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文化体验在移动终端中的商业模式分析

2019-07-24孟沛赵翊翔张梦远周春雨

艺术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数字城市移动终端商业模式

孟沛 赵翊翔 张梦远 周春雨

摘 要:在交互技术、体验设计以及互联共享如此发达的今天,完全可以突破传统城市文化传播的藩篱,利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渠道开发出更加符合时代特色及群众需求的城市文化体验商业模式。本文在分析数字时代城市文化消费特点的基础上,对现今传播力度最大的媒体终端应用进行调研,大致分析总结了3种城市数字文化体验的基本模式,其中不乏文化气息浓郁的优秀设计,这些模式中的交互体验方式各有特色,但总体来说目前移动终端的数字文化交互还处于前期的实践和探索阶段,期望本文能够给更多的城市数字商业文化体验建设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数字城市;文化体验;移动终端;商业模式

数字化城市[1]的构建日前已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在信息时代与传统城市发展并行、交叉、融合。数字技术的进步使得数字城市已不再是纸上谈兵,未来的城市生活模式也将因数字城市的逐步兴起而发生重大的变革。因此,如何合理利用新技术,通过合理的开发与设计为未来的数字化城市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也是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1 城市文化消费在信息时代转型的相关因素

信息时代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转变,如今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各类移动终端获取城市信息资源。于是,许多商家都在通过各类相关网络平台及终端应用的开发抓住这一跨时代的消费转型期。在这一转型大潮的推动下,谁能抓住满足消费需求的先机,谁就是未来的商业赢家。那么对于城市文化消费而言,这一转型的相关因素又有哪些呢?笔者总结如下:

1.1 城市资源的网络共享最大化

若想真正做到城市数字化消费,不是简单的一个部门能够做到的事情,需要整合并统一城市的各类商业资源。而整合商业资源的前提则是最大化的城市资源网络共享。这是一个庞大的资源体系,相当于将原来传统的城市资源数字化后整个转移至网络平台,并且在网络平台中使用户得到最大化的资源共享,这是数字城市商业消费的基础。在信息时代,谁的数字资源整合速度快,谁就更容易掌握信息化商业的先机。

1.2 相关平台开发与多平台合作

目前,各类城市的辅助商业平台都在逐步建立,如城市旅游及其相关的住宿、机票、景点电子门票等辅助业务,城市基础服务,如水、电、煤、气的网络缴费,话费充值等各类生活基础消费服务,电子银行、电子金融、电子理财等金融服务,诸如此类的平台开发都在日渐成熟。在这些城市消费平台的开发中,不同职能的平台并不是单一的存在,而是各平台资源的整合与相互合作,如城市基础服务等业务与数字金融服务平台的合作,城市旅游与相关住宿、机票等的一条龙式服务,它们都不是单一的职能服务,而是多种数字服务的整合。

1.3 终端服务与实体服务的全面接轨

数字城市消费服务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城市数字化后移至移动网络,在这一转型的过程中,移动终端的服务最终还是需要与传统城市的实体服务完美结合,才能实现其商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许多优秀的IT服务商均是那些能在线上线下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企业,未来的城市数字化服务与实体服务将不分彼此、完美融合,从而保证为城市商业提供更高效和便捷的服务。未来城市数字化、一体化的衣食住行建设,将是城市建设的重点。

2 移动终端中的城市文化体验商业模式分析

城市文化形象的树立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与每个人的个人体验也有关系,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想要建立一个独具特色的良好的文化体验商业模式,就不能再拘泥于城市的基础建设,文化的体验随着数字媒体终端应用的发展,已经可以以一种更为生动的方式进行更为深远的传播,[2]不单单是走进城市的人,那些没有走入城市或即将走进城市的人亦可以通过这种更为便捷的体验方式了解城市文化。城市本身能够容纳的人数是有限的,但是通过各种远程的数字技术却可以将城市的文化传播到全世界。这对于一个城市未来的商业发展来说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数字城市文化体验基本模式的建设,在城市的数字化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以下是笔者经过调研提出的3个移动终端中的基本构建模式,供大家参考。

