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融媒体与传统文化“互惠双赢”
——玉溪日报社新媒体文化传播实践初探

2019-07-23

中国地市报人 2019年5期
关键词:玉溪日报社微信

新媒体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催生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以往安于一隅的地方媒体,新媒体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提升,更是新闻思想的进步创新,这是地方媒体传播的机遇,更是创新的挑战,特别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更是占尽新媒体之“先机”。玉溪日报社以媒体融合发展为先导,建设、管理、维护网络和新媒体平台13个,网络和新媒体矩阵用户数突破100万,各新媒体平台与传统媒体(报纸、网站)围绕玉溪地方文化不断创新传播形式和内容,开设了《玉溪工艺大师》《玉溪味道》《玉溪人的传家手艺》《爱上玉溪》《行行摄摄》《一周新闻漫漫谈》《手绘玉溪》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广为受众所喜爱。

一、找准受众的兴趣点,精心策划、精细制作、精彩纷呈

网络时代信息消费走向个性化,媒体人需要研究分析这些“新鲜”“独特”的喜好,“独具慧眼”找准切入点,从肥沃的地方文化中找到与受众阅读兴趣的最佳结合点。“精心”出“精品”,用工匠精神在新媒体工作中再创辉煌。

从“大而全”向“小而专”转化,从文件式说教走向独辟蹊径、深入人心的“生活味”,“以文化人”“以情动人”“以真感人”。玉溪日报社从玉溪文化中撷取既有关注度又有历史厚重感,更具传播力的民间工艺、饮食文化、旅游风光、地方民俗等内容,以自身深厚的文字功底、拍摄技艺、制作才艺,精心策划制作了《玉溪工艺大师》《玉溪人的传家手艺》《玉溪味道》《爱上玉溪》《行行摄摄》《手绘玉溪》《一周新闻漫漫谈》等栏目。

2016年开设的《玉溪工艺大师》,着眼于民间工艺传承的脉动,专访玉溪市内省级、市级工艺大师、非遗传承人,工艺涉及陶瓷、银饰、铜艺、木雕、石雕、竹编、刺绣等。取材自然、磨炼技艺、数十载坚守,皆发自最本真的属性——承载生活,这是大师的生活,也是他们的人生哲学。玉溪网记者以文、图、视频等多形式,把工艺大师的从艺经历、技艺历史延续、传承困境、新时代发展前景期待一一展现。《玉溪工艺大师》塑造的玉溪民间工艺大师群像,引起全社会对玉溪工艺大师及其创作的关心和呵护。此专题除了在玉溪网开设专栏,同时制作成文、图+视频的微信,通过“在玉溪”“玉溪发布”“玉溪宣传”等微信公众号发布,每一期阅读量都在5000人次以上;至今已刊发了24期,广受读者喜爱。此栏目荣获了2016年云南新闻奖三等奖、云南报业新闻奖(新媒体报道奖)二等奖。

《玉溪味道》是一个专门为玉溪的地方饮食文化而设的专栏。读者随着记者的图文、视频去品味一道道令人垂涎的大菜、小吃,结识那些亲切可爱的美食制作者。玉溪人朝夕相伴的米线、抚仙湖畔的“铜锅鱼”、酸爽鲜辣的戛洒汤锅、清新爽口的“翻花乌鱼片”、声势浩大的“杀年猪”、震撼人心的长街宴、珍稀豪放的易门“野生菌全席”,一种饮食展示一方水土,讴歌一方民情,通过微信的专栏系列报道,受众传阅量上万。

高品质文化图书通过玉溪网的精心制作,在微信上“活”起来。玉溪市委宣传部组织编撰的文化旅游书籍《爱上玉溪》,是了解玉溪、体验玉溪、分享玉溪的伴游精品。玉溪网将此书进行重新编辑,推出系列微信作品《爱上玉溪》,通过新媒体将静止的纸上阅读变为生动的图文手机阅读,集中展示了玉溪风土人情、文化消费、旅游资讯、特色产品,再次传扬玉溪旅游文化的厚重、优雅与闲适。

精品栏目《玉溪人的传家手艺》,走进寻常手艺人家,讲述手艺人如何凭独门绝活养家糊口的百姓故事。新媒体将平凡人家的故事以微信的方式再次传播,增强了影响力。

二、组织文化活动,全媒体创新+包装

以文化活动开创新内容,开辟新栏目,让地方文化在新媒体再“秀”一把。2017年12月6日,由玉溪日报社组织策划,与红河日报社、楚雄日报社联合主办的“行走红河谷”全媒体大型联合采访活动启动。在为时一年的采访活动中,玉溪日报社利用旗下全媒体采访力量,对红河流域的大理、楚雄、玉溪、红河四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旅游文化等进行深度挖掘与宣传,通过新媒体直播、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网站等多种形式,全面报道此次跨地域新闻采访活动。活动通过手机直播获得58048人次点击。一些重点深度稿件,配以精美图片和视频,以微信的传播力度进行推广后,鲜活的红河文化如汤汤红河水激荡人心。

