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演员“出角色”的重要性及心理剧技术运用研究

2019-07-25段鑫燚

戏剧之家 2019年18期
关键词:心理剧

段鑫燚

【摘 要】近年来,常听闻表演艺术领域的演员在人物创作中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以至失去生命等消息。演员越优秀,则越善于快速深度入戏,然而艺术创作结束后必不可免的脱离角色步骤,却被忽视。尤其是饰演负面角色的演员,他们如何脱离表演中假性不良情绪对真实生活的身心影响?以及导致由个人行为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的延伸问题?

本文将从保护演员的心理健康和如何帮扶心理调整,走出角色为目标,以心理剧这一既吻合演员职业特征,又能帮他们“出角色”的有效方法之一为技术切入点,根据真实案例,做出了针对个别演员因角色人物创作产生心理问题的心理剧“出角色”的治疗方案,最终达到关爱演员身心健康和扶正表演艺术积极正向地发展轨道的目的。

【关键词】心理剧;“出角色”;演员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J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8-0008-03

一、研究背景与社会意义

所谓戏如人生,演员的每次表演都在体验不同的人生——一种难辨真伪的模拟真实人生。于是,许多演员深陷其中,引发心理问题。因为受到心理创伤困惑人群的心理不良症状往往来源于主要关系的破裂。这种负担感和罪恶感在心里慢慢淤积会变成愤怒的情绪,当这种情绪一旦火山爆发的时候,矛头不指向别人就会指向自己。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疏导,轻则影响本人的日常生活,重则误导社会动态。而心理剧的方法,能够及时有效地排除潜在心理危机,有利于这一特殊职业群体工作者们的身心健康。

目前世界主流表演专业学习体系是“斯坦尼表演体系”(即内心行动在前),想要塑造一个成功的角色,就必须从内在开始改变成角色的样子。好比另一个人格在自己身上“附体”好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所有的行为和思想要先以“这个人”为主,创作结束后,如果角色这个人格没有很好地被去掉,就会造成演员的心理问题,更严重者甚至会发展成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也就是“多重人格”。再者,角色对演员产生负面影响后,其微表情或小动作都会将这种“负能量”传递给观众,也会对戏剧效果造成不良导向,引发“蝴蝶效应”。所以,演员群体的心理帮扶工作至关重要,并且迫在眉睫。

二、心理剧理论浅述

心理剧是一种团体治疗的方式,参与者被邀请自愿重新演出一些重大意义的生活事件,并将这种表演内容逐步替代给个体压力的问题时间,完成由虚拟的、试探性的成长经验到应对真实生活的过度。其独特之处在于,呈现出过去和现实生活中真实或者虚拟的场景,给主角治愈创伤或是行为训练的机会,并能让人们将生活、梦境或幻想等场景中没有表达的情感表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新的见解和认识,并实践新的和更令人满意的行为(Garcia, & Buchanan, 2000)。

心理剧基本组成要素有舞台、主角、导演、辅角、观众(Moreno&Moreno,1965)。舞台就是治疗场所;主角就是“患者”;导演则是“医生”——心理咨询师;辅角为“配角”;观众是陪伴着主角、陪伴着自己、陪伴着其他团体成员的人。自发性与创造力是心理剧最核心的概念,就是人在适应环境的本性面对旧的处境时能以创新的方式来面对,面对新的处境时能开创新的适应行为。其特点主要有:一,以表演的形式还原和呈现,形式具体而灵活,从而还原事件、呈现情感;二,在表演过程中梳理事件,重温个人经验,能够让个体认识到事件原委、心理冲突以及情绪反应等,从而激发个体潜能,将换位思考和改善现状付诸实践;三,形式灵活,具有自发性、创造性的特点,这也是其他团体形式不可比拟的优点。演员通过体验角色人生从而达到角色塑造的目的,所以心理剧是更适合治疗演员心理疾病的方式,而且在治疗过程中体验“角色交换”的时候也能更好地将自己代入他人视角。

