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随戏剧家曲润海看戏

2019-07-20

戏友 2019年1期
关键词:山西戏曲

曹 娟

曲润海先生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担任过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我当时对他并不熟悉。他的办公室离我所在的戏曲史陈列室很远。记得初次见面是跟着陈列室主任包澄洁老师去院长办公室办事,很小的房间里摆满了图书,感觉曲润海副院长没有领导的架子,是一位温暖亲切的长者。

我和曲先生熟识起来是在他退休之后。2007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稀剧种展演时,有山西专场,曲先生约我多拍一些照片。那天的演出特别精彩。之后的十多年,我跟着曲润海先生看了不少好戏,才知道他不仅是戏曲研究的大家,自己还亲自创作编写剧本,听他讲新编古代戏的创作,讲地方戏的传承保护创新,更是受益匪浅。

至今在微信朋友圈里常常看到,许多文艺界名流大腕,特别是由他扶持的戏曲精英,谈到曲润海先生都特别尊重,由衷地爱戴他。他们和我一样,感觉认识曲先生是一种幸运,跟随曲老看戏,听他聊文学,聊剧本,真是一种享受;在平时遇到难处他会真诚地伸出援手,指点你的道路。

2006年,国家博物馆举办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我负责拍照,得到曲先生的指教。那几年数码技术突飞猛进,幸好我在清华美院电脑美术培训班学过半年,凭着原有的美术基础,投入到摄影行业中,参与了多年的摄影工作。但还是不忘初心,对戏曲舞台美术专业情有独钟,积累了大量戏曲舞台美术的资料照片,同时承担着多个与戏曲相关的国家项目,这些年见证了戏曲百花园的繁荣与发展。

在当代戏曲研究领域,诸多专家学者辛勤耕耘,取得丰硕成果。在国家和地方政策扶持下,地方戏曲交流展演成绩突出,加强了剧种的传承与保护,更加重视社会效益,地方戏曲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这些都得益于老一辈专家学者的理论支持,这其中就有曲润海先生的诸多贡献。我看过他编剧的北路梆子《云水松柏续范亭》和《宁武关》,电视上常演的黄梅戏《富贵图》也是由他编剧。2017年8月中旬,我应邀去山西参加纪念晋剧《富贵图》演出突破2000场系列活动,各路精英对曲润海先生的戏剧成就由衷地赞叹,深感震撼!

《富贵图》演出2000场折射的“富贵图现象”

纪念晋剧《富贵图》演出2000场活动,并没有局限于晋剧,还邀请了多个剧种演出《富贵图》的演员、导演前来参加,是各路精英的盛会。研讨会上,与会者充分肯定此剧在改编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大家认为,《富贵图》的演出一个晋剧院就超过2000场,这本身就是戏剧创新的巨大成果。“曲郎施妙手,花开更光鲜”,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周育德、山西省文化厅原副厅长郭士星等人表示:《富贵图》盛演2000场的成就与曲润海先生个人对戏曲的探索和贡献紧密相连。剧作家曲润海赋予《富贵图》新的生命,改编保留了原戏的精华并进行了升华,成为有生命力的新戏,反映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其人民性和传奇性广受欢迎;《富贵图》改编本充分张扬了美学精神,为导演、表演等创作“留白”,为二度创作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在《富贵图》排练演出中,王晓平、张智等演员已成为晋剧界的中坚力量,并有后续人才不断被培养出来。

上海戏曲学院教授、京剧《富贵图》导演宋捷认为:“我们应当把《富贵图》演出2000场称作一个现象,叫‘《富贵图》现象’或‘曲润海现象’。该剧进一步引起戏曲界重视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因为这是一件费力的工作。演新戏是创新,演老戏也是创新,老戏新编若能做到传承和创新有机结合,当是一举多得。”

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康式昭表示,《富贵图》现在取得的成就,说明它已经登上了舞台艺术的最高境界——保留。一部戏演出2000场,说明它已保留在观众的心目中,保留在戏曲发展的史册上。

