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玩具总动员4》:成长的告别

2019-07-26咖啡小小

世界博览 2019年14期
关键词:邦尼牧羊女总动员

咖啡小小

笔者至今仍然记得9年前,自己在电影院看《玩具总动员3》哭得稀里哗啦的样子,作为一个“成长的告别”主题故事,它堪称完美,也是“玩具”系列最好的结局。

尽管没任何理由不期待如今的《玩具总动员4》,但在观影前的担心也属人之常情:该系列圆满收官后,这部片子还能说出怎样的故事?

幸运的是,皮克斯这回没有让人失望,它再一次给出了远超预期的答案。《玩具总动员4》在保留前三部精华的同时进一步开疆拓土,展出了更多类型风格与可能性。

关于“选择”和“自由”的新故事

皮克斯动画吸引人的特质有许多,领先的3D技术、优秀的剧本等,还有一点也无法忽视,那就是新奇的创意。

实在没必要把皮克斯过去经典作品再拉出来说一遍,只要看看“玩具总动员”系列的“成长史”就能明白了:从让孩子的玩具们拟人化,换位人类立场的思考,到各个角色变得更鲜活,乃至自成一个紧密依附又相对独立于人类的社会体系,这其中的创意从未枯竭。

而《玩具4》又刷新了我们对于这片小天地的认知,前期最明显的一个代表角色,便是邦尼自制的“玩具”叉叉。

按理来说,一个幼童用零碎垃圾DIY出来的小物件并不算是玩具(胡迪一開始的反应也证明了这点),可他却突然拥有了自己的人格……只是叉叉刚“觉醒”时总念叨着自己是“垃圾”,里面包含的身份认知障碍与其他“生而为玩具”的认知相对应。

但从客观上来说,邦尼制造了叉叉作为自己的玩伴,等于是赋予了他“玩具”的意义,这也不与该作的设定相矛盾——在遵循、尊重“玩具总动员”系列精神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发人深思的二次创新,同时又带动了剧情发展,这就是好点子。

此外,《玩具4》还大跨越式地扩展了该系列的“世界观”,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中期出现的古董店“玩具俱乐部”。

第一部“安迪的玩具”,第二部“明星·珍藏版玩具”,第三部“幼儿园玩具”,这个世界的舞台其实一直在向外延伸,只是没有任何一次能像《玩具4》这般营造出一个更全面、细致、真实的景象。

以往影片中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即“与孩子玩耍才是玩具存在的意义”。可在本片中,不仅牵出了全新的“流浪玩具”设定,还进一步勾勒细化了不同玩具的生存状态,极大丰富了观众们的观赏体验。在此基础上,《玩具4》花样翻新的场景转换和紧张冒险,也显得更加新鲜有趣与丰富多彩:胡迪不断软磨硬泡“非主流玩具”叉叉,古董店既惊吓又惊险的营救,嘉年华臭鼬车“与人同乐”的狡猾等等,每一处设计多多少少都会令你眼前一亮或者会心一笑。

关于《玩具总动员4》的“故事”。正如笔者之前的隐忧,其实《玩具总动员》前三部已经足够圆满了,主角胡迪也完成了他的成长,要重启一个新故事并不容易……但我没想到,原来“成熟”也能够制造新的矛盾点。

当安迪把自己曾心爱的玩具交给邦尼时,我们都以为“幸福快乐是结局”,可直到《玩具4》大家才意识到,邦尼和安迪不一样,她是个内向、敏感、温和的女孩。

于是,常年习惯站C位的胡迪逐渐失了宠,陪伴邦尼更久的布娃娃更适合发号施令,这当中的落差感便成了可塑性极强的“原料”。

但成熟可靠、责任心强的胡迪并未消极退缩,他依然像过去那样竭尽全力守护主人,跋山涉水为她带回本不属于玩具的叉叉,还语重心长地教导他玩具的身份和陪伴的意义。

可以说,胡迪既延续了他习惯扮演的牛仔形象,热情勇敢、坚韧不拔,又添加了具有差异感的老前辈属性,无论如何都不会忘记自己的职责使命,要站好岗还得传帮带。

这一阶段胡迪和叉叉的故事虽然有趣,但依然只局限在“家养玩具”的层面,之后,我们就开始大开眼界了。

《玩具4》中涌现了许多面目一新的角色,几乎每个玩具都能代表一种心病、理念和追求:比如盖比娃娃从未与孩子有过亲密接触,她把这一切归咎于发声器故障的“先天残疾”,仿佛只要弥补这点就能改变命运,为此他可以不择手段;“毛绒活宝”达鸭和兔哥则是运气不好,自上架以来一直就没有孩子能赢走他们,心理扭曲之下排挤新来“抢饭碗”的巴斯光年;机车公爵刚走上“TOY颠覆”就被遗弃,哪怕他后来成了俱乐部里最靓的仔,也依然解决不了“我不行”的心理障碍……

