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砂理中汤合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疗效观察

2019-07-25王正宽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6期
关键词:香砂四联消化性

王正宽

(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许昌461000)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多发生于十二指肠和胃部,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反复等特点。消化性溃疡患者若不及时干预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极易出现胃穿孔、梗阻、出血等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近年来,西医治疗消化性溃疡多采用抗生素治疗,但长时间治疗后,患者机体极易产生耐药,影响治疗效果。中医学认为消化性溃疡基本病机在于饮食不节、脾胃阳虚,以脾胃虚寒证多见,治疗应以理气化痰、益气健脾、促进胃黏膜愈合为主[2~3]。本研究探讨香砂理中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患者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0~68岁,平均(43.68±3.51)岁;胃溃疡26例,十二指肠溃疡10例,复合型溃疡9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1~70岁,平均(44.21±3.12)岁;胃溃疡 29例,十二指肠溃疡9例,复合型溃疡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西医:经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为消化性溃疡。中医:符合《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4]中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相关诊断标准,主症表现为胃部隐隐作痛、喜温喜按;劳累后胃痛症状加剧;空腹疼痛明显,进食后疼痛感得以缓解,但腹胀明显;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次症表现为畏寒肢冷、倦怠乏力等。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经胃镜检查明确溃疡处于活动期,且溃疡直径为3~20 mm;可耐受本次药物治疗;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伴随心、脑系统严重疾病;存在其他胃部疾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治疗,方法如下:奥美拉唑肠溶片(国药准字H20103406)口服,20mg/次,2次 /d;克拉霉素(国药准字 H20000116)口服,0.5 g/次,2次/d;阿莫西林胶囊(国药准字H20033210)口服,1.0 g/次,3 次 /d;胶体果胶铋(国药准字H20084483)口服,150 mg/次,3次/d。连续服用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香砂理中汤治疗,组方:炙甘草6 g,枳实、柴胡各8 g,白术、陈皮各10 g,砂仁12 g,香附、茯苓各15 g,加水煎熬取汁400 ml,分别于早晚服用,200 ml/次,1剂/d。两组均治疗14d。

1.5 观察指标 (1)依据《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4]中相关疗效标准判定。显效: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黏膜组织存在轻度炎症;有效: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溃疡面积缩小幅度>50%;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任何改善,溃疡面积缩小幅度<50%。(2)按照《慢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及主要证素的临床分析》[5]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中医症状进行评分,包括舌质胖大、畏寒肢冷、胃脘隐痛、泛吐酸水,每项评分为0~3分,中医症状越严重,评分越高。(3)统计两组治疗期间腹泻、食欲减退、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舌质胖大治疗前 治疗后泛吐酸水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畏寒肢冷治疗前 治疗后胃脘隐痛治疗前 治疗后4 5 4 5 t P 2.4 8±0.3 1 2.5 0±0.2 7 0.3 2 6 0.7 4 5 0.4 3±0.0 7 0.9 6±0.2 3 1 4.7 8 8 0.0 0 0 2.1 3±0.2 4 2.1 4±0.2 2 0.2 0 6 0.8 3 7 0.8 5±0.0 7 1.1 2±0.1 6 1 0.3 7 1 0.0 0 0 2.5 6±0.1 5 2.5 5±0.1 6 0.3 0 6 0.7 6 0 0.3 5±0.0 6 0.9 2±0.1 4 2 5.1 0 4 0.0 0 0 2.5 5±1.1 4 2.5 4±1.0 9 0.0 4 3 0.9 6 6 0.5 3±0.0 8 1.0 1±0.1 3 2 1.0 9 5 0.0 0 0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比较 观察组出现食欲减退1例,恶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2/45);对照组出现腹泻3例,食欲减退4例,恶心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10/4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4,P=0.013)。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与胃肠黏膜损伤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胃黏膜损伤包括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等因素引起的胃黏膜损伤[6~7]。消化性溃疡由于发病原因较复杂,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且病情反复发作,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极易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消化性溃疡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等范畴。李东垣《脾胃论》中记载:“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认为胃脘痛的主要病机在于脾胃虚弱,劳逸失常、脾胃虚弱、饮食不节等是引发胃脘痛的常见病因[8~9]。因此,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以益气活血、温阳止痛、益气健脾为主。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各中医证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与单纯四联疗法相比,四联疗法联合香砂理中汤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可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更有利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安全性较高。四联疗法是现阶段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手段,可对患者临床症状起到控制作用。其中质子泵抑制剂可减少胃酸分泌,促进受损的胃黏膜修复;抗生素利于延缓病情;胶体果胶铋有助于保护受损的消化道黏膜。但患者长时间使用西药治疗极易产生耐药性,且停药后复发风险较高。香砂理中汤中香附性微苦、微甘,可疏肝解郁、理气宽中;白术、茯苓可益气健脾,白术味苦、性温,归脾胃经,可燥湿健脾,补气健脾,茯苓淡渗利湿、健脾之阴,二者联合枳实及陈皮有助于降逆止吐;砂仁味辛,性温,归脾、胃经,可化湿开胃、温脾止泻;柴胡味辛、性寒,利于和解表里,疏肝解郁;炙甘草味甘、性温,可益气和中,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理气健脾、调和阴阳、和里缓急之功。现代药理学表明,茯苓及白术在增加胃黏膜对攻击因子的抵抗能力中具有重要作用,香附及陈皮可抗菌解痉,有助于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进而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促进患者的恢复[10]。

综上所述,香砂理中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香砂四联消化性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的价值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胃动力不足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绿色四联新能源 缔造智能新家园
“四联工作法”走活老促会这盘棋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四联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分析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后不良反应临床探讨
超声诊断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探析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59例
香砂养胃丸与温胃舒胶囊辨证论治慢性胃炎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