三、演员Heath Ledger案例描述与拟治疗方案

澳大利亚影视演员Heath Ledger于2007年在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中扮演蝙蝠侠的对手“小丑”。为了体验大反派“小丑”这个角色,Heath Ledger将自己锁在伦敦旅馆的房间里整整一个月,全身心研究小丑的声音和动作以及小丑出现的所有漫画,创造出一个精神扭曲之人物的声音特点。角色塑造得非常成功,然而2008年1月22日,被发现死于纽约的公寓里,终年29岁。2月6日,验尸官称Ledger死于意外服药过量,他服用了六种不同的止痛药和镇静药。Ledger有一本小丑日记,里面记录了他对小丑的表演心得,还有很多令人不安的事情和小丑可能会觉得有趣的所有东西。在日记结尾处有他给自己小丑照写的“BYE BYE”字样。根据以上信息,笔者做出主角产生心理问题的基本原因分析如下:

(一)体验研究小丑这个角色时过于压抑的情绪没有释放;

(二)小丑的人格在主角的身上没有彻底抽离出来;

(三)主角不知道如何正確面对心理生理的压力。

根据这三个病因进一步拟定出三步骤治疗方案。

第一步、情绪宣泄

从表象上看来,生理问题是造成主角死亡前生理问题的重要原因,而该生理问题追根溯源来自于内心的压抑。所以在治疗之前首先要引导主角发泄出在小丑这个角色创作过程中所有产生和吸收的负面情绪及能量,用能够表达出主角的内心潜意识内容的“心理剧治疗的心脏”(林翔宇, 2014)——替身技术来作为辅助技术。替身被称为主角的另一个自我,是指一个或多个辅角站在主角身后,与主角同台表演,甚至替主角说话,帮助主角觉察内心活动过程,引导内在感受和体验的表达(邓旭阳,桑志芹, 2009),让小丑与他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在这个治疗小组中有若干位组员(如图一所示),因为已有治疗对象所以省去由组员们一起选出主角的这一步骤。

请主角自己挑一位他觉得最像小丑的组员来饰演小丑,这么做是用到了心理剧中心电感应(Tele)技术,主角自己选出的辅角与主角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能量磁场的吸引,做剧时会有更好的代入感。

此处模拟假设主角仍然觉得小丑的人格特征在自己身上没有离开,以至于他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小丑的影响,从行为风格到说话的语气等,正常的人只会拥有一种人格,如果一个人身上的人格超过一个,那就像很多灵魂在同一个人身上“抢地盘”形成人格分裂,拥挤和冲突不断的人格一个身体上必然会引起这副躯体的痛苦。主角可以对替身说出他想对小丑说的话和做的事,如果有对小丑不满的部分可以发泄出来。此时的“小丑”也要和主角进行对话。导演以此来收集相关的重要信息,由此找出主角心中的遗留问题。(如图二所示)

第二步、解决遗留问题

这一步骤将用到替身技术和镜像技术。镜像技术是指辅角模仿主角的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表情等,这样可以使主角换个角度以一种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自我观察和审视,这也是在收集另一方面的信息,将对第一步发现的问题进行完善,同时对主角来说也是一种释放和宣泄。在主角说完后,两人角色交换。替身此时作为主角的另一个自己,把刚刚所说的话复述给主角。(如图三)

在主角明确自己的想法和目标后,也得到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鼓励,加之角度立场变换,在作为“对方”或“第三人称”的时候可以将情况分析得更清楚。

此时有两种选择:一是直接面对小丑做个“了断”;二是先剥离剧情,让替身去面对小丑,自己以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审这件事的发展动态,达成理性思考。如果选择第一种情况,说明案主已经在替身视角明确了事态情形,也做好了思想准备;如果是第二种选择(或者在第一种实行的时候感受到压力、恐惧无法继续进行而被迫选择第二种),那么可以拉开距离,让案主站在台下进行观察。(如图四)

让主角看到别人(健全人格者)扮演的“自己”是怎么克服各种困难最后成功送走小丑的,之后再让他与小丑面对面解决问题,最后成功克服心理的难关。

第三步、自我整合

自我整合是指通过刚才在角色互换中学习到的经验和新的体验进行整理与自我融合。在自我对话中告诉自己做了什么?感受什么?学到了什么?将来如何与自己相处?经过统整,自我位移至主体的自己,重新整合自己将主角整合于现实生活中。

