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懒甲螨科的分类研究进展

2019-07-22胡展育周建松

文山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刚毛区系背板

胡展育,周建松

(1.文山学院 三七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2.文山学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3.文山学院 文山州生物资源开发研究中心,云南 文山 663099)

懒甲螨科(Nothridae)隶属于蜱螨亚纲(Acari)甲螨亚目(Oribatida)懒甲螨总科(Nothroidea),是一类低等甲螨的高等类群,是低等甲螨和高等甲螨的过渡类群,该科种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动物地理区,迄今全世界已记录3属101种6亚种[1-2]。该科甲螨的种类体大型;前半体宽,后半体两侧平行,体表有网纹;吻端中央具凹陷;假气门器发达,假气门一般刚毛状。后背板常有隆脊;后背板毛16对,h2毛常长于其它刚毛。基节板具增生毛,基节板式常在 5-3-4-4到(15-16)-(5-6)-8-7间变动。生殖毛9对,侧殖毛付缺;肛毛2对,肛侧毛3对;跗节爪1~3个。懒甲螨常年生活在土壤中,其主要分布在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中,以土壤腐食为生[2-4],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对土壤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循环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许多种类对土壤环境因子的变化非常敏感,是很好的土壤指示生物,其作为环境污染指示生物已有很多研究[5]。目前懒甲螨科国内研究尚不深入,为此,笔者根据国内外对该类群系统学的研究报道,对该类群的研究历史、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懒甲螨科系统学提供参考。

1 懒甲螨科分类的沿革及现状

1835年,Koch建立了懒甲螨属Nothrus,随后在1839年发表了Nothrus palustris,N.bispinosus和N.posticus3个种,接着他分别又在1841年和1844年之间共发表了4个种:N.obsoletus,N.biciliatusKoch,1841,N.bicolorKoch,1844,N.minimusKoch,1844。此后,1885年由Berlese建立了懒甲螨科Nothridae。同年由Nicolet发表了N.silvestris及一个亚种N.silverstris silvertstris,1882年Haupt发表了2个种,分别为Nothrus dinema和Nothrus ellipticus,1895年Bank发表了N.truncatus及其亚种N.truncatus truncatus。随后该属的属征不断被学者Sellnick and Forsslund[6],Sitnikova[7],Olszanowski[8]and Fujikawa[9]所归 纳。Sellnick and Forsslund[6],Beck[10],Sitnikova[7],Mahunka[11],Olszanowski[8],Fujikawa[9], Balogh and Balogh[12],Weigmann[13],Lochynska[14],Ermilov and Hugo-Coetzee[15]。在此后的时间里不断发现新物种,代表的作者有Canestrini[16],Michael[17],Trägårdh[18],Berlese[19-20],Hammer[21-26],Olszanowski[8],Fujikawa[9]和Hu[27]。目前懒甲螨科Nothridae有三个属:懒甲螨属Nothrus, 孔懒甲螨属Novonothrus及毛懒甲螨属Trichonothrus。Novonothrus是1966年由Hammer建立的,模式种是Novonothrus flagellatus,这个属目前有11个种,分别为Hammer[22]于1966发表了2个种,Casanueva & Norton 1997年发表了2个种,1998年发表了1个种,其余的5个种都是Colloff于2011年发表的。Trichonothrus是在1986年由Mahunka建立的,到目前只有Trichonothrus austroafricanus和Trichonothrus hallidayi这两个种。懒甲螨属Nothrus总共有88种6亚种[1-2],孔懒甲螨属Novonothrus有11个种,毛懒甲螨属Trichonothrus有2个种。

2 懒甲螨科分类的依据

懒甲螨科分类沿革表明,该科的分类依据主要是根据吻的顶端吻毛着生的后方有无一对圆形的被薄的膜覆盖的孔,吻端中央有无凹陷及基节板毛式。其中Novonothrus和Trichonothrus由于种类少,所以没有争议,Nothrus在属的定名过程中,出现了同属异名的情况,主要有Berlese(1885)建立了Angelia,Ewing(1917)建立了Gymnonothrus,Tseng,(1982)建立了Vigilomicrozete[28],目前用的是Nothrus这个名字。

3 懒甲螨科地理分布及分属检索表

懒甲螨科中的懒甲螨属Nothrus共有88种6亚种,在各大动物地理区系都有分布,但其中在不同的动物地理区系分布不同,大洋洲界种类分布较少,其他种类在各大动物地理区系分布较均一;毛懒甲螨属Trichonothrus有2个种,分布在埃塞俄比亚和澳大利亚,属于热带界和大洋洲界,孔懒甲螨属Novonothrus有11个种,主要分布在南半球的智利、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属于新热带界和大洋洲界,北半球还未有此属的种类报道(见表1)。

