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蒙畜产品跨境物流网络化协作服务体系构建

2019-07-25刘桂艳

物流技术 2019年7期
关键词:中蒙畜产品蒙古国

刘桂艳

(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1 引言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中蒙俄经济走廊”在陆路联通方面具有先天的区位优势,促使中蒙两国之间建立了进一步的外交关系,贸易量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其在数量与内容上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目前,中国是蒙古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蒙古国对外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畜产品贸易是中蒙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国从中国进口的猪肉和禽肉产品在逐年增加。但中蒙跨境物流、特别是畜产品跨境冷链物流的发展相对滞后,物流信息传递不畅导致跨境物流运作周期长、中转环节较多[1],尚未实现中蒙两国跨境物流运作的互联互通,这已成为制约中蒙两国经贸商品快速周转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中蒙畜产品跨境物流协同运作的基础建设问题,进而提高畜产品跨境物流的服务水平,对中蒙经贸合作及跨境电商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

2 中蒙畜产品贸易概况

2.1 中蒙畜产品进出口情况

中蒙两国依托区位和地缘优势,长期以来都保持着较好的贸易合作关系。中国作为蒙古国最大的贸易合作国,在蒙古国的国际贸易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蒙古国的出口贸易以畜产品为主,出口国以中国、俄罗斯、英国为主。根据2015年的统计情况来看,蒙古国畜产品出口中对中国出口所占的比重最大,占全国畜产品出口额的比重为83.5%,对英国畜产品出口额所占的比重为7.2%,对俄罗斯畜产品出口额所占的比重为1.6%。蒙古国进口的肉类产品以猪肉和禽肉为主,主要进口国为中国和韩国。2010-2016年中国经由内蒙古地区与蒙古国进行活体动物(主要为马、猪及绵羊)及动物产品(主要包括马、驴、骡肉及猪、鸡和鱼等肉类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额如图1所示。

图1 2010-2016年中国对蒙古国的活体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出口贸易额

中蒙两国活体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进出口额从2010年开始基本逐年增加,在2014年达到最高,之后呈现出阶段性下降。而且每年我国从蒙古国进口总额远远超过了出口总额,其进口资源中除活体马之外,主要以冷鲜马、驴、骡肉及马毛为主,还有少部分鱼肉产品;而出口产品以猪肉和鸡肉产品为主,这与蒙古国人民的饮食习惯紧密相关。在蒙古人的饮食文化中,山羊肉和马肉消费的占比较小,因此山羊肉和马肉的出口量较多。根据蒙古国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显示,蒙古国肉类产品出口中马肉的出口量最多,2015年出口量为3 856.9t,占国内马肉总产量的6.7%;其次为冷冻牛肉,2015年冷冻牛肉出口量为847.2t;而羊肉的出口量非常小,2015年出口量仅为39t。由于蒙古国内禽肉供应很少,同时西方饮食文化快速渗透到蒙古的消费市场,导致禽肉需求上升较快。猪肉进口量从2010年的246t 增加到2014年的1 643t,增长了5.7倍,是进口增长较快的肉类品种。在“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不断推动下,中蒙两国在经济贸易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将呈现出继续增长的趋势。

2.2 中蒙畜产品贸易量及物流量情况

蒙古国是地处亚洲的内陆国家,只能采用陆路运输的方式实现进出口贸易活动,中国和蒙古两国在边境沿线已经建立了15个陆路开放口岸[2],其中在内蒙古自治区沿线有10个开放口岸。中蒙畜产品跨境物流的周转量情况可以从中蒙口岸(海关)的进出境货运量进行分析,中国海关对通往蒙古国各口岸的活体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货运周转量的数据统计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2010-2015年中国对蒙古国活体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进出口物流量

