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救中心档案信息利用开发与实践
——以德州市120急救调度指挥中心为例

2019-07-23郭凌

山东档案 2019年3期
关键词:系统疾病德州市标准化

文·郭凌

急救中心档案是在急救中心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充分发挥档案资源优势,对档案信息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不仅能够为单位决策提供科学合理依据,还能够结合急救中心业务档案记载,在院前急救工作中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了解各类疾病的分布规律,制定院前急救方面的预防对策。因此,加强急救中心档案管理及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对于提升院前急救服务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急救中心档案管理现状

德州市于2007年正式成立120急救调度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负责德州市13个县(市、区)580万人口的院前急救调度任务。此外,还担负着全市院前急救质量监管、专业人员培训、公众急救培训等工作,属于指挥调度型急救中心。所建的急救站依托医疗机构急诊科(室)建立,所有急救设备和急救人员依靠医院配备。由于院前急救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起步较晚,发展相对缓慢,在各个方面包括档案管理都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借鉴。指挥中心成立的12年来,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指挥中心建立了完善的档案组织机构;制定了8项档案管理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制定了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档案分类方案》《保管期限表》等业务规范并坚持实施;建立了综合档案室实现了档案的统一保管利用;建立了专兼职档案工作队伍,并加强对档案人员业务技能的培训工作。指挥中心档案工作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中、从不断摸索到标准化管理的转变,档案整理的规范化水平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德州市档案局的认可。

二、急救中心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德州市120急救调度指挥中心成立十几年来,一方面致力于不断提升全市院前急救管理、服务能力,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另一方面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深层次开发档案资源,多渠道提升档案资源的社会服务功能。

(一)建立了标准化工作档案

2012年以来,指挥中心在服务标准化领域先行先试,集院前急救全系统之力,广泛开展服务标准化管理实践,走在了全省前列。2013年,按照统一、简化、协调、优化的原则,组织人员编写一套通俗易懂、便于操作、可供借鉴的标准格式样本,建立健全148项标准。2015年,承建全国第二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德州“120急救”》,率先在全系统广泛开展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建立标准184项,覆盖了德州院前急救服务的各个环节和细节,全系统形成了统一的管理制度、岗位工资标准、工作流程、考核标准。在急救站标准化建设、急救队伍建设、救护车整改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2017年,指挥中心牵头制定山东省地方标准《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规范》。经过论证、制定启动、标准起草、实地调研、标准研讨、标准预审、标准审查等8个阶段,全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现已发布。围绕着标准化建设工作,指挥中心建立了专项标准化工作档案,形成了标准化文件汇编、各类验收材料、督导报告等材料。围绕着达标测评工作,指挥中心提供档案信息资料千余件,使指挥中心在省级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国家级服务标准试点建设顺利达标,使地方标准顺利发布实施,填补了我省卫生健康系统地方和行业标准空白,德州120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已走在全省院前急救系统前列。

(二)提升了院前急救服务能力

制定了一整套既符合单位实际又有助于提升急救服务能力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将工作中需重复完成的动作、随机的工作片段固定成文字,形成档案资料,再进一步指导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进一步规范院前急救服务行为,实现全过程规范化管理。统一的急救管理制度成为所有急救站的遵循,统一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成为所有急救人员的遵循,统一的考核标准成为院前急救服务评价的遵循。二是简化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所有工作均执行一套标准服务程序,有效缩短了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调度平均派车时间由2013年的59秒降至51.8秒,院前急救出车速度提升至派车后3分钟内。三是提升了院前急救技术水平。2013年,指挥中心邀请本地院前急救领域专家,参照《院前急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编写出适合德州市院前急救医护人员的规范化培训教材——《院前急救培训手册》。规定医护人员必须经过统一培训,取得上岗资格证书后方能从事院前急救工作,取得证书的院前急救人员三年要进行一次复训。这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在购买培训设备、建立培训基地、建立急救师资队伍、编制培训教材等一系列工作中,指挥中心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档案资料,是开展培训工作和资源共享的基础。

(三)参与各类课题研究

近年来,指挥中心档案部门积极参与院前急救课题服务。比如,直接参与了山东省卫生计生政策研究重点课题项目、德州市政府系统调研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标准化推动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一体化发展研究》,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通过查阅大量档案资料,配合编写山东省地方标准《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规范》,为我省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四)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合理化建议