当然,治疗成功的结果也不止这一种。心理医生在治疗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症(也就是多重人格)的时候,往往会将病人身上的多重人格一一整合,或让患者身上的每个人格达成协议。本文案例中的主角虽未到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严重程度,但也触及多重人格,即人格并存。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产生大多是因为曾经受到的自己无法承受的痛苦就会在自己原有的人格中分离出一个新的人格来承受,让他人替代自己承受这个痛苦。假设一种情况:电影拍摄期间主角在自己身上创造了小丑这个完整的人格,那么在拍摄结束后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于电影中小丑遇到的糟糕事或者压力值相似的遭遇,小丑这个人格“分身”就会跳出来保护主角,替主角承担这个压力。然而,小丑的角色人格并非善茬,一旦出现恐怕很难主动停止行动,生活中的状况大部分也是突发的,这会造成主角无法控制自己分身的出现,也会给身边的人造成困扰。所以在这套方案中做剧的目的就是让主角与自己的分身达成共识,和平共处。

首先需要用弗洛伊德谈话式的治疗方法,让主角回答导演的几个与主角自身和小丑有关的问题,就好像是分别和主角、和小丑聊天一样,这样既可以让主角发泄出心中的郁结,也让导演收集到更多便于治疗的信息。模拟一个小型的会议,邀请导演来充当调解人来解决主角和小丑的问题。

由导演列举出刚才分别和二位聊天时得到两人问题的根本矛盾,以及告诉主角和小丑还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考虑,例如:对主角来说,家人和朋友们不能很好地适应主角随时随地转变身份,工作的时候人际关系和工作效率也会受到影响;对小丑来说,同样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格,小丑会有一种坐牢的感觉,时间久了会对主角不利。最后可以提出一个折中的办法:每天定时让小丑出来“透气”一次。

心理的疾病并不会突然出现,痊愈的过程也就不会一蹴而就,目前要让主角暂时有正常生活的能力是当务之急。

四、心理剧的禁忌事项

心脑血管病人,孕妇,幼儿,低血糖,70岁以上老人、高血压、头晕症、心脏病精神病患者、癫痫病人禁止参与心理剧治疗过程。在治疗开始前导演一定要记得提醒每一位参与做剧的演员,热身环节之前拿掉身上所有可能伤到自己的物品和贵重物品。如手表、饰品、眼镜、手机等,以免在做剧过程中发生伤害。另外,帮助辅角“出角色”也是心理剧技术里最后的環节中至关重要的。

五、总结

由于笔者暂不具备职业心理咨询师职业资质以及丰富的相关职业经验,不能贸然地用真实人群进行相关实验研究,因此选择拟课题进行研究。本研究是根据真实课题《2017年北京市大学生启明星经费资助项目“音乐心理剧对大学生心理影响研究”(项目号:12222561101-012)》的延展研究,指导教师有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和相关的教育指导背景。虽然目前我国心理剧技术还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但心理剧“出角色”技术蕴含了无限光明的未来,不仅有效帮扶演员这一职业群体从不可避免的角色扮演伤害中回归正常生活,更为我国心理治疗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游金潾.把爱找回来---心理剧在悲伤辅导的运用.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4.

[2] Lois Holzman.Performing Psychology:A Postmodern Culture of the Mind.New York:Routledge, 1999.

[3] Cameron West..Hachette Books.1999.杨翕涵.音乐心理剧_辅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扬州大学.

[4]王淑敏.对失恋女研究生创伤的干预研究_基于积极取向下的心理剧.上海师范大学.

[5]刘睿.戏剧疗法及其在社会工作中可能的应用.安徽大学.

[6]赵倩.戏剧治疗中的观演关系研究.厦门大学.

[7]黄艳.心理剧治疗的理论与实践.鲁东大学.

[8]徐红艳.心理情景剧的探究及应用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

[9]朱兴国,郭本禹.表演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取向,心理学探新,2010.

[10]陈薇.表演心理学视角下的周迅表演艺术研究,电影评介,2012.

[11]朱兴国.表演心理学与社会治疗,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

猜你喜欢

心理剧
校园心理剧,解决“心”烦恼
校园心理剧的意义重构与功能优化
浅谈校园心理剧在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应用与实践
校园心理剧对提高大学生德育自我教育能力的探讨*
中小学校园心理剧的概念与特征辨析
走近校园心理剧
校园心理剧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心理剧:团体心理辅导的有效途径
心理剧在高职院校团体生涯辅导中的价值与运用
校园心理剧——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