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外宣译者的职业身份

2019-07-25毛海燕王晓慧

北方文学 2019年18期
关键词:译者

毛海燕 王晓慧

摘要:译者的身份,一部分由翻译职业群体文化来塑造,为揭示旅游外宣译者的职业身份对翻译活动的影响,本文依据社会心理学的身份理论,从职业群体规约、权利和义务、身份挑战与压力、身份建构策略等四个方面来分析译者的职业身份,以期阐明身份对翻译活动影响。

关键词:旅游外宣翻译;译者;职业身份

从事翻译活动的译者,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职业群体。这一群体因其特殊的价值观念、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以及所提供的特别的服务和产品,形成了独特的群体文化。这一职业群体对成员的价值预期、能力要求和行为规约,以及译者对这一职业群体文化的理解,构成了译者的职业身份。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身份理论,我们从四个层面分析译者的职业身份:1)译者职业群体成员关系及地位的规约,这一规约衍生出价值观念、行业标准和职业道德,也就是翻译需要达到的目标、效果或标准;2)译者群体的特殊地位和技能赋予其成员的特殊权利、义务或责任的预期;3)译者在履行身份契约时对身份所产生的困难和威胁;4)译者为解决问题而采取的策略,包括译者为适应群体文化所作出的调整。通过这四个层面的分析,我们勾画出译者的职业身份。

一、译者的职业群体规约

译者群体,也就是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其价值在于协助那些因语言不通而无法沟通的人,帮助其实现交际目的。翻译活动相关参与人构成了一个利益相关群体,主要包括原文作者、委托人、译者、读者/听众、译文使用者等等。关系表现为地位的高低、权力大小和距离远近。文本和情境,是译者必须做出的选择,译者有着决策权和行动权,必须采取行动,依据情境干预文本。在旅游翻译这种交际情境下,译者必须考虑交际的目的、参与者等语言外部的因素。

从事旅游翻译的译者面临的,是翻译任务的委托人、任务类型、原文以及目标读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多样性,都是译者需要考虑和权衡的。译者在完成翻译的过程中会考虑到翻译群体中其他人的地位、权力和距离,作出选择,从而增加了翻译活动的复杂性。

旅游译者所面临的翻译文本要复杂得多。有汉语原文的翻译任务、根据汉语资料的整理和创译、在旅游过程中临时文本的视译、口译、以及当旅游者问到译者跟当前旅游无关的内容,译者进行的无文本的编译或创意。

旅游业的译者的特点是综合性和丰富性。处于具体的旅游翻译语境中的译者需要理解角色的特殊性,更好地使用自己的特殊权力和资源,为翻译做出独特的贡献。

二、译者的角色权力与责任

角色的权力和责任是群体文化对其成员的行为预期。在翻译活动中,译者扮演着明确的角色,并按照角色行为预期来做事。

译者的特殊知识结构赋予了译者干预翻译和交际的权力。当译者在交际中对其中任何一方或双方有优越感时,会超越自己的职责,做出干涉(Alexieva,2002)。因此,译者特殊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决定了译者所扮演的职业角色具有优势地位或权力。译者的角色责任选择表现为以下几种:极端被动的站位——传输角色;稍微主动一些站位——语言和文化的管理者;最积极主动的站位,是译者和语言文化群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增值的参与,这是比较灵活的干预方式,依据翻译情境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干预。

在具体的翻译情境中译者的“站位”,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译者的职业标准或规范、交际者的实际需求、具体交际情境的限制、译者自身对角色的认同、以及译者的能力。

综上,翻译行为、译者职业的特点,赋予译者特殊的角色身份,附带着不可替代的资源和优势的地位和调节的权力,以及对交际目标和关系建立所负有的责任。表现为译者的“主体性”的发挥,也就是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扮演“传输器”还是“协调员”的角色。

