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上海杨浦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思考

2019-07-20王海英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年7期
关键词:杨浦区遗产工业

王海英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92)

1 工业遗产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起源于英国19世纪末的“工业考古学”,推动了人们的“工业遗产”意识,然后工业遗产的保护推动了旅游观光业使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78年在瑞典召开第三届国际工业纪念物大会上成立了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联合会(T I CC H),自此保护对象由“纪念物”扩展到工业“遗产”,相关的研究著作、保护章程、研究体系等越来越丰富完整,那么中国的遗产保护在这么多的工业遗产保护研究成果下怎么样?我们继续研究的价值意义又何在?首先,中国工业起步较晚,对于工业遗产保护的认识过程较慢,但城市化进程步伐快,对于工业遗存是留是拆存在激烈的碰撞,而且这种碰撞存在于每个有工业遗产资源的城市,并且愈演愈烈。工业遗产的研究加快促进遗产的普查认定和保护规划的制定,特别是对中小城市的工业遗产的保护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其次,工业遗产的保护研究在中国体系不明、管理缺位,有的被“冰冻保存”、有的人任由艺术家或先锋建筑师“改造”了、有的是政府一句话由厂房变商圈了等等,针对工业遗产保护中国需要研究出合适的管理办法和政策。另外,国民对工业遗产的价值认识较弱,特别是在地产开发暴利的今天,多数人认为保留那些烂厂房没什么好,可以用那些地建更好的房子,那些淘汰了的机器也只不过是一堆破铜烂铁而已。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城市趋同性越来越强,这些工业遗产是形成城市独特形态、空间、风貌和市民生活的一部分,是城市历史的、工业发展的见证,随着全民总体文化素质的提高会有更多的人会看到破败厂房背后真正的价值。

2 杨浦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概况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上海开始近代的工业发展,至今已有一百七十余年的历史。其中杨浦区在上海近代工业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由于临近黄浦江水上交通便利,杨浦区形成了一条沿江15.5 km的近代滨江工业走廊。区域内工业门类齐全,拥有包括纺织、冶金、机电、船舶、化学医药、食品、市政等行业。其中很多工厂在中国近代工业史上都是开山之作,例如:建于1881年的由北洋大臣李鸿章主持首次开闸放水的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水厂;1913年由英商投资建设的中国首家电气公司——杨树浦发电厂;拥有中国第一做钢铁结构厂房的杨树浦煤气厂;解放前国内最早最大的正和汽水饮料厂;上海机器造纸局是中国第一家机制纸厂;第一家机器棉纺厂即上海机器织布局;还有外商在上海开办最早的一家工厂怡和纱厂等等。这些工业建筑不仅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同时还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建筑代表。

曾经的工业杨浦的生产总值占上海市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六分之一,然而随着近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许多工厂停产、转产保留下大量的反映时代特色的工业建筑。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目前杨浦区尚保留的近代工业遗产建筑30余处,单体建筑近百幢。在这30多处的建筑中,杨树浦水厂已经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而且被列入第七批“国保”名单,还有4处公布为“杨浦区文物保护单位”,4处公布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3 分析杨浦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过程中的问题

在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运动火热的大背景下,中国工业遗产的保护行动也因2006年“无锡论坛”的召开进入一个全面加速的时代。全国关于工业遗产保护的呼声日趋强烈,在上海、北京、天津、无锡等地都有大量的实践来证明工业建筑利用保护的可能方法和途径。杨浦区作为上海的工业区在新一轮的城市更新中理所当然涌现大量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实践案例。虽然这些实践案例中不乏优秀之作,但是也暴露了目前杨浦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一些问题。

3.1 工业遗产的保护模式单一

目前杨浦区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主要分为两种模式:其一是将工业遗产改造为创意产业园、艺术园区等。例如:杨树浦路2866号日商的裕丰纱厂改造为上海国际时尚中心,长阳路1568号第四制药厂旧厂房改造为社区商业办公中等。这一类工业建筑改造多数是对大面积厂房的改造再利用,而且改造功能过分单一难以承载规模巨大的工业建筑,还有这种方法对于那些经济实力相对弱、人消费力低的城市无法成功效仿。其二是现在仍然原功能使用的工厂,这类工业遗产较为严格的保留了工业建筑的原有外观和功能。如:已经列为全国文保的杨树浦水厂,目前仍处在生产状态,有130多年历史的它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在发挥着它的原有生产功能。