表1 懒甲螨科各属在世界各动物地理区分布的种数

懒甲螨科已知属的分类检索表:

4 中国懒甲螨科区系研究概况及其已知种的鉴定检索表

中国懒甲螨研究起步较晚,由于孔懒甲螨属Novonothrus和毛懒甲螨属Trichonothrus的种类只在南半球有分布,目前已记录的只有懒甲螨属Nothrus共计11种,其中N.Perezinigoi和N.perezinigoi这两个种分布在山东省曲阜[29],N.guiyanensiss只分布在贵州省贵阳市,台湾有两个种,分别为N.Xuejianensi和Vigilomicrozetes puchellus,后一种经厘定后与N.praeoccupatu为同一种。蒙新区由于研究资料较少,目前还未发现该科的种类分布。中国懒甲螨已知种的世界动物地理区系和中国动物地理区系的分布见表2。笔者编制了中国懒甲螨科已知种的检索表。

表2 中国懒甲螨科已知种的地理分布

中国已知懒甲螨科的种的检索表

C 1着生的长度,后背板体表光滑…………丽懒甲螨N o t h r u s p u l c h e l l u s(B e r l e s e)7 刚毛h 2很长,长于后背板上其余刚毛…………8刚毛h 2达到身体长度的一半;c 2的着生点靠近c 3,h 1的毛约与f 2的毛近等长,生殖毛排列不规则…………………亚洲懒甲螨N o t h r u s a s i a t i c u s A o k i 8 刚毛h 2未达到身体长度的一半,大约是后背板其他刚毛长度的两倍…………美懒甲螨N o t h r u s p r a e o c c u p a t u s S u b í a s-刚毛h 2长度和其余后背板毛长度相当,c 2着生于后背板中央,c 2的着生点靠近c 1……………………9 9 后背板毛的形状相似,刚毛状,光滑,刚毛 h 2,p 1 和 p 2 稍微长于后背板其余的刚毛,基节板式为:7-5-7-6…………大网懒甲螨N o t h r u s b o r u s s i c u s S e l l n i c k-后背毛竹片状,刚毛h 2,p 1 和 p 2比较宽,不长于后背板上的其余刚毛……………………………1 0 1 0 刚毛h 2的长度和p 1的长度几乎相等………双毛懒甲螨 N o t h r u s b a c i l i a t u s C.L.K o c h-刚毛h 2的长度长于p 1的长度,刚毛h 2的长度是p 1长度的1.5倍,假气门器长于两假气门间的距离………………………阿纳懒甲螨N o t h r u s a n a u n i e n s i s C a n e s t r i n i e t F a n z a g o

5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懒甲螨科的研究从发现新物种,建立属和科已有180多年,该科的种类在各大动物地理区系的研究不一,前期主要集中在古北区、新热带区和热带区,进入20世纪后,该科的研究工作取得较大发展,新属、新种不断被发现,研究除了对该科属和种描绘,对该科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该科已知种类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尚不清楚,缺少全面的资料进行系统发育研究。我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该类群的研究较晚,目前仅局限于种的分类鉴定及形态描述,以及在调查中发现该种在不同地区的分布,还未对该科的种类的系统发育和区系分析进行研究。

懒甲螨科的种类对生境要求较高,在标本采集时应注意生境的分布,在中国不同省份的研究也不均一,蒙新区还没有报道,所以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懒甲螨科的系统学研究还应深入,一是以收集和描述未知种类的分布及描述,二是同步进行生态学和生物学研究的研究,三是借助分子生物学手段深化该类群系统发育和进化的研究,提高中国懒甲螨科系统学的研究水平。

猜你喜欢

刚毛区系背板
赣粤地区蕨类植物区系新资料
烟稻轮作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青枯病发生的影响
2020年中国光伏技术发展报告
—— 晶体硅太阳电池研究进展(10)
乐凯太阳能电池背板:强劲支持光伏产业
德国小蠊足跗节腹面及侧面的超微结构观察
神农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研究
仿生壁虎脚趾粘附功能的建模及分析
3种刚毛藻对1,2—二氯苯去除效果研究
湖南高望界自然保护区蝶类资源调查
浅谈背板制作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