在2013年之前,中蒙跨境物流中动物及其产品的进口货运量占比较大且呈现快速递减趋势,在2014年后呈现递增趋势;而出口货运量在2012年之前占比很小,在2012年之后逐渐增加,并且从2014年出口量开始超过进口量,但总体增速较缓,变化较为平稳。对比图1可以看出,我国对蒙古国进口额远远高于出口额,但2012年以后的进口量却小于出口量,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进口的主要是单位价值较高的商品。中蒙跨境物流的总体进出口量从2013年开始呈现出递增的变化趋势,这与中蒙经贸发展战略的对接以及经贸合作政策的落实是分不开的。而伴随着中蒙两国动物产品进出口贸易量的不断增加,对跨境物流的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中蒙畜产品跨境物流服务现状

随着中蒙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入,跨境物流的运输能力不断提高,但总体服务水平还较低,尚存在诸多问题。从2013年以来,中蒙跨境物流的货运量呈现逐年递增的变化趋势,这也对跨境物流的协同运作产生了客观要求,特别是畜产品对物流业务运作的时效、温度控制等有更高的要求,高效、可靠的跨境物流是国际贸易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中蒙跨境物流运作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基础设施不健全,尚未形成物流系统网络

中蒙边境地区的对外开放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交通设施“通而不畅”的现象直接制约着中蒙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3]。近年来,中国不断出台政策,推进中蒙俄口岸和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成效比较显著;尽管蒙古国已提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但由于投入资金有限、地域跨度较大,很多地区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水电系统,导致边境公路、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2],缺少冷链物流的运作设备,无法满足贸易合作的物流运作需求,严重影响了中蒙跨境物流的运作效率。

物流网络系统是实现物流高效运作、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的有效保障,目前中蒙跨境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网点规模较小、地域分布不均匀且较分散,尚未形成系统的物流集散网络,亦没有形成公-铁-公的联合运输方式,两国之间缺乏物流系统的衔接与合作,信息透明度差,使得中蒙跨境物流运作的难度增大,无形中增加了物流成本,延长了跨境物流的运作周期。

3.2 跨境物流运作周期长,成本较高

与国内物流相比,跨境物流涉及的地域范围广、环节众多,涉及到物流中转、仓储、搬运、包装、流通加工、报关、报检、运输、配送、信息服务等一系列环节[4],从中国国内的物流起点到蒙古国交货终点的物流过程较为复杂,且物流运作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物流设施设备标准不统一、信息传递缓慢等都导致中蒙跨境物流的衔接不畅,致使运输效率较低、运作周期长且成本较高。

依据畜产品的自身特性,其对物流的时效性、温度控制的要求更高,国内的冷链物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其运作成本是常温物流成本的2~3倍。而目前中蒙跨境物流尚不能实现高效、顺畅衔接的冷链物流运作,导致畜产品在跨境物流运作中的损失较大,增加了中蒙畜产品的流通成本,并抬高了贸易成交价格,降低了贸易利润,严重制约着中蒙畜产品贸易合作的发展。

3.3 缺少提供专业跨境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经济贸易中专业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在物流方面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高质量的物流服务。目前,我国大多数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业务普遍局限在国内范围,在运输、仓储、配送等方面可提供比较专业的物流服务,但几乎没有第三方物流企业能为跨境物流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这也使得中蒙跨境物流的运作效率低下、物流成本较高,成为制约中蒙经贸商品快速周转的因素之一。

3.4 跨境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冷链物流人才缺乏

中蒙跨境物流衔接不畅,除了物流网络系统建设不完善的原因外,还与跨境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滞后息息相关[5]。目前,中蒙两国之间畜产品的冷链物流发展滞后,缺乏全程标准化的冷链物流信息系统以及精通中蒙双语的专业冷链物流人才。中蒙跨境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物流标准及操作规范的制定需要两国共同来完成,需要以无障碍的语言沟通为前提。因此,中蒙跨境冷链物流的专业人才既要精通畜产品冷链物流的相关技术、国际物流的法规和标准,同时又要精通中蒙两国语言和新旧蒙文,目前这类人才少之又少。所以,中蒙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对接还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4 中蒙畜产品跨境物流协同服务体系的构建

