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探析①

2019-07-23杨柳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5期
关键词:中心习近平群众

杨柳

[摘           要]  以概述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础为切入点,分析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容,解读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

[关    键   词]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本思想;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4-0010-02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若想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地位,则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十九大会议中,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上升到理论高度,并将其写入党章,这是新时期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新篇章,彰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中国梦的实现开辟全新路径,提供了必要的思想指导。对此,本文对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予以重点研究。

一、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古代“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逻辑,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民本思想”在政治统治中扮演重要角色,要求君主以民众为稳定国家的基础,做到“施惠于民”。“民本思想”萌芽于西周,春秋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荀子、孟子等思想家均是“民本思想”的代表人物。其中,孟子提出“民貴君轻”的政治主张一度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与认同。明清之际,张居正、万斯达等人更是向君主提出重视百姓的主张。由此可见,在中国社会发展变迁中,“民本思想”始终植根于中华民族土壤,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

群众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形成的基础,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有机组成体,在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可通过社会实践的形式创造巨大财富,体现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个方面。与此同时,人民群众掌握社会变革的动向,通过自身创造潜能的发挥可以达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目的。此外,社会变革、经济发展、政治转型的成果要由人民群众享受,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确保大多数人民群众受益,如果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则出现政治动荡、社会不安的局面,最终会被时代淘汰。

(三)党历代领导人的人民思想

我党历代领导人的人民思想主要包括毛泽东“人民主体”思想、邓小平“富民”思想、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胡锦涛“以人为本”思想。(1)毛泽东“人民主体”思想强调在发展进程中坚持“群众路线”,承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以人民群众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2)邓小平“富民”思想以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为主要目标,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时期完成特定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各项政策的生成与实施需要顾及人民群众的意见,并将获得大多数人民群众满意为政策实施的依据。(3)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对人民思想高度概括我党的根本宗旨、先进性,以大多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方可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认可。(4)胡锦涛“以人为本”思想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整体目标,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党的历代领导人的人民思想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涵

(一)根本立场——发展为了人民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根本立场是“发展为了人民”。我党自成立之初就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题,以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己任,致力于发展令人民群众满意的事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是牢固坚持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导向努力奋斗。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要切实有效地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问题,重点处理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带领全体人民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做好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一系列工作,于实践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神。在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中,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我国进入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在满足人民群众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要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文化环境等方面入手,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方法论——发展依靠人民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方法论是“发展依靠人民”。方法论属于哲学范畴体系,主要是指解决某个问题时所应用的方法理论、手段途径等。“发展依靠人民”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方法论,可以看出:人民群众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是群众史观彰显的重要形式,肯定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要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我党在世界之林屹立不倒的基础。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能力,借助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凝聚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习总书记在历史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号召全体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到人民群众实际中,与人民群众保持紧密联系,落实“群众路线”,在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政策方针,并借助宣传、教育等手段渗透思想理念,进而引导人民群众将方针政策转化为具体行动。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强调,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环境氛围,将其贯穿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打造透明宽松、良好和谐的市场环境,优化市场资源配置结构,并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放在首位,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价值观——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价值观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成果分配上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惠民”,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彰显“共享发展”理念,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取向,更是我党服务宗旨的集中呈现,充分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具体来说,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价值观内涵呈现在以下几个层面:(1)覆盖面层面,“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的“人民”是一个全方位的覆蓋概念,包括当代人的同时,还包括子孙后代,这就说明改革发展的成果要求全体人民群众及子孙后代共享。(2)内容层面,发展成果包括多个项目,即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尊重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权利,为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3)实现途径层面,若想确保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则需要借助共建的形成,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每一名人民群众参与其中,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良性共建局面,只有这样才可以推动人民获得感的强化。

(四)检验论——发展效果由人民说了算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检验论是“发展效果由人民说了算”,即由人民群众评判我党的执政水平与执政成效。现阶段,我们关于社会发展的衡量尺度以经济和人的物质生活领域为主,侧重于经济产值变化、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高低等,虽然可以衡量一段时期内改革发展成果,但是存在片面、表面的不足之处。由此可见,若想真正检验发展成效则需要由人民群众检验,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衡量我党执政成效、经济社会发展效果的关键性指标。

对此,我党要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正确妥善处理人民群众与党员、党员干部间的关系,强化人民群众对我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确保我党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爱戴,达到凝聚人心的目的。但是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刻分析当前党内现象,对党内脱离群众的情况要积极改进,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始终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提高人民群众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三、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推动社会主义理论发展

“十九大”报告中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做出明确说明,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分析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方法之一。由此可见,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补充与完善,为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以此为指导思想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彰显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二)夯实我党的执政基础地位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与我党服务宗旨相承接,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之上。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类矛盾都可以有效缓解,关键在于我党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突出首要位置上,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都心系百姓,胸怀为人民造福的真挚情感,紧密联系人民群众,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群众路线”。只有办好事、办实事的执政党才可以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各项事业的建设、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戴,这对我党执政基础地位的夯实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遵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重要表现,具有强烈的“人民”色彩,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突出位置,是我国社会主义初阶段国情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田雨萌,阴燕云.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论析:基于经济发展的视角[J].经济研究导刊,2018(30):176,180.

[2]张燕萍.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政治观的思想渊源探析[J].法制博览,2018(27):245.

[3]孙寅生.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最新理论成果:关于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思考[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3):5-9.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中心习近平群众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先定中心后搭配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标题党
站在世界中心感受 Thinkpad T400s
The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