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啥考试时,老是“肚子疼”?

2019-07-23潘楷文

世界博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考试身体情绪

潘楷文

“具身认知”不仅是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同样也是艺术家研究的课题。图中实验人员通过用投影的方式,让受试着临摹画作,往往要比“照着画”精度更高。其原因是:“照着画”的过程需要大脑进行认知,记忆,重现等复杂的思考过程。而“投影画”大脑可以省略大部分思考和认知的过程。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每当考试季前,总会有朋友前来咨询自己孩子考试焦虑的问题,请求帮助孩子做考前心理放松,期待孩子能够考个好成绩。之前,我一直以为,考试焦虑是因为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而造成的,因此我会引导学生首先进行情绪发泄,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缓解学习压力,开放自己的心态。并且,我还会建议学生听听音乐,去野外散散步,找自己的朋友倾诉等方式发泄,并认为只有将心理调节好后才能以放松的状态面对考试,从而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直到最近我接触了几个案例,尤其是前段时间遇到小A同学的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考试焦虑,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

一到考试就会“肚子疼”的男孩

小A同学,男,17岁,高三,今年参加高考。小A的父亲去年就找到了我,希望我能跟他儿子“聊一聊”。根据小A父亲的描述,小A之前只要一遇到考试,就会莫名其妙的“肚子疼”,好在肚子疼得不厉害,只是在隐隐作痛,之前到医院检查过,做了所有能做的检查,查不出任何问题,最后医生说可能是心理问题,让他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这位父亲对于医生的解释很不满意,认为是医生水平不够,加之医学检查没有问题,并且儿子肚子疼也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于是就没当回事。等到儿子到了高三,一次又一次的模拟考试让儿子“肚子疼”的问题又来了。而这次不一样的是,儿子的疼痛感明显加强,并且伴随着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和出冷汗的问题,手脚也很冰冷。这些症状已经影响到了孩子正常复习,去医院做检查还是查不出什么问题。

第一次见到小A,他身材瘦高,皮肤偏黑,有一点驼背。小A坐下来时,头部下垂,双腿并得很紧,左手反复地在抠自己的右手大拇指的指甲。他戴着眼镜,目光不敢和我对视,能明显地感觉到他的紧张与刻意逃避,显得很内向。我向小A表明了我的态度:我对他是接纳与包容的,并且我会严格保密小A跟我所说的一切,不会跟他父母亲说,这让小A慢慢放下了对我的防御。开始,我们随意地聊,聊一些小A感兴趣的话题,尽量让小A能主动说,而我就认真做好一位“听众”,并及时回应他,让小A感觉我在用心听他说话。渐渐地,小A的话匣子打开了,开始展现出沟通表达的意愿。

揭开考试“肚子疼”背后的秘密

在建立了基本信任感之后,我们慢慢将聊天内容转移到了学校与学习考试上面。聊着聊着,我开始感觉到自己的腹部有点不舒服,有抽动感。当时,虽然我并不清楚这种腹部的不适感是什么意思,但我的直觉告诉我,这种腹部的不适感不是我的,应该是我感受到了小A的感觉,或者说,这是小A在跟我聊天互动中,逐渐把他的感觉投射给了我,并且我接纳了他。于是我把我肚子不舒服的感觉反馈给了他,他说也有同样的感觉。接下来,我就使用了心理学精神分析流派中最常使用的自由联想技术跟小A对话,我请小A放松自己的身体,感受身体坐在椅子上的感觉,感觉自己双脚踩在地上的感觉,集中注意力去扫描自己的身体。小A跟随着我的引导,慢慢静了下来,进入了状态。当我让他感受自己的腹部时,他说他感受到了自己肚子的不舒服,感觉腹部像被一根钢缆在牵拉,他整个人都在被拽着往前走。我让他慢慢放松,不去刻意回避腹部的不适,并问小A,当感受到腹部这种牵拉感时,他会第一时间想到什么,又想到什么,还想到什么?并告诉小A,不要刻意去修改自己所想到的画面与内容。

小A先是想到了考卷和考场,但我能感受到,考试本身并不是触发他肚子的直接因素。后来他又想到了自己小学时背的书包,还想到了自己喜欢看的漫画书,想到了小学时自己和小伙伴常去的一座废旧仓库。突然,他想到了自己的妈妈,顿时他肚子的疼痛感陡增。我让小A先放松下来,问他看到妈妈什么了。小A说他看见妈妈一张非常凶、很生气的脸,好可怕。我請小A具体说说,看到了怎样的妈妈,就这样,小A内心深处的伤痛被慢慢揭开了。

小A说自己小的时候,父亲因为工作关系,长期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他从4岁起就一直跟着妈妈生活,直到自己上了高中后,爸爸才从外地调回来。妈妈在当地一家国企上班,他小学就读于这家国企的子弟学校。妈妈对小A非常严厉,可以说到了苛刻的地步。他清楚地记得,在他上小学三年级时,当时是6月份,临近期末考试了,小A的妈妈在没跟他商量的情况下就给小A报了当地的一家培训机构办的数学班,小A很不开心,他特别喜欢漫画,想去学画画,于是找妈妈商量,却被妈妈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小A还清楚地记得,妈妈当时跟他说:“学漫画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将来能考上好高中和好大学吗?考不上好大学,就会跟你爸爸一样挣不到钱,无能!”之后,妈妈为了让小A专心学习,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把小A搜集和攒下来的所有漫画书、漫画人物玩偶以及贴画,统统都收掉了。小A放学后回到家里,发现自己的“宝贝”都没了,于是去问妈妈自己的东西去哪儿了。妈妈跟小A说:“你要好好学习,看那些东西干什么?都是些害人的东西!”小A非常生气,要求妈妈归还自己的“宝贝”。这时,妈妈突然暴怒,把小A的“宝贝”从衣柜中拿了出来,当着小A的面,把漫画书全部撕掉,把玩偶小人摔碎,然后把碎片捡起来丢在小A的脸上。说到这里小A失声痛哭起来,他说当时妈妈一边撕他的书,一边对着他哭喊道:“你就不能给妈妈争点气吗?你看看你张阿姨家的孩子,再看看你!养你有什么用?不能让妈妈省心!”

