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口的菜菜,怪怪的茎

2019-07-25史军

课堂内外(小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慈姑小黑点菜菜

史军

让我们先来认识第一种——不像茎的茎。它的所有者是生长在水田里的慈姑。

慈姑除了身上长有细细长长的茎,还有部分茎深入地下,被称为“纤匐枝”,末端结着圆圆的球茎。这些圆球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营养物质,是慈姑生长发育的营养仓库,也是我们的桌上美味。

慈姑在我国分布极广,是水边常见的野生植物。人工繁育之后,我们获得了球茎块头更大、淀粉含量更丰富的栽培种,吃起来也就更有滋味啦!

双面慈姑

除了成为餐桌美味,慈姑在自然界中还扮演着诸多角色,既可以当“强盜”,也可以当“救星”。

作为一种水田沼泽植物,慈姑的生活环境与水稻基本一致,换句话说,所有的水稻田都是慈姑安家的乐土。野生慈姑抢夺水稻营养的事情可不少,所以它们也就成了让人欲除之而后快的稻田杂草。更令人讨厌的是,这些家伙对除草剂还几乎是免疫的。

当然,慈姑并不是只会给人类找麻烦。

慈姑能高效地吸收和利用氮、磷、钾等元素。这些元素恰恰是富营养化水体中最让人挠头的家伙。慈姑还对各种重金属感兴趣,能够有效清除水体和淤泥中的重金属元素,从而完成修复环境的任务。因此,慈姑也就成为人工湿地建设中当仁不让的主角和有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另类的防身武器

在对抗动物的战斗中,不能跑不能藏的植物发展出了独特的防御手段,比如选用化学物质作为防身利器。慈姑也是如此,只不过它没有选择刺激的剧毒物质,而是选择了相对温和的蛋白酶抑制剂。

蛋白酶抑制剂的作用,就是抑制动物体内的蛋白酶活动,阻碍动物对蛋白质的分解和吸收,轻则导致消化不良,重则影响生长发育。当然,要想对付这种武器并不难,它们不耐高温,只要进行长时间的高温烹调就可以有效降低风险。

因此,千万别以为与它的相貌相似的荸荠能生吃,就把慈姑也给生吃了哟。

茭白:生着病的茎

茭白曾是“大人物”

“生着病的茎”属于在南方常见的茭白。要想知道我们为什么爱吃它,先从茭白的正常状态说起吧。

正常状态的茭白,通常被称为“菰(qu)”。如果要论资排辈,菰在菜菜圈子里名不见经传,但在粮食作物中绝对算得上“大人物”。

菰出自禾本科稻亚科,与我们常吃的稻米是实打实的一家亲。更重要的是,在采集时代(采集自然界现成动植物资源的远古时期)和农业发展初期,菰的籽粒——菰米甚至是能与“五谷”(稻、黍、稷、麦、菽)平起平坐的重要粮食作物,有着“第六谷”之称。

退出餐桌为哪段

实际上,禾本科植物都有富含淀粉的种子,都有成为人类口粮的潜质,只是有些种子难以采集,比如泡在水里生长的非洲野生稻;有些种子太小,比如芦苇;有些种子不能定时采集,比如竹子。

相对来说,菰米还是比较容易采收和利用的,而且菰是多年生植物,只要种上就能像果树那样,在很长段时间内为我们提供粮食。

然而,菰米的产量远不能跟稻米相比。再加上菰的花期长,种子成熟期不致,并且种子成熟就从穗子上脱落了,实在是不好伺候。于是,它们也就慢慢远离了餐桌。

生病的菰,口中的福

那么,是什么让菰重新回归的呢?

确切地说,这不算回归。因为菰已经被彻底“开除”出粮食作物的队伍。它们是挤进菜摊重新上岗的,并得到“茭白”这个名号。

当我们切开茭白之后,会在它身上发现个个小黑点。这些小黑点叫黑穗菌。所谓的茭白,其实就是被黑穗菌寄生后的菰。黑穗菌是真菌的一种,寄生在菰的茎里。它们通过分泌化学物质来刺激菰的茎变得膨大。要知道,菰正常的茎不过平常筷子的粗细,但是膨大后的茎却赶得上擀面杖了。

黑穗菌这样做,是为了最大程度扩展自己的生存空间。等菰的生长期结束,黑穗菌的孢子(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细胞)就会转移阵地去感染新的植物。

这种感染对茭白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它们的营养都用在了茎的生长上,因此既不能开花,又不能结种子。不过,它们还是有办法繁殖——只要把茭白的根收集起来,分拣之后再种到田里,下一个季节就又能收获了。

猜你喜欢

慈姑小黑点菜菜
大白菜的常见3问题
咸菜慈姑汤
可恶的小黑点
飘舞的海盗旗
剪头发那点事儿
慈姑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抗肿瘤活性
慈姑引种比较试验
背心上的小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