此次四州市媒体跨区域、利用旗下全媒体平台,以融合报道对一条国际性河流进行全方位采访的创新报道模式,在云南省内尚属首次,展现了当下州市级媒体联手合作的远见与实力。该作品先后荣获2016年度云南新闻奖(媒体融合类)二等奖,云南报业新闻奖(全媒体报道)二等奖。

2017年,玉溪市委宣传部组织玉溪日报社与红塔区委宣传部、峨山县委宣传部分别启动了走进高鲁山专题摄影活动。玉溪日报社组织20多名特约摄影师先后8次走进高鲁山进行专题摄影,历时近一年,收集专题摄影作品3000多幅。玉溪网开设同题专栏集中展示从中挑选的120幅精品,并通过三个微信公众平台、玉溪日报新闻客户端、云南通玉溪客户端,充分展示高鲁山秀美神奇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人文历史,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感染力。此举为玉溪市委、市政府打造高鲁山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园营造了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

三、新媒体+读图时代,赏心悦目的慢阅读

读图时代,新媒体充分满足受众的视觉需求。玉溪日报社联合市内业余摄影爱好者,组建了玉溪日报社特约摄影师队伍,成立玉溪图库管理中心,现有签约摄影师60多人,搭建起专业摄影网站行摄玉溪网、专业微信公众号“行摄玉溪”,发挥主流媒体引领作用,组织协调特约摄影师队伍在玉溪市内各地开展摄影采风活动,积极参与和服务玉溪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并通过行摄玉溪网、“行摄玉溪”公众号,精心编写,图文精美、编辑精巧,发布后广受好评,最高一期点击量达20000多人次,成为玉溪摄影文化交流的阵地,对外宣传展示玉溪的一个重要窗口。

玉溪日报社发展至今,现已有40多万张图片资料,为构建图片“大数据”奠定基础。2016年,玉溪日报社与玉溪市档案馆合作开发“玉溪影像档案资料图片库”,融合现有玉溪日报社新闻图片资源和玉溪市档案馆珍藏图片资源,以先进技术为基础搭建安全高效的图片数据库平台,联手构建集资料收集、图片研究、社会共享的一个大型图片资料库。这一跨领域合作的创新性成果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互联网+玉溪影像档案资源收集利用研究”课题还荣获云南省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

玉溪网还充分利用报社美术编辑人才资源,开设了新闻漫画专栏《一周新闻漫漫谈》《手绘玉溪》,创新微信阅读形式。《一周新闻漫漫谈》以漫画“讲”新闻,开门见山、简洁明了。《手绘玉溪》以精美手绘图配散文的形式,展现玉溪各地民俗文化、地方古建筑,使受众在读图中增强对地方文化的了解。通过“玉溪发布”“在玉溪”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深受当地年轻读者追捧。《一周新闻漫漫谈》荣获2017年度云南新闻奖二等奖。

新闻漫画《隔空互动》 赵雪峰/作(萧山日报社)

四、新媒体文化传播需要构建完善的传播体系

地方融媒体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其新媒体需要丰富的内涵提升影响力、点击率、传播力,地方传统文化需要一个契机传承经典,二者的“互惠互利”,正是地方融媒体打响的一张地方“品牌”。为此,地方融媒体要通过构建先进的技术平台,搭建起有效的传播手段,同时通过学习提升采编队伍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技能,提升新媒体传播能力,构建起完善的传播体系,才能真正实现新媒体与传统文化的“互惠双赢”。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大型文化专栏,通过新媒体的快速传播、有效互动,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摇身一变,再一次进入大众的视野,引起大众对它的关注和思考,让传统文化在传播中得到保护与弘扬,而新媒体专栏也在“芸芸”节目中“枝枝独秀”。

新媒体与传统文化的美丽“邂逅”,不仅使我们的文化基因渐渐苏醒,也为新媒体提供足够丰富的精神资源,使新媒体有了厚重和原创的底气,焕发出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玉溪日报社利用旗下新媒体进行的有益尝试,成功将玉溪的地域文化声名远扬,更多的年轻人通过新媒体了解了地方的传统文化,参与到地方文化的传播、传承和保护中来。玉溪日报社通过实践和探索,在新媒体的创新发展中,走出了一条两者融合发展、借势而为之路——新媒体与地方传统文化的“互惠双赢”是可实现的。我们相信,随着立体化传播体系的完善,地方融媒体将会产生更为强大的覆盖力和穿透力,在传播丰富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将有更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猜你喜欢

玉溪日报社微信
潍坊日报社:推进深度融合改革 建设新型主流媒体
玉溪 滇中的清流如玉
2019年de第一场雪
梦幻老君山
献给玉溪师院的歌
微信
微信
微信
本刊新聘特邀顾问陕西日报社社长钟顺虎同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