《玩具总动员》系列反复强调一个与每位观众童年都息息相关的故事。我们身边的玩具都有自己的生命,他们都把我们当做自己的主人,我们的小秘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会与他们分享。在我们开心,难过,失落,沮丧,任何时候都会默默陪伴。这种不离不弃的厮守成就了我们的童年时光,坚守着我们的稚嫩与纯真。

所有玩具,无论有没有主人,他们迟早都要面临“失去与孩子玩耍时光”的命运,遭遇自我认知危机——所以,尽管《玩具4》中一些玩具的性格形象和过去的角色略有雷同,但其表现形式仍是新颖的。也正因此,影片中最抢眼的角色(也是真正的核心人物)是追求“全新人生”的牧羊女。

“老角色、新人设”

牧羊女不仅提出了流浪玩具的概念,还身体力行践行了自己7年来的人生信条:她不像其他被遗弃玩具、无主玩具那样口是心非,依然渴望与孩子玩耍,而是真正接受了“失去玩具意义”的生活;参与营救行动也不是为了找新主人,而是出于和胡迪的“情分”伸出援手。

同样是“顺应时代潮流搞独立女权”,《玩具4》的水平要比许多作品高多了。远的不说,就说六月上映的《X战警:黑凤凰》和《黑衣人:全球追缉》吧,拿“X-MEN”/“X-WOMEN”与“Men in Black ”/“Women in Black 2”这种段子来说事儿真不高明——牧羊女就不咬文嚼字,直接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胜过千言万语。

影片真正打动我的,不仅是牧羊女等角色追求新的“生存意义”,更在于每个玩具都有作出自己选择的权利和自由。

牧羊女和小酒窝咯咯的潇洒不羁固然令人钦佩,但其他玩具的归属同样让我感动:盖比娃娃在失意后鼓起勇气和孤独孩子走到一起,达鸭和兔哥转而开始帮助其他“有怨气”的玩具,而机车公爵仅仅是需要一次与心中执念和解的机会。

当结尾胡迪面临“回到邦尼身边”还是“与牧羊女浪迹天涯”的难题时,我產生了一种“无论如何抉择都可以欣然接受”的感受。能有这种感觉,说明影片真是气氛营造到位、主题阐释到位了,只要是胡迪(玩具们)自己的选择,便了无遗憾。

胡迪和巴斯光年告别时说的名台词“飞向太空,宇宙无限”,最能点明《玩具4》的精神。它象征着“玩具总动员”系列更广阔的世界与更多元的境遇,意味着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玩具的意义

从1995年到2010年,《玩具总动员》用了3部电影,完美地讲述了:“玩具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当年被父母带进影院的小毛孩,早就长大成人、为人父母,日常跟在自家孩子屁股后面收拾玩具箱。再揪着“玩具的意义”不放,这系列怕是再拍五十集都拍不完。

当影片开场10分钟后,时光倒流,暴风雨之夜,年幼的安迪再次出现在银幕上,冒着大雨四处寻找胡迪;而牧羊女被打包塞进纸盒里,成为家庭之中第一个被抛弃的角色,我感觉我的心被扎透了。

这一次,皮克斯不仅解释了牧羊女在第3部中的缺席,也精准地戳中了我们这些中年人的泪点——想要坚决果断地和童年说再见?放弃吧,你内心永远是那个喜欢玩具的孩子。于是,《玩具总动员4》又一次回到出发点,在“玩具是什么”的问题上前进了一大步。而且,他们给出的答案依然漂亮。

《玩具总动员1》中,胡迪作为小主人“曾经最喜欢的玩具”,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地位受到挑战,是巴斯光年带着那些太空科技感十足的小玩意儿,降落在安迪的小床上。主人对新玩具珍爱有加,冷淡了胡迪,从而导致一场“争宠”的闹剧。最新、最好、最高级的那只机器人,才算是玩具吗?

