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雪夜林边小驻》

2019-07-25谈珍

北方文学 2019年18期
关键词:人格结构弗罗斯特押韵

谈珍?

摘要:《雪夜林边小驻》是罗伯特·弗罗斯特最著名也是最受欢迎的诗作之一,本篇论文除了分析了这首诗的形式——押韵之外,在分析诗歌内容时还从心理分析的视角出发,分析了诗人面对三种人格结构的依次出现时的心理变化。诗人最终在超我的人格结构的主导下不再留恋那片幽静的树林,而是继续前进,从而体现了这首优美的诗歌所隐含的对于人生的哲学思考。

关键词:罗伯特·弗罗斯特;韵步;押韵;人格结构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之一,被称为“新英格兰诗人”、“民族诗人”。他是用传统诗歌形式创作的杰出代表,在二十世纪诗歌改革的潮流中他却屹然不动,更加的显得难能可贵。《雪夜林边小驻》是弗罗斯特众多代表作品中的一部,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极其质朴的语言道出人生的哲理,引人深思。

我国学者对于这首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文体学角度解析:如俞瑶指出“弗罗斯特的小诗《雪夜林边小驻》一直为读者喜爱,这极好地证明了偏离的使用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读者探究作者的使用偏离的意图,从而了解诗歌更深层次上的涵义。”;对其解构主义角度解析:如谷峰指出“通过对这首诗进行解构解读,找出这首诗中的二元对立,即美丽平静与恐怖紧张,作者内心的平和与不安以及生与死,体现了这首诗的多义性。”;以及对其核心意象“树林”的解析:如任景赛指出“这树林是诱惑也是一种警示,弗罗斯特作为一个诗人直面人生中的苦难,坚定地从事诗歌创作,从而摆脱了迷失林中的命运,最终履行了诗人的诺言”等其他的研究。但从心理分析的视角出发分析这一诗歌的,目前还是比较少见的,因此本篇论文在分析诗歌内容及主题时,从心理分析的视角出发,探析这首诗所体现的人生哲理。

一、韵律美

这首诗共有四节,每一节四行,每行用的都是四音步抑扬格,押韵模式为连锁式的押韵模式,即a a b a;b b c b;c c d c;d d d d。诗人除了用了这一押韵模式,还用了押头韵和押元韵,使得整首诗充满了音乐美和韵律美。

这首诗共有四节,采用的依然是诗人钟爱的四音步抑扬格,每一诗行中的八个音节,一轻一重,错落有致。另外,诗人运用了连锁式的押韵模式,全诗共四小节,每节的第一、二和四行押韵,第三行的韵脚又成了下一诗节的主韵脚,第三行与下一诗节的第一、二和四行押韵。第一小节里第一行的“know”、第二行的“though”和第四行的“snow”同押/?u/韵。第三行的“here”同其他三行不押韵,但是与第二小节里第一行的“queer”、第二行的“near”和第四行的“year”连在一起同押/i?/韵。同样,第二小节里第三行的尾韵成为第三小节的韵脚,即第二小节第三行的“lake”和 第三小节第一行的“shake”、第二行的“mistake”和第四行的“flake”连在一起同押/k/韵。第四小节每行都与第三小节的第三行同押一个韵,即第四小节的“deep”、“keep”、“sleep”、“sleep”和第三小节第三行的“sweep”同押/i:p/韵。全诗的韵脚为a a b a;b b c b;c c d c;d d d d,四个诗节环环相扣,紧密相连,使得整首诗在节奏上充满了韵律之美。正是这种如行云流水般的节奏与罕见的连锁式的押韵模式使得这首诗一直在最受欢迎的一百首英文诗歌里高占前十名。

在这首诗中,诗人除了用了连锁式的押韵,还用了押头韵,几乎在每一节都有:如第一节的第二行his house同押/h/韵;is in同押/i/韵,第一节的第三行see stopping同押/s/韵,第一节的第四行watch woods with同押/w/韵。第二节的第一行my must同押/m/韵。第三节的第一行he his harness同押/h/韵,第三节的第二行if is同押/i/韵,第三节的第三行sound's sweep同押/s/韵以及第四节的第一行dark deep同押/d/韵。其次,诗人还用了押元韻,正如聂珍钊所说“元韵的基本特征是诗行中的元音读音相同而押韵”。第一节的第一行whose woods同押/u/韵,第一节的第二行his is in village同押/i/韵,第一节的第四行 his fill with同押/i/韵。第二节的第一行 little think it同押/i/韵。第三节的第一行 gives his同押/i/韵以及最后一节三四行重复的miles I同押/ai/韵。

