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海:“红色解法”激活绿色动能

2019-07-25邵冬

浙江共产党员 2019年7期
关键词:支部村庄农户

邵冬

近年来,宁海县在宁波市率先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基础上,聚焦垃圾分类习惯养成难题,探索党建引领垃圾分类的“红色解法”,激活基层群众共建绿色家园的内生动能,推动从“要我分”到“我要分”转变,引领村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接受率均达100%,带动363个行政村垃圾分类全覆盖,生活垃圾综合减量率50%以上,转运量下降达40%,环卫成本下降近6成。双林、下畈入选首批宁波最洁美村庄,为入选数最多的县(市)区之一,并让宁波将30个“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名额全部放在宁海,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县级示范。

解法一:支部引领强保障,破解垃圾分类落实难

“支部共建基金池”保障资金。在岔路镇下畈村率先由村党支部发动,引导采用村干部缴纳(1000元/每年)、其他党员缴纳(500元/每年)、社会捐赠等方式,用于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维护和人员经费保障,以及优秀保洁员(分拣员)、先进户的奖励,破解农村垃圾分类资金不持续、不长效等困局。截至目前,“支部共建基金池”已逐步推广至30个“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村”,募集资金上千万元。

“支部绿色对账单”倒逼考核。设立“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硬件设施”等五个板块,每个板块下设“实施内容”和“操作环节”,具体细分23 项内容,列入基层党建的考核内容,对各村垃圾分类实行对账考评,倒逼村党支部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同时,定期开展下村检查,通过随机走访农户家庭、召开保洁员会议等措施,督促提高对账效果。目前,363个行政村已全部推行对账清单制度,整改垃圾分类问题上百个,整改率90%以上。

“支部红色管理网”压实责任。联合各村党支部,综合考虑人口、面积等因素,将村庄分成若干个管理网格,按照“1+N”的形式,即由1 名党员担任网格长,带领N 名村民代表作为网格员,指导农户保洁和实施网格互督,实现村庄卫生保洁督查“零成本”。乡镇(街道)将管理督查结果作为对村庄考核依据,考评优秀的村庄予以全额发放镇级“以奖代补”保洁经费,考核良好和及格的村庄按80%和60%予以发放,而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村庄,则不发放任何补助和奖励。同时明确考评优秀的村庄,将给予优先安排村建项目。

西店镇党员干部进村入企宣传垃圾分类

解法二:党员示范巧引导,破解垃圾分类推进难

党员联户领着分。按照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原则,实施“党员中心户联系党员、党员联系村民”的方式,由党员通过日访谈、周巡查、月例会等系列措施,提醒、引导、督促联系农户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并结合锋领指数考评,将垃圾分类联户落实情况纳入党员绩效管理。比如,大佳何镇党委着力构建镇、村、户三级管理网络,60余户党员中心户、579名党员联系7000余户村民,全镇农村垃圾分类覆盖率100%,村民参与率93%,分类准确率84%,拥有市级垃圾分类示范村2个,顺利通过市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乡镇验收。目前,全县18个乡镇(街道)均已实施“党员联户+垃圾分类”模式。

党员先锋带头分。创设垃圾分类党员先锋岗,成立村级党员监督小组,通过“挂图作战、阶段通报、结果运用”等手段,将垃圾分类创先锋、作表率情况作为党员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同时,紧盯领头雁队伍,依托锋领论坛等,将推经验、破难题等垃圾分类成果纳入村干部年终绩效考核,胡陈、大佳何等乡镇已试点出台垃圾分类考核细则,明确党组织书记职责。岔路下畈村党支部确定单月第一个周二为党员“绿色先锋服务日”,如因事不能参加,需向“支部共建基金池”捐款,不请假、不参加活动、不缴纳基金累计3次及以上,其党组织关系将被迁往镇党员教育联合支部,进行限期学习整转教育。目前,近千名党员争创先锋,带动上万村民实施垃圾分类。

党员宣讲指导分。由乡镇(街道)党(工)委牵头,引导退休党员干部、居民小组长、热心志愿党员,组建垃圾分类宣讲团,走村入街、现场指导、逐户落实,采取制发宣传手册、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演示正确投放方法等指导方式,同时,加大宣传“绿色银行”、美丽庭院改造等垃圾分类优惠政策,切实提升村民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及准确率。比如,胡陈梅山村推行党员助力垃圾分类攻坚行动,10余名党员志愿者组成垃圾分类入户宣传小分队,累计入户宣传指导超160户,垃圾分类准确率从60%提升至98%。目前,全县已组建垃圾分类党员志愿宣讲队463支,据第三方抽查统计,363个行政村农村垃圾分类准确率已超过90%。

解法三:党群同心创机制,破解垃圾分类提升难

“绿色银行”促分类常态化。以胡陈梅山村为试点,全市率先推出采用积分储蓄模式的“绿色银行”,依托智能分类数据管理云平台,配套智能分类桶改造发放、村民分类数据入网运营,即通过党支部牵头“建银行”,村民分类“存积分”,采用一户一码、扫码称重、折合积分等步骤,存入农户绿色积分账户,并按村建立积分兑换超市,采用“资源回收金+财政补贴”形式,按50分折算1元的标准,兑换生活用品等,实行“分类有奖励、称称换积分”,切实提升村民垃圾分类兴趣,常态化激发自觉性。梅山村自推行“绿色银行”两个月以来,村民分类参与率达96%、准确率达81%,分别环比提高28%、27%。

“变废为宝”促分类资源化。运用共建共享、自治自用的资源化理念,通过支部为引领、党员户为示范、农户为主体,结合美丽庭院、清洁庭院、现代生态农业等打造,推动垃圾分类循环可持续发展。比如,双林等民宿集聚村通过餐厨垃圾生化机将餐厨垃圾变成有机肥,并建立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打造“餐厨垃圾-有机肥-有机农业基地-配送中心-农户”的绿色产业循环链条,生态农业同比实现翻番增长;梅山村结合该村闲置黄酒瓶、废旧轮胎随意丢弃等现象,回收150多个废弃酒瓶和30余只废旧水缸,作为创意花瓶等特色装饰物,既解决不可降解垃圾属地处置难题,也提高了垃圾综合利用率。

“村规民约”促分类长效化。由村党支部牵头,将垃圾分类、农户门前“三包”、卫生费收缴等写入村规民约,发挥村规民约制约作用,实现村民自我管理、民主监督,并通过按照村干部、党员中心户、志愿服务团队、村民代表分批开展业务轮训,仅大佳何镇,自垃圾分类以来参训村民已达5500余户1.5万余人次,其中对75名村干部、579名党员和462名村民代表进行轮训,让村民既成为美丽乡村的受益者,又担当起建设者和监督者。

猜你喜欢

支部村庄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支部联建润“甘泉”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我的小村庄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村庄,你好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村庄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