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时念世的诗性精神

2019-07-22李志国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田园诗

李志国

摘要:道成时期,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接连爆发。诗人感于时变,关注国运,以田园诗记录时事,堪补史之不足。时势的变化,也让诗人们积极入世。他们以议论为诗,条分缕析地指出时政利弊,风格沉雄,激昂慷慨,增加了御侮自强的内容。道成田园诗不仅具有诗歌的审美价值,也体现了诗人们的识见抱负,丰富了传统田园诗的宝库。

关键词:道成诗坛 田园诗 感时念世

清道光至咸丰年间,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连续爆发,使整个社会千疮百孔。诗人们从浅吟低唱中走出来,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他们不论诗派,不分地域,都在吟咏着一个共同的主题,这就是抵御外侮、拯救家国。道咸诗人们在田园诗里批判列强暴行,指斥清廷腐败,抨击无能官僚,企盼国运振兴。这使田园诗具有感时念世的诗性精神,以及议论风生的气势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一、探寻救国救民之策

魏源《国朝古文类钞》中说:“文之用,源于道德而委于政事。”①这段话指出文学创作的社会作用,也适用于道咸田园诗。诗人们勇于揭露鸦片对国民身心的毒害,抨击西方列强的经济掠夺行径,体现感时念世的诗性精神。如张际亮有《浴日亭》《食肉叹》等诗,以忧心忡忡的笔调,描写烟祸对田园经济的冲击。林昌彝赞称:“亨甫留心世务,蒿目疮痍。其《浴日亭》云云。此诗作于道光十二年前,时英夷尚未中变,亨甫可谓深谋远虑,识在机先者矣。”②可知张际亮素有关怀国家的热情,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这才让他及早注意到西方列强的狼子野心。此外,林鸿年也有《咸阳道中见罂粟花感赋》:“原隰昀昀田上下,可怜栽遍米囊花。…‘原隰”指平原和洼地,诗中指代广阔的田野。罂粟花形似“米囊”,故而得名,诗里用来指代鸦片。由诗中可知,陕西一带已是鸦片肆虐,占去了大量的良田,造成粮食产量锐减,这自然会给百姓生活带来威胁。

二、反映太平天国运动

作为历史上最后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的全过程也在田园诗里得以反映。诗人关注这场空前浩大的农民起义,以诗歌记录起义间的相关事件,起到以诗存史的作用,同时融入诗人炽热的情感,辅以巧妙的艺术技巧,有着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如张应兰《老魅行》讽刺洪秀全传教,杨彝珍《贼围长沙三月不克窜益阳将犯常德窥吾有备遂东走喜而有作》记录太平军围攻长沙之役,吴昆田《涂次闻官军收复冯官屯时方旱得雨车中口号》描写冯官屯之战,陈昆《湘勇歌》记湘军初起时的作战情景,《三虫》则对“天京事变”有所评论,彭玉麟《收复宁国丹阳溧水东坝一带感赋》描写清军对“天京”的围攻等。这些田园诗所反映的史实,囊括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的诸多大事,读来犹如一部太平天国的简史;而且诗歌结构完整缜密,叙事井井有条,能够以高超的艺术技巧,一波三折地反映时代热点事件,扩大了田园诗的承载量。另有王拯《拟古》其二:“村墟尚团结,城邑动破徒。吾郡夙雄军,健儿多敢死。”这是湘军初起时的情景。诗中说乡里原本就有尚武之风,乡民们更是勇于从军,不仅保卫了自己的家乡,还在对抗太平军作战中所发挥着重要作用。潭溥《岁晏行用杜工部韵同王壬秋作》:“江州耕凿少生事,田园坐废生悲风。……水师熊熊尽英烈,计扫寇逆知谁工?”这首诗反映长江水战的情景,赞扬清军水师的胜利,鼓励其继续奋勇作战。抛开诗人的政治立场,这些诗歌气势恢宏,也以较翔实的笔触,记录下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的一些重要事件。

三、描写战乱后的荒芜景象

随着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不仅国无宁日,田园更受到严重破坏。战乱对田园生活的冲击,触动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他们将叙事纪实与伤时念乱结合在一起,描写战乱后的荒芜景象。这些田园诗不仅有时势的写照,还融入了诗人的亲身经历,倾注了作者真实的感情,是贴近时代的离乱之音。如顾翃《村居》其一:“破甑悲身世,虚舟任死生。凄凉《穷鸟赋》,弓影莫频惊。”《初冬避居东乡感赋》其一:“三月孤悬斗大城,四邻俱陷绝援兵。”顾翃用《穷鸟赋》的典故,形象传达出奔走无路的窘境;而“杯弓蛇影”的典故,则说明在逃难生活中,其心情也很紧张。由这两首诗歌可知,战争年代,诗人家园遭到破坏,只能携眷而逃,居无定所,尝尽人世的辛苦。