基于对中蒙跨境物流发展基本现状的分析,目前中蒙畜产品跨境物流的运作缺乏协同性,跨境物流涉及到两国的物流企业、政府、海关、税务部门等多方主体,这些主体之间不能协同作业,使得仓储、运输、商检、通关等物流环节之间衔接不畅,最终导致物流运作周期延长、效率低下[6]。因此,对现有物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统一物流运作标准、开发共用的物流信息系统,将物流网点的作业环节与跨境物流信息系统进行紧密结合,构建中蒙畜产品跨境物流的协同运作服务体系,进而实现中蒙跨境物流的实时有效衔接是非常必要的。

中蒙跨境物流的协同运作服务体系,要以中蒙边境口岸为物流的中间衔接点、以中蒙双语物流信息系统平台为支撑来进行构建,其服务模式是实现线下的物流作业与线上的物流信息实时同步和共享,具体协同体系的构建如图3所示。

图3 中蒙跨境物流协同运作的服务体系示意图

中蒙跨境物流协同服务体系构建的重点是中蒙两国物流运作标准化建设和中蒙双语协同运作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的开发。物流运作的标准化建设是跨境物流能够实现无缝对接的基础,可以减少中转拆包、转换承运工具的作业环节,加快物流的交接和中转效率。中蒙双语协同运作物流信息系统平台可以实现跨境物流运作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业务信息的录入与处理、指令的下达与传递、作业时间及信息输出、边境口岸报关申报、查询及跟踪等功能,从跨境业务订单产生开始,各物流网络节点便能获得跨境物流各项业务的相关信息,提前做好相应的接收和处理准备,使跨境物流的各项环节之间实现快速、紧密的衔接。

在中蒙跨境物流的协同运作中,可根据物流货物的特性(比如干、湿产品)进行类别划分,判断是采用普通的物流运作过程还是采用冷链物流过程。对温度控制没有要求的商品(如密封包装的风干牛肉),可直接采用普通物流系统进行批量的物流作业,以降低其物流运作成本。如果通过市场需求预测或数据分析可提前获得商品相对准确的出口国需求数量,可以将所需数量的商品提前预存到中转仓或海外仓,当接收到准确的客户订单,便可从中转仓直接办理报关出境或从海外仓直接发货,然后进入境外物流系统,达到缩短物流运作周期的目的。对于畜产品中的新鲜、冷冻类商品,由于其对时效性的要求非常高,所以不能按照市场预估的方式预存到中转仓库,只能从供应商处获取商品进入国内冷链物流系统,经由报关出境等环节进入到境外物流的冷链物流系统中,通过协同运作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的信息支持实现快速对接,完成跨境冷链物流的运作,以保证跨境物流运作的时效性要求。

5 实现中蒙畜产品跨境物流协同运作的相关建议

构建中蒙跨境物流协同服务体系,要从中蒙物流网络系统的建设与合作、中蒙双语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的开发这两个方面着手,才能保证中蒙畜产品跨境物流的协同运作,同时要积极鼓励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积极参与跨境物流的合作,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落实该物流协同服务体系的构建:

5.1 整合现有资源,完善跨境物流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

对现有物流资源进行分析与整合,建立一个以二连浩特口岸物流为主通道、其他口岸物流为辅通道的铁路、公路、航空“三式一体”的中蒙跨境物流网络,将现有的国内仓库、物流园区、配送中心、中转站及海外仓等资源进行规划整合,以中蒙边境的各个口岸为连接点,建立畅通的跨境物流网络,并完善物流网络节点中的设施设备建设。若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模式,应通过中蒙跨境物流网络平台尽可能实现一站式的物流服务。

对于中蒙跨境物流系统的网络建设,应由政府进行系统规划并给予推动和扶持,推动两国物流服务商在各个不同地区之间的协作,不仅应加强跨境物流政策方面的支持,还应强化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同时,应积极引导跨境物流企业向专业化、产业化、集约化转型,采取宣传和鼓励措施,积极引导第三方物流企业进入跨境物流网络的物流园区,尽可能实现一站式的跨境物流服务。