吕育忠、赓续华、龚和德等戏曲界名流高度评价曲润海的史家眼光与艺术才华,曲润海矢志不渝地为我国的戏曲事业操心,有骨气、有柔情、有道义、有担当,是有作为的文化官员,是改革开放时代的戏剧大家。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万素说,该剧情感浓艳,情趣盎然,接地气,开新风。山西省晋剧院院长梁军回忆,曲润海在山西省文化厅当厅长时,就是专家型领导,有“梆子厅长”美誉,到排练场可以和演员、编剧、导演研讨台词、音乐,对人物塑造提出内行的建议。中国剧协原分党组副书记王蕴明认为,曲润海人如其文,在为人、为艺两个层面做出了贡献。

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王文章认为,《富贵图》是当代传统戏整理改编的经典,为传统戏曲剧目改编提供很多借鉴。第一,雅俗共赏,既符合戏曲历史发展的背景也符合当代观众的要求;第二,能够打动观众的是主人公追求真挚爱情的美好情感;第三,充分发挥了戏曲综合艺术的特点,表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形式美;第四,充分体现了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艺术语汇。传统是不断积累的,戏曲要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富贵图》在传统戏的整理改编方面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不久前看了微信群中龚晋文、陈素萍发表的《晋剧〈富贵图〉何以久演常新》和曲润海写的《编后的交代》,得知晋剧《富贵图》诞生时间很早,1988年由曲润海执笔改编的《富贵图》,不仅晋剧许多剧团在演,山西省内的蒲剧、北路梆子,省外的黄梅戏、京剧、昆剧、豫剧、祁剧、桂剧也演出了,黄梅戏几乎每月在央视戏曲频道播放。晋剧院青年团演出的《富贵图》获得了第四届“文华奖”,主演王晓平、导演温明轩、音乐唱腔设计刘和仁、刘和耀,都获得单项文华奖,曲润海获得“文华剧作奖”。《富贵图》足迹走遍北京、天津、上海、陕西、四川、云南、湖南、内蒙古……参加过不少全国性的大型艺术活动。《富贵图》还与《打金枝》一起收入中国戏曲学会编选出版的“五十年百种曲”汇典。《富贵图》成为广大戏曲观众和电视观众最为喜爱的一颗舞台明珠。

曲润海为此次纪念活动特意编写了《富贵图的几个版本》的剧本汇集。书中共收入七个版本:古本《小富贵图》即《双莲配》、王秀兰演出本《少华山》、蒲剧、晋剧、黄梅戏、昆剧、京剧演出本。长篇序言请戏曲学问家赵尚文先生撰写。曲老此举意在强调剧目发展“三并举”方针中“传统戏改编”的重要性,特别是提醒《富贵图》的演出者尊重原创,维护原创者的署名权和修改权,也为了给移植《富贵图》的剧团寻找剧本提供方便。

跟曲老看戏,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地方剧团的生存状况如数家珍,甚至连一年演出多少场都清清楚楚。他说:“剧团的增减,显示着戏曲的兴衰。演出是剧团生存的根本,也是改革成败的标志。”

北路梆子《云水松柏续范亭》感人至深

我看过曲润海编剧的北路梆子《云水松柏续范亭》,印象特别深刻,连外行也为之叫好。那是一个夏季的下午,我顶着骄阳赶到剧场。旁边一位观众,本来是因为天太热,进剧场找清凉,结果从头看到尾,不停地发出感叹:“太感动了!太感动了!”他扭头问我:“这是什么剧种?真是太棒了!”一位从未看过北路梆子的人,能够从头看到尾,足以说明这部戏的魅力。