3.2 空置的工业建筑无法妥善处理

因为杨浦产业结构大调整、工业转型、2010年世博会等多方面原因杨浦区有一部分企业转制停产之后未能找到理想的保护利用模式,长期处于空置状态。还有一些因为开发机构的经济实力不足无法继续启动更新,以及一些土地所有权归属问题而处于模糊状态等。例如:目前仍空置的渭南路615号的华铝钢精厂旧址、日商大纯沙厂旧址。另外,这些空置的工厂内的生产机械设备以及室外的生产场地设备等都处于无人使用而无法得到妥善修复的状态,有的甚至被变卖遗失这些都导致工业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缺失。

3.3 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缺乏整体性

一是,过去在强大的开发利益驱使下,拆迁需求量大导致城市中大量的工业遗产只是单个点状保留。工业遗产周边价值较低但是形成地区风貌不可缺少的工业建筑被拆除,严重忽略了成片保护工业遗产的重要性。二是,已经在保护利用过程中的工业遗产之间缺乏关联性,它们因为所处的管辖地区不同、开发企业不同等而被相互隔绝了。例如:沿着杨树浦路有国棉十七厂、国棉十九厂以及附近临清路的国棉三十厂、普陀区澳门路的申新纺织九厂等这些属于统一工业类型的遗产之间在新的城市更新中并没有相互串联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又或者说沿着杨树浦路的3 000多门牌号的工业遗产之间可以跨类型而结成新的统一关系。总之,这些工业遗产不应该被开发企业或者政府打扮的花枝招展却在演着各自不同的戏,它们之间应该是有联系的一个整体共同承载着这个城市的工业文化,丰富着现代人的生活。

4 解决杨浦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问题的策略

通过杨树浦路滨江工业区的调研走访以及资料查阅发现杨浦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现存的问题,再通过分析问题研究国内外成功案例,初步归纳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4.1 保护模式多元化

工业遗产形态多样、保护级别不同,所处的城市发展阶段不同和环境保护需求,因此工业遗产保护模式也是多样化的。目前国外关于保护模式的分类也很多样,但是决定工业遗产保护模式形成的基本因素相同。第一,工业遗产本身的价值条件。其中一方面是工业遗产的保护价值高低,主要是对其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科技价值、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的评估;另外一方面是看工业遗产的保存现状如何。通过对这两方面的评估来确定适当的保护政策从而对其进行保护与再生改造,激发工业遗产新的活力。第二,政府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工业遗址区域改造更新的发展规划。政府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城市环境的整治需要,将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纳入整体城市发展规划中,从城市的空间布局、生态修复以及产业转型等多方面考虑,决定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采取不同策略与方法。

当今杨浦区的整体产业规划是实现从“工业杨浦”向“知识杨浦”的转型,按照知识创新区的要求完善城区功能布局,针对此规划杨浦区工业遗产是要多元选择的,如:博物馆模式、景观公园模式、购物与旅游结合、综合科学商业服务等产业区模式、区域综合模式等。