三、译者的身份压力与挑战

翻译群体,是由原文作者、委托人、译者、译文读者、译文使用者等共同构成。对群体中其他成员的要求和关系的考虑,是译者职业群体身份的一部分,这也是带来挑战的一部分。

委托人、目标读者和译者之间不同的角色和视角,对译者提出了矛盾的要求。对于非译者来说,翻译就是“文本”,委托方、读者或听众对翻译要求“准确”,对于译者来说,简单地满足“准确”的要求,意味着硬译和死译。在旅游翻译领域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不仅仅给予了更大的自由,更让译者感觉压力更大,有时会无所适从。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转换。译者角色的扮演,需要语言功底和文化底蕴,为译者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用两种语言进行工作,就很困难,何况语用能力、不同情境的套话、交际风格,礼貌原则、合作原则、面子原则等等更是需要多年的修炼才能获得的能力。语言外的因素——文化——也融在语言中,给翻译造成困难。

翻译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尤其是口译,瞬间发生,转瞬即逝,即使有错误,也无法补偿。而笔译,在没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也会出现一些不可译的内容。查找资料可以做出准确的翻译,但需要耗费时间。汉语词汇所附带的价值体系和情感背景也无法传递,一些文件的翻译受到篇幅的限制,还无法过多阐释。如果译者不能积极调整心态,会出现职业沮丧,产生放弃身份的愿望。职业自豪感促使译者改进该群体身份,职业挑战和压力促使译者放弃该群体身份,身份呈现不稳定的状态。

四、译者身份建构策略

译者是语言和文化的桥梁,其翻译行为,不仅仅影响世界,也改变自己的身份。与多种语言和文化的接触、独特的知识结构和跨文化体验,赋予了与众不同的身份。群体特权吸引着英语专业学生进入这一群体,希望体验异域文化,开阔眼界,提高英语水平。同时,这一身份带来的压力也让人望而却步。在语言、文化和交往能力等基本功不是短时间能学来的。很多知识和技能与翻译的具体语境相关,不是在学校能够系统学习的,需要在工作中慢慢积累经验。

译者首先要对翻译职业的要求和译者角色有充分的认识,对译者职业身份的自豪感和挑战有充分的意识,才能做出相应的提高和改进。译者为每一次翻译任务所做的译前准备,为职业发展所做的长期积累,为译者行使角色权力、履行角色义务奠定了知识基础。译者应对旅游者的年龄、国别、性别、专业问题的过程,就是文化协商和身份协商的过程,对双方文化有了新的理解,表现为“尝试-犯错-纠正”的过程,而且不断重复,就是能力提高和身份建构的过程。

譯者的职业群体赋予译者权力,也为译者订下规约,像两股对抗的力量,一个驱使前进,一个设置重重关卡,一个带来职业自豪感,一个带来职业挑战。

五、结语

由于翻译受到语境影响较大,文化差异、语言差异、旅游交际目的都会带来更复杂的挑战。译者群体的规约带来的职业压力,表现为译者的理想身份——“全能的人”这一定位。践行这一身份契约,按照预期行动,对译者的现场灵活应变能力和专业知识和百科知识储备要求非常高,对体力和脑力也是个极大的挑战。译者在工作之余需要做大量充电工作,因此会出现选择焦虑和倦怠,需要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努力提高双语知识、语言转换能力、双文化能力,提高语境敏感性,及时调整翻译策略,不断拓展知识提高能力,是积极建构职业身份的策略。

参考文献:

[1]Alexieva, B.A Typology of Interpreter-mediated Events[J].The Translator: Studi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1997.

[2]Simon, B.Identity in Modern Society: A Social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M].Blackwell Publishing,2004.

[3]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4]李文静.译者是谁?:译者的身份认同与翻译研究[D].香港:岭南大学,2011.

[5]任文.联络口译过程中译员的主体性意识研究[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10.

猜你喜欢

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者生存与翻译存在关系的生存论建构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译者”的作用与本质探析
——兼论对“译者中心”的质疑及回应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对译者的影响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新书讯2
——《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框架》
汉语新诗英译:理解之殇与译者之任
从《毛泽东选集》英译看译者角色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