2.1 动态文化地图搭建

近几年,很多城市的各种文化景点都会有一些手绘地图销售,古朴的纸张配合手绘特色的地图,非常有特色。如果将其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将城市的文化元素加以提炼贯穿其中,各类文化景点在地图中提供有效的进入链接,点击后可以进入单独的虚拟景点展示,如特色小吃、特色街区、特色景点、特色住宿、特色风俗活动等都可以作为专题放入动态地圖中的相应地理位置,相关的具体信息和联系方式都可以罗列其中,从而让使用者在应用的过程中一目了然,既了解了城市文化概况,又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深入的了解,完美发挥移动应用的便捷性。图1所示北京大栅栏街区全景应用的开发设计就是此种动态文化地图有效的尝试,在此应用中将临近北京天安门、前门,占地1.5平方千米的方形街区以传统的中国街道为基盘延展开来。视角从俯瞰街区全景,到观察每家每户的房屋形状,变换自由。通过接触屏幕二根手指的方向转动,更可随意变换地图角度。地图上显示各类商铺、景点信息。除此之外,以杨梅竹斜街,大栅栏西街,樱桃胡同为路线,点击即可切换到街道模拟游览模式,虚拟体验街道特色。通过手指操作控制前进、后退、转弯。同时,街道旁的商铺、历史古建等信息也会随着行走而自动时时更新。点击地图上的图例或是街道游览模式中的招牌,会显示相关详细信息。这样的应用集文化、地图功能以及交互体验于一体,更加生动便捷地展示了城市文化特色,并且将城市相关商业如住宿、商铺、旅游等信息完美融合,不失为城市数字文化体验的一次深入的尝试。

2.2 民俗特色交互体验

每个城市均有其不同的民俗特色,这也是与其他城市相区别的吸引受众最有力的资本。但是民俗文化目前在网络中的传播形式目前大部分还是以文字叙述、图片展示、视频播放以及用户评论等为主,内容虽然不少,但是显得非常凌乱,需要浏览者主动到各个网络端点去寻找相关的信息,很少见到较为系统全面的文化体验类的应用。因此,若以此为出发点,建立一套系统的城市民俗文化体验应用,使受众足不出户就能够系统全面地了解相应城市的文化特色、风俗习惯,甚至在网端就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交互体验以及与当地群众联系交流,这不单单是对城市数字文化体验的一种开发,并且还以此为媒介积累了更加广泛、深远的潜在城市消费者,通过网端进行文化体验的人很有可能是未来实际进入城市学习、游览、工作的潜在群体。图2为老北京的七十二行及其民俗应用截图,此应用通过民俗风味浓郁的插画以及版面设计为受众展现了北京的地道民俗,但是群众的参与度相应来说还不是很高,在文化体验上,形式还是局限于单一的内容展示,互动性不强,难免会让人觉得有些枯燥,在这方面还可以进行一些更深层次的挖掘。

2.3 城市文化主题应用

除了民俗文化之外,城市中的衣、食、住、行等也都是大眾文化的体现,每个人的喜好和品位都不尽相同。那么,是不是可以针对不同的城市文化以及相应群体的共同喜好,配合动态地图或者详细的基本信息等建立一套关于城市的系列主题应用呢?如以“吃”为题材,就可以延伸出方方面面的主题,可以从当地饮食习惯、特色小店、经典菜系的文化起源、本地吃货偏好、外来吃货方略等入手,再配合更为直观的虚拟地图及各类联系信息等就可以完成一系列非常全面的城市吃文化主题应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各个不同文化的应用配合起来就是一部性格突出的数字化城市百科全书了。图3为上海设计生活应用的截图,其中罗列了上海最不能错过的100个设计风尚之地,包括设计师品牌店、酒店、餐饮、时尚综合体等,为受众在上海的居住、旅行提供独家的时尚消费导览,可谓是设计主题类的特色应用,极好地彰显了上海城市的文化品位。

以上3种模式为笔者在媒体终端城市数字文化传播的调研中总结和分析的结果,目前媒体终端相应的文化应用不乏优秀的设计,但是目前还不是很丰富,交互体验的方式大部分处于虚拟展示和远端交流的阶段,而且其中的共同点也不难发现:那就是数字文化传播中各类媒体相交叉、相融合的技术已经被纳入了各个应用设计当中,这也是数字技术时代的媒体应用特色,相信在今后的应用开发中,还可以做得更加生动、丰富、深入和精致,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城市未来的商业模式开发。

3 结语

互联网及各类交互式媒体终端的出现拉近了传统印象中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相隔遥远的人瞬间可以感觉近在咫尺,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城市的文化特色及各类本土商品。这无疑为每一个想要了解外面世界的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今的城市发展已经不再是传统城市那样的单线式发展,而是集各类数字媒体技术于一体的融合式、多层次、全方位、交互式的网状发展,其受众范围比较分析示意图相对来说将变得更为广泛,媒体技术的魅力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中将得到更充分的展现。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通过数字媒介更好地传播和树立本土城市文化形象,如何提供更有效的商业模式使受众更好地体验民俗民艺,则是数字化城市未来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亦是未来数字化城市建设的必然。

参考文献:

[1] 数字化城市[D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6h6st_16ywt0mDv3tK0dsCcmBRgYAyU21mEUmvSKVgPlczg0guZkDvsCJIIz-T57.

[2] 数字化城市公共艺术媒材与空间探寻[J].装饰,2010(11).

作者简介:孟沛(1979—),女,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讲师,研究方向:新媒体设计,产品设计,交互体验设计。

猜你喜欢

数字城市移动终端商业模式
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关注科技、环保创新应对商业模式之变
手机APP在学生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刍议数字化城市建设中基础测绘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