5.2 开发中蒙双语协同运作物流信息系统平台

进行中蒙双语协同运作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的开发与建设,是实现中蒙跨境物流信息互通共享的必要条件。在“互联网+”的信息化时代,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现代化物流信息技术,不仅可实现国内物流业务的多方主体间的信息共享和快速传递,同样可实现中蒙跨境物流信息共享和互通,为中蒙跨境物流业务各方主体间的协调运作提供有效保障。

中蒙双语协同运作的物流信息系统,应具有中蒙双语的信息编辑和自动转换、中蒙双语的物流信息查询、运单(订单)的标准化编制等功能,各方主体通过各自的端口登陆平台系统,便可执行相应的操作和信息处理。国内物流与境外物流信息的转换,可通过唯一的业务单号进行衔接,通过信息共享的平台系统实现同一业务单号的中文和蒙文的信息查询。在中蒙物流交接过程中,需要精通蒙汉双语的物流人员进行业务核对及操作,防止发生运单与货物的不一致。应用中蒙双语跨境物流协同的信息系统,通过制定统一的物流标准和技术,可以实现中蒙跨境物流信息的实时查询、跟踪及物流自动化操作,将大大提高跨境物流的运作效率。

5.3 建立中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战略合作

目前,在我国缺少能够提供一站式跨境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情况下,为实现中蒙跨境物流的协同运作,应鼓励国内发展较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境外有能力的物流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建立跨境物流企业战略联盟,共同建设跨境物流服务体系,积极参与制定统一的物流运作流程和规范,利用多方资源来简化运作流程、提高物流效率、缩短运作周期。

为改善中蒙跨境物流的发展现状,政府也应出台相关的物流政策,如规范跨境物流的操作流程,简化报关、报检、通关等程序[2],以减少跨境物流的运作环节,促使中蒙跨境物流的无缝对接,来降低跨境物流的运作难度,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积极开发和拓展跨境物流服务,促进中蒙跨境物流的快速发展。

5.4 统一物流设备及包装标准

实现中蒙跨境物流的无缝衔接,要求物流设备及货物包装单元的标准必须是一致的,只有这样,才能在中转交接时避免转换物流工具和设备、转换包装形态等不必要的操作环节。所以,在跨境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中蒙双方必须遵循统一的物流标准,包括物流设备(如车辆、集装箱、集装件、托盘等)和物流信息的标准。为与物流设备和物流信息的标准相对应,要求商品包装的尺寸和规格也要有相应固定的标准。而对于农畜产品来讲,其包装标准化本身就是一个难题,没有绝对精准的包装,而只能通过近似的方式实施包装,因此在制定包装规格标准的同时,还要制定误差标准及包装材料标准。中蒙跨境物流的这些标准,可参照国际物流操作中的相关标准来制定。

6 总结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推动中蒙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逐步扩大,畜产品贸易是中蒙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贸易量的不断增加,对跨境物流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中蒙跨境物流的发展相对滞后,已成为中蒙两国之间经贸合作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本文以中蒙边境口岸为中心,积极推进跨境物流网络化信息联通建设,开发中蒙双语物流信息系统的协作网络平台,构建一个适应中蒙畜产品贸易合作的跨境物流协同服务体系,提高跨境物流的运作效率并降低物流成本,并从跨境物流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中蒙双语协同运作物流信息系统平台开发、中蒙第三方物流的战略合作和跨境物流标准化四个角度阐述了跨境物流网络化协同服务体系构建的具体实施建议。构建中蒙跨境物流网络化协同服务体系是实现中蒙俄经贸合作互联互通的必要条件,将对中蒙俄经济贸易合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中蒙畜产品跨境物流网络化协同服务体系构建中,中蒙物流信息系统双语的衔接和转换、跨境物流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两国第三方物流战略合作的模式及利益分配等,仍是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中蒙畜产品蒙古国
2022年上半年蒙古国煤炭产量同比下降45%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控制措施
论养殖业“减抗”背景下无抗替代品与畜产品安全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蒙古国消费者购买畜产品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蒙古国草原上的“青啤绿”
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访问陕西
蒙古国任命新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