《云水松柏续范亭》是写抗战将领续范亭的故事。续范亭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辛亥革命中任革命军山西远征队队长,率一个营奔袭500里攻入大同,抵御清军坚守40天。后组织西北护国军,讨伐袁世凯。“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呼吁抗战,1935年在中山陵前留下《敦促抗日绝命书》,愤然剖腹明志,震惊中外。幸被抢救后,与共产党人合作创建山西新军,与八路军并肩抗日,开辟晋西北根据地。1947年9月,续范亭病逝于山西临县,中共中央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毛泽东亲题挽联:“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为纪念续范亭,1946年在山西原平成立了范亭中学,曲润海就在这所中学读书,从小聆听续范亭的故事。他写的剧本饱含深情,感人至深。

在小城市看高水平的北路梆子《宁武关》

2016年6月1日,去山西忻州看了曲润海编剧的《宁武关》。演出当晚全场爆满,观众热情高涨,气氛热烈。“宁武关大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战役,发生在山西宁武县。北路梆子新编历史剧《宁武关》,又名《别母乱箭》《一门忠烈》,是《铁冠图》传奇中的一折。以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与山西总兵周遇吉在宁武关大战为题材,客观地反映了宁武关大战的史实。周遇吉失守代州,主动退守雁门关,突围回宁武关探母,其母责令其出战。于是,周遇吉别母出战,被闯王部将乱箭射伤,自刎成仁。

这出戏很见演员的功力,唱念做打,基本功扎实。我原来以为只有大城市才会看到高水平的演出,没想到这座小城藏着这样的大演员。

我多次听曲老讲到“新编古代戏”的提法问题,他认为“新编历史剧”的提法不够科学。很多古代故事剧并不是正史上真有的,有的只是民间传说。新编古代戏的作用在于古为今用。古代剧不是历史书,但新编古代戏又不能违背历史真实。一个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往往不如一个虚构的人物生动。傅山是山西历史人物,但《傅山进京》却虚构了“依发辩症”“古庙论字”,出奇得让人难以忘怀。

山西历史悠久,是全国的戏曲大省,直到今天,我们仍能领略到异彩纷呈的戏曲文物遗存和经久不衰的戏曲艺术传承。山西历代剧作家辈出,戏曲舞台遍布村镇,戏曲文物丰富多彩,有着“中国戏曲艺术故乡”的美誉。

十多年来,跟着曲老看过的戏还有《走西口》《梅兰芳》《山村母亲》《知音》《刘胡兰》等等,回头再看已成经典。剧目常演常新,一个剧种的繁荣兴旺,离不开具有深厚艺术功力、卓越创造才能以及在观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艺术家的贡献。

回顾随曲润海先生观剧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如今,无论在大剧场还是在山西乡间广场,仍然能够看到曲老看戏的身影。80多岁高龄还活跃在第一线,为戏曲这个民族艺术的未来加油助力,行走奔忙,令人敬仰!

链接:曲润海,山西定襄人,1936年10月生。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山西省文化厅厅长、党组书记,文化部党组成员、艺术局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兼任文化部文华奖评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顾问等。

出版著作有:文学评论集《山药蛋派作家作品论》《思考·探索·前进》,戏曲剧本集《晋风戏稿》《旅燕戏稿》《传统戏改编剧本集》《〈富贵图〉的几个版本》,戏剧论文集《论综合治理振兴山西戏曲》《论表演艺术的改革与建设》《沙滩戏语》《王府学步》《前海会心学步浅痕》,诗集《剧坛杂咏》,散文记事集《从窑沟到文源巷》,主编《中国文化艺术丛书》(十卷集)等。创作、改编的戏曲《崔秀英》《桐叶记》《富贵图》《刘胡兰》(合作)获我国戏剧最高奖文华奖,并获文华剧作奖。《日月图》获中国艺术节奖,《金谷园》获中国京剧节剧目奖,《蝴蝶杯》获中国戏剧节剧目奖。《云水松柏续范亭》是山西省2015年度十大重点剧目之一。《宁武关》是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剧目。

猜你喜欢

山西戏曲
我在山西等你
“书”写山西 以艺战疫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戏曲从哪里来
富连成社戏曲传承的现代转型
《广西戏曲》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关于戏曲民族志的思考
山西叹五更