接下来的电影中,玩具层出不穷,外形设计也越来越有趣。可是到了这一部,新角色“叉叉”的出现给“玩具”带来了全新定义——胡迪和其他玩具们也一直呵护着叉叉的成长,包容它制造的麻烦与笑料,就像当年迎接安迪的每一个新伙伴那样,让大人眼中的“垃圾”变成了邦尼最需要的“朋友”。

与之相反,古董店里的盖比娃娃竭力保持着优雅与精致,不惜一切代价修复自己的发声盒,活得简直像个恐怖片里的反派,却并不能与梦想中的小主人相伴。

所以,玩具是什么?精美洋娃娃,还是旧叉子粘的小人?都可以是。但《玩具总动员4》带我们思考了问题的本质。

还记得自己的第一个玩具是什么吗?布娃娃,还是竹蜻蜓,或是动画片《四驱兄弟》里疯狂飞驰的四驱赛车,一个塑料恐龙能在全班传个遍,所有孩子都觉得那个不伦不类的玩意儿是侏罗纪公园里最最厉害的霸王龙。

布娃娃的颜色褪去,竹蜻蜓也已开裂,塑料恐龙被埋到学校沙坑里再也找不到,你会不会和邦尼一样放声大哭,眼角挂着泪花躺在被窝里。

每个孩子都明白,玩具的本质,是能带来最纯粹快乐的那个东西。哪怕在别人眼里它是个破烂。这个道理,长大后太容易忘记,所以《玩具总动员4》让一个称不上“玩具”的叉子当第一配角,让邦尼喜欢叉叉甚至超过了别的玩具。

再想想,牧羊女是个灯座,火腿是个储蓄罐,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玩具。可在安迪眼里,它们却和哔哔作响的高级玩具“巴斯光年”一样重要。“我是你好的朋友。有些人或许比我更有智慧,更加强大,但他们不能像我这样对你爱得毫无保留。”电影主题歌里这样唱道。

记得《玩具总动员2》中,巴斯光年在玩具店中看到货架上的无数个“自己”,进而产生了对存在意义的怀疑,也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哲学命题摆上了台面。玩具是无可替代的独立个体,还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附属品?问胡迪,胡迪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玩具的一生,就是要陪伴主人啊。

在《玩具总动员4》的前半个小时,胡迪依旧没完没了地讲着:玩具要给主人带来欢乐,要在他们不安时抚慰心灵。在他看来,陪伴邦尼几乎是安迪交给他的下一个任务。

但一句没头没脑的“安迪”,暴露出了胡迪的心结,“我要到哪里去?”在安迪走后,胡迪曾经不止一次问过自己。安迪将玩具送到邦尼手上,是想让自己最爱的伙伴们过上好生活。可是随之而来的是旧玩具也许不能带给新主人同样的快乐。或者说,你出于好意的安排,对它们并不是最好的。在邦尼家里,储蓄猪存钱罐“火腿”被迫成为银行家,翠西别上警长徽章骑马乱跑,胡迪被关进壁橱里落灰……

当玩具大军们留在卧室里被精心修补和洗涤,牧羊女却换上长裤,披上披风,一路开着臭鼬车,毫不在意折断手臂,走进游乐场,在漫天焰火下给其他的孩子带来快乐。她说:儿童卧室不是我要待的地方。于是在影片的后半部分,胡迪为了找女友一路追随,最终发现自己的归宿:玩具,也许还有“做主人的好朋友”之外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玩具总动员4》并没有试图评判对错,盖比娃娃渴望拥有主人,巴斯光年继续陪伴邦尼,胡迪和牧羊女去游乐场独立生活……每个玩具的选择都没错,都值得拥有完美归宿。当年你把他们买回家,也都是因为喜欢。

但是,很少有人能永远守着一个玩具从小玩到大,真的不再感兴趣了,也并没有做错什么,只要在某个瞬间打动了你的心,带来一段无法磨灭的回忆,就已经实现了玩具应有的价值。

而当一个孩子因为玩具获得了十足的安全感,收获了满满的爱,保留着无可替代的回忆,他也将最终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大人。                       (责编:马南迪)

猜你喜欢

邦尼牧羊女总动员
夺花总动员
夺花总动员
邦尼心语
邦尼心语
邦尼心语
邦尼心语
砸金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