四、批判时政

一些田园诗在反映世事的同时,也表达出作者的观点,体现了诗人对当政者的态度,具有明显的批判性。叶燮说:“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③道咸诗人不仅具有远见卓识,也有勇于议政的胆魄。纷飞的战火,不但打破了天朝上国的梦幻,也惊醒了雍容自处的詩人们。他们体会到国家危机,大胆在诗歌里揭露政治黑暗,批评昏庸无能的清朝官吏,反思战败之责,字里行间,流露出沉雄激烈的报国之志。因为关乎家国大事,诗歌的情感表达比较外露,诗人鲜明地表现自己的立场,臧否政治人物,参与军国谋议,促进了经世诗潮的兴起。如彭蕴章的《议恤军营阵亡将士因思酿乱之由慨然有作》、王拯的《拟古》二首、赵函的《傀儡行》等,就是这样的诗歌作品。王拯《拟古》其二道:“可怜彼官司,畏匿面如纸。由来坐此辈,养恶致兴瘠。不然金田村,贼胆何由肆。”诗中抨击官吏贪墨,使民不堪命,只能起来反抗。而当这场浩大的农民起义爆发后,各级庸碌的官员又不能妥善处理,造成更严重的社会后果,令诗人很是愤慨。赵函《傀儡行》:“郭郎登场鲍老笑,竿木一身任颠倒。……虎贲将军木居士,举世纷纷窃其似。扶娄狡狯亦大奇,能令公怒令公喜。市人一哄傀儡止,偃师之技只如此。”④诗人先描写木偶剧表演,生动展现木偶的形象动作;接着以此起兴,讽刺“少心肝”的官员,认为他们和木偶并无分别;随后,诗人抨击这些官员巧于仕宦而对民生漠不关心。全诗体现了诗人高超的创作能力,不仅展现了木偶的演技动作,更能巧妙联系到那些空靡官饷的无能官吏,将诗歌的讽刺艺术充分发挥。

历经百年盛世后的清王朝,经过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冲击,整个社会已是衰相尽露。龚自珍曾在《乙丙之际箸议第九》里慨叹:“衰世者……则非但鲜君子也,抑小人甚鲜。”⑤这说明道成时期已是百业萧条。这种国运的衰落在田园诗里得以反映。诗人叙述田园凋敝,抚时感事,是敏感诗人对衰世的感喟。如宗稷辰《途中书见》其二:“水国无薪木,厨寒妇子饥。可怜大堤上,偷拾败芦归。”原本富庶的江南已是今非昔比,连“薪木”都很难寻觅,只能妇子忍饥,可见农村经济已是濒临崩溃的边缘。苏一珮《雪霁东郊寻梅不得怅然作此》:“探梅不知寒,犯晓去踏雪。……经过村复村,而无一树发。独立斜阳间,相思愁欲绝。”诗中的“梅花”寓指美好的事物,但诗人雪后寻梅,却是“经过村复村,而无一树发”,心情很是落寞。全诗名为“寻梅”,反映的却是当时社会的萧条景象,传达出作者“怅然”的情绪,格调寂寥,分明是王朝没落的写照。

五、无奈归隐的表白

随着社会形势渐趋混乱,一些诗人对清廷感到失望,更欲逃避险恶的政局,便选择了急流勇退,回到田园。孔子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⑥儒家虽然主张人世,但在某些条件下,比如世道纷乱,也不反对士人归隐。这种隐逸思想对道成诗人有不小的影响。天津诗人徐大镛曾任杞县知县,工于诗,对当前政局也很清楚,明知世事难为,故不再积极人世,转而向往闲适的田园生活。他有些诗歌描绘田园景致,崇尚真淳,象征诗人对自由人生的追寻。其《病中遣兴作六言诗》云:“水田十亩五亩,竹溪三湾两湾。猿鹤不能久待,问君何日买山。”诗人遥想田园居住的情景,向往归田后的惬意,劝告友人及早抽身,间接表达自己的高蹈之志。《山居漫兴》其二:“久已名心淡,思归不自今。转因弃簪组,始得遂山林。风急秋砧碎,天阴戍鼓沉。轩愁眠不得,枕上自长吟。”诗中虽不无“长林丰草”之想,但也有浓浓的忧闷,体现出诗人抱负未遂的遗憾。可知政局已坏,诗人有报国之志也难得施展,只得无奈归田。

道咸时期是中国百年国耻的开端,随着国内外社会形势的变化,诗人们更关注现实,希望能够改良清政府效能,给世人以警醒,从而摒弃了空谈风月的诗风,尽显“补天”的努力。这使田园诗的内容与风格也有了很大的转变,既有言志抒情的特点,又能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不乏尖锐揭露政治腐败和针砭现实的作品,增强了社会效用。还有些田园诗将热点时事融入诗歌,以真实的笔触,展现了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史实,起到了以诗存史的作用。那些纪实式诗歌,堪称感时念乱的作品,读者也可从中看到诗人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①[清]魏源:《魏源集》,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5页。

②[清]林昌彝:《射鹰楼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第22-23页。

③[清]叶燮:《原诗·内篇》,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6页。

④徐世昌编:《晚晴簃诗汇·卷30》,退耕堂1929年刊本。

⑤[清]龚白珍:《龚白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7页。

⑥《论语》,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63页。

猜你喜欢

田园诗
贺大别山新田园诗赛圆满成功
一首空灵淡远、充满禅意的田园诗——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品鉴
“孟浩然田园诗词大赛”试行办法
看似静穆非静穆,题闲赋闲非写闲——陶渊明田园诗解读
田园诗与新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