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立德树人”视角下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探析

2019-07-23张英慧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5期
关键词:德育课树人立德

张英慧

[摘           要]  中职德育课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任务,针对目前德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内容及学业评价方式上对传统德育课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打造高效中职德育课堂,充分发挥德育课的价值引领功能,培养德才兼备的中等职业人才。

[关    键   词]  立德树人;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4-0178-02

党的十九大强调我国教育要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命题,是聚焦學生健康成才成长,以德为先,培养塑造德才兼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中职学校德育主渠道的德育课自当肩负起这一育人重担,对传统德育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打造生动高效的课堂,引导学生学做事先做人,提升中职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实现中职德育课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一、“立德树人”视角下中职德育课改革的必要性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指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1]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具备高尚道德水平的高素质中等职业人才。中职生不仅应该学习专业技术、职业技能,更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中职德育课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目前在中职学校里,作为学校德育主渠道的德育课教学一直以来也在进行着教学改革,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却还是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师教学观念较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限制,许多德育课教师的教学理念很难彻底转变,日常教学依然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方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学方法单一,基本是教师的“一言堂”,对学生以说教为主。这种授课方式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教育作用,学生一到德育课往往就会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德育课的教学目标很难真正达成。

(二)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偏离学生生活

中职德育课程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程,它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尤其要时刻关注形势的发展和不断调整变化的党和国家的一些政治、经济政策。近年来,中职德育教材进行了不断更新设计,中职德育课的教材富含职业、生活和时政等素材,但受出版周期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及时反映这些变化,教材内容相对滞后,与现实脱节。目前中职德育课程都是按照国家课程大纲统一安排,其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强,普适性高,但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中职学生。

(三)实践性教学活动少,课堂缺乏延展性

德育的关键在内化,内化为学生情感生成与习惯养成。中职德育课的知识理论性很强,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多,学生被动接受,缺少可以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的学习随即结束,简单抄写记忆课后作业并不能进一步延续教学效果,学生缺乏可以继续学习探究和应用的实践活动。只是被动接受、学习这些知识原理而不与实际相结合,知识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和运用,更难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四)德育课考核评价体系过于笼统,不合理

传统中职德育课的考核评价方式主要通过考试进行,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理论的记忆理解,但是实际应用的效果如何,是否能够真正入心入脑,却很难通过简单的一纸试卷进行考量。虽然也有一些加入过程化评价内容的尝试,但是总体的评价标准简单有限,评价主体单一,教师主观性强,评价结果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尤其是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不全面不真实的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立德树人”视角下中职德育课改革的路径

(一)转变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中职德育课教学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实际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实际入手挖掘素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教师要积极学习优秀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德育教学观,变革以教师为中心的德育课教学模式,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合作能力生成教学等,增强师生、生生互动,学生主动、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时效性,实现立德树人。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就可以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职场求职、面试、工作场景,学生分角色参与其中,表演既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创新表扬欲望,又能在模拟真实的场景中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做到知行合一。

(二)与时俱进,优化德育教学内容

秉承中职德育课的“三贴近”原则,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学专业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整合,不仅局限于教材本身,更可以收集筛选来自学生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中的素材,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案例作为补充,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理解生活,帮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理解和运用课本知识,把立德树人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具体实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同时由于德育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时效性,德育课教师要养成敏锐的时政眼光,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时事热点事件中找到教学内容的切入点和渗透点,提升课堂教学的时代性、时效性。如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部分教学内容就需要进行调整,经济政治与社会中的社会主要矛盾、我国的奋斗目标、人民的地位与作用、民族团结等描述,要根据十九大最新会议精神进行调整或更改。

(三)利用实践体验活动实现德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立德树人”一方面要有课程教育的支撑,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3]德育课不应是一种静态的学习,而应是帮助学生在知识理论学习基础上生成认知,并内化于心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的动态课堂。社会是个大课堂,中职德育课程不应仅局限于课堂教育,应当引领学生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如社区志愿活动、实地考察、专题访谈以及各种职场体验活动等,把實践体验作为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桥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践行道德、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在实践体验中不断矫正自己、完善自己。

比如,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一系列走进社会、走入职场的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采访身边各行各业的职业人,了解不同职业的职责、标准等,通过亲身实践去感受不同职业,形成对职业的认识,初步培养职业素养。

(四)完善德育课学业评价制度,科学全面评价学生

美国课程理论家斯塔弗比尔姆指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进步。”中职德育课的评价制度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个性差异中关注学生的发展价值及发展的质量,对中职德育课考核评价的方式精心设计,利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书面测试与社会实践活动考核相结合、自我评价、同学评价、任课教师评价和班主任评价等形式,建立动态化、多维度的评价指标,加强评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特长和潜能,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

例如,将学生的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侧重于对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任务参与完成情况、平日阶段性测验情况等;结果性评价则既可以是一般的期末考试(卷面考试),也可以根据所学课程设计的活动体验式课题研究。比如经济政治与社会期末考核时,设计社会调查课题——本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学生分组完成提交调查报告,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就内容进行现场答辩。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考核学生对这门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要考核学生是否具有对这门课程自我再学习的能力,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可以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结语

中职德育课教学要结合国家社会的发展实际情况,坚持“三贴近”的原则,真正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在生活中教育、在活动中教育,积极探索有效方法,打造更为生动有效的德育课教学,做到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统领作用,培养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合格职业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2]孙长锋.中职校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2015(7):50-51.

[3]李洪雄.“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机制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10):105-106.

编辑 李 静

猜你喜欢

德育课树人立德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利用PBL教学模式完成初中数学教学立德树人的德育使命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基于立德树人的办学思想凝练——以“启思明德,悟理达行”为例
新时期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途径探索
Gwendolyn Brook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评价方式探究
浅谈微课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