青峰、万寿等地坐诊。

……

在彭志财看来,作为一家基层公立医院,目的不仅是为了创收,更应体现其公益性,解决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专家、主任、彭大哥

在永川区中医院,骨科是最大的科室。

“上世纪90年代初,骨科刚成立,我第一次来,病床也只有10来张。”彭志财读初中时的校长,正好也在骨科接受治疗。

2003年,彭志财担任骨科主任后,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制定骨科长远发展规划和阶段性目标,带领全科医生护士刻苦钻研业务。

骨科一步步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目前已拥有3个病区、200张床位,年门诊量3万余人次,成为中医院第一大科室,病员覆盖永川及周边多个区县。

骨科发展,作为科室主任的彭志财自然功不可没。

他的头衔很多,每一个都有分量:主任医师、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手法诊疗分会常务委员等。

彭志财尤其擅长脊椎治疗技术,他是这个领域当之无愧、名副其实的专家。

这个专家是如何炼就的?它仿佛就像一部回肠荡气的励志小说。

彭志财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医生。

中学时,彭志财尤其喜欢古典文学,陶醉于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篇篇经典的作品。

“如《岳阳楼记》,我至今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来。”他有些自豪地说。

他想象,自己应该是在家乡青峰镇的绿水孤云、朗朗读书声中完成一生使命的教书先生。

然而,命运却把他引向了另一条路。

读医学院时,老师告诉他,好医生都是在临床第一线“泡”出来的。为此,他就实实在在“泡”在临床,晚上通宵值夜班。

他倒很感激在上海长征医院学习的时光。全国著名的专家,常常加班到半夜,第二天依旧精神抖擞地出现在科室。

当医生能吃苦只是入门级要求,好奇心、探索精神更能决定你能走多远。

彭志财认为中医学既要传承,更要推陈出新,必须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为发展中医药学服务。

为此,他在骨科临床做了很多开创性、建设性工作:1999年率先開展了腰椎后路DICK内固定手术,2010年开展胸腰椎后路治疗脊柱陈旧性骨折、后突畸形矫形手术……

作为永川区中医院骨科主任,在他部下的眼里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团队成员用了三个“最”来概括——

最担事的人:

凡是有风险和责任的“第一次”,他都挺身而出,用自己精湛的技术为年轻人示范,然后就放手让年轻人去做。

最“严苛”的“头儿”:

在他手下谁敢马虎?

科室医生徐文华仍记得,曾经一个病人,术后因为自己没有及时跟踪、了解病情,病人伤口差点感染。主任得知后,一方面及时稳住病情,另一方面,彭志财并没有当面训斥徐文华,而是和他进行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谈话。

最暖男的彭大哥:

彭志财在工作上对部下要求那样“严苛”,奇怪的是大家不但不躲他,反而喜欢和他相处。因为他的“严”,都是对事不对人。

年轻人常常说:“彭主任嘛,很有领导魅力哦!”或者说:“很随意的一个人,和我们没有距离感,我们私下喜欢叫他彭大哥。”

年轻人喜欢这位兄长型的领导,不只因为他医术好,更在于他为人诚恳、待人实在。

……

“我似乎明白了文学和医学之间有某种共通性,都有对生命的敬畏。”接受采访结束,彭志财若有所思地说。

确实,文学史上,许多巨匠都曾是医生。

医生是什么?不只是看病的、开药的、做手术的、穿白大褂的那个人,还应该是疏导病人的心理咨询师、心怀悲悯的慈善家。

猜你喜欢

永川中医院骨科
前进中的广汉市中医院
赵县中医院
黄永川和他的“中华花艺”
苗品记永川秀芽
苗品记永川秀芽
苗品记永川秀芽
崛起中的钟祥市中医院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中医院的契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