通过参与省级政策研究课题,为省卫健委规范全省医疗急救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推进了院前急救地方标准的研制进程。档案部门通过各类院前急救资料、数据的收集,明确各县(市、区)院前急救服务半径,参与编写了《德州市一级急救站(点)设置方案》,提出在农村地区建立急救站点的建议。目前建议已纳入德州市政府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参与编写《德州市院前急救担架工配备实施方案》,在担架工配备标准、配备方式上提出建议,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三、院前急救病例档案的开发实践

档案信息资料的利用是推动院前急救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院前急救不仅承担着院内日常医疗急救任务,还承担着院前急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职能,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为了全面提升院前急救服务能力,有针对性的为人民群众提供所需急救服务,指挥中心开展档案工作创新,对近年来的报警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研究,按照疾病病种、年龄、地区、季节等分别进行整理归类,分析目前何种疾病对人类生命健康形成重要威胁,以及年龄、地区、季节与不同疾病发病有何关联。充分挖掘档案价值,了解各类疾病的分布规律,制定院前急救方面的预防对策。

(一)资料来源及方法

2017年全年德州院前急救有效病例数为85800例,本研究利用系统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了8541份院前急救病例档案,约占总病例数的1/10。对病例的病种分类及治疗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对各病种在不同年龄、地区和季节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二)院前急救病例利用结果分析

1.总体情况

经过统计分类,8541名急救患者涉及病种11类。其中男性5702例,女性2839例,男女比例为2:1。将所抽调病例按照年龄段分为四组,发病年龄≤14岁的为少年儿童组,15-29岁为青年组,30-59岁为中年组,年龄≥60岁的为老年组。

2.统计结果

按年龄,在抽取的所有院前急救病例中,以≥60岁的老年组发病率最高。外伤在中年组内发病最多,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发病率按年龄呈递增趋势。神经系统疾病以≥60岁的老年组和30-59岁的中年组居多,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均以老年组患者居多,以青少年患者最少(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类别构成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11 0.49 52 2.30 578 25.55 1621 71.66 1133.21 0.000神经系统疾病 37 7.47 82 16.57 178 35.96 198 40.00 34.69 0.000中毒 9 2.27 81 20.40 211 53.15 96 24.18 63.95 0.000呼吸系统疾病 20 6.27 14 4.39 60 18.81 225 70.53 129.50 0.000消化系统疾病 28 6.48 77 17.82 135 31.25 192 44.44 26.51 0.000内分泌系统疾病1 2.86 10 28.57 7 20.00 17 48.57 8.08 0.044泌尿系统疾病 1 1.28 4 5.13 20 25.64 53 67.95 21.23 0.000妇产科系统疾病2 0.69 177 61.46 103 35.76 6 2.08 557.27 0.000免疫系统疾病 1 0.70 10 6.99 42 29.37 90 62.94 26.21 0.000其他 60 6.53 119 12.95 325 35.36 415 45.16 45.09 0.000

按季节,夏季发病者最多,其次依次为春季、秋季和冬季。外伤在夏季的发病者最多,占到所有外伤患者的36.78%,在冬季发病最少,占13.96%;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在冬春季节多发,分别占30%左右,夏秋季节少发,分别占20%左右;神经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均在春季发病率最高,其次是夏季;消化系统疾病夏季发病率最高(见表2)。

表2 不同季节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类别构成

免疫系统疾病 37 25.87 52 36.36 30 20.98 24 16.78 1.90 0.593其他 243 26.44 313 34.06 234 25.46 129 14.04 15.92 0.001

按病种,外伤患者所占比例最大,超过院前急救患者总数的三分之一。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分别占病例抽样总数的26.48%、5.80%(见表3)。

表3 院前急救病例分类及病情转归

3.分析讨论

在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的背景下,人民群众对院前急救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利用院前急救病例档案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可以了解具体疾病对不同人群的威胁,还可以促进卫生健康机构做好相应疾病的早期预防与健康宣教工作,对合理配置急救资源,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有重要意义。

急救中心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做好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不仅能够为院前急救的各项工作决策提供基础依据,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深层次的健康服务,还能够向社会展示更多的社会服务功能,对于树立院前急救形象,打造急救服务品牌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系统疾病德州市标准化
细胞免疫治疗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及展望
良好睡眠,健康同行
更 正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836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标准化简述
少年闰土 教学设计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