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微课在中职汽修专业中的设计与应用

2019-07-23武剑飞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5期
关键词:大灯笔者微课

武剑飞

[摘           要]  微课作为现代职业教育重要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领域的教学。分析微课在设计和应用中存在的误区,并以“汽车智能大灯的检测与调教”为例,阐述微课在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的总体设计思路和应用策略以及在实践教学中取得的成效。

[关    键   词]  微课;职业教育;汽修;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4-0152-02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信息化教学已然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微课作为信息化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和线上学习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职业教育各学科领域的教学。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课程往往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相对较高,课堂教学不仅需要组织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需要安排足够的实操训练时间,这就使课堂教学时间显得非常紧凑。加上学生个体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教学设备条件限制等因素,一定程度制约着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在“汽车智能大灯的检测与调教”这一操作流程相对较复杂、教学设备数量有限的学习任务中,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以微课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使学生高效利用课下时间学习成为可能,并结合微课内容精炼、趣味性强、便于随时随地反复观看等特点,在不同教学环节中充分发挥其作用,显著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微课设计和应用中存在的误区

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微课已经成为很多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但是笔者通过学习、研究发现,很多教师在设计和应用微课时,往往会走入误区,导致不仅无法有效发挥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甚至影响了教学质量。

(一)微课变成体现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噱头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微课作为现代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固然有着诸多优点,但其显然并非唯一的教学手段,在具体教学中也不一定是最好的手段。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选用教学方法时,应综合考虑学习任务目标、任务难度、学情特点和教学条件等因素,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授课,不应将微课变成体现教学水平高的噱头,为了展示在教学中运用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而使用微课。如对较浅显的认知性知识,以教师讲授就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使用微课显然会有“杀鸡用牛刀”之嫌;而对于大部分难度较小的操作技能知识,安排学生上台演示,配合学生互评和教师指导就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策略。

(二)过分夸大微课的作用,忽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研究微课的实践应用过程中,笔者通过参加说课比赛、观摩公开课等教研活动发现,部分教师在运用微课时过分夸大微课的作用,主观上把学生设定为能动性极强,看了微课就能学会知识、提高技能的高效学习者。同时,忽略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感觉只要在课堂上播放微课,教师就变成可有可无的人。而笔者通过经验总结认为,微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要发挥其价值与作用,需要教师系统地分析学习任务、学情和教学条件等因素,进而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在此过程中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而绝非上课播放视频这么简单。例如,在课前组织学生学习微课视频时,应考虑如何验证学生的预习效果,如何确保学生达成预习目标;在课中运用微课时,如何获得准确的教学效果反馈;课后安排学生复习时,如何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等。

(三)注重微课制作技术,缺乏针对系统化工作思维的设计

在国家大力倡导在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背景下,各类微课设计评比、信息化教学设计评比对微课的呈现效果、美观性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这使很多教师忽略了微课设计的初衷,而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微课拍摄、剪辑等技术层面上,虽然最终获得了画面精美的作品,却实质上只是将书本上的文字、图片内容变成可视化的动畫,对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不明显。而笔者认为,在进行微课设计时,应注重对微课中细分知识点、技能点的梳理,特别是像汽修专业中以传授某一完整操作流程为主的微课,更应注重从系统化工作思维角度出发,使学生获得思维能力和方法能力的提升。

三、微课设计的总体思路

笔者在对“汽车智能大灯的检测与调教”这一学习任务进行微课设计时,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客观分析学习任务、学情和教学条件,确定教学策略

“汽车智能大灯的检测与调教”这一学习任务是我校汽修专业戴姆勒“铸星教育”校企合作项目“奔驰班”课程奔驰电气系统模块的学习任务之一。由于该学习任务具有操作流程复杂、细分知识点多、规范性要求高等特点,在笔者之前的教学中,教学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因此,笔者在学习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对学情和教学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奔驰班”以小班模式开展教学,每届24~26人,学生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纪律性强,为手机在晚自习和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提供了保障。(2)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3)已经完成了汽车发动机电气系统、车身电气系统等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汽车电气系统理论基础和检修操作能力。在教学条件方面,学校有2辆奔驰实训教学用车、2台大灯检测仪、8台学生用电脑、1台教学用一体机和学生每人1台智能手机。基于以上分析,笔者确定了以微课为主要教学资源,综合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教学策略。

(二)明确微课的任务目标

在确定以微课为主要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笔者通过教学设计,进一步明确微课在各教学环节中的任务目标。在课前预习阶段,微课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自学汽车智能大灯检测的准备工作等认知性操作内容。在知识探索阶段,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学习微课,探索大灯检测和调教的规范操作流程。在实操训练阶段,微课用以辅助学生强化对关键操作技能点的掌握和形成系统化的工作流程。在课后复习阶段,微课则用以辅助学生对完整工作知识、流程的不断内化。