二、内容美

在这首诗里,诗人的人格结构依次出现,从本我到自我再到超我,而诗人在每一种人格结构的支配下,内心的所思所想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变化,从最初的留恋到回到现实再到最后的负重前行。

在这首诗的第一节,诗人来到树林边,“我知道谁是这林子的主人,尽管他的屋子远在村中;他也看不见我在此逗留,凝视着这积满白雪的树林”。根据诗人晚年的回忆,当时的他因生活窘迫而举家搬迁到远离镇子的僻静乡村,在圣诞节前夕的寒冷雪夜,他独自驾着马车到小镇,去为心爱的孩子们买圣诞节礼物,但是由于买不起礼物,诗人只能黯然离去。可想而知诗人当时的心情是多么的愁苦,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却让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们过着艰苦的生活。但当他看到被白雪覆盖的树林是如此的幽静,不禁驻足欣赏,或许在诗人看来,这片树林远离尘嚣,远离喧哗,是自己一直追寻的世外桃源,而此时诗人人格中的本我已经出现,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本我是最原始的、潜意识的、非理性的心理结构。它充满着本能和欲望的强烈冲动,受着快乐原则的支配。”(142)诗人面对美景久久凝视,不愿离去,说明诗人任凭自己人格中的本我自由驰骋,诗人在快乐原则的支配下,已经抛开了尘世中的一切烦心的事,只想去享受当下的快乐。在第二、三节中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马儿人格化。小马儿对自己的主人的行为感到疑惑不解,“为何停在树林和冰封的湖边,附近既看不到一间农舍,又在一年中最黑暗的夜晚”它就像个天真的孩童,“轻轻地摇了一下佩玲,探询是否出了什么差错”,虽然“林中毫无回响一片寂静,只有微风习习雪花飘落”,但此时的诗人从铃声中惊醒,这也就意味着诗人人格中的自我已经战胜了本我,“自我代表理智和常识,按照现实原则来行事。它既以大部分的精力来控制和压抑发自本我的非理性的冲动,又迂回地给予本我以适当的满足。”(142)诗人虽然贪恋在快乐原则支配下的自己可以无忧无虑的,再不用去想那些烦心事,但是最终还是自我战胜了本我。虽然诗人没有回答马儿,但他已经回到了现实世界,理智占据了他的头脑。他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完成,不能在此地一直停留下去。在诗的第四节,诗人的人格结构从自我过渡到了超我,“超我是人格中高级的,道德的超自我的心理结构。它以良心,自我理想等至善原则来规范自我。”(142)作者正是在超我的支配下,才发出了“睡觉前还有许多路要走,睡觉前还有许多路要走”的感叹。而这里的第二句里的“睡觉”用了隐喻的修辞手法,意味着死亡。诗人知道自己在离死亡之前身负的责任和义务,知道自己的理想还没完成,人生就是要负重前行,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三、结语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这篇脍炙人口的诗不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是一篇值得好好欣赏的佳作。诗人运用了四音步抑扬格、独特的连锁式的押韵模式以及押头韵和元韵,从而使得整首诗充满了韵律之美和音乐之美。从心理分析的视角来分析这首诗时,可见诗人的人格结构从本我过渡到了自我,最后再到超我,人格结构的依次变化也反映出诗人从最初的面对大自然的美景时的留恋到慢慢的回到现实世界再到最后的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还要继续前行的心理变化。而诗人在最后做出的这一抉择会激励处于迷惘期的人继续前进,尽管前路漫漫,但只要像诗人那样明白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与义务,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M].车文博主编,九州出版社,2016,1.

[2]谷峰.从解构主义的角度分析《雪夜林边小驻》[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03).

[3]牟芙蓉.从文体学偏离的角度分析弗罗斯特的诗歌《雪夜林边小驻》[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2(08).

[4]聂珍钊.英语诗歌形式导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

[5]景赛.解读《雪夜林边小驻》中的“树林”意象[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6).

[6]俞瑶.《雪夜林边小驻》文体学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09).

猜你喜欢

人格结构弗罗斯特押韵
押韵押出韵味儿
一片云彩
以介为主 零星散译*——弗罗斯特诗歌在中国的译介:1949年以前
对罗伯特·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译本的文体学浅析
从人格结构理论看人物的性格与命运:解读《岛》中索菲娅的心路历程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