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COPD患者急性期P物质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9-07-24刘春玲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稳定期急性期血浆

王 欣 刘春玲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极为常见的一种,主要特征为持续性的气流受限,病情一般呈现进行性加重,后期可以进展为肺心病或呼吸衰竭。该病发病率较高,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COPD患者超过4300万人,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高达8.2%[1]。由于该病的不完全可逆性,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P物质(SP)是近些年来发现的可参与神经性炎症反应的神经肽类物质之一,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后释放的P物质可以引起该区域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外渗、气道平滑肌收缩等[2],可能与COPD的发作,咳嗽、咳痰、喘息等存在关系。为此,本研究通过检测COPD患者急性期和稳定期,以及正常老年人血浆中P物质水平,以及患者BODE评分等,揭示P物质水平同COPD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接受诊疗的COPD老年患者,其中CPOD急性期42例,稳定期35例,同期选取体检中心3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之一。全部入组成员男性72例,女性35例,年龄65~82岁,平均(72.51±4.32)岁。将COPD急性期患者纳入A组,COPD稳定期患者纳入B组,健康老年人纳入C组。其中,A组患者男性30例,女性12例,年龄65~80岁,平均(71.14±5.53)岁;B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10例,年龄66~81岁,平均(72.58±4.41)岁;C组健康老年人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65~82岁,平均(72.49±3.76)岁。三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进一步分组对照。其中,所有COPD患者均符合2014年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病防治指南(GOLD)中的COPD诊断标准,A组为喘息加剧、咳痰增多、伴有进行性呼吸困难,符合胸部影像学检查、心电图、肺功能检查;B组为COPD好转出院1个月后病情稳定者,喘息、咳痰、气促、咳嗽、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轻微、胸部影像学检查、心电图、肺功能检查改善持续2个月以上;C组健康老年人,经询问病史、一般体格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肺通气功能测定正常,排除近2个月内有呼吸系统疾病病史者。所有入组研究对象患者意识及神志清楚,一般情况良好,于抽血前24h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无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器质性病变、无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无恶性肿瘤、无其他的气管支气管疾病、无可能导致P物质升高的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等病症。本次研究已向患者及家属做了详细说明,均已签署患者知情协议。

1.2 方法

1.2.1 血浆P物质测定:受试人员晨起空腹,采用静脉取血方式抽取3ml静脉血,置于普通离心管中,室温静置2h后在离心机中以1000r/min离心20min,取上层清液-70℃保存,采用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P物质浓度,其中ELISA试剂盒由德国IBL公司生产,操作严格按照说明进行。

1.2.2 BODE指数评分计算:室温下测量入组成员身高(m)、体重(kg),根据公式BMI=体重/身高的平方(kg/m2),得出BMI评分,其中BMI≤21kg/m2为1分,BMI>21kg/m2为0分;测定入组人员第1s用力呼气容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指标取静坐状态下3次最佳值,FEV1%pred≤35%为3分;36%≤FEV1%pred<50%为2分;50%≤FEV1%pred<65%为1分,FEV1%pred≥65为0分。采用改良后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制定的呼吸困难量表(MMRC)对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进行评分,4级:穿脱衣服会有气喘、憋闷症状,严重者不能离开住所,为4分;3级:平地步行短距离后就需要停下休息,为3分;2级:平地走路需要停下休息,步行速度慢于同龄人,为2分;1级:快走或是上坡时会有憋闷、喘气,为1分;0级:不做剧烈运动,就没有明显憋闷和气喘,为0分。按照美国胸科协会(ATS)制订的6min步行指南对患者进行步行试验,记录规定时间内的步行距离,6MWT<150m,为3分;150m≤6MWT<250m,为2分;250m≤6MWT<350m,6MWT≥350m,为0分。最后根据BODE指数评分标准,相加以上4项得分计算BODE分值。

2.结果

2.1 三组患者血浆P物质水平 三组P物质浓度经LSD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三组存在显著差异(F=15.164,P<0.001),其中,A组和B组(F=17.458,P<0.001),A组和C组(F=23.326,P<0.001),B组和C组(F=8.447,P<0.001)差异均存在显著性,见表1。

表1 三组血浆P物质浓度比较

2.2 P物质水平同BODE指数分值相关性 对AB两组患者的BODE进行评分显示,A组患者BODE指数平均为9.02±2.58,B组患者为6.38±2.36,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t=4.646,P<0.001)。且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AB两组患者血浆P物质浓度存在正相关关系(rA=0.62,rB=0.57,P<0.05)。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凸显,我国老年人比例逐年增加,COPD作为一种40岁以上人口的多发病,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COPD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能够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的因素均可导致COPD发生[3]。其中,慢性支气管炎症除来自外在的感染,还包括神经源性炎症。P物质是一种非胆碱能兴奋性神经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属于速激肽族,广泛分布于心、脑、消化道等组织中。P物质在肺部主要分布于气道上皮、气道平滑肌、黏膜下腺体等部分,当其能够选择性的与NK1受体结合,激活嗜酸细胞、刺激肥大细胞趋化、促进平滑肌收缩、增加黏液分泌、扩张局部血管、增加血管渗出,进而导致神经源性炎症的发生;此外,炎症细胞本身也可以分泌P物质从而进一步加强炎症反应[4],导致COPD呈进行性发展。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COPD患者血浆P物质水平要显著高于正常人,与肺功能FEV1/FVC存在负相关性[5]。本研究显示,COPD急性期和稳定期的老年患者血浆中的P物质水平相较于正常老年人确实存在明显升高的情况(P<0.05),并且进一步研究显示,老年患者急性期的P物质水平要明显高于稳定期(P<0.05)。但有学者研究指出,P物质水平在COPD急性期水平存在明显下降的情况[6],笔者认为这可能与长期的炎症刺激导致神经末梢P物质耗竭有关。此外,通过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COPD急性期和稳定期老年患者血浆P物质水平均与BODE指数存在正相关性(P<0.05),BODE是2004年提出的用于预测COPD病情及预后的多维分级系统,目前广泛用于临床评价COPD患者病情及预后[7],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检测老年患者血浆P物质水平来对患者病情及预后做初步推断,调整治疗方案,这对于简化诊断过程,提高准确性十分有益。

综上所述,P物质水平同老年COPD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临床可以通过监测患者P物质水平,对病情做初步判断,也可以据此对治疗方案进行适当调整,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稳定期急性期血浆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肺康复护理应用在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中的效果及价值研究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308nm准分子光联合皮肤屏障修复剂治疗稳定期面部白癜风的疗效评价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