心理学家詹姆斯·吉布森(James J. Gibson)于1979年提出的知觉生态学理论,后来被逐渐完善成如今的“具身认知理论”。其最著名的是“视崖试验”,用图上装置将6个月大的婴儿以及一些小动物放在“悬崖”边上,来测试他们对看到的“深浅”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他认为深度知觉和避免从高处跌落的能力是自动生成的,也就是天生的,并非后天学习到的经验,因为“视觉”会直接给婴儿和小动物带来认知。这种理论也就逐渐演变为“具身认知”,每个人的心理认知是通过他所处的环境,人际关系,重大事件等等所反射出来的。如果说,我们天生已经具备了足够的认知能力,为什么仍会有那么多儿童摔跤呢?他解释说:“这是因为婴儿的深度认知能力比他们的行动技能成熟得早”。

后来,我们聊到,就在和妈妈爆发那次冲突后,那年期末考试的时候,他突然因肠胃炎,肚子疼得厉害,考试也受到了影响。按照惯例,如果考试考不好,回到家肯定要被妈妈狠狠教训的,但这次妈妈带他去医院做检查,陪他挂水,给他烧粥喝,然后喂他,考试的事情也没有再提。爸爸得知他生病的事情后,还专门从外地请假赶回来看他,还悄悄给他带了他最喜欢的动漫小人。谈到这里,我问小A:“感觉肚子疼,对你来说,有重要意义。”小A先是愣了一会儿,慢慢低下头,若有所思。我接着说:“这种被牵拉着的腹痛,像妈妈在拉扯你。”小A流下了眼泪,放声大哭起来,他说听我这么一说,他突然感觉自己好委屈,只有肚子疼的时候,父母才会关心他,尤其是妈妈,才会对他温情些;只要肚子疼,爸爸才会回来,一家人才能团聚;只有肚子疼,考试的结果才不重要,才能让他暂时回避痛苦。我说:“你爱妈妈,也爱爸爸,你希望被爸爸妈妈看见。”小A点点头,低头哭泣着。

具身认知:情绪情感用身体来表达

后来,我跟小A还有过几次咨询,小A考试前肚子疼慢慢得到了缓解。像小A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具身认知”。所谓具身认知,就是你的某种情绪或感受,因为无法在情绪情感层面去表达,就被压抑到了潜意识中,只能通过身体来表达。这个理论最早是由心理学家詹姆斯·吉布森(James J. Gibson)于1979年提出的知觉生态学理论,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后来形成具身认知的思想流派。具身认知和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身心分离论是相对立的。从笛卡尔开始的西方心理科学传统,是将意识和身体分开,并且把意识当做主体,而把身体当做一个纯物质机器来对待,并且会假设意识是独立于身体之外的,是纯粹意识层面的存在。

但是人类的心理过程既有头脑层面的认知过程,还有情绪情感过程和身体感受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最好是在情绪层面去表达,当这个过程的表达受阻时,就可能转而通过身体来表达。这个时候,身体的表达就非常具有象征意义。

韩国有一种很特殊的病症,叫“火病”。火病(韩语:??)又名文化结合症候群(culture-bound syndrome),是一种精神疾病。文化结合症候群在各国都有不同的名称,在韩国被称为火病,在中国,被称为神经衰弱,在印度,这种病被称为Dhat症候群。火病患者因在生活中遭遇苦恼却无处发泄愤怒而出现精神疾病,在社会阶层较低的更年期女性中尤为常见。患者的表现是不断出现头疼、胸闷、焦虑、失眠等身体症状,但去医院做生理检查,又查不出生理原因。这实际上是患者心中有太多的怒火無法表达,患者主要是“50岁左右的韩国女性。由于她们在家中没有话语权,忌惮丈夫在家中的权威,过于抑制自己的感情,才患上这种疾病。”

韩国是一个特别讲家族权力序位的国家,家庭中的男性长辈可以对女性或者其他晚辈肆无忌惮地“攻击”,包括强迫、冷暴力、打压,甚至是辱骂与暴力。而弱势者更容易忍耐,韩国的文化也非常强调服从,即女性服从男性,晚辈服从长辈。患有“火病”的女性,大多是长时间反复被丈夫殴打、被婆家虐待,丈夫常有外遇、酗酒、赌博等恶习。不仅如此,她们还认为这是她们的“宿命”。从精神分析看来,她们心中有很多怒火,可她们不能表达这份情绪,结果这份情绪就转而通过头疼、胸闷、焦虑、失眠等身体症状去表达。情绪情感不能表达,转而通过身体来表达,这就是具身认知的一种表现。

简单的解释就是,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的身体和头脑,并且它们曾经拥有过独特的生活经历,因此我们拥有了现在的心理状态与特有的认知特征。也可以这样理解,我们的身体与心理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和我们在现实世界中的经历,是互为因果的。回到小A的例子,当了解到小A如何长大,尤其是生命历程中经历了哪些关键性事件,也就看到了他如何形成了现在的心理。按照具身认知的理解,一个人的思维过程、身体过程和情绪过程,是互为镜像的,而人的身体,特别是外表行为,是很容易看到的一个“镜像”,所以通过观察和理解小A考试“肚子疼”,可以引出小A压抑的情绪,展现出他真正的内在心理逻辑。

(责编:南名俊岳)

猜你喜欢

考试身体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