(三)編写脚本,拍摄剪辑,完善修改

明确微课在各教学环节中的任务目标后,笔者对汽车智能大灯检测与调教的细分知识点、技能点进行了梳理和编排,首先构建拍摄流程、工作情境、画面构图、操作细节等,然后以文字形式编写拍摄脚本。随后,完成拍摄和后期剪辑工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最终获得成品。值得一提的是,在构建拍摄流程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针对系统化工作思维的设计。例如在本微课的拍摄流程中,按照维修手册指引,汽车智能大灯检测的准备工作共有10项:(1)行李箱检查;(2)驻车制动;(3)放置车轮挡块;(4)检查燃油量;(5)校正胎压;(6)记录近光灯光轴偏移值;(7)车辆水平;(8)方向盘回正;(9)车内检查;(10)安装尾气排放管。显然,如果按照这样的顺序操作,学生不仅需要多次进出车辆、绕车行走几周才能完成这些工作,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由于缺乏逻辑性,不便于学生记忆。因此,笔者通过思考,对这10项工作重新进行了排序,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拍摄:(1)车辆水平;(2)方向盘回正;(3)驻车制动;(4)检查燃油量;(5)车内检查;(6)行李箱检查;(7)安装尾气排放管;(8)记录近光灯光轴偏移值;(9)放置车轮挡块;(10)校正胎压。这样,学生只需进入车辆1次、绕车2周,便可完成全部操作,在极大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系统化工作思维。同时,由于在逻辑上便于记忆,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设计多种教学辅助材料

在实践教学中,单纯依靠微课很难支撑整个学习任务的教学。因此,笔者还针对各教学环节的目标,结合微课内容设计了预习测试问卷、留有部分空白的工作流程图、实操工单和作业测试问卷等辅助材料,以辅助教学的有效开展。

四、微课的实践应用

在课前预习阶段,笔者将微课视频和预习任务上传至微信群,安排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利用晚自习学习大灯检测仪的结构、大灯检测准备工作等学习内容,并运用“问卷星APP”发布预习测试问卷。这样,一方面大量节省了批改作业的时间,另一方面通过自动生成的实时数据详尽掌握学生在预习阶段存在的问题,便于教师针对性指导。

在知识探索阶段,笔者首先组织学生反馈在预习阶段遇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结合微课、教学课件中的内容集中解决问题。接着,将学生分为4个学习小组,安排2组学生按照微课的指引进行实车探索,并填写实操工单。另外,2组学生则在一体化学习站内利用维修手册、微课等资源完善汽车智能大灯检测与调教的流程图。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并适时安排小组间学习内容的轮换。

在实操训练阶段,学生根据自身个性化需求,结合微课,针对自己薄弱的操作点、关键技能点和系统化工作流程进行强化训

练。教师则负责指导学生掌握操作细节、技巧,并实时检验学习效果。

在课后复习阶段,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运用微课随时、随地进行复习。教师则通过“问卷星APP”发布作业测试问卷,检验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效。

五、应用成效

在运用微课对近两届“奔驰班”共42名学生的实践教学中,“汽车智能大灯的检测与调教”这一学习任务的教学效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对学生的考核和问卷调查中,课程考核成绩达到“良好”以上的学生人数比例由使用微课前的58.3%提升至88.1%,认为微课有效帮助自己提升了学习效率的学生比例达到85.7%,认为微课有效帮助自己提升了操作技能的学生比例达到92.8%,认为微课有效帮助自己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比例达到97.6%,认为微课有效激发了自己学习兴趣的学生比例达到了83.3%。同时,笔者的本门课程在广州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被评为中职特教组市级优课,在“2017年广州市教研院听课调研活动”中被评为“优秀”等级。“汽车智能大灯的检测与调校”微课在2018年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机械教学研究会微课大赛中被评为“一等奖”。

六、结语

微课作为现代职业教育重要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但不同教师在讲授同一门课程时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同一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的不同教师也有不同的教学策略。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方法能力,因地制宜地运用微课,多实践、多总结,才能在教学中发挥其最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王静,符云鹏,时向东,等.浅析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决策探索(下),2018(12).

[2]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3]苏磊,向小汉.翻转课堂模式在“千斤顶装配图绘制”课例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教学研究,2018(12):45-48.

[4]杨静.微课教学在医学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9(2):67-68.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大灯笔者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汽车翼子板安装位置对前保险杠长亮条与大灯匹配影响的研究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一个电话引起的崩溃
有多少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