4.2 引入“临时性使用”概念

针对目前空置的未找到理想保护利用途径的工业建筑引入“临时性使用”模式。“临时性使用”是由德语国家关于城市发展提出的新理论模式,在城市与建筑领域中更为强调两者之间的“中间状态”[1]。工业遗产保护中大多工业建筑尺度较大、厂区范围较广,针对此大规模的保护改造很难有唾手可得的合适用途。目前国内外有众多工业遗产其价值已经被认识,但由于无法短时间找到合适的再生用途,而长期空置甚至由于功能丧失而导致更为严重的破坏。例如:国外的瑞士的温特图尔苏尔泽街区的中央车间、底特律中央车间的保护由于经济、政策等原因而一度变成“保护烂尾楼”。杨浦区的华铝钢精厂旧址被列为上海市不可移动保留文物,但是其水塔、厂房外墙等均受严重破坏,目前空置无人问津。我认为对于这样的不是重点保护的工业遗产可是适当采取“临时性使用”方法,利用民间的力量自发的、非正式的、创造性的自下而上的改造工业遗产。如:北京的798由于廉价出租使艺术家自发的聚集创作,给工业遗产对象在城市发展中带来了积极效应,得到了增值。现如今的798工业建筑的价值被深层挖掘,最终由厂房慢慢变成艺术中心。因此,我认为对待这样的案例我们需要考虑的是这些曾今的工业建筑对于这个城市的价值是否还仅作为工业遗产而存在,我们是否还要一味的遵守保护原则?显然这些工厂展示工业遗产的价值变得有限了,而作为见证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意义更重要,这就是“临时性使用”模式的价值所在。

4.3 生产和展览共存

针对原功能使用的并会继续长时间使用的工业建筑,如:杨树浦水厂(见图1),现在虽然被列入“国保”文物名单,但却未对公众开放,甚至研究人员都很难一睹工业遗产的真容,工厂大门禁闭。对于这类的工业遗产既要能满足公众了解它,同时又不妨碍其正常运转,这个矛盾就是遗产保护再生的很好切入点。对此工厂方面、政府可以开辟一些具有展览性质的、研究性质的、科教性质的等学习参观一条线。这不仅保证了工业遗产是“鲜活的遗产”,还给了专家和公众了解它、研究它、提高它的机会。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德国R a mm el sb u r g有色金属矿的采掘和提炼车间,虽然目前已经是博物馆但其生产设备还是原封不动的可以用于生产。这种保护策略我认为是给了很多其他非工厂工作相关的其他领域的人研究学习的机会,这也许会给那些存在于“深闺大院”的工业遗产带来更大的保护价值。

4.4 区域化、类型化保护利用

图1 上海杨树浦水厂

针对工业遗产点状分布,区域内历史风貌不统一,同类型或者同片区工业遗产间无关联性等问题,采用区域化、类型化的保护利用。区域化的成功案例在国外比较多,如英国的铁桥谷工业遗产。杨浦区区域化工业保护设计也在研究中,如同济大学常青老师主持的杨浦区滨江地段保护与更新概念设计研究,通过对城市景观的整理,不同类型的工业遗产创意改造,将东外滩区域打造成展示中国近代工业市政发展历程的博物馆区。类型化主要是指将同类型工业生产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综合起来考虑,因为生产工艺相近厂区布局、厂房空间大小接近、同时还反映某个生产工艺的技术进步,这样可以将点状的遗址用一条线串联形成独特的工业遗产带(群)。譬如,杨树浦路的多个棉纺厂即可类型化的改造形成特定的工业遗产带,而不是一个改成商业、一个涂抹之后变成超市等,完全看不出纺织厂的任何历史信息。

5 对杨浦区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的展望

在实现“工业杨浦”向“知识杨浦”的转型过程中,对于工业遗产保护在整体上关注历史风貌的保护、注意保护利用模式的多元化、保护产业的关联性,在单体建筑上避免简单统一的处理。基于工业建筑的保存现状、历史价值、区域位置等因素判断综合评价,为其“量身定做”合适的保护利用政策。上海自来水科技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上海自来水科技馆就是上海杨树浦水厂所在地,杨树浦水厂作为曾经的远东第一水厂,在自来水方面曾创造国内多个第一,至今仍在向上海近三分之一的市区供水。通过“历史.源头”、“现代.科技”和“未来.规划”三个展区,为市民讲述沪上“水”故事,详细介绍了中国水厂的发展历史和未来的规划。另外,工业遗产的保护更新过程不仅是文物保护还涉及经济、建设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等多方面,因此在保护和城市建设的需求中寻求有机的结合、协调发展,做到充分发挥工业遗产自身价值又吻合城市的新的功能布局,为工业遗产寻一个合适的未来。

猜你喜欢

杨浦区遗产工业
蝴蝶观察日记
遗产怎么分
杨浦区提前实现十三五水面积指标
工业人
千万遗产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遗产之谜
遗产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